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定容燃烧气体状态方程和火药几何燃烧定律,推导出一种确定钝感发射药特征量的计算方法,并对某种火药进行钝感处理和计算,结果与火药切片的电扫描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无机钝感剂在深钝感发射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无机钝感剂应用于发射药的钝感技术,根据密闭爆发器测试结果讨论了该钝感剂的钝感效果;用ICP-AES法研究了该钝感剂的迁移量随老化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并用DSC法分析了该钝感剂对发射药钝感层热分解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钝感三基发射药的燃烧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含水溶性组份硝基胍(NGu)的三基发射药,采用水相搅拌工艺制备出钝感发射药样品,进行了高分子钝感技术研究。通过扫描电镜研究了加入饱和剂和未加入饱和剂的两种钝感发射药样品的表面状态。结果表明,与未加入饱和剂的钝感工艺相比较,采用添加饱和剂的钝感工艺制得的发射药表面结构致密。采用可控点火参量模拟装置进行点火试验;在药室容积100cm3,装填密度0.2g.cm-3,点火压力10MPa的条件下进行了密闭爆发器试验;选用14.5mm弹道枪进行了内弹道试验。结果表明,钝感处理后的发射药样品点火延迟时间(6.86,5.72ms)延长,燃烧渐增性能增强,内弹道性能提高,且添加饱和剂的发射药性能比未添加饱和剂的优良。  相似文献   

4.
使用新型聚合物型钝感剂制备了多种钝感、增能及增能钝感包覆发射药样品,进行了密闭爆发器、爆热及14.5mm机枪弹道试验等方面的性能测试,讨论了钝包覆发射药的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密闭爆发器试验、14.5mm机枪试验、加速老化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钝感剂分子量对新型的聚合物钝感包覆枪炮发射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BP钝感火药及未钝感火药相比,聚合物钝感包覆火药初始燃速较低,燃烧渐增性较强,内弹道效率较高,试验结果还显示聚合物钝感剂迁移比DBP小,且聚合物钝感剂迁移性随其分子量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库存发射药内弹道性能可靠性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用可靠性工程方法评价库存发射药弹道性能,给出了以多组试验均值为评价指标的可靠度估计方法和多指标系统可靠度估计方法,对四批库存发射药的可靠度进行了估计和分析,提出可以用可靠性理论建立一种预测库存发射药可靠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热增强型固体发射药火炮内弹道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消融毛细管中高压电弧放电下的等离子体形成,喷射和火炮内弹道过程;建立了脉冲功率源放电模型,消融毛细管放电模型,内弹道集总模型的耦 合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通过对膛内压力曲线的形成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单脉冲点火,多脉冲增强燃烧的双喷管模型和常规固体药点火,多脉冲增强燃烧的单喷管模型。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测定钝感发射药中聚酯含量的分析方法.选用浓度为250 g·L-1的氢氧化钾溶液对聚酯进行降解处理,降解产物经色谱柱分离后,取一聚酯特征峰作为代表进行定量.聚酯含量在3~6 g·L-1时,峰面积与含量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平均回收率为100.2%,相对标准偏差为1.51%.该方法重复性好,回...  相似文献   

9.
发射药钝感剂分布及迁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发射药钝感剂浓度分布测定、钝感剂迁移性能及钝感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发射药钝感剂浓度分布及迁移性能是影响发射药应用的主要因素。指出我国今后要改进钝感剂浓度分布研究技术,尤其是浓度测定方法,以此推进发射药钝感剂迁移性能和扩散机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建模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将液体发射药技术应用于迫击炮,针对液体药侧喷结构,在考虑迫击炮基本装药燃烧过程,并计及活塞气室气孔对燃气的节流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再生式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模型。数值模拟了液体发射药迫击炮内弹道过程,分析了活塞气室气孔、喷射启动压力、喷射孔面积、液体发射药装药量等结构参数对迫击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塞气室导气孔面积、喷射孔面积对各腔室的压力及弹丸初速影响较大; 液体发射药装药量对初速提高有明显作用,通过匹配系统结构参数及装填条件,在不增大最大膛压的同时可有效提高初速。该文所建模型将为液体发射药迫击炮结构优化和样机研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程诚  张小兵 《兵工学报》2019,40(4):769-776
为解决火炮内弹道两相流三维数值模拟的计算工作量大及仿真精度低问题,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建立火炮内弹道三维两相流模型,采用MPI方法进行了分区并行计算。三维控制方程采用高阶MUSCL格式进行空间离散,时间方向采用4阶龙格-库塔法进行求解。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火炮内弹道两相流动过程的三维发展特性,计算得到的内弹道特征参数与文献[20] 结果符合较好。分析了不同点火管长度及管径对于内弹道性能的影响,为后续开展多维点火性能的优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行数值实验表明,采用24个进程的内弹道三维计算,并行效率可提高50%左右。  相似文献   

12.
固体随行装药内弹道模型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行装药点火燃烧在整个火炮内弹道过程中具有独特性,有必要开展随行装药内弹道过程的理论研究,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采用包容式固体随行装药方案,利用新研制的点火延迟机构,考虑了弹丸的变质量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固体随行装药的内弹道零维模型,并与常规装药进行了对比,预测了弹后空间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采用模型编写的计算软件计算结果与30mm弹道炮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计算的P-t曲线与实测的P-t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建立的数学物理模型的处理方法行之有效,可以用来指导随行装药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水下枪械发射时内弹道的技术特点,以弹丸和弹丸前枪管内的水柱为受力体建立了水下内弹道的简化模型,导出了水下内弹道基本方程组。以某单基药为发射药对箭形弹进行的内弹道特征参数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水下枪械的p—t曲线变化规律与大气中枪械相似,但压力上升的速度较快。p—t仿真曲线与实验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金文奇  宁金贵  王剑  邓波 《兵工学报》2019,40(5):968-977
为提高烧蚀火炮内弹道仿真精度,在文献\[1\]火炮烧蚀内弹道理论基础上,保持火药几何燃烧定律、火药燃速定律和体现起始部膛线烧蚀的弹丸起动压力方程不变,通过对变炮膛截面积、变药室容积、弹后烧蚀容积增量等全膛烧蚀磨损特征的分析和计算,建立体现全膛烧蚀的弹丸运动方程和内弹道基本方程,从而建立烧蚀磨损内弹道模型。借鉴经典内弹道诸元解算方法,导出烧蚀磨损内弹道模型解算方法。以某火炮试验数据为例进行仿真烧蚀磨损内弹道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初速仿真值与试验值误差为0.9%,能够满足火炮工程实践3%的仿真误差要求;仿真精度优于文献\[1\]的火炮烧蚀内弹道方法,证明了所建立的烧蚀磨损内弹道模型和诸元解算方法是正确的,可用于烧蚀磨损火炮身管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15.
底火燃烧特性与内弹道性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兆钧  丁全和 《弹道学报》1993,(3):16-21,26
该文利用自行研制的底火燃烧特性综合测试系统,测出底火随贮存年份增长其燃烧特性的变化规律,与火炮射击时底火对P_m、V_0、rv_0变化规律的比较,建立了P_m、V_0与底火燃烧特性变化的关系式,从而为库存弹药底火的检验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库存弹药底火的内弹道性能模拟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对新的弹道系统设计、研究,选择底火燃烧性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部分切口杆状发射药的装药内弹道性能,基于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了部分切口杆状发射药的装药内弹道计算模型,采用高能硝胺发射药配方的部分切口杆状发射药进行了装药内弹道性能计算,在30 mm火炮上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分析了切距、切宽及切深对部分切口杆状发射药内弹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建立的部分切口杆状发射药内弹道模型计算获得的最大膛压为430.2 MPa,与试验测试的最大膛压平均值409.7 MPa的计算误差为5.0%;计算的炮口初速为1378.2 m·s~(-1),与试验测试的炮口初速平均值1409.6 m·s~(-1)的计算误差为2.2%;最大膛压和炮口初速随切距的增大而减小,切距从5 mm增加至50 mm,最大膛压降低了12.0%,初速降低了3.1%,且在切距值大于20 mm后对膛压及初速的影响逐渐降低;最大膛压及炮口初速随切深和切宽数值的增加而增大,切深对最大膛压的影响相较对炮口初速的影响更为显著,切宽数值的变化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总体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导弹平稳出筒,对以燃气-蒸汽为发射动力的发射内弹道计算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以某型潜射导弹为例对计算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导弹出筒时刻筒内气体工质的压力,从而实现导弹平稳出筒.这对燃气-蒸汽发射动力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某制导炮弹二维两相流内弹道性能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程诚  张小兵 《兵工学报》2015,36(1):58-63
为了研究某制导炮弹二维两相流内弹道性能,简化两相流多维数值模拟中弹底运动边界处理的复杂性,提高运动边界处的计算精度,建立了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的某制导炮弹内弹道二维气-固两相流模型,空间上采用具有TVD特性的高阶MUSCL类型的有限体积法对方程进行离散,时间方向采用4阶Runge-Kutta方法进行时间推进。通过拥有解析解的数值验证算例,验证了数值格式以及动网格生成方法的准确性。对某大口径制导炮弹内弹道膛内循环过程进行二维两相流数值仿真。模拟结果准确地反映了整个内弹道循环膛内两相流动特性及其发展过程,并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分析了不同点火因素对该制导炮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为后续深入优化该制导炮弹内弹道性能及发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高炮武器系统射击准备精度,提出一种基于CCD摄像的射击准备精度综合检测方法。检测装置由冷炮校正器、单片机应用系统、显示器和蓄电池等构成,通过弹道修正量计算和联动状态下炮口指向的图像偏差判别方法,实现高炮武器系统射击准备误差的综合检测。应用结果表明,该实施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检测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串联多药室火炮内弹道两相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海庆  张小兵  王艳 《兵工学报》2012,33(5):513-518
为了利用串联多药室技术对现有火炮系统进行改造达到提高弹丸动能的目的,建立了某口径串联多药室火炮发射系统的物理模型及一维两相流数学模型,运用MacCormack差分格式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利用编制的串联多药室内弹道仿真软件,研究分析了主副药室装药量比、副药室点火延迟及活塞质量对串联多药室火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串联多药室火炮可以在不增加膛压的情况下达到提高弹丸初速的目的为了利用串联多药室技术对现有火炮系统进行改造达到提高弹丸动能的目的,建立了某口径串联多药室火炮发射系统的物理模型及一维两相流数学模型,运用MacCormack差分格式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利用编制的串联多药室内弹道仿真软件,研究分析了主副药室装药量比、副药室点火延迟及活塞质量对串联多药室火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串联多药室火炮可以在不增加膛压的情况下达到提高弹丸初速的目的对于改进和提高武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