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鄂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岩溶个体形态复杂多样,表层岩溶带与鄂西南地区岩溶地质环境条件及岩溶发育演变的历史过程密切相关。通过8个重点段、241 km2范围内529个表层带岩溶水点的地质原型调查,采用系统工程地质分析为主体的方法体系,研究了表层岩溶水在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溶发育强度和不同结构条件下的出露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详细论述了表层带岩溶发育差异、表层带岩溶水点露头密度和其平均地下径流模数,并据此将表层带岩溶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划分为强、中、弱三级,阐明了表层带岩溶水在纯碳酸盐岩含水层中富水性最弱,不纯碳酸盐岩含水层中富水性最强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建始县建阳坝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说明建阳坝地下河的形成条件及发育特征,经综合地面测绘和物探资料详细研究后,采用测量仪器精确布孔,通过钻探成功打出了岩溶管道水,并提出了提水构建蓄水池的开发利用工程方案,为今后鄂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岩溶管道水全面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近年来实施的鄂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根据表层岩溶带地下水的主要赋存特征和排泄方式,将其划分为表层岩溶泉、表层岩溶潭、浅层地下河三种类型,并通过实例详细说明了各自补径排特征。根据表层岩溶带在垂直方向的物质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单层结构、双层结构和三层结构三种类型,依据降雨和流量长观监测资料,针对不同结构类型的表层岩溶水,阐明表层岩溶带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为鄂西南贫困岩溶石山地区表层岩溶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鄂西南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下水系统是西南岩溶石山地区最基本的水系统单元,而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则是正确评价、合理开发利用西南石山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的重要基础。先按"岩溶地下水系统相对独立、完整、流域级别逐次降低"的原则,结合地表水流域划分、地下水赋存及排泄形式将鄂西南岩溶地下水系统分为1 219个五级岩溶地下水子系统,其中集中排泄系统442个,分散径流排泄系统738个,蓄水构造系统39个;之后分别按储水构造、含水介质及其富水性对鄂西南五级岩溶地下水系统进行细分,并对其特征分别进行论述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平阳隧道岩溶水文地质专项调查,查明了区内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对两处隧道岩溶、突水特征、突水来源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即分别为顶位交错模式岩溶突水和上侧位交叉模式岩溶突水,可为类似条件下隧道岩溶突水预测及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叶贵钧 《中国煤炭》1995,(1):41-44,49
论述了北方煤矿区岩溶水资源现状,总结准格尔、潞安和阳泉矿区寿阳区岩溶水勘探和开发成功的经验,提出深水位埋藏型承压岩溶水勘探理论与方法,开发埋藏型岩溶水原则。运用岩溶水系统理论,强迳流带理论、蓄水构造理论指导找水,采用探采结合的勘探方法和开发利用采用“相对集中,分片取水,逐步扩大”原则,对在北方开发利用下古生界岩溶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贵州珠藏、高水是典型的河间地块岩溶发育地区,着重介绍了该地区岩溶水的开发利用方式,分析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论述了表层带岩溶水的供水意义。对岩溶缺水地区的表层带岩溶水开发利用方式及供水意义具有一定的参考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杨树岭隧道区岩溶水系统发育特征,预测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突水地质灾害,通过野外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角度研究岩溶形成和发展规律,分析岩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途径,归纳总结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储水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分布规律以及物探成果等,初步划分可能发生突水、涌水等地质灾害的危险地段。研究结果可为该隧道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咸丰县龙洞湾水库地处鄂西南复杂的岩溶地区,水库区岩溶渗漏是直接影响工程规模和工程成败的关键问题,针对库区左、右岸河间地块和水库下游岩溶渗漏问题开展大面积的岩溶调查,并采取多种勘探手段和方法,从岩溶水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着手,探明岩溶发育规律,查清水库岩溶渗漏问题,为水库成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生产和职工生命的安全,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刻不容缓。贵州省官仓煤矿位于岩溶发育地区,岩溶水突水为该矿井的主要类型,岩溶水突水一旦发生,将给矿井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对矿区内岩溶发育特征、含水性、岩溶水突水基本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及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1.
鲁西平原地区赋存较丰富的岩溶地下水,埋深一般在80~200m,其中济宁市北部的岩溶水已被当地政府纳入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但该岩溶水系统的补给机理一直是水文地质工作者们关心的问题,这为准确评价该地区岩溶地下水水资源量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传统观点认为,济宁北深层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南部裸露山区的降水人渗补给,但笔者经计算,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陈四楼煤矿南翼主采煤层底板灰岩进行钻探取心研究,陈四楼煤矿主要发育L7-L11共5层灰岩,并对其孔隙、裂隙、填充物等进行微观描述,得出陈四楼煤矿太原组岩溶总体发育特征表现为:受灰岩厚度控制,岩溶发育程度上弱下强,太原组岩溶具有向下增强的总体特征;灰岩岩溶发育整体规模较小,以小型孔洞发育、小型闭合-半闭合溶隙发育为主;岩溶主要分2期形成,前期岩溶发育强烈,后期岩溶发育规模和数量较少,灰岩开放性好,具流水痕迹;对陈四楼煤矿进行太原组岩溶子系统的划分,并提出"分区治理、一区一策、突出重点"的水害治理路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建设飞速发展,数万隧道在岩溶山区兴建,岩溶隧道涌水事件时有发生,给施工和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本文从岩溶区域划分、岩溶含水介质多重性、地质构造、人为因素等四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岩溶隧道涌水的原因,并提出了隧道涌水预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韩城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热地质优势,特别是在中深层岩溶地热水方面,呈面状分布,属中低温热矿水,具备"水量大、水位浅、水温高、易回灌"等优势.为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通过介绍韩城地区地热资源分布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总结了地热地质条件,分析韩城地区岩溶地热水热储特征,估算了岩溶地热资源储量,对该区地热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5.
岩溶水突水发生过程表现为非线性动态特征,且受到多控制因素影响。为了明确大饭铺煤矿61114工作面开采受底板岩溶水的影响程度,基于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以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底板岩层完整性、隔水层厚度、阻水性能、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安全水头、突水系数等多个指标,结合物探综合探测成果,对工作面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矿区虽位于准格尔岩溶水径流区内,工作面带压开采危险性较低,但工作面内部小构造较为发育,物探探测工作面内部存在4处可疑岩溶富水区或导水通道,在回采过程中需提前打钻验证异常区,密切关注隐伏贯穿性导水构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我院32年来在矿山防治水与岩土加固领域上所走过的历程;扼要介绍在该领域中我院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岩溶强烈发育地层中竖井注浆、淹井处理技术、岩土工程及矿山工程(露天与井下)的加固技术、坝基及局部注浆堵水技术、旋喷注浆技术、矿区大型帷幕治水技术、特殊条件下的防治水技术、化学注浆材料以及注浆工程物探技术等;最后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受含水层岩溶发育不均匀性影响,大水矿山矿坑涌水导水通道空间分布位置的探查存在较大技术难度,难以针对性制定矿山防治水方案。以强岩溶地区某大水矿山矿坑涌水治理工程为背景,选择食盐作为示踪剂,通过连通试验研究了注浆孔揭露岩溶通道与矿坑主要涌水点之间的水力联系,并在标定水样电导率-食盐浓度对应关系的基础上,计算了岩溶通道补给水源汇入涌水点的比例。试验结果表明,该岩溶通道与矿坑-30m水平最大涌水点连通性好,示踪剂回收率达到88.45%以上,可判断其为主补给通道。此通道经“投料+注浆”封堵治理后,涌水点水量由2.4万m3/d降至500m3/d,保障了安全生产。研究结果表明:连通试验在岩溶管道流充水矿山导水通道探查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是查明导水通道与矿坑涌水点连通性和补给量的可靠技术手段,能够为大水矿山制定防治水策略提供有效技术依据,避免因条件不清而造成的盲目施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富水岩溶矿床开采过程中,矿井的突水、涌水事故严重威胁着矿区的安全生产,制约着矿区的经济发展,实施防治水工程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对矿床充水条件、岩溶导水带特点和岩溶矿床水害特点的分析,着重论述了实施防治水工程应采取的勘察与施工的技术手段和工艺措施,对类似地下水防治工程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宜昌市主城区浅层赋存的松散砂卵石孔隙水、碎屑岩裂隙水、砾岩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以潜水为主,局部弱承压。地下水位埋深0.50~29.86 m,平均埋深5.63 m。地下水位标高39.00~120.00 m,平均标高72.93 m。地下水水力梯度一般0.16~0.004,平行长江方向、地势低平地段地下水水力梯度较小,垂直长江方向、地势起伏较大地段地下水水力梯度较大。地下水位在丰水期较平水期升高0.50~8.25 m,水位变化主要受季节性大气降水影响。松散砂卵石孔隙含水层与奥陶系南津关组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弱—中等,白垩系五龙组砂岩夹泥岩裂隙含水层与石门组砾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区内雨量充沛,浅层地下水循环强烈,地下水多为重碳酸型。  相似文献   

20.
张进红  郁钟铭  姚荐达  张炳锋 《煤》2012,21(2):1-2,22,29
矿井水害一直是制约煤矿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增加,矿井突水危险性也大大增强。通过分析研究得出茅口灰岩赋存状况及岩溶发育规律;以黔北某矿为例,运用"下三带"理论预测分析开采龙潭煤组底层煤的突水危险性;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为预防底板茅口灰岩岩溶水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