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某水厂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加氯消毒"常规处理工艺,混凝剂采用液态聚合氯化铝(PAC),消毒剂采用次氯酸钠溶液。自2015年6月下旬,该地区一直持续高温少雨,原水p H值异常升高,不仅影响到混凝沉淀效果,增加了出厂水铝含量超标的风险(0.20 mg/L),同时还会影响后续消毒效果和消毒副产物生成量,给水厂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通过向原水池通入CO2气体,调节原水p H值至7.20~7.60,使后续混凝沉淀效果得以改善,并将出厂水浊度和铝含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考察了原水浊度、温度、p H值等因素对净水工艺中混凝沉淀效果的影响。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影响沉淀出水浊度的8个因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影响沉淀出水浊度的主要因子为原水温度、p H值和PAC投加量。利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影响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SM)对这3个因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水温度为23.0℃、p H值为7.5、PAC投加量为12 mg/L时,沉淀出水浊度最低,为1.45 NTU。  相似文献   

3.
在常规处理条件下,对西南地区突发性非多砂高浊度原水进行了加药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级絮凝、分级沉淀工艺,先投加PAC,60~120 s后投加PAM,对高浊度原水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原水浊度为15 000 NTU时,投加200 mg/L PAC、0.4~0.5 mg/L PAM,静沉30 min后.出水浊度为1.7...  相似文献   

4.
针对陶瓷生产废水悬浮物高、浊度高、有机污染物含量少等特点,基于混凝Zeta电位及絮体粒径分布特征,筛选出适合处理陶瓷生产废水的混凝剂。以混凝沉淀出水浊度为优化指标,通过比较混凝剂投加量和沉淀时间对天津某陶瓷厂生产废水的混凝处理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水浊度为2 100 NTU、p H值为7.91、温度约为20℃条件下,投加70 mg/L的PAC和5 mg/L的PAM,沉降60 min,出水浊度为2.96 NTU,去除率达到99.86%。经过半年的实际运行,改进工艺的出水水质满足生产回用要求。经济分析表明,采用PAC+PAM强化混凝工艺处理陶瓷生产废水并回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采用在活性炭滤池前端投加不同药剂的方法深度净化某水厂沉淀池出水,考察了不同滤池形式、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对沉后水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下向流滤池前端投加0.3 mg/L的PAC和0.03 mg/L的PAM可以明显强化活性炭滤池的过滤效果,使出水浊度小于0.1 NTU;与砂滤池出水相比,活性炭滤池对浊度的去除率提高了16.6%,CODMn去除率提高了56%;相应的滤池水头损失增加较快,但仍可以满足运行周期不小于24 h的设计要求;滤后水中铝和溴酸盐含量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砂滤池过滤效果,开展了混凝沉淀后出水二次微絮凝中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南方某自来水厂原水常规水质,当待滤水浊度在4NTU以下,常规絮凝工艺与二次微絮凝工艺对浊度的处理效果相当;当待滤水处于4~9NTU时,二次微絮凝工艺有效降低滤后水的浊度;不论常规絮凝工艺还是二次微絮凝工艺,只要把待滤水浊度控制在1NTU左右,滤后水浊度可以控制在0.1NTU左右;二次微絮凝工艺对TOC与三氯乙醛的处理效果都优于常规絮凝工艺;当二次投加PAC的量为0.3mg/L时,滤后水铝含量远低于国标限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高锰酸钾预氧化和粉末活性炭(PAC)预吸附处理后的低温低浊微污染长江水进行了混凝处理工艺优化研究。在搅拌试验中,通过改变混凝剂、氯气的投加量,认为过量投加混凝剂对降低沉后水浊度不利,适当增加氯气用量有利于降低沉后水浊度。在试验水样条件下,混凝剂用量和氯用量分别为40mg/L、2mg/L~4mg/L是适合的。此外,适当调低原水pH值或向原水中投加适量粘土也有利于降低沉后水浊度。  相似文献   

8.
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处理低浊度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对低浊度原水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浊度小于20NTU时,采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絮凝剂,控制投药量为3~5mg/L,絮凝时间3~5min,可保证出水浊度小于0.5NTU,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浊原水的特点,采用新型螺旋斜板一体化净水设备,考察了进水浊度和流量的变化及连续运行对该设备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浊度为1854~3190 NTU时,一体化净水设备的最佳PAC投量为35~45 mg/L,出水浊度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当进水流量分别为192、240、288 m3/d时,滤后水浊度分别为0.16、0.16、0.36NTU,充分说明了一体化净水设备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率高且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0.
江苏某地表水厂以微山湖水为水源,投产以来,水源地因受季节性变化、南水北调影响而引起制水过程中铝超标,因此通过试验考察了水中残余铝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pH值、水温、沉后水浊度是影响制水过程中残余铝的主要因素。生产运行中发现,夏季泄洪期间,原水pH值降至7. 4~8. 0时,PAC投加量控制在6~7 mg/L,滤后水残余铝含量稳定在0. 12~0. 18 mg/L,相比平日,PAC投加量减少约20%;控制沉后水浊度可以降低滤后水中残余铝超标的风险,但不能确保残余铝含量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