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2.
南京“郊区化”发展态势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郊区化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现象,它是人口的郊区化、产业信息化、交通小汽车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90年代,南京已出现郊区化的态势,如何认识、评价郊区化产生的后果是发展和管理城市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南京郊区化发展态势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如何调控南京郊区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自1992年周一星教授首先作出北京已开始郊区化的判断至今,学术界分别在北京、沈阳、大连、广州、上海、杭州、长春以及苏锡常等城市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长期以来,对我国城市郊区化的进程及其研究一直是城市学界、规划学界和地理学界最有争议的议题之,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4.
多年前 ,我问及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华侨一个问题 ,什么是美国人的财富标准 ?有人说是存款多少 ,有人说是房子、车子 ,而老华侨说是家庭的草坪大小。这次有机会前往美国探亲 ,考察了美国东西部一些城市以后才感到美国华侨的说法颇为正确。我从美国东部到西部行走了数千公里 ,惊奇的是没有看到大面积的露天泥土 ,没有发现一处水土流失的地方 ,山是绿的 ,水是清的 ,美国的城市与乡村连在一起。虽说美国城市人口占 97% ,却没有大量失业人口。全国密如蛛网的各种公路———国道、州道、区间道路四通八达。公路两侧有草坪、藻泽、树林、庄稼地、城市…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郊区化进程中存在的盲目模仿、规划落后、占地过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迟滞等问题,进行剖析论证,探讨其科学的内在运行规律,以使城市郊区化的实践不致背离我国国情,及时步入新的健康合理、快速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郊区化的特色及对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郊区化是适应未来信息网络社会城市发展的趋势, 它的出现对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和管理有重大影响, 研究城市郊区化无疑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上海市为例,通过对中外城市郊区化的比较, 论述了我国城市郊区化的特色,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了城市当前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区域的角度来理解城市郊区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郊区化在西方国家的发生过程已经有基本固定的模式,国外学者对郊区化的研究能够在概念上统一起来;国内的“郊区化”研究必须针对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从概念定义到模式过程都不可能照搬国外成果,因此在一些基础认识上还没有实现必要的一致。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郊区化研究的成果,尤其重点考察了现有国情下有关“郊区化”的一些重要概念。结合目前同样是热点的城市空间发展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如果从区域的角度来理解郊区化的概念,我国的郊区化实际上是城市发展从集中到扩散的一个过渡阶段,是城市与其郊区共同发展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9.
10.
就城市郊区化的几个问题与张骁鸣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张骁鸣发表在《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5期的论文“从区域的角度来理解城市郊区化”展开了讨论。希望通过争论.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郊区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的居住 郊区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但我国的居住 郊区化具有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的一些特征。 我国的居住郊区化异变是指居住在郊区的人口 已由最初的中高收入阶层变为中低收入阶层, 这种异变所带来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何缓解和 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非常 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城市居住功能郊区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居住功能郊区化是城市化发展过程的一个新阶段,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一趋势已十分明显。美国是郊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回顾了美国郊区化的背景和过程,分析了我国城市居住功能郊区化的特点,并针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指出居住郊区化是城市化发展过程的一个新阶段,对我国城市居住郊区化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和美国住宅郊区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两国在郊区化进程中,宏观背景、微观动力、社会阶层分布、郊区住宅和中心城区命运等方面的不同特点。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论述我国住宅郊区化在政府职能、住宅结构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郊区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新模式——江宁区"园区带镇"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过程。本文以南京江宁区为例,着重分析了郊区城市化发展的新的动力机制——“园区带镇”模式,通过对“园区带镇”模式的理论解释、作用分析,指出此模式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市为例.运用定性、定量及空间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快速发展期大城市外围人口集聚的阶段划分、时空特征、迁居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实证分析及初步的理论总结.结果显示:1990年代以后.大城市人口集聚的主导空间发生了转移.外围区人口增长逐渐超过中心区.大城市正式从"中心主导人口集聚"阶段过渡到"外围主导人口集聚"阶段;而在人口快速集聚的外围区中,近郊区的人口增长态势明显强于远郊区.它呈现出"圈层式"片状增长特征.而远郊区则呈现"蛙跳式"点状增长特征:近郊区新增人口的主要来源是中心区的郊迁人口和省内其他中小城市人口.而远郊区新增人口中有很多来自省外或省内的农村;就迁移原因而言,集聚在近郊区的多是居住驱动型人口.居住郊区化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集聚在远郊区的多是就业驱动型人口.本地城市化和郊区化均不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墟市是岭南地区城镇发展中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化现象。明清逐步发展起来的墟市,带动了岭南近代城乡集镇化的发展。本文在粤中台山墟市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在华侨力量推动下的台山近代墟市的发展,及其集镇化演变的过程。并通过侨墟的这一独特案例的研究,探究作为岭南侨乡文化代表的台山及其近代城镇格局在近代岭南城乡形成与发展中的基层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这是一项涉及中国城市的基础研究。 城市人口规模是国内外城市研究使用最多的统计指标。迄今为止,国内的统计出版物和所有的城市研究仍以城市市区的户籍非农业人口和市区户籍总人口作为城市人口规模的指标。但是,这两个指标都已经不能很好地反映城市的实际规模。本文分析五普资料,建议以“市人口”来定义城市人口规模;评价了它的利弊;首次整理提供了2000年全国前100位城市的人口规模。试图通过这些基础工作重构我国城市人口的规模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