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异形钢纤维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异形钢纤维从混凝土基体中拔出时的粘结滑移性能,选择剪切平直型和贝卡尔特双弯钩型两种形状的钢纤维以及不同的钢纤维埋角进行粘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形状、钢纤维埋角是影响拔出荷载位移-曲线以及界面粘结强度的重要因素,贝卡尔特双弯钧钢纤维与混凝土基体界面粘结性能优于剪切平直型钢纤维,界面粘结强度随埋角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SEM,XRD和电阻率测定仪研究了纤维水镁石对硅酸盐水泥硬化浆体的力学增强机理。结果表明,由于添加具有高拉伸强度和高杨氏模量的纤维水镁石,在水泥硬化浆体原有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络结构,改进了基体材料的界面结构,同时,纤维水镁石和水泥基体材料同属极性物质,在水化开始后水镁石纤维表面被水化产物C-S-H凝胶所覆盖,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物理相溶性,这种双重作用提高了水泥硬化浆体的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拔出试验研究分析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筋和呋喃混凝土、普通水泥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比较了对GFRP筋表面进行不同方法处理后的拔出强度,并对GFRP筋加强呋喃混凝土梁进行了弯曲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当对GFRP筋表面进行缠绕纤维等处理后它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将得到较大提高,相对于普通混凝土来说GFRP筋与呋喃树脂混凝土之间具有更好的粘结性能,并且在粱中使用GFRP筋代替普通钢筋可以使梁承受更高的破坏荷栽和更好的防腐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内贴应变片钢筋的直接拔出试验,分析塑钢纤维掺量、基体强度以及轻骨料筒压强度等单一及多重因素对纤维增强轻骨料混凝土与钢筋间粘结强度和粘结应力分布的影响,得出三种影响因素对试件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三种因素对试件粘结性能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塑钢纤维掺量对不同水灰比试件表现出不同的增强规律,对于水灰比大的试件,其极限粘结强度随纤维掺量增加而增大;对于水灰比小的试件,纤维增强作用随纤维掺量增大而减小;混凝土基体强度等级越高,试件极限粘结强度、自由端初始滑移对应粘结强度越高,峰值滑移减小;轻骨料筒压强度降低,纤维增强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及基体与钢筋的极限粘结强度均会降低;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轻骨料筒压强度对试件极限粘结强度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结构型纤维对GFRP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对36个中心拉拔试件进行试验,主要变化参数为纤维掺量和粘结长度。考虑结构型纤维对GFRP筋与混凝土基体粘结性能的改善作用,改进了ACI 440.1R-06中GFRP筋与混凝土之间锚固长度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掺加2~6 kg/m3的结构型合成纤维,可使GFRP筋与混凝土基体的极限粘结应力提高12%~35%;纤维掺量相同的情况下,极限粘结应力随粘结长度的增加而降低。将改进公式与不同规范中GFRP筋锚固长度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建议的公式能够较为合理地反映结构型纤维对GFRP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单纤维复合材料断裂实验表征界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表面处理剂处理的4种单纤维增强环氧基复合材料进行了断裂实验,从临界纤维长度、界面剪切强度和单纤维断裂实验中纤维断点周围基体形貌三方面对纤维和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实验观察得到的结果是KH-550处理纤维与环氧的界面粘结最强,其次是KH-550和KH-570混合处理纤维与环氧的界面、KH-570处理纤维与环氧的界面,最弱的是水处理纤维与环氧的界面。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路面混凝土中抛填一定量的粗集料,制成粗集料嵌锁型路面混凝土,并对其力学性能以及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抛填粗集料后,路面混凝土的7 d和28 d抗折强度有所提高,7 d和28 d抗压强度有显著提高,粗集料抛填量为8%~10%时强度达到最大值;掺粉煤灰的混凝土抛填骨料后强度有明显增加;抛填骨料路面混凝土的收缩率显著降低,弹性模量有所提高,显微硬度测试表明抛填骨料表面的界面过渡区比普通集料窄,且显微硬度更高。由此可见抛填干燥的骨料会吸收浆体水分,增强界面过渡区,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XRD层析法和SEM研究了集料与硅酸盐水泥石界面区的组成、CH晶体取向指数等。实验结果表明,界面区中水化产物主要是C-S-H凝胶、CH晶体、AFt、孔隙以及未水化的熟料矿物;界面区中CH晶体发育良好,取向作用较强,界面处它以(001)面平行于集料表面生长;水化龄期增长或水灰比提高时,CH晶体取向作用增强,而且水灰比高时,界面区中孔洞、裂纹增多,降低界面粘结强度;水泥中掺入5.0%wt硅灰后,CH晶体取向作用下降;水泥中掺入5.0wt%FDN减水剂,由于水泥早期水化程度低,对水泥石-集料早期粘结强度不利,但28d后其粘结强度就能赶上并超过其它试样。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工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与既有混凝土粘结界面的抗剪切性能,对24个ECC与既有混凝土Z型粘结试件和6个混凝土Z型整体试件进行抗剪切性能研究,考察界面粗糙度对ECC与既有混凝土粘结剪切性能的影响,并建立抗剪切性能与界面粗糙度的函数关系表达式。结果表明:抗剪切性能与界面粗糙度成线性关系,界面粗糙度的增加能明显地提高试件的抗剪切强度。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的ECC加固混凝土结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混凝土疲劳破坏机制及钢纤维增强机理,建立了基于基体和界面过渡区性质的钢纤维增强混凝土非线性疲劳方程,并应用得到的方程分析了钢纤维长径比和体积掺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钢纤维对基体的增强作用大于其对界面过渡区的增强作用,是钢纤维增强混凝土S-N曲线呈现明显非线性性质的原因;钢纤维提高基体初裂后的荷载承受能力及对界面过渡区的增强作用使其对高周疲劳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讨论的纤维体积掺量、长径比范围内,纤维对基体、界面过渡区的增强作用随纤维特性参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数学优化方法在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数学优化方法及新安江(三水源)模型的理论为依据,介绍了优化方法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将率定成果与API模型进行了对比,说明这3种优化方法在大宁河流域参数率定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文安斜坡内带深层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等方法研究识别隐蔽油藏.通过兴隆1井地层重新划分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应用,将该区沙三、沙四段地层之间重新确定为不整合接触.在三级层序地层框架建立的基础上,刻画各体系域砂体展布特征,构建了坡折带控制沙四下自生自储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通过钻井实践,首次在霸县凹陷发现沙四下段含油层系及新的烃源岩层,实现了深层自生自储式油藏类型的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3.
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计算机机构动画仿真的方法,对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机构双曲柄存在的条件,两连杆铰接点C的轨迹曲线可到达的区域及该轨迹曲线形状随机构结构参数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从而为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综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变截面梁变形计算的初参数法,运用该方法求密炼机转子的变形,并得到了精确的解。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学校的经济成分越来越复杂,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现行高校固定资产计价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设想,研究了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会计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扬声器的自滤波特性与D类功放失真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圈式扬声器的电—力—声类比等效线路对动圈式扬声器的频率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扬声器的自滤波性能改善因D类功放移相网络引起信号相位失真的方法。同时,采用比较、反馈的方法对音频信号的谐波加以抑制,使得数字功放的总体失真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7.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从而避免虚增企业利润。但在实务中,一些企业却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原则性,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达到操纵会计利润的目的,本文即是从企业滥用资产减值入手,以实例来揭示企业计提秘密准备的意图,以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红土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分形几何理论,探讨红土在不同处理方法下其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土的颗粒粒度具有线性分形结构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其分维值的大小反映了土中颗粒粒度的分布情况,并与土的物理力学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分维是描述土的颗粒粒度的一个新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9.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对独立学院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独立学院学风的种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并由此探讨了建设优良学风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圆锥面截交线为椭圆时的投影方程,分析了截交线的投影形状,为准确作图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用解析法分析了圆锥面与圆柱面正交时相贯线的投影形状、特殊点位置及其作图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