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塑性变形对搅拌铸造铝-铅轴承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种新的铸造技术生产系列铸造铝铅轴承合金,含铅量的变化范围从0%~25%。研究了轧制后铝铅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随铅含量的变化规律,与铸态相对比结果表明,变形合金的铅颗粒和硅颗粒被大幅度细化,其分布明显改善;变形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明显高于铸态合金。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电解加钛铝-镁-硅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添加钛可显著细化铸态和挤压态的晶粒,随着钛含量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变小;抗拉强度和塑性随着钛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钛含量高时,随着钛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提高不大,伸长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其附带的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铝质量分数小于3 %的低铝含量镁-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低铝含量镁-铝合金铸态组织由α-Mg和β-Mg17 Al12两相组成,其中α-Mg固溶体为等轴树枝晶;随着铝含量的增加,呈六重对称的蔷薇状α-Mg树枝晶尺寸减小、分支发达;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硅铝铁合金中硅铝的测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5.
稀土铒对铝-铜-镁-银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X射线衍射、显微组织观察等方法,研究了稀土元素铒对铝-铜-镁-银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2%Er(质量分数)有助于降低铸态合金的晶粒尺寸,提高铸态合金的室温与高温力学性能;然而,铒降低了挤压态合金的时效硬化与185℃峰时效处理后的拉伸性能,这是由于铒与合金中的铝、铜形成了Al8Cu4Er稀土化合物相,减少了用于固溶时效的铜元素,最终使强化析出相--Ω相的体积分数减少.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铝-锌-镁-铜合金的力学性能,在合金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5%的钇,并对其进行了均匀化和固溶时效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添加微量钇对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金中添加微量钇(0.15%)能明显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和固溶态组织,使合金固溶时效后的抗拉强度提高4.7%,屈服强度提高5.5%;但由于添加钇导致了合金经均匀化处理后残留的共晶化合物增多,致使合金的伸长率下降了4.9%。  相似文献   

7.
采用冷压-烧结-复压的方法在900℃下制备不同铝含量的铜基石墨复合材料,研究在干、湿2种摩擦条件下铝含量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与磨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含量增加,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抗弯强度,但复合材料相对密度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干、湿摩擦条件下,较高的铝含量均使得复合材料耐磨性能得到极大提高,这是因为高铝含量的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能有效抵抗微凸体犁削,并且能支撑保护更多石墨,避免金属基体与对偶件直接接触;在铜基石墨复合材料中添加铝后材料的强度增大,使剥落磨损和磨粒磨损减弱,氧化磨损逐渐加强,且湿摩擦时因水的作用使氧化磨损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8.
采用累积轧制(ARB)技术在室温下对1060工业纯铝进行轧制试验,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拉伸试验机研究分析了变形前及不同道次后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材料经轧制后,获得小于1μm的细晶粒,在ARB 7道次后得到了平均晶粒尺寸为520 nm的超细晶组织;随着ARB道次的增加,材料的抗拉强度在ARB 4道次后达到最大值197 MPa,之后略有降低;硬度值上升,在ARB 4道次后变化平缓;伸长率在ARB前3道次过程中从23%下降到9%,随着ARB道次的增加,伸长率回升,在ARB 7道次后为16%。  相似文献   

9.
用聚四氟乙烯杯代替铂金皿溶解试样后,以钼蓝光度法测定硅铝铁合金中硅。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铝-铜-镁系合金不同相区的析出特征,总结了微量银对不同相区的铝-铜-镁系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在不同的铜镁质量比的铝-铜-镁系合金中添加微量的银可以影响其时效过程,改变铝-铜-镁系合金常规析出相的结构,形成具有热稳定性更好的新析出相,从而提高合金强度和工作温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冷压烧结 热挤压”的粉末冶金法制备出Al-10?、Al-20?复合材料,研究了Al-10?、Al-20?复合材料的孔隙率、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和耐磨行为。结果表明:随着Fe含量增加,Al-Fe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增高,抗拉强度先升后降,伸长率下降,硬度和耐磨性增高,对偶件的减摩性能下降;Al-10?和Al-20?的耐磨性能分别为QSn6.5-0.4的13.2和23.0倍;Al-Fe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呈Al基体 Fe颗粒 孔隙的耐磨组织。  相似文献   

12.
稀土钇对镁锌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射线衍射和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拉伸试验机、维氏硬度计、冲击试验机等分析研究了Mg-3Zn-xY(x=1.5,3,6)合金显微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体中和晶界处分布的弥散质点随钇含量的增加而增多;合金中二次相的种类取决于锌、钇质量比,随着钇含量的增加,合金中的二次相依次从I相 W相到W相 H相、H相转变,晶间组织的形态也由细线状向网状转变;合金的抗拉强度、硬度、冲击韧度随着钇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塑性则逐渐下降;当钇含量达到6%后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3.
镁钙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XRD、SEM、TEM以及短时拉伸试验研究了钙对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下,含钙镁合金主要由镁基体和晶界处的离异共晶组织(Mg+Mg2Ca)组成;固溶时效后,晶界处的离异共晶组织消失,代之以颗粒状的Mg2Ca相。铸态合金的常温力学性能较差,但固溶时效后其常温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并且在高温短时拉伸时仍然能保持较高的强度。随着含钙量的提高,晶界离异共晶量增加,铸态和时效态的室温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下降,时效态高温短时抗拉强度增加,但伸长率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锌对Mg-3%Al合金铸态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学显微镜、万能力学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探针等分析了锌质量分数(1%~8%)对Mg-3%Al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g-3%Al合金中加入锌后对铸态显微组织和性能均有较大影响;锌质量分数为6%时,其主要组成相为-αMg基体相、-βMg17Al12相和-τMg32(Al,Zn)49三元相;合金的显微组织得到明显细化,各相分布也得到改善;此时其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度、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达到了215 MPa,11.3%和11.2%。  相似文献   

15.
运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Mg-xAl-1.5Zr(x=0,2,4,6,8,质量分数/%)合金,研究了铝含量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镁铝锆合金主要由α-Mg基体、锆颗粒、β-Mg17Al12相组成,还存在一些微小的孔洞;铝含量的增加使合金组织趋于均匀化;Mg-6Al-1.5Zr合金具有最高的硬度和抗弯强度,分别为79.7HV和224MPa,但其塑性较差,断口呈准解理断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真空熔炼法制备了含硼的铅镁铝合金,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和力学性能试验机等研究了硼含量对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硼后,合金中出现了黑色的颗粒状AlB2相,且与Mg-Mg17Al12共晶组织相伴生;随着硼含量的增加,AlB2相分布趋于均匀化,Mg-Mg17Al12共晶相增多;当硼的质量分数为1%时,合金的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度、硬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05MPa,160MPa和6.87%,室温拉伸断口主要为韧性断裂和准解理断裂的混合特征。  相似文献   

17.
高铝锌基合金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五种不同铝含量(30%~50%)的锌基合金在室温、100℃和200℃时的力学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铝锌基合金的组织为初生α‘相枝晶和α与η相的共析体及少量ε相、Mn相和共晶体等。随着合金中含铝量的增多,α‘相枝晶增多,共析体减少。在室温下ZA45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ZA50具有较高的高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