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双河油田437块H_3Ⅱ1—2单元东部采用交联聚合物驱后转低浓度聚合物驱,通过动态调配,提高注入量、对油井提液引效,获得好的开发增油效果,日产油量由23 t上升到51t,日增油28 t,阶段累积增油2.4×10~4t,平均单井累积增油4 830 t,吨聚合物增油57.6 t。采用交联聚合物驱后转低浓度聚合物驱方式开发效果优于单一聚合物段塞连续注入。  相似文献   

2.
通过资源初筛选、分类评价、划分区块群和选取典型单元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胜利油区化学驱潜力给予预测 ,并进行了经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适合聚合物驱的单元 1 2 5个 ,地质储量 92 90 3× 1 0 4t,可增加可采储量 7887× 1 0 4t,其中近期内可实施的单元 2 4个 ,地质储量为 392 56× 1 0 4t,可增加可采储量 390 2× 1 0 4t;适合三元复合驱的单元 1 8个 ,地质储量 1 4 746× 1 0 4t,可增加可采储量 2 71 0× 1 0 4t。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能增加的可采储量分别为 331 9× 1 0 4t和 2 71 0× 1 0 4t  相似文献   

3.
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扩大试验区包括 6口注水井和 13口采油井。介绍了试验区油藏地质特征。所设计的超低界面张力三元复合驱油溶液 (主段塞 )配方为 :1.2 %Na2 CO3+0 .3%复配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ES +木质素磺酸盐PS) +0 .15 %聚合物 35 30S。从 1997年 5月开始实施化学剂注入 ,实际注入情况如下 :前置段塞(0 .2 0 %聚合物溶液 ) 0 .0 97PV ;主段塞 0 .30 9PV ;后置段塞 (0 .15 %聚合物溶液 ) 0 .0 5PV ,2 0 0 1年 11月转后续水驱。本文介绍注完化学剂时的试验效果 ,包括 :全区油井综合含水由 94 .7%降至 84 .5 % ,日产油量由 82t升至 194t,累计增油 10 .4 2× 10 4 t,提高采收率 5 .2 7% ,预计最终提高采收率 12 .0 4 % ;注水井纵向各层吸水均匀化 ,注水井流动系数和流度下降 ;注水利用率提高 ,每采出 1t原油的耗水量由 17.9t降至 10 .4t。从受效方向、油层构造、沉积微相、窜流等 4个方面分析了各油井增油减水效果不同的原因。图 3表 3参 7。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项目成败的关键是注聚参数的优化。针对孤岛油田南区渤 64断块油藏特点及水驱开发现状 ,利用LANDMARK公司VIP数值模拟软件 ,结合经济评价手段 ,对聚合物溶液的注入浓度、段塞尺寸、注入速度和注入方式进行了优化 ,依此制定了的开发方案。预计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 7.0 4% ,增加可采储量 73 .8× 1 0 4t。  相似文献   

5.
河南油田自1996年9月在九个区块开展了一类储量(<70℃油藏)聚合物驱,目前一类储量聚合物驱已进入尾声;为了缓解油田产量递减,开展了高温聚合物驱二类储量(70~80℃油藏)潜力评价,共有七个二类储量单元可进行工业化推广应用,地质储量3215.3×104t,聚驱控制储量1901.1×104t;其中双河油田江河区V上层系已于2004年5月进行现场实施,截止到2005底,日产油由107t上升到157t,含水由95.24%下降到92.77%,累积增油1.4555×104t,仍处于产量上升期;根据数值模拟预测,二类储量单元聚驱后可提高采收率6.72%,增加可采储量127.75×104t。  相似文献   

6.
双河油田V上层系是河南油田第一个二类储量高温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块,通过采取优化聚驱井网,提高井网控制程度;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聚合物注入参数;注入聚合物前调剖封堵大孔道;见效油井及时提液等对策,使该区块日产油由注聚前125t增至182t,综合含水降低了3.3个百分点,阶段累积增油2.35×10^4t,聚合物驱阶段开发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形成了一套提高二类储量高温聚合物驱效果的作法,对二类储量聚合物驱推广应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庆油田MD膜驱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大庆主力砂岩油藏岩心上 ,考察了膜驱剂MD 1在不同开发阶段的驱油效果 (4 5℃ )。膜驱剂MD 1为含2 5 %单分子双季铵盐的工业品 ,用矿化度 5 2 10mg/L的油田采出水配制驱替液。注入 0 .5 7PV的 5 0 0mg/LMD 1溶液使未洗油、含束缚水的岩心表面由亲油变弱亲油 ,由弱亲油变中性。在洗油后饱和水 ,再用油驱替至束缚水状态的若干组岩心上 ,膜剂驱的采收率如下 :直接用 5 0 0mg/L溶液间歇驱油 ,采收率 6 0 .8%和 6 4 .1%;水驱后提高采收率 2 .2 3%(5 0 0mg/L× 0 .5PV) ,3.0 9%(10 0 0× 0 .5 ) ,9.10 %(5 0 0× 2 .0 ) ,8.2 0 (5 0 0× 10 .0 ) ,最终采收率略低于直接膜剂驱 ;水驱、聚合物驱 (提高采收率 6 .4 8%~ 8.6 1%)之后提高采收率 1.96 %(5 0 0× 0 .5 ) ,2 .4 4 %(10 0 0×0 .5 ) ,6 .4 8%(5 0 0× 5 .0 ) ,6 .4 6 %(5 0 0× 10 .0 ) ;水驱、三元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14 .89%~ 15 .89%)之后提高采收率1.4 5 %(5 0 0× 0 .5 ) ,0 .6 5 %(10 0 0× 0 .5 ) ,5 .98%(5 0 0× 5 .0 ) ,5 .13%(5 0 0× 10 .0 )。在大庆油田 ,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之后采用膜驱技术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表 4参 8  相似文献   

8.
缔合聚合物在低渗透油层中驱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渗透油层能否进行缔合聚合物驱的问题,运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9块渗透率小于100×10-3μm2的不同岩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缔合聚合物在低渗透油层中具有一定的驱油效果。确定了适合缔合聚合物在低渗透油层中驱油的最低渗透率临界值40×10-3μm2;同时在相同的渗透率条件下,加大注入量能使缔合聚合物在低渗油层中驱油的采收率提高幅度更大,并且在要达到相同的提高采收率值的情况下,加大注入量的油层适应范围更宽。该结论为低渗透油藏进行缔合聚合物驱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聚合物驱油田注入井近井地带调剖和储层深部调剖的需要,开发了有机复合调驱剂DK 1和DK 2。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调驱剂与浓度500~2000mg/L的聚合物溶液在70℃反应20h(DK 1)或5~7d(DK 2),可使聚合物交联,将聚合物溶液转变为流动凝胶;聚合物分子量越大(9.3×106,1.5×107,2.1×107)、水解度越低(4%,14%,30%),则成胶时间越短,生成的凝胶粘度越大;胜利油田聚合物驱中使用的8种国产聚合物与该剂的成胶效果均良好;溶液状态的体系受机械剪切基本上不影响成胶,生成凝胶后剪切使粘度下降,但粘度保留值很高;G′,G″曲线表明生成的凝胶具有良好的粘弹性,G′>G″。在孤岛中一区注聚区的中11N10注入井,在注入第二段塞(0.2PV×1750mg/L)的过程中,随同聚合物溶液(注入量100m3/d),按1000mg/L的浓度前7d加入KD 1,此后加入DK 2,每日注入0.5t,共注入4个月,使注入压力由6.5MPa上升到8.3MPa,表明储层内的高渗透条带被有效封堵。图10参5。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是评价化学驱体系注入性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现场注入压力及驱油效果。针对中 低渗高凝油油藏S区块化学驱先导试验区个别井组出现注入压力高、注不进以及见效不均衡的问题,利用动态 光散射法、微孔滤膜法和注入性实验,开展高凝油油藏冷伤害后聚合物分子尺寸与储层微观孔喉匹配关系研 究。综合聚合物分子回转半径、水动力学尺寸以及注入性实验结果,将S区块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由2000×104 调整为1200×104 ,单井注入厚度比例由42%~51%上升至64%~85%,为先导区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调整以及扩 大区实施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九五”聚合物驱油地面建设总体规划 ,通过方案比选 ,采用了“集中配制、分散注入”的布局方案 ,比“分散配制、分散注入”的布局方案节省投资 39% ,“九五”总体规划设计地区可节省基建投资 5 1× 10 8元。由于采用了聚合物电脱水与水驱电脱水混合的处理方案 ,少建脱水站 8座 ,节省投资 0 72 8× 10 8元 ;通过与油田开发密切结合 ,及适当调整注入区块和时间 ,使萨中油田减少配制站 1座 ,喇嘛甸油田 2号、 3号配制站减少设计规模 0 79×10 4 t/a ,及相应的采出液、采出水处理规模 ,节省投资 1 2 7× 10 8元  相似文献   

12.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聚合物驱注采动态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4开发单元1997年1月投入聚合物驱油,现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产油量由710t/d上升到1674t/d,综合含水由94.4%降至86.5%,累积增油54.55×104t,2000年7月20日转入后续水驱,目前正处于见效高峰期.对注聚期间油水井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指出消除层间干扰、合理控制生产参数、提高注聚质量是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浓度聚合物注入时机及段塞组合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吴文祥  张涛  胡锦强 《油田化学》2005,22(4):332-335
在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条件下(45℃,原油粘度~10 mPa·s,清水配制聚合物溶液),取聚合物总用量2020 PV*mg/L,在人造岩心上实验研究了水驱之后不同段塞组合的"普浓聚合物"(浓度1000 mg/L、粘度8.6 mPa·s、分子量1.7×107的HPAM溶液)+"高浓聚合物"(浓度最高达3000 mg/L、粘度最高达369 mPa·s、分子量2.5×107的抗盐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果.在普浓聚合物驱的5个不同时机转注浓度2500 mg/L、粘度315 mPa·s的高浓聚合物,转注时机越早则聚驱采收率越高,前期(不注普浓聚合物)转注为45.1%,中前期(含水降至80%时)转注为44.0%,后期(含水升至98%时)转注为41.0%.注入0.350 PV普浓聚合物后再分别注入浓度在1000~3000 mg/L的抗盐聚合物,随浓度增大,聚驱采收率由35.7%增至41.5%,但增幅迅速减小(4.8%~0.1%).注入0.350 PV普浓聚合物段塞之后依次注入浓度2500 mg/L、分子量递减(2.5×107,2.1×107,1.7×107)、尺寸递减(0.450,0.118,0.100 PV)的3个聚合物段塞,聚驱采收率最高,为48.2%;普浓聚合物段之后注入2500 mg/L的高浓聚合物单段塞或浓度递减(2500~1000 mg/L)的4个抗盐聚合物段塞,聚驱采收值相近但大大降低(41.1%或41.0%).在讨论高浓高粘高分子量聚合物驱油机理时,强调了高粘弹性聚合物溶液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作用.图1表4参4.  相似文献   

14.
1.概况 目前孤岛油田有注聚区8个,地质储量9773×104t,占孤岛油田地质储量的25.3%,占孤岛油田的47.6%,数模表明,8个聚合物驱项目平均提高采收率7.4%,增加可采储量720×104t,目前已经提高采收率3.2%,增油309×104t。“九五”期间孤岛油田增加可采储量981×104t,其中聚合物驱增加可采储量468×104t,占47.7%,成为“九五”期间主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孤岛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方式逐渐由“八五”期间的老区调整及稠油过渡到“九五”期间的聚合物驱。  相似文献   

15.
孤岛油田中一区Ng4单元是清水配清水注的聚合物驱开发单元。该单元经过堵水调剖,归位射孔等前期工作后,于1997年1月正式投入聚合物驱油开发。目前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日产油水平由806t/d上升到1822t/d,综合含水由94.2%下降到84.9%,累积增油777194t。该区已于2000年11月转入后续水驱,目前仍处于注聚后增油有效期,清水配清水注聚表现出的特征良好,聚合物驱油的开发特点,在水井上表现为注入压力上升,注入能力下降,在油井上表现为日产油量上升,含水波动下降,在开发指标中表现为注水利用率得到提高。清水配注的聚合物溶液粘度高,聚合物段塞形成好,推进均匀,通过对注聚其间油水井动态变化的研究,在聚合物驱开发中要不断采取完善注采井网来建立良好的注采系统,消除层间干扰减少窜流,在低油压水井加交联剂防止聚合物突进,对难注入井进行补孔与提高注入压力来保证聚合物顺利注入,合理控制生产参数,及时进行注采调配协调注采关系,提高注聚质量等技术措施,聚合物驱油效果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防窜剂FCP堵聚防窜机理,分别考察了防窜剂表面活性、对非均质地层封堵性、热稳定性、耐水冲刷性能及驱油能力。结果表明,防窜剂含量达0.1%时,油水界面张力可达3.127×10^-3mN/m,显示良好的表面活性;在不同渗透率岩芯中堵塞率均达90%以上;与HPAM聚合物反应生成的沉淀物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经50PV注入水冲刷后,岩芯堵塞率保持在97%以上,具有很强的防窜能力;对非均质较高并联岩芯驱油效果更明显,其采收率较单一水驱平均提高10%以上,因此,渗透率级差较大油藏可采用“水驱-HPAM-FCP-水驱”方式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驱过程中的剖面返转现象会对提高采收率造成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和室内物理模拟方法,对聚合物驱油效果和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时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岩心渗透率升高,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时机延后且延后幅度增大,聚合物溶液浓度Cp=1600 mg/L、渗透率级差为4 时,渗透率大于1200×10-3μm2后尤为明显;随渗透率级差和小层厚度比(高渗层/低渗层)增大,即地层系数级差增大,剖面返转时机提前,聚合物溶液浓度CP=1600 mg/L、岩心平均渗透率Kg=300×10-3μm2、地层系数级差10 条件下,剖面返转时机可提前至0.06~0.07 PV。随岩心渗透率升高和地层系数级差增大,采收率增幅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聚合物驱剖面返转时机Tp与地层系数级差Dj关系满足方程式Tp=a(Dj-1)-1,随聚合物溶液浓度升高,返转系数a 值减小,剖面返转时机提前。应用该公式可定量描述剖面返转时机与地层系数关系,及时调整注入参数,提高聚合物驱效果。图3表5 参8  相似文献   

18.
河南油田不同类型油藏聚合物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南油田三采产量从2001年最高时的15.98×10~4 t下降到2004年最低时的4.75×10~4 t,递减幅度高达34%,为了扭转油田后期开发产量递减的不利局面,通过针对不同类型的油藏开展深部调剖和聚合物驱相结合的"2+3"组合驱技术,充分发挥了二者之间的增强效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淡水和盐水聚合物驱在北布尔班克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布尔班克油田(NBU)于1981年实施了一次淡水聚合物驱计划、涉及面积1440acre。依次注入420×104lbm聚丙烯酰胺和400×104lbm的2.9%的柠檬酸铝交联溶液。聚合物驱的反应很好,计划最终增油超过250×104bbl,预期总产油450×104bbl。文中提出了用于盐水的交联聚合物驱方法,其动态特征与淡水聚合物驱体系同样有利。  相似文献   

20.
陆相、多层、非均质砂岩油田部分油层因发育连续性差、渗透率低、层间渗透性差异大,造成现井网水驱控制程度低和层间干扰严重,致使水驱采收率低。由于进一步加密井网进行水驱开采经济上不可行,为此提出了井网加密和聚合物驱结合的方法,并开展了先导性矿场试验。室内聚合物注入参数研究、方案设计优化、聚合物驱动态特征、分层注入工艺以及增产、增注措施的研究表明,在井距缩小到100 m的条件下,将厚度小于1 m、渗透率界于5×10-3~100×10-3μm2的油层组合,通过分层注聚、分质周期注聚,可提高采收率10%以上。结果表明,井网加密和聚合物驱技术结合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