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稠油出砂冷采是允许地层砂随流体一起采出 ,这对于开采稠油是既经济而又可行的方法。在现场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对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现场实施的 6个主要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稠油出砂冷采井必须采用大孔径、深穿透、高密度射孔技术 ;采用适应高含砂量和高原油粘度的高转速螺杆泵 ,且螺杆泵下入油层底部 ;现场试验必须有耐心和决心 ,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稠油出砂冷采是近年来从加拿大兴起的一项稠油开采新技术。河南油田1996年开始稠油出砂冷技术调研,可行性分析,出砂冷采机理和配套工艺技术研究。1997年6月进行现场先导试验,目前已扩大到七种类型单井矿场先导试验,建立了一个稠油出砂冷采试验区。试验典型井G4906,日产油量20~50t,是常规开采和蒸汽吞吐的4~10倍以上,开采成本比蒸汽吞吐降低47%。出砂冷采工业化应用配套技术的完善和应用,将会使河南油田稠油探明资源利用程度由目前的59%提高到92%。 相似文献
3.
4.
5.
6.
<正>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的基本原理,即不注热量、不防砂,利用螺杆泵将原油和砂一起采出。包括两个最重要的开采机理,一个是形成"蚯蚓洞",即通过此种方式使砂子大量的产出,油层中产生"蚯蚓洞",使得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幅度提高。二是形成泡沫油,随着溶解气与原油成泡沫 相似文献
7.
8.
针对乐安油田草1 3块沙三段油藏原油粘度大、油井出砂严重的问题,从完井管柱、防砂工艺与稠油冷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配套。矿场试验证明,大孔径、深穿透、高孔密射孔、高压充填防砂与螺杆泵冷采配套技术,基本解决了粉细砂岩油藏防砂及稠油抽汲难题,实现了草1 3块沙三段新区的高效开发;同时也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The commonly used heavy oil viscosity models are just for low water cut stage, but they have some limitations when the viscosity of other oil samples is calculated in high water cut stage,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and simple method in high water cut stage to predict the viscosity of heavy oil, which can measure the viscosity of heavy oil by the temperatu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water cut. Compared with the commonly used model, the new model has the small computation error and can be tested in practices in calculating the viscosity of similar oilfields in high water cut stage. 相似文献
14.
高含水率断块油田同井井下采油注水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部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面对采出水量增加、处理工作难度大,以及一些边缘断块油田因无法注水而面临减产的矛盾,同井井下采油注水技术是解决该矛盾的有效手段。井下旋流分离器是同井井下采油注水的关键设备,文中重点论述了双锥旋流器的圆柱段、大锥段、小锥段和尾管段等4部分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并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设备进行分离效果的物理模拟实验,通过旋流分离器处理效果、D80型旋流管溢流芯管的选择及最佳处理量3项实验,验证了该技术能够满足现场需要。经过配套完善后,在XZ1-20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在地层产液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同井井下采油注水生产后,地面产油量基本保持不变,地面产水量下降了67%,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稠油油田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率阶段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新技术,改善油田开发效果,以渤海S稠油油田为例,开展了高倍数水驱技术研究和联合井网注水方法研究。其中,高倍数水驱实验结果表明,当驱替倍数达到300~400倍时,与驱替倍数30~50倍时相比,驱油效率提高约10%,为S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提供了方向;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所建立的多因素调控注水方法,综合考虑了有效厚度、渗透率、注采井距、注采井数、方向地层系数等因素,能够满足S油田具有海上特色的水平井与直井联合井网的注水需求。将研究成果在S油田G区应用后,G区2016―2019年自然递减率由6.0%降低至4.4%,含水上升率由2.2%降低至1.8%,改善了G区的开发效果,表明该方法对海上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海上稠油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稠油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面临采油速度低、水窜快、产量递减快及采收率低等问题,且缺乏分层系开发调整经验,制约了油田的稳产和高效开发。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利用室内物理实验、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高含水期开发模式研究,明确了海上非均质稠油油藏分层系开发技术界限、注采井间加密模式和底水油藏水平井布井下限。结果表明:当储层原油黏度级差大于3或渗透率级差大于3时,层间干扰系数增大,实施分层系开采,且各开发层系油层厚度为4~8 m;对于强非均质性储层,不同井型、井网加密模式下体积波及系数差别较大,采用反九点转五点水平井+定向井联合井网加密模式,并将井距调整为220 m,体积波及系数显著提高;储层内部隔夹层渗透率、分布面积和分布位置均对水平井产能具有较大影响,基于隔夹层优化布井后,原油黏度为260 mPa·s的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累计产油量达到5万m3,油柱高度可由12 m下推至7 m。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形成了“纵向分层系、平面变井网、水平井挖潜”的海上河流相稠油油田高效开发新模式,应用于秦皇岛32-6油田获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可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3,他引:12
以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萨东过渡带300m地区的开发效果为例进行评价,根据实际开发情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参数的权向量以弥补加权平均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难以确定权向量的不足,在评价水驱开发效果的同时,对影响开发效果的人为控制因素进行多级模糊评判。使评价结果更具公正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