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钢水罐倾翻装置的产品特点,介绍了电机的选取及主、被动轴的校核,为今后此类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150t钢水罐倾翻装置电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150t钢水罐倾翻装置电气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在翻罐卷扬机的设计中用PRO/E进行铁水罐的三维实体造型工作,并模拟了铁水罐的倾翻过程,进而精确地计算出了在这一进程中铁水罐地倾翻特性,为翻罐卷扬机地设计提供了准确地数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Ansys的钢水包倾翻力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nsys软件对钢水包在倾翻过程中的总质量、质心、转动惯量、倾翻力矩等倾翻特性随倾翻角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倾翻力矩和倾翻角度进行数字拟合,得出当倾翻角度为50°时,倾翻力矩为最大值54 254 N·m。该方法对钢水包结构及倾翻电动执行机构设计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大连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第一台车上带有倾翻装置的脱硫铁水罐运输台车的倾翻装置的设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刘军 《大重科技》2003,(4):9-10,17
在HP图形工作站上运用I-DEAS软件对90t铁水罐进行三维实体造型,模拟其倾翻过程对每一角度下的铁水及铁渣进行造型,然后通过装配模块将各个角度下的造型部件进行组装,求解整个铁水罐的倾翻特性。不仅为铁水罐的设计定型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完成了产品的预装配及干涉检查。  相似文献   

7.
倾翻力矩的存在对轧机的稳定性会造成影响,主要表现形式是造成轧机倾翻。轧机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倾翻力矩的影响,在安装时需要考虑地脚螺栓的预紧力。通过理论计算了四辊轧机的倾翻力矩对扎及稳定性的影响及安装时需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钢水罐倾翻装置、吹氧装置、操作平台、加引流砂装置、除尘系统、滑动水口更换装置各个系统装置的联锁关系进行分析,在建立数字化三维仿真模型的基础上,采用Inventor中功能进行模型参数辨识,进行整个系统的上线前仿真运动模拟,以实践方式验证了该热修系统工艺功能全,操作步骤简单,安全性高,节约成本,保证生产线连续运行,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钢铁厂生产过程中钢包倾翻过程效率低,现场布局困难等问题,设计一种钢铁厂钢包倾翻装置,该装置实用性好,使用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10.
对开发设计的首台车上带倾翻装置的脱硫铁水罐运输台车的设计进行了论述,并从不同专业引进相关技术,完成了设计,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作者近年来所作的多套铸造起重机的设计及现场调试为依据,介绍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在铸造起重机安全制动器电气控制系统中一些共性及重要问题的控制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大型铸造起重机的全交流驱动系统的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西门子公司AFE全交流驱动系统在大型(480/100t)冶金铸造起重饥上的应用和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介绍1900mm连铸机钢包回转台内座架生产中采取的装烘工艺方案,并针对焊接过程中的变形及局部焊缝质量不能满足技术要求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陈增玉  张隆海  王平  张益平 《衡器》2013,(11):20-29
本文主要介绍了行车电子秤常用的秤体结构形式,定滑轮下面安装鱼背桥式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行车电子秤技改方案,本文着重分析了西宁特钢160t铁水包主付钩天车技改电子秤的设计——采用超薄型板式称重传感器的设计解决常规行车电子秤改造方案无法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杠杆法分析01M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过程及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伟  尤明福  文强 《机械传动》2011,35(10):112-115
使用杠杆分析法对01M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过程中的构件旋转速度、力矩和结合过程进行了详细直观的分析,并从3个设计角度验证了O1M自动变速器传动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同时提出了O1M自动变速器传动方案设计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建立双电动机驱动伺服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将齿隙的非线性系统转化为一个近似无齿隙的线性系统。建立双电动机同步联动伺服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Matlab仿真分析,得到含齿隙条件下的齿轮输出转角曲线和转矩曲线,验证了双电动机驱动伺服系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五挡变速器行星齿轮传动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等效杠杆法分析了三自由度三行星排行星齿轮传动变速器可以实现的挡位数,对三自由度三行星排行星齿轮传动变速器基本接合元件的布置、行星排之间可能的连接形式及各种传动简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可行的传动方案。对可行方案进行了挡位、运动及力矩等方面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建立了对行星齿轮传动变速器各传动方案的模糊评判目标进行定量化处理的数学方法,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得出了评判结果,为自主研发自动变速器作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工业生产中的零件自动检测技术的实现,可降低人为因素对质量的影响,使得检测和自动化生产进一步融合,并产生计算机辅助检测和质量控制系统。在变速器P档锁止机构零件生产中也可通过类似系统完成自动检测,该系统在模拟零件动作过程中,全程记录扭矩曲线数据,完成对零件的生产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对一种基于铁基非晶态合金压磁效应的非接触动态扭矩传感器进行研究。介绍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推导出传感器的输出方程。通过动态扭矩测量试验,分析传感器探头与轴表面的间隙及转速对测试精度和灵敏度的影响,得出传感器输出电压随间隙的变化曲线U0-δ和最佳间隙范围以及三种转速时传感器的动态输出曲线。试验显示,当间隙为0.5 mm时,传感器最大重复性误差为1.71%,最大非线性误差为2.48%,灵敏度为1.385 2 mV/(N.m)。设计的传感器是可行的,尤其适合于一些需要固定非接触监测扭矩的重载低速传动轴。  相似文献   

20.
永磁涡流耦合传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永磁涡流耦合传动技术采用非接触传动方式,能实现较软的传动特性,应用在一些特殊场合有非常好的效果。永磁涡流耦合器采用永磁涡流耦合传动技术,具有节能、过载保护、允许较大的对中误差、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为实现永磁涡流耦合传动特性研究,针对油田应用设计永磁涡流耦合器。对耦合驱动原理进行理论分析,建立永磁涡流耦合的数学模型;利用Ansoft仿真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耦合器的传动特性进行仿真研究,得到传递转矩与间隙、转速差之间的对应关系,随着间隙的减小,转速差的增大,耦合器传递转矩增加;建立耦合器传动试验平台,对样机进行试验研究,验证有限元仿真可以作为耦合器传动特性的研究方法,同时从试验结果曲线上确定耦合器合理的工作区间,在此工作区间内,耦合器具有高效率和较高的启动转矩,能够缓冲负载波动,传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