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带材破碎法制备Fe78Si9B13非晶合金粉末及其磁粉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球磨气流复合破碎法是带材破碎制粉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与美国Magnetics相同磁导率磁粉芯产品的磁性能对比,证明Fe78Si9B13非晶磁粉芯是综合性能良好的一种新型磁粉芯。  相似文献   

2.
通过高温拉伸及胀形实验,研究了Fe78Si9B13非晶合金的塑性变形性能。高温拉伸的温度范围为430℃~530℃,初始应变速率为1.67×10-4s-1~1.67×10-3s-1。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高温变形后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高温拉伸的延伸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450℃时达到最大;在450℃,初始应变速率为8.33×10-4s-1时延伸率为40%。在450℃胀形得到半径为5mm、高4mm的近半球试件,显示了Fe78Si9B13非晶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变形性能。高温塑性变形过程中伴随着非晶的晶化,使塑性流动应力增大,影响了Fe78Si9B13非晶合金的高温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制备了Fe78Si(9-x)B13Px(x=0,1,3,5,7)合金的楔形试样和非晶条带,用多种分析手段考察了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能。结果表明,P的加入可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P含量为3at%时非晶厚度达497μm。合金的综合软磁性能则在P含量为1at%时达到最佳,此时的饱和磁感应强度上升至1.81 T,矫顽力为32.02 Oe。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辊法制备了宽20 mm、厚25μm的Fe78Si9B13非晶带材,再将非晶带材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其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升高,Fe78Si9B13非晶带材的初始磁导率、饱和磁感应强度、矫顽力和电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退火温度达到400℃时,其综合软磁性能最佳,初始磁导率为6.648 K,饱磁感应强度为1.517 T,矫顽力为15.73 A/m。当退火温度达到450℃时,其磁导率受磁场强度的影响很小,呈现出恒导磁特性。  相似文献   

5.
《铸造技术》2015,(9):2221-2224
研究了(Fe50Co25Si10B15)70Cu30和Fe50Co25Si10B15非晶薄带辊面和自由面的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磁性能。结果表明,(Fe50Co25Si10B15)70Cu30非晶薄带形成了独特的双层金属玻璃复合结构。并且,(Fe50Co25Si10B15)70Cu30非晶薄带的单辊面是含有微米级晶体Cu颗粒的以Fe、Co为基底的非晶层;而Fe50Co25Si10B15非晶薄带为非晶态。同时,(Fe50Co25Si10B15)70Cu30非晶薄带退火后软磁性能有所恶化。  相似文献   

6.
选择Fe-B-Y作为基础的三元合金系,选择最密堆的CN10 Archimedes八面体反棱柱Fe8B3作为基本团簇,Y作为胶粘原子,3at%Nb作为微合金化元素,形成四元合金:(Fe8B3-Y)97-Nb3,以不同含量的Ni替换Fe,形成五元合金:[(Fe1-xNix)8B3-Y]97-Nb3(x=6、14、22、30),用吸铸法制备出直径为2 mm的块体非晶合金。结果表明,在4个非晶合金成分中,当x=6时,合金具有最高的玻璃形成能力,同时具有最好的软磁性能:饱和磁感应强度为87.7 emu/g,矫顽力为7 Oe。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辊旋淬法制备出Fe69Co8Nb7-xVxB15Cu1(x=0,2,5,7)系列非晶合金,将非晶合金在不同温度进行退火,通过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和B-H磁滞回线仪对退火后合金的微观组织和软磁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对合金的微观组织和软磁性能影响显著,当TaTg时,由于结构弛豫,内应力的释放,非晶合金的矫顽力(Hc)降低;当Tx1TaTx2时,由于bcc结构α-Fe(Co)纳米晶相的析出,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明显增大;当TaTx2时,由于α-Fe(Co)晶粒粗化和非磁性相的析出,合金的软磁性能急剧恶化。其中Fe69Co8Nb5V2B15Cu1非晶合金在580℃退火1 h,表现出极为优异的软磁性能,其Bs=1.15 T,Hc=0.9928 A/m,μi=48460,而Fe69Co8V7B15Cu1非晶合金在650℃退火1 h,则发生软磁到硬磁性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Mo元素部分替代Fe元素对Fe-Nb-B非晶热稳定性和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基非晶的晶化过程与合金中Mo含量密切相关,当Mo含量为1%和3%(原子分数)时,合金经历2次晶化过程;而当Mo含量为5%时,合金仅经历1次晶化过程。添加Mo元素能够有效提高Fe基非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晶化起始温度T_(x1)。随着合金中Mo含量的增加,Fe基非晶的热稳定性显著改善,而非晶形成能力则略有降低。Fe_(70)Nb_6B_(23)Mo_1合金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830 K)和较宽的过冷液相区宽度ΔT_x(=53 K),具有最佳的非晶形成能力,与热力学参数P_(HS)的预测结果相一致。Fe_(71-x)Nb_6B_(23)Mo_x(x=1,3,5)非晶薄带具有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M_s和低的矫顽力H_c,M_s值为60~84(A·m2)·kg~(-1)。Fe基非晶合金热稳定性的高低与其软磁性能具有一致性,即高热稳定性的非晶合金具有更优异的软磁性能。  相似文献   

9.
(Fe1-xCox)84Zr3.5Nb3.5B8Cu1非晶合金的高温和低温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磁天平(MB)及提拉样品磁强计(ESM)研究了(Fe1-xCox)84Zr3.5Nb3.5B8Cu1(x=0-0.8)非晶合金高温与低温磁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该非晶态合金加热到800-900℃后,除x=0.8的合金外,,合金的室温饱和磁化强度均比淬态有所提高;X射线衍射的结果表明,x=0,0.2,0.4,0.6的合金中析出单一的a-Fe(Co)相,x=0.8的合金中析出Co3B,FeB相,当x=1.0时合金中析出单一的fccCo相。该非晶合金在1.5K时的饱和磁化强度σs随Co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当x=0.2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x的增大,合金的σs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带材厚度对非晶纳米晶环形铁芯软磁性能的影响,铁芯由不同厚度标称成分为1K101及1K107B的带材制成。在氮气保护下热处理后测试铁芯软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铁芯动态损耗值、矫顽力和剩磁随带材厚度的减小逐渐减小,带材厚度影响铁芯的热稳定性。选用较薄带材绕制铁芯,可减小铁芯体积,提高器件运行稳定性。薄带在热处理前后韧性较厚带更好,可有效提高铁芯绕制及热处理后的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不同制粉方法所生产的Fe73.5Cu1Nb3Si9B13.5超微晶合金粉末制成的磁粉芯,证明了用控制单辊法制得的该合金磁粉芯性能良好,温度稳定性好,且成本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Fe_(78)Si_9B_(13)合金带材,绕制成环型磁芯,将磁芯经450℃×100min部分晶化退火处理后用环氧树脂封装,再研究环氧树脂封装对其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装后非晶磁芯的起始磁导率μ、饱和磁感应强度Bs、电感Ls和感应电动势E减小;矫顽力Hc和磁滞损耗Pu增大;品质因数Q基本不变。环氧树脂封装前后,随频率的升高,非晶磁芯的电感Ls基本不变,而品质因数Q增大;感应电动势E随励磁电流I的增加而增大。非晶磁芯的磁化曲线、磁滞回线和损耗曲线的形状与封装前相似。  相似文献   

13.
稀土改性非晶带材的制备与软磁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稀土La掺杂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合金,成功制备了稀土La改性的非晶带材.对制得的非晶带材进行热处理和显微组织分析,最后测试了带材的软磁性能.结果表明添加La改变了非晶带材的晶化温度,随着La含量的增加,晶化温度呈下降趋势.显微金相分析表明带材表面存在纹路,且纹路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带材中内应力分布不均造成带材的厚度随温度变化而波动.La原子加入后使非晶带材的尺寸波动范围变窄,尺寸波动的临界温度也由400℃下降到300℃;在550℃×0.5 h热处理工艺时,FeCuNbSiB(La-0.5wt%)带材综合软磁性能最佳,饱和磁感强度可达到1.7 T以上,磁导率为5306.  相似文献   

14.
利用稀土La掺杂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合金,成功制备了稀土La改性的非晶带材。对制得的非晶带材进行热处理和显微组织分析,最后测试了带材的软磁性能。结果表明:添加La改变了非晶带材的晶化温度,随着La含量的增加,晶化温度呈下降趋势。显微金相分析表明带材表面存在纹路,且纹路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带材中内应力分布不均造成带材的厚度随温度变化而波动。La原子加入后使非晶带材的尺寸波动范围变窄,尺寸波动的临界温度也由400℃下降到300℃;在550℃×0.5 h热处理工艺时,FeCuNbSiB(La-0.5wt%)带材综合软磁性能最佳,饱和磁感强度可达到1.7 T以上,磁导率为5306。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Fe78Si9B13合金的结构及其直流叠加特性,分析了气隙长度和永磁铁对其直流叠加特性的影响。样品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3D高景深显微镜进行表征,直流叠加特性通过μ-H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电感磁芯的磁导率和饱和磁场强度随气隙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利用磁偏置方法能改善Fe78Si9B13非晶电感磁芯的直流叠加特性,并且不会对电感磁芯的磁导率产生不利影响。通过采用磁偏置方法,电感磁芯达到饱和需要更大的额定电流,所以磁偏置可以有效地减小电感磁芯的体积。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吸铸法制备了直径为2-5 mm的[(Fe1-xCox)71.2B24Y4.8]96Nb4(x=0,0.1,0.2,0.3和0.4)合金棒.XRD测试表明,用适量的Co替换Fe可有效提高原始合金(Fe71.2B24Y4.8)96Nb4的玻璃形成能力,拓宽非晶形成范围.热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非晶合金均具有高的玻璃转变温度(Fg≥2850 K)和宽广的过冷液态区(△Tx≥297 K).此外,Co的替换明显改善了原始非晶合金的软磁性能,其中成分为[(Fe0.9Co0.1)71.2B24Y4.8]96Nb4的非晶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Ms达到26.6 kA/m,矫顽力Hc仅为59 A/m.热磁实验表明,随着Co含量的增加,非晶合金的Curie温度不断升高,最大值达到577 K,与初始合金相比提高了100 K,显著改善了原体系的热磁性能.  相似文献   

17.
FeCuNbSiB 非晶合金的纳米晶化及其软磁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了宽2 mm,厚20 μm的Fe75.5Cu1 Nb3 Si13.5B7非晶薄带,通过等温退火得到了非晶纳米晶双相结构的软磁性材料,纳米晶平均晶粒尺寸为8~11 nm.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热分析(DTA)研究了非晶晶化后的组织与性能,发现非晶基体上析出了单一bcc结构的a-Fe(Si)固溶体.研究了Fe基合金在不同退火条件下纳米晶化后的软磁性能,结果表明:在783~865 K退火1 h后,可获得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 和较低的矫顽力Hc,并且在823 K退火1 h后,表现出最佳的软磁性能,饱和磁化强度Bs 为135.266 Am2·kg-1,矫顽力Hc最低为1.8 A·m-1.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Fe50Ni30P20-xBx(x=3,6,8,10,14)非晶合金中硼含量对该系列合金的静态磁导率、饱和磁感应强度、交流电输出特性、磁场退火工艺和在大电流冲击前后感应电压下降率的影响,并与含40at%Ni的Fe40Ni40P12B8非晶态合金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从共晶点、混合热、原子尺寸差和微合金化出发,设计了Ni-Zr-Ti-Nb体系具有较高玻璃形成能力的Ni基合金成分,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2mm的块体非晶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差热扫描量热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检测了样品的组织结构、热稳定性和磁学性。结果表明:微量Sn的添加提高了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制备出了准2mm的棒状完全非晶试样;Bi不利于提高Ni-Zr-Ti-Nb体系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此外,微量Sn能使饱和磁感应强度稍有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铜模吸铸工艺成功制备了一系列的(Fe_(1-x-y)Co_yNi_x)_(68.4)B_(23)Y_(4.6)Nb_4块体非晶合金,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热分析仪(DTA)、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热稳定性和磁性能.探讨了不同Co、Ni含量对(Fe_(1-x-y)Co_yNi_x)_(68.4)B_(23)Y_(4.6)Nb>.4>系合金玻璃形成能力(GFA)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Fe_(0.5)Co_(0.5))_(68.4)B_(23)Y_(4.6)Nb_4、(Fe_xNi_(1-x)_(68.4)B_(23.6)Nb_4(x=0.05、0.1、0.15、0.2)、(Fe_(1-x-y)Co_yNi_x)_(68.4)B_(23)Y_(4.6)Nb_4(x=0.15、0.3、0.45,y=0.1、0.2)均可制得直径为3 mm的非晶棒.该系列合金均具有良好的软磁性能,但随着Co、Ni含最的增加,其饱和磁化强度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