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姜黄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姜黄色素为芯材,β-环糊精(β-CD)为壁材,研究了姜黄色素微胶囊化的工艺条件,确定了最佳包合工艺:温度50℃,时间2 h,芯壁材比1∶4,乙醇体积分数为50%.文中探讨了β-CD在姜黄上染涤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同微胶囊染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以起到提高织物染色深度的作用,且微胶囊染色织物的K/S值更大,牢度更高;另外β-CD的加入还可以起到降低上染速率、提高平衡上染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核-壳乳液聚合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10年来核-壳乳液聚合理论的发展,其中包括聚合机理:聚合物沉积机理和种子粒子表面聚合机理;核-壳粒子的制备方法:间歇法、平衡溶胀法、半连续法、连续法;常见的核-壳结构乳胶粒子的几种形态结构以及影响形态结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并介绍了核壳结构的表征方法包括对成膜能力的评价。最后介绍了核-壳乳液聚合在涂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聚丙烯酰胺为原料,制备一种提高涂料染色表观深度和干/湿摩擦牢度的聚乙烯胺阳离子改性剂.通过12h的低温Hofmann降级重排实验,确定合成阳离子改性剂的聚丙烯酰胺与次氯酸钠的用量比及合成前氢氧化钠用量和聚丙烯酰胺的用量比.合成比例为聚丙烯酰胺中的酰胺基与所加入的次氯酸钠摩尔比为1∶1,前期用NaOH用量与聚丙烯酰胺质量比为20∶13.阳离子改性后染色的织物表观深度较未整理的织物表观深度提高近1倍,干/湿摩擦牢度与耐洗牢度均有1~2级的提高,且对手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国内外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纺织领域中的相关应用.通过对织物用微纳胶囊的制备方法、应用效果、工艺过程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微胶囊制备及其在纺织领域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关解决途径,简述了微胶囊技术在纺织领域中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微胶囊相变材料制备及其在红外隐身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提高红外隐身涂料的性能,采用微胶囊技术对相变材料进行封装,将其制成红外隐身涂料并应用于军事目标中,以控制目标表面热惯量及表面温度,消除或降低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差别,从而实现对背景红外特征的模拟。根据一般目标表面温度和相变材料所满足的条件,分别以聚酰胺为囊壁材料,正十四烷、正十八烷、石蜡为囊芯制备了3种不同相变温度的微胶囊相变材料,经过性能测试符合预期要求。并将其制成红外隐身涂料后涂覆在卡车模型上,结果表明,在荒漠丘陵热图背景下,明显提高了目标的红外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水为介质,采用微胶囊制备技术合成了粒度小、均一稳定的乳液,添加香料和纳米二氧化钛等助剂,得到了耐擦洗、杀菌、放香的新型多功能水性内墙涂料,并对影响微胶囊乳液性能的几种因素进行了讨论。对该涂料的各种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各种指标均符合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PID自校正调节器及其在染色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进了的性能指标函数下的增量式PID自校正控制算法,它对窜入的干扰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克服了通常极点配置情况下性能指标最优和希望的闭环极点不能兼顾的缺点,消除了通常情况下性能指标函数下可能存在的稳态误差,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文中简要介绍了该算法在染色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得出了纺粘丙纶非织造布涂料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涂料的质量浓度0.5%,粘合剂的质量浓度10%,增稠剂的质量浓度0.5%,焙烘温度110℃,焙烘时间为60 s.交联型粘合剂涂料染色的纺粘丙纶非织造布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涂料染色后非织造布的强力、透气性、透湿性均有所降低,但控制条件可达到较好效果.涂料染色纺粘丙纶非织造布的大样实验表明,各项指标均符合FZ/T 60005—1991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涂料染色时产生色差及色疵如何用涂料进行回修和修饰的原理,对提高产品质量、指导实际生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核壳分段乳液共聚合,制成多相互穿网络的涂料染色粘合剂。因NMA或IBMA等活性单体参与共聚,使合成粘合剂在酸环境中具有低温自交联性。文章叙述了共聚反应条件对粘合剂性能及其使用效果的影响,介绍了适宜的染整工艺操作,以及赋予棉绸以丰满柔软手感和立体雪花视觉效果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仿生整理是现在织物整理的热点课题,但对于茶多酚上染涤纶织物的研究较少,本文立足这一目标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将涤纶织物进行碱减量处理,利用戊二醛交联剂,使得明胶蛋白质能够附着到涤纶织物表面,并结合牢固。通过分析叶干重浓度、pH、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四个影响因素对织物K/S值的影响,选出处理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并对其做色牢度测试,结果显示其耐磨擦色牢度提高1~1.5个等级,耐水洗牢度提高0.5~1个等级,耐晒牢度提高2个等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为有效利用板栗树废弃资源,以水为溶剂从板栗落叶中提取天然染料,研究该染料的提取工艺,测试了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光谱,并对该染料在三种天然纤维柞蚕丝、羊毛及改性棉上的染色性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板栗叶染料提取的适宜条件为:煮沸回流提取2h,物料与溶剂质量比为1:20.板栗叶染料上染三种纤维时,适宜的染色条件为:在温度90℃下恒温染色50min,染色pH=3.以板栗叶染料上染三种纤维,直接染色、明矾及硫酸亚铁媒染试样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染色深度,其中以硫酸亚铁媒染试样的K/S值最高,且染色织物的染色牢度较好.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茶色素易与蛋白质、脂类、糖类等生物大分子以各种形式有序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稳定体系。用明胶改性棉织物以达到提高茶色素染色效果和织物功能性的目的。实验从染液p H、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三个方面,根据染色后对织物上染效果,色牢度以及紫外防护能力的测试,确定最优的工艺条件。对最佳工艺染色织物进行抗紫外和抗菌性能测试,其抗紫外性能提高1~2倍,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0.15%和65.35%。 相似文献
19.
采用蒲黄色素用于蚕丝织物染色,研究p H值、染色温度、蒲黄用量、保温时间、对蚕丝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蒲黄染色残液的重复染色效果。通过测试织物的K/S和颜色特征值来探讨染色织物的颜色性能,并对染色后蚕丝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蒲黄用量3.125g/L时,p H值为4,温度90℃,保温时间60min的条件较适合蒲黄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染色织物的UPF值达到32.22,干摩擦和湿摩擦均为5级,耐洗牢度中蚕丝沾色为4~5级,棉沾色为5级,蚕丝褪色牢度为3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