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双金属络合催化剂(DMC)制备具有极低的不饱和度、相对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窄、平均官能度高等特点的新型聚醚多元醇。这种超低单醇含量聚醚多元醇及部分该聚醚取代的聚四氢呋喃醚多元醇制备的聚氨酯弹性体与普通聚氧化丙烯醚多元醇(PPG)、聚四氢呋喃醚多元醇(PTMEG)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相比,DMC聚醚基聚氨酯弹性体在力学性能(伸长率、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加工性能(釜中寿命、脱模时间等)方面获得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李万捷  林殷雷 《材料工程》2012,(2):55-57,62
利用MDI-50、聚醚多元醇和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扩链剂制备了MDI-50型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游离异氰酸酯基质量含量、聚醚多元醇相对分子质量对MDI-50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红外光谱(FTIR)及力学性能等测试方法对MDI-50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与TDI-80型聚氨酯弹性体相比较。结果表明:MDI-50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TDI-80型。MDI-50型弹性体的硬度、撕裂强度和抗拉强度都随预聚体游离-NCO质量含量的提高而增大,随聚醚多元醇软链段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减小,而断裂伸长率相反。  相似文献   

3.
室温固化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再生资源蓖麻油为起始剂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的聚醚多元醇、聚丙二醇醚多元醇、TDI、MOCA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半预聚物法,室温固化制备双组分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CPUE).对该新型聚氨酯弹性体进行了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醚键等基团的特征吸收峰;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原料中聚醚多元醇的种类、NCO基质量分数的改变都会引起弹性体性能的差异,这些差异存在一定的规律性;DSC差示扫描结果表明,聚氨酯弹性体分子链中硬段含量升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g)升高;利用热重分析(TG)研究了其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硬段含量和扩链剂种类都会影响PUE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分子量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分别采用不同链长的单羟基单环氧基化合物作为封端剂,制得不同结构的端环氧基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通过交联密度、微相分离程度及热性能、机械性能的分析,对所制备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封端剂链长和软段分子量的增加,均能提高环氧聚氨酯弹性体的拉伸性能,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可达17.93 MPa与485%.本研究可为环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定量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谱)、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不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环氧乙烷-四氢呋喃无规共聚醚P(E-co-T)的序列结构和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以不同的P(E-co-T)无规共聚醚制备了一系列热固性聚氨酯弹性体,并对其网络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定量13C-NMR确认了P(E-co-T)无规共聚醚分子链中存在[THF]n微嵌段结构,并计算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E-co-T)无规共聚醚中微嵌段的含量。WAXD和DSC结果表明,等摩尔组成的P(E-co-T)无规共聚醚在-40℃时发生了结晶,且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E-co-T)无规共聚醚的结晶能力与其分子链中[THF]n微嵌段结构的含量密切相关。聚醚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测试结果则表明,20℃和60℃时,随着聚醚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聚氨酯弹性体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延伸率逐渐增加;然而,-40℃时则表现出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40℃时聚醚聚氨酯弹性体结晶能力的差异是导致其低温力学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定量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谱)、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不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环氧乙烷-四氢呋喃无规共聚醚P(E-co-T)的序列结构和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以不同的P(E-co-T)无规共聚醚制备了一系列热固性聚氨酯弹性体,并对其网络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定量13C-NMR确认了P(E-co-T)无规共聚醚分子链中存在[THF]n微嵌段结构,并计算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E-co-T)无规共聚醚中微嵌段的含量。WAXD和DSC结果表明,等摩尔组成的P(E-co-T)无规共聚醚在-40℃时发生了结晶,且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E-co-T)无规共聚醚的结晶能力与其分子链中[THF]n微嵌段结构的含量密切相关。聚醚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测试结果则表明,20℃和60℃时,随着聚醚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聚氨酯弹性体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延伸率逐渐增加;然而,-40℃时则表现出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40℃时聚醚聚氨酯弹性体结晶能力的差异是导致其低温力学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新型聚醚聚氨酯微孔弹性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型聚醚多元醇为原料,制备出具有较好力学性能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制品,对影响其制品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扩链剂、三官能度聚醚及接枝聚合物聚醚的适量引入可显著改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催化剂的使用可缩短脱模时间.  相似文献   

8.
蓖麻油多元醇在聚氨酯硬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可再生的蓖麻油为主要原料,与甘油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蓖麻油多元醇,通过红外光谱和分子量分布,分别考察了蓖麻油/甘油不同配比、不同温度和不同反应时间下的醇解产物性质。结果证明,在一定的催化条件下,200℃下反应3h蓖麻油多元醇羟值最高达434mgKOH/g,同时蓖麻油反应转化率最高。将此蓖麻油多元醇应用于聚氨酯硬泡中,显示出较好的泡沫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油酸为原料,通过环氧化,开环,酯化三步反应,制备羟值410mgKOH/g的油酸基多元醇,将其与石油基聚醚以不同比例混用制备聚氨酯硬泡,并对这些泡沫进行了机械性能和热力学性能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油酸多元醇替代量50%时,压缩强度230kPa,弯曲强度270kPa,热导率0.035W·m-1·K-1.同时,由TG和DMA分析表明,油酸多元醇基硬泡具有较佳的热稳定性;随着油酸多元醇的增加,Tg降低,储能模量先增大后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MDI、HMDI、IPDI、二胺扩链剂、端氨基聚醚、端羟基聚醚等为主要原料用预聚物法制备了双组分喷涂聚氨酯弹性体。探索了配方中异氰酸酯种类、NCO的含量、不同扩链剂和不同端羟基聚醚等因素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影响。通过改变预聚体中多异氰酸酯类型及NCO的含量,调节配方中软硬段质量分数,选择聚醚多元醇和端氨基聚醚种类,以及合理搭配不同的扩链剂,可以制得不同性能的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聚酯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二羟甲基丙酸为主要原料,丙烯酸单体封端,加入改性剂三羟甲基丙烷脱水蓖麻油酸酯(TMPDCO),制备出稳定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涂膜耐化学品性和凝胶含量测定说明,TMPDCO的加入增加了涂膜的交联度,提高了涂膜的耐化学品性。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表明,加入封端剂增加了涂膜交联度,涂膜玻璃化转变温度明显提高。力学性能测试说明,聚酯作为软段的水性聚氨酯树脂较聚醚型耐水性好。X射线衍射分析说明,随着硬段规整度的增加,衍射峰中心依次向高角度偏移。红外表征说明,不同硬段合成水性聚氨酯的氨基甲酸酯键波数不同。  相似文献   

12.
透明聚氨酯树脂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聚醚多元醇、交联扩链剂、催化剂及助剂合成了一些透明聚氨酯树脂材料。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DSC、TGA测试其玻璃转化温度为95℃~110℃,质量损失5%和10%的热分解温度为265℃、280℃~286℃。SEM对其断口形貌分析表明,其断裂为脆性断裂或韧性断裂。力学性能测试其拉伸强度49MPa~56MPa,断裂伸长率11%~16%,抗弯强度106MPa~116MPa,弹性弯曲模量2006MPa~3089MPa,冲击强度19kJ/m^2~35kJ/m^2,邵氏硬度80D。透先率91%~93%。实验结果表明,透明聚氨酯树脂材料具有卓越的光学性能,优良的力学性能和中等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多元醇作为增速剂对淀粉-壳聚糖薄膜材料性能的影响,评估4种多元醇的增塑效果,并选出最优。方法将4种不同的多元醇作为增塑剂,通过流延法制备壳聚糖-淀粉薄膜,分析增塑剂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X-射线衍射、静态接触角对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将单一多元醇作为增塑剂加入淀粉-壳聚糖溶液,当添加质量分数为15%的甘露醇时,拉伸强度为最大值,为53.39 MPa;当添加质量分数为60%的甘油时,断裂伸长率最大,为45.11%。当甘油质量分数为50%时,综合效果较好,拉伸强度为21.36 MPa,断裂伸长率为35.33%。结论复合膜中淀粉与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添加增塑剂有利于改善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多元醇增塑剂处于低浓度或中等浓度范围时,不具有有效的增塑作用。在4种多元醇增塑剂中,甘油的综合效果最好,所制备的膜具有较优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黎渊明  詹涛  刘涛  向红  单伟雄 《包装工程》2023,44(15):16-23
目的 使用单硬脂酸甘油酯(GMS)对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增强其防水、耐热和力学性能。方法 使用丙酮法合成不同GMS含量的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乳液,进行乳液粒径测定和稳定性试验;使用浇铸法制作薄膜,并进行铅笔硬度测试、力学性能测试、吸水测试、接触角测试、热重测试、DSC、FTIR测试。分析薄膜表面硬度、力学性能、耐水性能、热稳定性、耐热性能和内部结构。结果 当GMS的−OH的摩尔分数为25%时薄膜综合性能最佳,此时膜的抗拉强度为(9.37±1.28)MPa,弹性模量为(250.55±34.05)MPa,薄膜的吸水率降低到12%,薄膜的水接触角为92°。GMS的加入,增加了薄膜的玻璃态转化温度和铅笔硬度,但热稳定性有所下降。结论 GMS的加入增强了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的耐水、耐热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及流变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不同方法合成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加料顺序,催化剂等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以丙烯酸羟乙酯先与异氰酸酯反应,后加蓖麻油的加料顺序可合成具有优良流动性和光固化性能的蓖麻油紫外光固化树脂。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洋工程设备中弹性基材的防污特殊需求,合成聚乙二醇(PEG)/聚己内酯(PCL)嵌段共聚物PEG/CLX,并与HDI三聚体固化形成可降解聚氨酯,研究其亲水性能及降解性能,再将PEG/CLX与氧化亚铜等结合,制备成一系列的海洋防污涂层,研究其控释机理。   相似文献   

17.
聚醚-酯嵌段共聚物提高聚氨酯弹性体水解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金属络合催化剂(DMC),以脂肪族己二酸系聚酯多元醇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进行烷氧基化反应,制得聚醚酯多元醇用于聚氨酯弹性体(PUE)的合成,可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PUE材料。在相同硬段含量下,聚醚酯型PUE的力学性能接近纯聚酯型PUE,优于纯聚醚型PUE,并且其耐水解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接近纯聚醚型PUE。  相似文献   

18.
新型非离子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蓖麻油和聚乙二醇(PEG)等为主要原料,通过逐步聚合得到一种新型非离子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蓖麻油∶TDI∶PEG-4000=1∶9∶11时,采用依次加入蓖麻油、TDI、PEG的加料方式,能够合成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非离子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对该表面活性剂在水相中的表面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得的非离子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约为22 g/L,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可达53 mN/m。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相同分子量的聚醚、聚酯和聚醚酯二元醇为原料分别制备密度为0.55g/cm3左右的微孔聚氨酯弹性体(MPUE)材料。并通过一系列测试对这三种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材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发现聚醚型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耐水解性能非常优异,聚酯型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聚醚酯型微孔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聚酯型的力学性能接近,耐水解性能远优于聚酯型,近似于聚醚型。  相似文献   

20.
Biodiesel has become an interesting alternative to be used in diesel engine, because it has similar properties to the traditional fossil diesel fuel and may, thus, substitute conventional fuel with none or very minor engine modification.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alkaline transesterfication of castor oil and their properties for engine applic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transesterfication process is to lower the viscosity of the oil from 226.82 cS to 8.50 cS ‘at’ 38°C. The flash point values of castor methyl esters are lower than that of castor oil. The density and gross calorific value of castor methyl ester are much closer to those of diesel. If 10% of total production of castor seed oil is transesterfied into biodiesel, then about 79,782 tones of CO2 emission can be saved on annual basis. The CO2 released during combustion of biodiesel can be recycled through next crop production, therefore, no additional burden on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