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污泥进行调理改性,提升污泥脱水性能是实现污泥妥善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前置条件。基于絮凝原理的调理技术效果显著,成本可控,是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最可靠和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此外,絮凝联合调理技术能发挥协同作用,功能特性更加完备,是当下污泥脱水的研究热点。介绍了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污泥脱水的技术难点,阐述了不同种类絮凝剂和絮凝联合调理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效果,以期为利用絮凝调理技术强化污泥脱水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2.
污泥脱水在污泥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及菌胶团,导致其脱水极其困难,未经预处理的污泥甚至无法脱水。助滤剂因其低压缩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污泥的脱水过程。助滤剂通过和污泥胶体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构成管网效应和层间通道效应,形成具有较强的多孔结构的固体均匀混合物,进而提高污泥脱水效率。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助滤剂在污泥脱水中的应用,为污泥的高效脱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出发,总结了传统污泥脱水技术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污泥脱水技术-电动脱水技术。以污泥絮体颗粒的微观结构为基础,总结电动脱水原理,并概述了近年来电动脱水技术的发展状况及电动脱水技术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6):1159-1162
阐述了城市污水厂污泥化学调理深度脱水技术,从工艺组成、运行参数、脱水机理及污泥的最终处置等4方面对技术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技术发展现状,讨论了技术运用的优缺点,并就污泥最终处置方式提出了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16,(6):1159-1162
阐述了城市污水厂污泥化学调理深度脱水技术,从工艺组成、运行参数、脱水机理及污泥的最终处置等4方面对技术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技术发展现状,讨论了技术运用的优缺点,并就污泥最终处置方式提出了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泥是人类生活活动的副产品,对其脱水处理是污泥处置的关键。其中,水热脱水技术由于其能有效提高污泥脱水效率与低能耗等优势,成为污泥减量化与资源化处理的研究热点。文章首先介绍了城市污泥的特点及其处理现状,然后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污泥水热脱水工艺的发展历程与工业应用情况,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污泥水热脱水与其他脱水技术之间的能耗优势。此外,重点综述了污泥水热脱水的影响因素与机理,包括温度、时间、p H等处理条件以及水热过程中污泥水分形态与胞外聚合物(EPS)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目前机理研究上存在的矛盾与原因。最后对污泥水热脱水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指出通过优化EPS分层提取从而深入分析污泥中各组分在水热过程中的迁移与结构变化是研究污泥水热脱水机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丹丹  窦昱昊  卢平  黄亚继  周军 《化工进展》2019,38(10):4722-474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水污泥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环境问题愈发严重,污泥的处理处置成为焦点问题,污泥脱水是制约污泥处置处理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目前污泥深度脱水技术开展,首先简述了不同来源污泥的分类及其基本特性,然后重点阐述了不同污泥预处理技术,分析了各污泥深度脱水技术作用机理,并对各自脱水效果及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物理法中水热预处理对污泥的可脱水程度提升最大。较低声强、短时间的超声波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有着明显的改善。化学法在污泥过滤性能以及脱水速率方面有很大优势,酸碱处理后污泥zeta电位上升,污泥过滤性能及脱水速率得到改善。高级氧化法处理后污泥脱水效果高于酸碱处理,微生物细胞被溶解释放出有机物,可脱水程度改善。生物法处理污泥除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外,还有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但耗时较长。最后对污泥的后续脱水工艺进行综述,介绍了现存的主流脱水工艺,包括机械脱水、热干化技术、水热脱水工艺等;并针对不同的污泥后续利用方法,选取合适的预处理技术,提出相应优化的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8.
李翠梅 《净水技术》2005,24(1):27-29
该文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探讨亲水污泥脱水的机理;讨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铁盐在绢纺污泥脱水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聚焦于煤化工行业中含煤污泥的脱水技术。随着技术进步,脱水方法正从传统技术转向结合多种技术的联合处理,旨在通过溶解胞外聚合物(EPS)来提高脱水效率。分析了含煤污泥的特性、处理难点,并指出未来研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优化脱水技术的联合顺序和方法选择;二是明确联合深度脱水对污泥能源利用、资源回收及材料制造的影响;三是完善含煤污泥脱水工艺的多角度评价体系。建议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污泥处理的碳排放、环境影响和成本进行综合评估,以推动含煤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的优化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过硫酸钾-聚丙烯酰胺(PAM)-硅藻土联合调理污泥,研究联合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以污泥比阻(SRF)为脱水性能评价指标,通过响应曲面优化法(RSM)确定联合预调理时各药剂的最佳用量。结果表明,在单位质量的绝干污泥(DS)中,过硫酸钾用量为60.3 kg/t、PAM用量为4.2 kg/t、硅藻土用量为150.8 kg/t时,SRF最低可降至4.84×1012 m/kg,污泥脱水性能明显改善。对其脱水机理进行分析,表明过硫酸钾能氧化破坏污泥的胞外聚合物(EPS),改变污泥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PAM发挥吸附絮凝作用,硅藻土起到骨架作用,建立良好的脱水通道,三者共同作用下改善了污泥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11.
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污泥的性质、组分和各种外界因素导致污泥具有较高的含水率且难以脱水。传统的机械脱水已不能满足污泥处置的要求,高含水率已成为污泥处理的瓶颈。详细分析了影响污泥脱水的因素,归纳了化学调理在污泥脱水方面的应用,阐述了不同调理剂对污泥脱水的作用机理,总结了不同调理剂复配的协同增效作用对污泥脱水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的污泥脱水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改善污泥浓缩和脱水性能有利于污泥的处置和利用,从污泥用于建材原材料的角度,试验研究了粉煤灰在污泥沉降浓缩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粉煤灰的最佳掺量为5%时,脱水混合物含水率为60%左右,低于纯污泥脱水后80%左右的含水率,将大大有利于后续的处理与利用;经粉煤灰改性后浓缩脱水得到的污泥可用作烧制陶粒。  相似文献   

13.
剩余污泥脱水实现减量化是后续处置的关键。利用CiteSpace分析了国内外剩余污泥脱水领域的研究方向,综述了化学调理和氧化(酸/碱预处理、药剂调理、氧化预处理等)、物理预处理(微波、超声、水热、冷融、电渗透等)及生物预处理等预处理技术强化剩余污泥脱水的机理和效果。最后,基于碳中和背景下,提出剩余污泥脱水前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污泥脱水工艺选择和研发提供有效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4.
鉴于单一物理手段难以实现乳化油的高效破乳脱水处理,提出了一种高压脉冲电场-旋流离心场联合实现乳化油的破乳脱水工艺,并利用三维建模设计了相应的双场联合破乳脱水装置。从非线性振动动力学理论的角度得到了高压脉冲电场单元的最佳工作电场参数,并运用数值的方法,确定了旋流离心场单元最佳工作参数。通过双场联合破乳脱水装置试验结果表明,高压脉冲电场-旋流离心场联合作用能对废油乳化液进行高效破乳脱水,破乳脱水效率要高于单一旋流离心场的脱水效率。  相似文献   

15.
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泥,且污泥含水量高,污泥颗粒与水分的结合具有特殊性,所以污泥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本质上看,降低污泥的含水率是污泥处理的有效方式。针对此,我国加大对污泥深度脱水药剂的研究与优化力度,并取得一定成果。当前,我国污泥深度脱水药剂的应用初步实现了污泥的稳定化、无害化和减量化,为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与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污泥深度脱水药剂的脱水机理、种类与现状,对污泥深度脱水药剂在改善污泥脱水性能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以期深化污泥深度脱水药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含油污泥的来源,组成及特点,简要分析了电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机理及其优势,重点从破乳脱水和重金属两方面讨论了电压、处理时间、pH值、添加剂4个因素对电化学法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未来含油污泥电化学处理技术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含油污泥电化学处理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邹博源 《净水技术》2021,40(11):110-114
我国市政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主要处置方式为填埋,垃圾填埋场接受市政脱水污泥时,会设置污泥暂存坑存放市政污泥.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暂存场中长期存有污泥,大量雨水渗入致使污泥填埋的稳定性大幅降低.取出稳定化的污泥进行脱水,可进一步减量污泥,又可腾出大量污泥填埋空间.对暂存库区污泥进行脱水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氨氮压滤液.为消除污泥储坑中污泥及其产生渗滤液对周围环境的危害,需同步处理污泥和渗滤液,以消除污泥储坑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危害.文中对白龙港污泥暂存场中所产生的污泥压滤液进行试验处理,经混凝沉淀、吹脱和氧化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下水道纳管标准.通过开展填埋污泥暂存库区污泥处置成套技术研究与示范,为白龙港污泥暂存库区污泥消纳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常压塔塔顶冷凝系统铵盐垢下腐蚀和露点腐蚀问题,提出了从微观角度研究碳钢在NH_4Cl多元腐蚀体系中的腐蚀机理,从微观离子层面探讨了NH~(4+)对碳钢腐蚀过程的影响及作用。采用电化学联合SEM/EDS、AFM和XRD等方法研究表面粗糙度、温度、溶解氧和pH等因素对碳钢腐蚀影响的规律,揭示多元腐蚀环境下的腐蚀机理,为塔顶腐蚀失效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工程指导。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一步法构建了一种新型AM/AMPS类耐高温抗高盐萘酚凝胶流道调整体系,交联剂为双羟基萘,有别于传统的苯酚类交联剂。该体系于140℃下处理1 d,以目测代码法表征成胶强度达到H;高温高盐(140℃,22×10~4mg/L)处理150d之后,体系出现一定的脱水现象,但脱水率仅为4.6%。相比普通苯酚类交联体系,该体系具有超优良的耐温抗盐性。基于岩心流动实验对体系封堵性能进行了评价,堵水率为99.82%,堵油率为4.55%,可见体系具有优良的油水选择性。采用微观可视化模型进行封堵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会优先封堵优势通道,达到液流转向的目的,同时液流在优势通道中遇到流道调整体系的阻碍作用,会对堵剂条带形成一定的挤压,使得堵剂条带缓慢前移,从而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污泥的稳定化处理、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城市污水处理领域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生物淋滤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消除病原菌、控制污泥恶臭,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对污泥的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生物淋滤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反应器及工艺流程等方面对污泥重金属生物淋滤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目前污泥生物淋滤技术研究和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