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置活性炭滤池采用不同消毒工艺进行试验,考察其对出水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情况。结果表明,预臭氧投加量过大可能导致消毒副产物超标。在预臭氧投加量为0.3 mg/L时,后续处理采用中置曝气活性炭滤池,在砂滤池前加氯,可保证出水消毒副产物满足要求。当耐氯性微型水生动物难以控制时,可采用后臭氧消毒,臭氧投加量在1.0mg/L内,同时砂滤池后投加氯辅助消毒,既能控制消毒副产物,又可保证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生物稳定性是评价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AOC和BDOC,加氯消毒甚至会使AOC值升高,以太湖、黄浦江和长江为水源的常规处理工艺水厂的出厂水均不能满足生物稳定性的要求。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单元可以有效去除AOC和BDOC,曝气生物滤池+混凝气浮+臭氧生物活性炭+砂滤组合工艺出水经过消毒后能够满足生物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付乐  陶涛  曹国栋  朱建国  李跃增 《辽宁化工》2006,35(12):718-721
通过常规处理预臭氧化和预氯化中试,对比研究了两种预氧化工艺对浊度、有机物、氨氮及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预臭氧化后砂滤池出水中浊度平均值小于0.1 NTU,CODMn、UV254、TOC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70%、84.60%、85.22%,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预氯化。预臭氧化能有效去除消毒副产物前体物,氯消毒后CHCl3浓度为0.17μg/L,约为无预处理时的1/7,而预氯化会增加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4.
以某水库微污染水源水为试验水样,比较了以超滤为核心的不同组合工艺的净水效果,考察了各组合工艺出水氯消毒对异养菌的灭活效果、持续消毒能力,研究了余氯的衰减、消毒副产物的生成以及对水质生物稳定的影响,从生物安全性和化学安全性两个方面对不同超滤组合工艺出水氯消毒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具有最佳的净水效果:该工艺能100%的去除水中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持续消毒能力强,72 h后水中余氯量为0.5 mg/L,对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的去除率仍为100%,且HPC小于100 CFU/mL,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控制在10μg/L以下;出水AOC含量低于100μgac-C/L,符合氯化消毒生物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某自来水厂滤后出水为原水,研究6种不同消毒过程消毒剂余量衰减和无机副产物生成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有效氯投加量下,NaClO、O_3+NaClO、NaClO/UV工艺在60 min余氯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62、0.22、0.14 mg/L;在相同臭氧投加量下,60 min剩余臭氧含量依次为:O_3O_3+NaClOO_3/UV;O_3+NaClO组合消毒过程同时存在余氯和剩余臭氧2种消毒剂余量;NaClO溶液极不稳定,久置NaClO消毒出水ClO_3~-和BrO_3~-含量分别超标13倍和3.4倍;O3工艺出水甲醛和Br O_3~-的生成量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UV工艺出水NO_2~-的生成量随NO_3~-初始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相比单独消毒工艺,组合工艺可降低无机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6.
探讨4种不同预处理工艺与超滤膜技术组合工艺(工艺1:原水+预臭氧+超滤;工艺2: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超滤;工艺3: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工艺4: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砂滤+后臭氧+活性炭+超滤)对微生物的去除贡献。试验表明:四种组合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均达到99.5%以上,出水浊度低于0.1 NTU;工艺4出水的DOC、COD_(Mn)和UV_(254)含量分别为2.747、1.73 mg/L和0.013 cm~(-1),对DOC、COD_(Mn)和UV_(254)的去除率最大分别为32.77%、58.81%和77.97%;工艺4出水的AOC含量为88.59μg乙酸碳/L,出水BDOC含量为0.189 mg/L,对BDOC去除率最大。综合评价4种工艺出水水质化学指标和生物稳定性指标,选择工艺4(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砂滤+后臭氧+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效果最好,研究成果可为保障给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太湖流域某水厂常规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臭氧活性炭,O_3-BAC)出水为研究对象,以可同化有机碳(AOC)为生物稳定性评判指标,对比研究了常规工艺与深度处理工艺出水在氯胺消毒过程中生物稳定性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尽管臭氧活性炭工艺提高了出水的浊度和耗氧量等常规水质指标的去除率,但出水在氯胺消毒后水质的生物安全性降低。当接触时间为120 min时,氯氮比为5:1和3:1的氯胺消毒后,水中细菌灭活率分别为3.26 lg和2.90 lg,AOC分别为94.87μg/L和107.31μg/L,表明采用高氯氮比(5:1)的氯胺消毒后水质生物稳定性优于使用低氯氮比的氯胺(3:1)。氯胺(5:1)消毒时当氯胺投加量为0.50 mg/L、CT值为90 mg·min·L~(-1)时,出水生物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8.
利用砂滤池的截滤作用,对给水深度处理工艺炭滤池出水微型生物进行把关,解决O3-BAC工艺生物穿透问题。结果表明,后置砂滤池比常规净水工艺砂滤池出水微型生物密度小,后置砂滤池采用粒径较小的滤砂能更好地解决微型生物穿透现象。对于浊度为0.5 NTU左右的炭滤池出水,应适当采用粒径较小的滤砂,以提高对浊度的去除率,采用双层填料砂滤池可以使出水平均浊度降至0.10 NTU,提高了城市供水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有工业废水混入的山东省某污水处理厂,为满足《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的要求,将"高效沉淀池+活性砂滤池+臭氧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应用于提标改造工程,以确保尾水稳定达标。"高效沉淀池+活性砂滤池"工艺进一步去除TP及SS,可减少后续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氧化工艺进一步去除COD及色度,兼具消毒效果。改造后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运行稳定可靠,出水水质各项指标稳定达标。2018年阴离子PAM平均投加量为0.5 mg/L,PAC平均投加量为65 mg/L;臭氧投加量/COD去除量约为2:1,臭氧系统吨水电耗约0.11 kW·h。  相似文献   

10.
周文琪  叶辉  张东  高炜  张凤英  陈文倩 《水处理技术》2012,38(3):126-128,135
以长江陈行水库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高锰酸钾预氧化-O3/BAC组合工艺对水中有机物、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去除效果,并评价该工艺出水生物稳定性。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炭出水CODMn均值为0.63 mg.L-1,平均去除率68.9%,UV254均值为0.005 cm-1,平均去除率89.0%;高锰酸钾预氧化-O3/BAC组合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前驱物,对THMFP和HAAFP的去除率分别为66.2%和84.2%;该工艺出水AOC质量浓度为47μg.L-1,,生物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黄浦江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浦江原水为研究对象,对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组合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性能、机理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各指标的去除率为:CODMn 24%,UV25435%,三卤甲烷前体物31%,AOC 63%,且对各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的去除有互补性。O3-BAC组合工艺一方面可以有效去除黄浦江原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减少后加氯量,降低消毒副产物生成量,保障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另一方面能明显降低水中的可同化有机碳(AOC)浓度,提高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氯消毒工艺因易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消毒副产物被广泛关注,采用替代氯消毒工艺控制消毒副产物是目前的研究重点。该文以天津市某自来水厂滤后水为试验对象,采用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工艺,分析了不同投加量组合对消毒副产物(THMs,HAAs和亚氯酸盐)产量的控制情况。结果表明当二氧化氯投加量为0.10~0.50 mg/L、氯胺投加量为0.50~1.50 mg/L时,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中试系统中,采用混凝-催化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MBR生物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渗滤液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COD去除率高达87.6%,出水COD100 mg/L,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排放要求。组合工艺中,臭氧塔中含锰催化剂填料的投加有效提高了臭氧氧化的效果,对出水达标起到重要作用。实验确定了各处理单元的最佳运行条件:混凝初始p H为6.0,聚铁投加量为1 400 mg/L;臭氧氧化中臭氧投加量为150 mg/L;曝气生物滤池水力停留时间为4.5 h。此外,经计算组合工艺处理成本为7.96元/m3,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纺织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体臭氧曝气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对纺织印染废水进行预处理,联合后续膜分离工艺以实现中水回用,处理水量为5 000 m3/d。设计运行条件下,臭氧曝气生物滤池最佳臭氧投加量为20-30mg/L,预处理系统出水COD<40 mg/L、BOD<10 mg/L、SS<10 mg/L、色度<4倍;反渗透产水可作为染整工艺用水,膜滤浓缩液可达标排放。工程实践证明,该联合工艺可实现对纺织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与高质回用,并解决了膜滤浓缩液的处理难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炭滤池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氯氨投加比的氯胺组成和衰减变化情况,为水厂氯氨投加的精细化和总氯的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天津某净水厂进行不同预加氯浓度条件下脉冲澄清和斜管沉淀两套工艺下的南水北调引江原水处理中试实验,分析在生产上采用预加氯工艺的可行性,并进行生产性验证。中试结果表明,引江原水高温高藻期,预加氯1.3~1.8 mg/L,混凝剂总投加量27~35 mg/L时,滤后水浊度、耗氧量、氯消毒副产物指标均满足国标要求。生产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引江原水低温低浊期,混凝剂总投加量均为30 mg/L时,采用预加氯(投加量1.0 mg/L)工艺时出厂水氯消毒副产物远低于国标限值,浊度、耗氧量的去除率与采用预臭氧(投加量1.0 mg/L)工艺相当,能够保证安全优质供水。  相似文献   

17.
潘春海  金鑫 《广东化工》2022,(19):175-178
以安庆市第三自来水厂为研究对象,探究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提升出厂水质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时期水厂砂滤池出水、炭滤池出水和出厂水进行采样检测,对比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可进一步提高水体的消毒效果和生物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来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和金属指标含量,同时可有效降低水中存在的还原性物质,增加溶解氧含量,增强水的活性,进一步提升生活饮用水品质。  相似文献   

18.
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深度处理石化废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对广东某石化废水经一般生化处理后进行深度处理,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探讨了废水的初始pH、臭氧投加量和催化剂等因素对臭氧氧化的影响,以及曝气生物滤池不同停留时间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COD约60~80 mg/L,臭氧投加量55.56 mg/L,BAF水力停留时间1.5 h,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低于30 mg/L,达到中水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19.
夏萍  张东  周新宇  王铮 《净水技术》2012,31(4):17-19,101
通过砂滤池出水后接UV/H2O2高级氧化中试试验设备并投加特征污染物,考察了UV,UV+颗粒活性炭(GAC),UV/H2O2,UV/H2O2+GAC工艺对阿特拉津、嗅味物质及消毒副产物生成量的去除效果,发现UV/H2O2+GAC工艺对土臭素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高达95%以上;对MIB和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比较接近,去除率在70%以上;UV/H2O2能有效去除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以嘉兴市某水厂砂滤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紫外协同次氯酸钠对其进行消毒处理。结果表明,组合消毒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次氯酸钠投加量1.60 mg/L,HRT 50 min。相比单独次氯酸钠消毒,组合消毒工艺的次氯酸钠投加量减少18%,包括三卤甲烷、卤乙酸在内的5种消毒副产物(DBPs)总量减少44%。该组合消毒工艺实现了高效消毒和控制消毒副产物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