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桥梁开始通行之前必须进行桥梁静动载检测试验,对桥梁各部分质量指标进行检测,其是否到达通行标准要求,因为桥梁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安全和交通建设。本文主要对桥梁静动载试验检测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桥梁静动载试验检测工作的内容和桥梁的各项基本参数,以期对未来的桥梁建设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安徽蒙城柳林河桥为例,探讨了梁桥的静、动载试验方法与结构分析方法。通过静、动裁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对其主要的技术参数进行分析评定。检测评定表明,该桥部分区域混凝土破损、麻面明显,T梁底面存在渗水泛白现象,锈胀露筋严重,承载能力不能满足原荷栽等级要求。并提出相应的加固设计方案,为我国同类危桥整治加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轻量化复合材料桁架桥是以碳/玻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与铝合金为原材料的,为武警部队研发、通行重型荷载的应急桥装备。为了验证桥梁的承载性能,对30 m跨轻量化复合材料桁架桥进行了静载与动载试验。结果表明:轻量化后的应急桥在静动载作用下,结构处于线弹性状态,杆件应力与桥梁变形均小于设计允许值,桥梁性能良好,达到了工程应用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桥梁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特别是大型车辆荷载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发生承载能力降低的现象。因此,在桥梁使用中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确保其安全是必要的。设计动载试验对桥梁的健康状态进行检测是一种实用的手段,通过桥梁在预定动载作用下的各种响应判断其运行状态,为公路管理部门实施安全管理提供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温下岩石的力学参数是地下工程设计、施工以及支护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高温下岩石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云南省卡房地区现场取得大理岩样本,在6种温度(25、100、200、400、600、800℃)下进行力学试验,共制作72个试样,在单轴压缩冲击试验系统上对高温作用后的大理岩试样分别进行静、动载试验,结果表明:静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和验证钢管混凝土独塔斜拉桥承载能力,通过设计理论和实际工作性能对某大桥进行实体检测,并采用静载试验和桥梁动载试验对其进行三维建模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动载实验结果为实测第一阶面内(竖向)弯曲振动频率为0.714Hz,大于相应理论计算值0.702Hz。在2车以不同车速跑车时,实测冲击系数最大值为0.103,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4.3.2-5条计算冲击系数μ=0.05;实测冲击系数大于设计规范计算值。钢管混凝土独塔斜拉桥桥梁结构动静力实测值与理论值具有极高的吻合度和安全系数,可为未来桥梁养护、维修提供检测和评估帮助。  相似文献   

7.
杨勇  王子英  贺小强 《广东化工》2014,(17):61-63,70
桥梁荷载试验是鉴定桥梁承载能力、评价桥梁现状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桥梁使用的可靠性,检验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其工作状况,对怀通高速24标大林高架桥进行静动载试验。文章介绍了大林高架桥荷载试验的测点布置、加载工况、测试结果及试验所需的试验荷载,测得控制截面的应力、挠度和频率等,并对该桥的使用性能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8.
以巷道掘进机截齿的切割性能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截齿进行静、动载破岩试验,得到的切割曲线表明,在附加冲击打载荷后截齿的破岩力度降低,但破岩的性能提高.由此在切割的功率相等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加载振动冲击来提高掘进机硬岩破碎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桥梁检测技术进行仔细分析,对其中的基本检测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大致描述桥梁的静载试验和动载实验。分析桥梁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桥梁检测技术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鱼鲊金沙江大桥为工程实例,对桥梁主桥进行外观检测,动-静荷载测试,旨在评定鱼鲊金沙江大桥的受力情况和工作性能。检测结果表明,金沙江大桥的总体技术状况较好,仅桥梁有轻微缺损,使用功能无影响,动-静荷载是试验结果表明,桥梁的自稳定性和地震响应特性较好,能满足设计荷载正常使用的要求,只需只需对桥梁进行养护,对局部破损和老化的区域进行修理即可满足桥梁的正常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以中心静脉导管延长管(简称中静管延长管)为试验产品,将双闭环控制技术应用于国产普通医用挤出机上,对中静管延长管外直径检测数据进行挤出分析法分析以及直方图和正态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双闭环控制技术能够提升中静管延长管的挤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崇州大桥位于改建后的成温邛路上,以崇州大桥为工程实例,先对桥梁主体工程进行外观检测,然后进行动-静荷载测试,对桥梁的受力情况和工作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崇州大桥的桥面部分完整性较好,部分桥梁损毁较重,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处于不合格状态。动-静荷载是试验结果表明,桥梁的2#、3#跨拱片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在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较差,存在着较大安全隐患。设计荷载等级低,不能满足现行实际通行荷载要求,建议对该桥拆除重建。  相似文献   

13.
桩基静载试验是一项方法成立,理论上无可争议的桩基检测技术。在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方面,它是目前最为准确、可靠的检验方法,判定某种动载检验方法是否成熟,均以静载试验成果的对比误差大小为依据。因此,每种地基基础设计处理规范都把单桩静载试验列入首要位置。一般情况下,桩基静载试验的成果数据,如单桩承载力、沉降量等均认为是准确、可靠的,这已为无数的工程实例证明。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土石混填路基在车辆通行期间的累积变形发展规律,首先通过开展室内大型静动三轴试验分析了土石混合料的静强度及循环荷载下累积塑性应变发展规律,建立适用于土石混合料的累积塑性应变经验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其次采用数值模拟确定车辆动载对路基不同深度处动偏应力的影响;最后结合工程实用的分层总和法,提出累积变形计算方法,并对典型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在不同车辆荷载作用下长期累积变形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不同含石量下,静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加,呈现出线性增长规律;随着车辆荷载的增加,动偏应力也逐渐增大;车辆荷载引起的路基变形在荷载作用初期先迅速增加,随后逐渐趋向稳定;车辆超载对路基累积变形影响显著,当车辆超载率为100%时,路基累积变形为24.65 mm。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新研制的排放检测舱的结构特点,对该舱进行静应力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从中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应用模糊可靠性设计理论,论述了容器静强度的模糊性和载荷的随机性,在最苛刻的压力试验条件下,讨论了其静强度的模糊可靠度,得到了最苛刻试验条件下常规设计可接受的薄壁球形容器的初始静强度模糊可靠度范围,为压力容器的模糊可靠性设计从理论到实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贺志刚  张晓明  张宝 《粘接》2023,(4):109-113
针对传统软基地层加固难题,提出一种新型浆液结石体的制备。研究了外加剂对结石体强度的影响,对其加固机理及加固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掺量为8%,适合的水胶比为1.25∶1,氧化镁掺量为4%时,浆液结石体7、14和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0.98、1.06和1.15 MPa。使用氧化镁浆液结石体对软基地层进行加固静载荷试验结果为,单桩最大加载值均高于设计值的2倍;在静载荷条件下,单桩竖向位移与荷载基本表现出线性关系,无陡降现象出现,桩基承载力特征值均高于200 kPa。当作用载荷达到400 kPa时,检测沉降值为2.5 mm,模拟沉降值为1.94 mm,二者差值为0.56 mm,该差值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对于现役桥梁的管养小修、对于旧桥的评定加固已成为公路桥梁、市政桥梁建设单位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本文采用成桥荷载试验研究的评定方法,针对某钢混叠合梁桥梁,通过静载试验研究各主要截面的应力状况、挠度变形,通过环境激励和跑车试验研究桥梁的自振特性和冲击系数。研究表明:该桥的应力和挠度校验系数均小于1.0,表明结构工作状态处于弹性阶段,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桥梁基频、阻尼比、冲击系数等动力特性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表明桥梁整体性较强,刚度符合设计要求。基于静动载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置信度优化校验系数区间的方法,有效避免了因数据随机性和离散性过大引起的试验结果精度不足的问题,精确了校验系数的区间范围,给同类桥梁静载试验分析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飞艇吊舱的综合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飞艇吊舱外挂结构特性的分析,以吊舱重量轻和制造成本低为设计目标,在对材料选取、结构布局和结构细节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优化设计。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和静力试验对优化后的舱体结构进行静强度、刚度验证。计算及试验结果表明飞艇吊舱满足强度、刚度设计要求,结构重量比予定重量节省10%,从而可以增加有效任务载荷或减少浮囊体积。  相似文献   

20.
刘小宁 《化学世界》1993,(5):223-228
本文应用概率统计方法,对压力容器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得到如下结论: (1)压力容器强度试验数据与有关公式的计算值之比符合正态分布; (2)压力容器静强度常规计算安全系数n、设计公式的准确度μ_Z(与置信度有关)、容器载荷的变异系数C_L、容器结构静强度的变异系数C_Z(C_r)和结构静强度的初始可靠度系数β之间,存在如下定量关系: n=(1+β(C_L~2+C_r~2-β~2C_r~2C_L~2)~(1/2))/(μ_Z(1-β~2C_r~2)) 本文为压力容器强度的常规设计向可靠性设计转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