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建筑色彩的价值和应用要点,阐述了建筑色彩的影响因素及设计方案程序。设计者应充分对建筑色彩的价值认知,了解色彩对于建筑的具体作用,达到在建筑设计中更好地运用色彩,在更好实现主体表达和美化环境的同时,充分展现出建筑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实现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建筑外部环境的艺术设计中,色彩元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元素在建筑外部环境的应用让建筑设计富有艺术效果,色彩在建筑外部环境中的合理应用,实现建筑者和艺术家对于美感的追求。本文探讨了建筑外部环境的艺术设计中色彩应用的意思,阐述了色彩在建筑外部环境设计中体现的艺术效果,以及对建筑外部环境设计中影响色彩应用的影响因素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分析了色彩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色彩来提升建筑设计的效果和环境效果。建筑设计中色彩的应用不仅能更好的展现建筑的设计美感,更能增加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感。通过研究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尽量达到色彩和建筑文化的艺术统一,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4.
庙宇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保护和修缮庙宇建筑、传承庙宇建筑文化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三维建模实现对庙宇建筑的数字化保护和精确修复,并通过虚拟漫游、虚拟交互等方式展示和复原庙宇建筑,使人们能更加生动真实地感受庙宇建筑的艺术魅力。本文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对庙宇建筑文化传承的意义,并列举了一些虚拟现实技术在庙宇建筑中的应用实例来说明,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庙宇复原的流程。  相似文献   

5.
粤东客家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客家围龙屋。本文结合运用客家建筑文化元素开发、设计制作陶瓷产品——《客家·新文房"四宝"》而设计的产品包装在图形、文字、色彩等方面恰当地表现客家建筑文化的艺术特色。透过产品包装上的专利号保证了产品在视觉传达上的文化特色上的独一无二,增添了人们对产品的感性认知,共同展示着陶瓷文化与客家文化的经典。  相似文献   

6.
韩洁 《四川水泥》2020,(3):328-328
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水平与文化层面的逐渐发展,建筑艺术在我们的心目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建筑结构也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与人类的文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并且在我们国家文化中其最鲜明、最深刻、最长久的体现,便是在杰出的艺术建筑作品中。伴随着我们国家建筑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可以从艺术建筑作品中体现出我们国家的社会文明与艺术文化,所以说我们国家在设计建筑作品的时候,一定要在其内部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质与别出心裁的设计元素。根据我们了解可以得知,建筑构造与其细部的文化表现有着极其明显的构筑特征,同时还表现为多层面的文化内涵,其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便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构建建筑物的过程中所营造出特定的美感不仅仅要融入一些技术,同时也要包含着一些地域以及审美等文化因素。另外,建筑构造与其细部的文化表现在我们国家传统的建筑物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现如今伴随着我国生产生活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内心中对于意识形态以及审美方面需求不断加大,因此也使得建筑构造与其细部的文化表现在现如今的建筑文化中越来越表现出其内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粤东客家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客家围龙屋。本文结合运用客家建筑文化元素开发、设计制作陶瓷产品--《客家·新文房“四宝”》而设计的产品包装在图形、文字、色彩等方面恰当地表现客家建筑文化的艺术特色。透过产品包装上的专利号保证了产品在视觉传达上的文化特色上的独一无二,增添了人们对产品的感性认知,共同展示着陶瓷文化与客家文化的经典。  相似文献   

8.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色彩进行灵活巧妙的运用,能够提高室内设计的生动性,强调室内设计的主题,突出设计环境,色彩元素的应用能够将建筑空间与艺术气息结合在一起,为冰冷的建筑增添一份人文气息,图书馆是为人们提供阅读的场所,因此对图书馆进行室内设计,要突出图书馆的文化底蕴和安静的氛围,本文对色彩的概念和装饰功能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图书馆室内设计中色彩元素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当代陶瓷绘画艺术中重要的表现主题,马头墙作为古徽州最富特色的建筑形式,以其独特的样式与形态成为当下建筑瓷绘的经典元素。本文以马头墙元素瓷绘为例,对建筑主题瓷绘进行批评研究,总结出建筑瓷绘所遵循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工艺性等原则,以及在审美形态、审美色彩、审美寓意、审美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孙华 《中国涂料》2005,20(12):36-37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色彩是建筑的韵律。涂料的色彩文化将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人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颜色构成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颜色、色彩的点缀和装扮,丰富多彩装点了人们的生活,为人类带来了无限的精神享受,色彩元素被运用到建筑室内设计中,能够发挥良好的装饰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室内设计中色彩元素的作用,然后探究了色彩元素的创新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冯全球 《陶瓷研究》2011,(3):104-104
釉上彩装饰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一门优秀的传统装饰,由于它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深湛的艺术造诣,丰富的艺术语言,历来为国内外陶瓷鉴赏家和收藏家推崇和收藏,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它和其他陶瓷艺术一样,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传统陶瓷艺术,在长期运用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风格特点.一.釉上彩的色彩配置与情感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人们的艺术设计与创作是生活的反映.色彩的配置,运用是艺术作品不可缺少的重要凶素,同时,色彩又体现出作品的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无论从经济领域还是社会领域,中国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基于此种情况,国家的建筑行业和土木行业迎来了新形势下的大发展,各种类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一般竞相涌现。在这过程中,建筑外观设计过程中的色彩搭配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并成为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色彩的设计起到的作用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一方面,色彩作为人类视觉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元素,其设计工作能够极大的增加建筑的观赏性和个性。可以说,色彩设计是美化建筑外观,优化建筑风格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在色彩的合理搭配下,建筑有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使得建筑有了彰显人们品味,突出建筑个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天麟 《中国陶瓷》2007,43(4):66-67
装饰是美化主体的手段,是给予人们视觉刺激的方式,又是社会文化观念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常常被看做是一种象征符号,标志着一个人所信奉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从装饰色彩的根源—中国思想文化入手,分析了中国陶瓷艺术的装饰手法及色彩表达,提出了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发展中装饰色彩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5.
装饰是美化丰体的手段,是给予人们视觉刺激的方式,又是社会文化观念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常常被看做是一种象征符号,标志着一个人所信奉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本文从装饰色彩的根源——中国思想文化入手,分析了陶瓷艺术的装饰手法及色彩表达,提出了当代陶瓷艺术发展中装饰色彩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建筑是一种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民族习惯、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彰显不同朝代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政治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等的重要媒介。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传统建筑的特色显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传统建筑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建筑艺术创新。初步讨论了国际主义风格对我国近几年建筑表现形式的影响。探讨了建筑在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下的表达形式。分析了最近以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为设计手法的实例。  相似文献   

17.
我国所拥有的古老民艺中,编织技术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重要的手工艺,展现出了十分悠久的历史,也携带了十分灿烂的魅力。编织艺术在建筑室内装饰设计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受到了人们的重点关注。该项艺术的运用,会让现代建筑在空间上得到扩充,所彰显出的重要设计价值是不可忽视和掩盖的。编织艺术和建筑室内设计进行结合,会为人们构建出良好的空间天地。从编织艺术的作用价值分析,将其运用在建筑室内设计中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闫昭宇  翟琪 《佛山陶瓷》2024,(2):102-104
装饰材料是进行建筑室内设计的主要媒介,把握好装饰材料的色彩、质感、纹理、规格等艺术特征,对其进行艺术设计创新,才能做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筹兼顾,创造出舒适、个性的室内环境。设计师在建筑室内设计时,需要增强对装饰材料艺术特征的应用水平,通过色彩的对比、质感的转换、形态的模拟、规格的搭配以及不同材料的运用,塑造出既能满足人们审美要求,同时又具有艺术表现力的室内空间意境。  相似文献   

19.
在紫砂壶艺术当中,"自然"是一大主题,通过对自然动植物或是山川河流的模拟不仅成就了壶的艺术美感,更是壶情感色彩、文化内涵等的重要来源。此件"寿桃"即选择了人们非常熟悉的桃子作为壶的主题,本文将通过对此壶美学构建中的自然选择揭示其中的文化特点、审美期待及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悠久,现存了大量蜚声中外的著名建筑,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对于当代建筑设计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来探讨传统建筑文化对于当下建筑设计的影响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