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膜集成技术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集成技术作为马铃薯淀粉废水深度处理工艺,进一步去除前期絮凝沉淀处理后的有机物。选择了截留分子量为10 KD的超滤膜+反渗透的处理工艺。结果显示:在温度为25℃,压力为0.15 MPa条件下运行时,超滤膜对COD的去除率为15%~25%,对SS的去除率99%;超滤出水经反渗透膜处理后,COD的去除率≥98.8%。系统出水COD100 mg/L,BOD510 mg/L,去除效果好,系统长期运行稳定。产水水质达到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1-2010)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滤和反渗透双膜技术处理广东省某印染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印染废水。分别使用了PVDF和PP中空纤维超滤膜,做为反渗透的预处理,并考察对比了2种超滤膜的性能和在相同操作条件下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2种超滤膜均能有效地去除废水浊度和大分子有机物,PVDF膜对浊度的去除率达到了97%~99%,PP膜对浊度的去除率为94%~97%;2种超滤膜对SDI处理都能达到SDI<3,符合反渗透系统的进水要求。PVDF膜的膜通量稳定保持在18 L/(m2·h)以上,PP膜的膜通量在8~16 L/(m2·h)。PVDF膜的进水压力小于PP膜,能耗较低。PVDF膜的跨膜压差在0.08 MPa以下,PP膜的跨膜压差在0.13~0.19 MPa。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性能要优于PP中空纤维超滤膜。  相似文献   

3.
以2级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后的乙醇发酵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滤、超滤膜分离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考察了操作压力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4种超滤膜对废水COD和色度的处理效果,以及清洗方式对超滤膜通量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尼龙66微滤膜在0.15 MPa下对废水COD和色度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选取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3的聚酰胺复合膜作为超滤膜。经微滤和超滤膜2级处理后的废水COD和色度分别小于400 mg/L和80,达到GB 27631-2011的间接排放标准。酸洗+碱洗+次氯酸钠溶液组合清洗方式能有效恢复超滤膜通量,其纯水膜通量和废水膜通量分别可恢复至93.74%、91.55%。表明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乙醇废水。  相似文献   

4.
超低压反渗透膜浓缩处理矿山酸性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反渗透膜RE4040-BL和RE4040-BE的对比试验结果可知,选择超低压反渗透膜较为经济和合理.浓缩试验在压力为1.0MPa、温度为25℃下进行,原料液为100L结果表明:随着浓缩时间的增加,膜渗透液和浓缩液的离子浓度和截留率逐渐增加,而膜通量却逐渐减小;矿山酸性废水中Ni2 、Cu2 、Zn2 和Pb2 的离子浓度可分别浓缩至120.5、617、149.3mg/L和93.1mg/L,浓缩倍数分别为7.26、7.83、8.16和9.35.进一步浓缩后重金属离子可以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振动超滤膜和碟管反渗透膜联合处理高浓度废乳化液,通过连续中试试验,考察了其对废乳化液中COD的去除效果和处理过程中膜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85%的回收率条件下,振动膜对废乳化液COD的去除率为56%~75%。振动膜出水经碟管膜二级处理后,产水COD30 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产水回收率为72%。处理过程中,振动膜和碟管膜的膜通量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呈缓慢下降趋势。经化学清洗剂和清水清洗后,膜通量可得到90%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某船舶污水处理厂经简单隔油后的船舶含油废水,通过旋转错流式超滤膜分离一体化设备进行深度处理,对旋转错流式膜技术在实际船舶含油废水处理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后,当PAC用量为300 mg/L、PAM用量为0.5 mg/L、预混凝时间为20 min时,旋转式超滤膜分离一体化设备对含油污水的COD去除率达到91.12%。该旋转错流式超滤膜一体化设备适合处理船舶含油废水。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膜法回用石化废水备受重视,利用集成膜技术对炼油和乙烯化工废水进行深度回用处理,目前已有相对成熟的经验,但集成膜技术用于精细化工产品精对苯二甲酸废水回用处理的研究尚少。在试验基本工况为超滤系统采用全量过滤方式,运行周期30min,内压式超滤运行通量不大于75L/(m2.h),超滤系统前加入絮凝剂PAC(投加量为5mg/L),低污染反渗透膜运行通量不大于19L/(m2.h),试验中系统回收率为70%,反渗透进水的COD含量小于40mg/L的条件下,精对苯二甲酸达标废水深度回用处理稳定运行,产水水质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以Cl-和SO42-为目标离子,利用低压反渗透膜对模拟的苦咸水进行脱盐处理,分别考察了进水压力、料液进水TDS浓度对清水出水TDS浓度及膜的截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压力0.6 MPa,清水流量5.04 L/h,清水产率60%时,反渗透膜对Cl-和SO42-的截留率最高,分别为96.1%和99.7%,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42.5 mg/L和11.5 mg/L,达到了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可解决宁南地区区域劣质地下苦咸水无法饮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某大型焦化厂焦化废水常规生化处理出水为原水,采用多介质过滤器—中空纤维超滤膜—DEC吸附树脂过滤器—反渗透膜工艺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DEC吸附树脂过滤器出水COD小于60 mg/L,COD去除率大于69%,总氰化物0.2 mg/L,NH_3-N5 mg/L,SS5 mg/L,色度20倍,稳定运行周期大于36 h,出水满足GB16171—2012《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要求。DEC吸附树脂过滤器冲洗和再生废水采用纳滤膜回收,产水用于DEC冲洗和树脂再生补水。反渗透膜处理系统水回收率大于65%,稳定运行周期大于70 d。产水电导率小于100μS/cm,浊度小于0.1 NTU,COD小于10 mg/L,满足《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02)中循环水冷却水补水水质标准要求,可回用焦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的效能,采用膜孔径为50 nm的超滤膜组件在两相厌氧反应器前端对废水进行预处理,然后对废水进行两相厌氧水解.实验结果表明,当过膜压力为0.2 MPa时,COD去除率为37.3%,SS去除率可达87.8%.与未经过超滤膜预处理的水样进行对比,经过超滤膜处理后的水样在厌氧处理时COD去除率可提高5%~7%,沼气产率增加约为0.1 m3/kg(COD).同时投加比、P含量和HRT2/ HRT1比值对COD去除率和沼气产率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当投加比15.0%、PO43-投加量为71.5 mg/L、HRT2/ HRT1比值为3~4时,两相厌氧处理茶多酚废水达到最佳效果,COD最高去除率可达83.5%,沼气产率达0.46 m3/kg(COD).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的基本性质,综述了膜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和实际运行中膜污染问题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由于印染废水具有高盐度,可生化性差,使常规方法难于处理完全。采用超滤和反渗透双膜技术处理实际印染废水,考察了不同超滤膜对废水的预处理性能,研究了BW30和CPA2两种反渗透膜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并分析了相关膜通量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超滤能有效地去除废水浊度和大分子有机物,为反渗透提供良好的进水水质。  相似文献   

13.
氯化法钛白无机包膜处理工序会产生大量中性废水,其中包含少量钛白粉和水溶性盐,现阶段企业多以外排为主。采用膜集成(陶瓷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技术对氯化法钛白后处理废水的处理进行研究。将氯化法钛白后处理废水用陶瓷膜过滤,分离回收二氧化钛;将陶瓷膜清液用反渗透膜浓缩,清水回收利用;将反渗透浓液用纳滤膜分离硫酸钠和氯化钠。结果表明:利用陶瓷膜处理氯化法钛白后处理废水,平均通量为650 L/(m 2·h),浓液中钛白粉质量浓度达到90 g/L以上,清液中钛白粉质量浓度低于0.001 g/L;使用反渗透膜截留清液中的硫酸钠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截留率为99.5%,浓水中的盐质量分数达到4%以上;浓水中的硫酸钠和氯化钠通过纳滤膜分离,纳滤膜对硫酸钠的截留率为97%,硫酸钠质量分数达到14%以上。  相似文献   

14.
开展了离心-絮凝沉淀-膜分离法对红薯淀粉废水的预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废水pH为4.4、离心分离因素(RCF)为2 500时,1 L淀粉废水离心得到55.8 g的沉淀物,沉淀物中淀粉、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5.8%、6.6%;离心上清液中依次加入为1 000 mg/L的聚合氯化铝和15 mg/L的聚丙烯酰胺,絮凝沉淀后废水的浊度、COD去除率分别达98.8%、80.0%;絮凝沉淀上清液中残留的有机物主要为乳酸、乙酸、乙醇,其质量浓度分别为2.9、1.4、1.4 g/L;纳滤膜DL、反渗透膜BW30处理絮凝上清液后,废水残留COD分别为3.477、1.797 g/L,膜透过液可采用生化处理或综合利用。红薯淀粉废水经预处理后,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系统的负担,回收了淀粉等有机物。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碎煤加压气化废水生化出水经不同药剂的强化混凝预处理后出水的超滤膜通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初始膜通量随着混凝药剂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在PFC投加量为150 mg/L时,初始膜通量为纯水通量的80.4%,原水未经混凝预处理时初始通量仅为纯水通量62.5%,经过长期运行,强化混凝后水样超滤通量衰减趋势减缓。不同预处理条件下受污染的超滤膜经简单碱洗(NaOH,浓度10 mmol/L)-酸洗(HCl,浓度10 mmol/L)浸泡后,通量恢复效果不同,处理原水、PFC(150 mg/L)、PAC(150 mg/L)的超滤膜初始通量恢复率分别为79.4%、84.1%、85.1%。  相似文献   

16.
程棋波  魏超  刘梅红  俞三传 《水处理技术》2022,(12):135-139+144
采用平均孔径为0.03μm的外压式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混凝/臭氧预处理减缓超滤膜污染的机制。采用预处理+恒通量加压过滤方式,系统研究了预处理对初始跨膜压差、膜污染阻力和水力反洗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5.0 L/(m2·h)恒定通量下超滤,印染废水原水的初始跨膜压差为40.0 kPa、60分钟内污染物沉积造成的膜污染阻力为3.2×1013m-1、水力反洗效率低于60.0%;经200 mg/L三氯化铁和2 mg/L聚丙烯酰胺(PAM)的混凝预处理后,初始跨膜压差为18.0 kPa、膜污染阻力为5.0×1012m-1、水力反洗效率高于90%;在pH=11下,经80 mg/L臭氧氧化预处理,初始跨膜压差为23.0 kPa、膜污染阻力为8.5×1012m-1、水力反洗效率低于80.0%。混凝预处理对超滤膜污染的减轻程度优于臭氧预氧化。研究结果将为超滤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预处理工艺选择和膜污染控制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农化厂前处理后的低浓度有机磷废水,结合反渗透浓缩技术与芬顿氧化技术进行小试研究。确定了较优处理工艺:总磷2 mg/L左右的原水经预处理后,利用反渗透膜将其浓缩至20 mg/L左右;在T=55℃、pH=3、n(Fe~(2+)):n(H_2O_2)=1:4的条件下,将反渗透浓水氧化处理2.5 h,待总磷降至4 mg/L以下,与部分反渗透产水混合排放,排放水总磷小于0.5mg/L(符合一级排放标准,见表2),剩余的反渗透产水则可以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8.
张东方  陈涛 《广东化工》2012,39(6):285-287
铅锌选矿废水直接回用和排放对生产及环境危害较大,文章研究了混凝沉淀-接触氧化法对某铅锌选矿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碳酸钠调节废水的碱度至9左右时,废水中的铅、锌、铜、钙等离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100%、88%、67%和99%。接触氧化处理后出水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悬浮物浓度分别低于90 mg/L、15 mg/L、0.35 mg/L和10 mg/L,接触氧化的最佳条件为HRT 3.5 h,最佳溶解氧量为3.5 mg/L。  相似文献   

19.
纳滤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滤膜是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的一种压力驱动膜,分离机理较反渗透膜和超滤膜复杂.由于具有分离选择性高、操作压力低、不需添加化学试剂、可回收有用物质等优点,纳滤膜在造纸废水、重金属废水、垃圾渗滤液、纺织废水等的处理及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的研究、应用中受到高度重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乳状液膜法萃取废水中氰化物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龙涛  薛娟琴  李国平  刘妮娜 《化工进展》2014,33(11):3090-3094
针对氰化废水的特点,以三正辛胺(TOA)为载体、煤油为膜溶剂、液体石蜡为膜助剂、NaOH水溶液为内水相,采用乳状液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中的氰化物。重点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用量、流动载体用量、内相液NaOH浓度等因素对氰化物萃取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TOA体积分数为2%、表面活性剂Span-80体积分数为3%、液体石蜡体积分数为1%、内水相NaOH质量分数为2%、油内比为1︰1、乳水比为1︰7、萃取时间为15min时,氰化废水中氰化物的萃取率达到95%以上。在实验得出的最优条件下,考察最优条件对初始浓度不同的实际废水的适用范围,分别对初始浓度为322.23mg/L、483.35mg/L、644.46mg/L和966.70mg/L的氰化废水进行处理,可得该体系下处理氰化废水的较佳的浓度范围为300~500mg/L,氰化废水中氰化物的萃取率可达到95%以上。综上所述,乳状液膜法在工业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