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城市道路排水问题,研究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及排水水泥路面及透水水泥路面的应用意义,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相较于传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排水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的是由特殊级配组成、少砂或无砂并且空隙率较大的混凝土,使雨水从面层透过基层,通过排水设施从基层排除;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是能让雨水暂时贮存及向基层渗透的结构体。同时指出排水水泥路面及透水水泥路面环境和社会效益突出,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刘婷  成智文  李坤  贺晓梅  郭伟 《陶瓷》2021,(1):20-23
透水砖的铺设能有效地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透水砖在使用过程中,因雨水径流中颗粒物的累积效应,导致透水性能降低,使用寿命缩短.笔者综述了透水砖的孔隙结构、堵塞机理以及透水砖的防堵塞技术.透水砖的表面和内部孔隙因截留雨水径流中的颗粒物而产生堵塞,堵塞位置和程度受透水砖孔隙结构、雨水径流颗粒物性质及流...  相似文献   

3.
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是在传统透水混凝土铺装基础上的一种创新的透水铺装形式,属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之一。实验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对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的径流污染物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年降雨重现期下,降雨120 min,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对雨水径流污染物SS、COD、TP、TN、Cu的去除率分别为98%、88%、84%、60%、88%。并且发现降雨重现期越小,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越好。说明了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对降雨不但具有渗透、储存、排放作用,而且对雨水径流中常见的污染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够资源化利用雨水,增加雨水的下渗量,进行地下水资源的涵养,同时,发挥对暴雨洪峰的延缓以及对径流总量的控制作用,达成对初期雨水的滞留,降低面源污染程度,基于对海绵城市的理解,研究海绵城市路面集雨技术。具体地,海绵城市路面集雨技术包括雨水滞蓄、雨水传输、雨水贮存以及雨水利用技术4大类,实践中应结合城市中的场地条件与主要目标选择单项技术或组合技术,通过4类技术的配合实现海绵城市路面雨水渗透、存储、调节、传输、净化、排水等多种目标,对其总体径流量、径流峰值以及径流污染等状况进行科学与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中重载型透水路面是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本项目在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市场上有机型的透水混凝土胶凝剂容易存在老化、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低等问题进行改进,研发新的高性能透水保水混凝土无机型凝胶剂,通过实验探索,构建的无机型透水路面能满足重载路面的实施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十三五"新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当下力推以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难题的新建设模式。海绵城市在城市地面建设中主要使用透水铺装系统。笔者首先对透水铺装系统的3种结构形式进行了描述,然后对其功能进行了归纳,并从机理的角度上分析了透水铺装系统对雨水径流蓄滞的功能,然后讨论了影响透水铺装系统性能的3大因素,最后总结并对透水铺装系统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了解海绵城市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特征,本文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根据道路情况设计三维有限元路面模型,并仔细计算道路各结构层力学指标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的建设海绵城市,研究海绵城市和透水铺装和透水路面的特点与应用,分析研究了透水铺装和透水路面的作用、结构、优点、缺点等问题。研究结论是透水铺装和路面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因地制宜选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城市内涝频发,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并于2014年11月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在此背景下,研发一种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水循环的混凝土,成为了现阶段的重点工作。透水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具有重量轻、透水量大、土壤保湿、调节温湿、降低噪音等优势,将成为建设海绵城市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笔者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配验证得出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并成功生产应用于公司厂区道路,效果良好,本文将这些简单的心得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0.
论述城市路面地表径流水质的污染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典型透水沥青路面的结构形式,分别针对透水沥青路面面层与基层不同结构形式对雨水净化效果进行论述总结,探讨了透水沥青路面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并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论述城市路面地表径流水质的污染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典型透水沥青路面的结构形式,分别针对透水沥青路面面层与基层不同结构形式对雨水净化效果进行论述总结,探讨了透水沥青路面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并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透水砼的试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 城市地面大都被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覆盖, 逢雨天, 大量雨水经下水道流走, 不但增大了防洪压力, 地下土壤也长期得不到雨水滋润, 导致城市生态环境破坏, 甚至地面下沉、建筑开裂下沉等灾害. 透水混凝土既能保证道路和地面使用功能, 又能让雨水渗入地下. 用其铺设路面, 既能使雨水渗入地下, 又能保证路面无积水, 大大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3.
程洪亮  管彦 《水泥工程》2017,30(4):80-81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重工业的污染,为此国家大力倡导和推广绿色工业,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为绿色工业建筑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所谓海绵型水泥工厂,是指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雨水回收利用的水泥工厂。本研究旨在分析海绵型水泥工厂建设的技术可行性,重点分析径流污染控制、径流总量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本文从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设计原则、原材料配合比以及养护等方面来详细介绍其整体的施工过程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并结合实际案例简要探讨一下透水混凝土的结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来有效的实施路面施工,进而保证透水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能够更加高质量的完成。  相似文献   

15.
宋宁 《清洗世界》2022,(8):51-53
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加快,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随着各地区硬化路面大量增长,生态环境问题增加,城市洪涝灾害逐渐增多。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文章以雄安新区某组团道路设计为切入点,分析了道路设计中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措施,阐述了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模型试验经验公式,进行自配增强剂的混凝土正交强度配合比设计研究及透水率测试分析,分析自配增强剂的优化组成和改性混凝土的最佳配比,并对硬化样品进行了耐久性能、透水率以及环保放射性的检测,同时通过XRD、质谱分析(MS)、热重-差热分析(TG-DTA)及红外谱图(FTIR)等技术对增强剂的原料组成和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自配增强剂配制的透水混凝土是一种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解决路面积水问题以及控制地下水位的轻质高强透水混凝土,最优配合比是1 m3混合物中水泥:石子:水为1:3.5:0.3,乳化剂和增强剂占水泥含量的1.0%和3.8%.以掺入量为0.1%(占增强剂的百分量)的硅酸钠掺进增强剂中,可以提高水泥的抗渗性和强度.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海绵掺量对多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采用水泥、硅灰、9.5mm粗骨料和4.5mm海绵,配制了海绵含量分别为0、0.15%、0.20%和0.25%的多孔海绵水泥混凝土混合料,压实成型试件后,进行了抗压强度、保水能力以及抗冻性能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掺入海绵对试件强度无明显影响,抗压强度最大值可以达到32.8 MPa。当海绵含量为0.2%时,保水能力最强。由于内部存在水分,海绵水泥混凝土在冻融后强度会有所下降,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规模的扩大,使得城市内涝、地下水补给量减少、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日益凸显。生物滞留技术作为一种典型的低影响开发技术,采用"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系统,对于消纳、净化雨水径流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城市径流特点和面源污染现状,介绍了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削减城市雨洪径流、净化雨水水质以及补给地下水方面的特点,重点阐述生物滞留措施在城市路面径流削减和水质净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是我国借鉴国外先进的雨洪管理理念基础上,提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管理、保护等方法。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充分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大力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  相似文献   

20.
低影响开发(LID)作为一种新兴雨洪管理技术,在削减城市雨水径流和污染物浓度等方面效果显著,近些年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文中主要综述了几类典型LID设施(生物滞留池、下沉式绿地、植草沟、屋顶花园和透水路面)及其主要功能;概述了其对暴雨径流和主要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并对典型LID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总结了几种常用雨洪控制模型在LID中的使用现状;研究了LID设施综合效益评估现状;并分别在技术、模型、效益评估方面提出建议。文章旨在通过总结目前国内海绵城市LID技术使用现状,为LID未来广泛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