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Chen Yonggui et.al 《工程勘察》2008,(6)
对三峡库区某高切坡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并对该高切坡的加固与防护措施进行了施工图设计。首先,根据高切坡的特点将其分为3个区段,分析了高切坡变形的地质条件和边坡滑移模式,针对不同的滑移破坏类型提出相应的稳定性计算方法。然后,对该高切坡多个典型地质剖面,在天然状态和暴雨工况下分别进行稳定性计算,得到其安全系数为0.939~1.268,表明该高切坡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较低。最后,在定量评价边坡稳定性的基础上,对高切坡的3个区段,分别采取清除危岩体、锚杆加固、挡土墙固脚与挂网喷射混凝土护坡等综合治理措施,以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可以消除高切坡滑移的安全隐患,工程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工程实践,详细介绍了在围岩软硬互层、岩层产状交替变化地层中,不同产状围岩隧道的稳定性和乌鞘岭隧道6号斜井的开挖与支护方法,提出了一定环境条件下“岩变我不变”隧道施工原则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8.
三峡库区(TGR)自蓄水以来微震活动加剧、强度增大,频发微震会对库区边坡产生一定影响。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和UDEC数值模拟方法,对库区顺倾软硬互层边坡在不断微、小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失稳演化过程及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如下:在不断地震作用后,边坡自振频率下降、阻尼比上升,自振频率下降的速度随加载次数和加载幅值的增加而增大;在不同加载阶段,边坡坡面PGA放大系数不断降低,动力响应呈现减弱趋势;弱层成为顺倾软硬互层边坡变形破坏的优势区域;边坡的破坏失稳演化过程为分段式的滑移破坏过程,上部软、硬层滑落后,剩余滑体沿着由上部弱层剪切裂缝、中部硬层次级节理拉裂缝和下部弱层剪切裂缝贯通形成的滑移面滑移破坏;UDEC数值模拟表明顺倾软硬互层边坡的累积永久位移随微震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稳定性系数则呈现递减趋势。研究成果对库区滑坡形成机制的认识和减灾、防灾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移民建迁工程对地形、地质环境的改变诱发了新的地质体稳定问题,已经或将要影响库区安全运行及日后(二期、三期)正常蓄水。本文结合奉节新城高切坡安全评估工作,介绍了三峡库区高切坡安全评估工作的意义、评估工作的内容构成、技术路线等。并以现状调查与建设过程的技术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影响高切坡稳定性及支挡构筑物安全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152处高切坡核查,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综合得出了安全评估结果。同时,对不安全和欠安全高切坡提出了防治建议及库区后期工程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软硬互层岩体卸荷蠕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石全自动三轴蠕变仪对锦屏二级水电站辅助交通洞典型灰白色细晶大理岩与绿片岩软硬互层岩样开展卸荷蠕变试验,得到岩样轴向、侧向典型的蠕变全程曲线。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围压较高时,试样的轴向与侧向变形随时间的推移变化不大,蠕变现象不明显;随着围压逐渐减小,试样的蠕变变形越来越显著,在最后一级出现了典型的蠕变3个阶段并发生了非线性加速蠕变现象直至试样破坏。软硬互层岩样三轴卸荷蠕变破裂形式主要以剪切破坏为主,局部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张拉破坏,主裂纹与水平面大致呈45°角,剪切破裂面较为单一平整,且破坏面基本是沿着强度较低的绿片岩层理内部并平行于层理面产生和扩展贯通而形成的。在加速蠕变阶段之前,其侧向蠕变变形比轴向蠕变变形小,但试样处于加速蠕变阶段时,侧向蠕变变形量与蠕变速率均要高于轴向蠕变;这表明随着时间的增长和围压的降低,岩样的侧向蠕变比轴向蠕变更为灵敏,而且体积扩容效应显著。卸荷条件下,蠕变力学参数表现出较为显著的非定常性规律,当外荷载小于岩样长期强度时,岩石卸荷蠕变力学参数与卸荷量有关,随着卸荷量的增大逐渐弱化;当外荷载大于岩样长期强度时,岩石卸荷蠕变力学参数不仅与卸荷量有关,而且还与蠕变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Z2)
研究在干湿循环和集中降水条件下甘肃古浪砂岩泥岩互层顺层边坡的崩塌机制,对于砂岩此类边坡的崩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崩塌机制可概括为在干湿循环作用下软层泥岩反复胀缩,致硬层砂岩产生节理并贯通;在集中降雨影响下泥岩崩解致砂岩悬空,极限平衡打破则形成倾覆崩塌或滑动崩塌。基于室内侧限膨胀试验和直剪试验,考虑泥岩遇水膨胀和软化共同作用,建立膨胀性顺层边坡的砂岩抗裂、倾覆和滑动稳定力学模型,推导相应的抗裂系数、倾覆和滑动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应用与验证。研究表明:(1)在含水率阈值范围内,泥岩的抗剪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吸水膨胀所产生的膨胀力对抗剪强度起主要作用;当含水率超过阈值,则抗剪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此时泥岩吸水致抗剪强度参数c,φ值降低对抗剪强度起主要作用。(2)悬空砂岩抗裂系数与砂岩岩层厚度的平方成正比,与下层泥岩的膨胀力成反比,与下层泥岩风化深度的平方成反比。(3)悬空砂岩的滑动稳定系数与岩层厚度成反比,与w d w(d-d)/d成正比,砂岩岩层倾角呈负相关关系,与抗剪强度参数c,φ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软硬互层盐岩变形破损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盐岩地层的地质赋存特征,开展一系列物理模拟试验,探讨倾角、夹层和界面对软硬互层盐岩变形破损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表明:(1) 软硬互层盐岩的单轴抗压强度随倾角变化呈两边高、中间低的U形变化规律。(2) 软硬互层盐岩的破坏模式:层面倾角θ<30°时,为脆性硬夹层主控的整体破坏;45°<θ<75°时,为弱夹层或弱界面主控的剪切滑移破坏;85°<θ<90°时,为硬夹层劈裂破坏,局部弱夹层剪切破坏。(3) 沿弱夹层和弱界面的剪切滑移破坏是软硬互层盐岩单轴抗压强度呈现U形变化规律的内在原因。因此,设定储气库的运行压力时,需要着重考虑腔壁肩部和腰部弱夹层和界面的抗剪强度,防止其达到破坏强度而导致腔体破损,从而避免因气体泄漏而引发事故。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政道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种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市政道路高切坡施工是常见的施工技术,为市政道路的顺利进行以及建成后的使用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本文主要分析了市政道路高切坡施工的相关问题,希望为市政道路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软硬互层边坡岩体的蠕变特性研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15
岩体的蠕变性是影响边坡变形与长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清江水布垭坝址区马崖高边坡为例,针对边坡内具代表性的软岩和硬岩,通过开展室内岩石压缩蠕变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软、硬岩石的蠕变破坏特征,据此建立了岩石的流变本构模型并进行参数辨识。在此基础上,应用三维粘弹塑性方法对马崖高边坡的时效变形及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探讨了边坡在开挖卸荷及泄洪冲切(运行期)等工程荷载作用下岩体的蠕变变形及塑性区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软硬互层边坡岩体的蠕变效应十分显著,对于大规模开挖的岩质高边坡而言,岩体的蠕变特征不仅影响到边坡的位移量值,而且改变了边坡的位移形态。在工程长期运行过程中,岩体蠕变引起的应力场变化使得坡体内塑性区分布由坡面向坡内延伸,按流变10a计,其延伸深度可达数十米。 相似文献
15.
16.
17.
针对公路建设中常常有开挖边坡不当导致滑坡发生的情况,提出了人工边坡超前支护的设计方法,从其定义、设计理论、施工工艺和人工边坡长期稳定性等多方面对超前支护设计理论进行了分析,通过一个工程实例,阐述了超前支护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19.
高切坡半隧道超前支护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经常发生因开挖边坡造成坡体失稳并诱发地质灾害的情况发生,为此,提出高切坡超前支护的思想。以西藏S306线段为依托,提出一种新型的高切坡超前支护结构型式——半隧道超前支护结构:它由普通的半隧道结构与边坡超前支护结构有机组合,以达到稳定边坡、减少开挖量、环保经济的目的。采用数值方法对超前支护半隧道结构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分别模拟无支护开挖和超前支护结构的4种不同组合加固后开挖时的情况,分析高切坡的稳定性、应力分布及塑性区开展的情况,通过比较得出高切坡半隧道超前支护结构的合理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