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街区复兴是个倍受关注的热门课题。本文采用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分析方法,分析城市整体、历史街区和建筑内部三种尺度的空间形态构成特征,为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和复兴提供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冯雨  李陌 《山西建筑》2007,33(31):45-46
从街区自然地理环境、选址布局方式、街巷空间结构、空间层次、街巷尺度以及建筑单体类型等几方面解读街区物质空间环境,并对其以茶文化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逐步展示了教场坝历史街区丰富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3.
扎兰屯中东铁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最具特色的要素之一,中东铁路时期所规划的空间格局沿用至今,铁路建筑群比较集中且保存状况良好。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街区充分体现了俄罗斯风格的建筑特色;文章从街区的功能结构、肌理、比例尺度、建筑临街面、景观层次和节点对该历史街区形态做出分析,提出相应的更新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丹  罗谦 《山西建筑》2012,38(3):23-24
从文殊坊历史街区的空间关系、街区肌理特征、街巷建筑的空间形态、建筑与街区空间界面、建筑与街区空间节点这五方面解读了文殊坊历史街区物质空间形态环境,旨在展示文殊坊历史街区丰富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传统商业街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历程,是城市文化历史的重要表征,同时其独特的空间模式和宜人的尺度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以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要素作为切入点,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域环境和建筑文化背景下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严寒地区代表性城市哈尔滨为研究对象,从明晰城市街区形态和建筑能耗的研究范畴出发,以影响严寒地区建筑能耗的街区形态尺度识别为基础,通过建筑能耗模拟与统计学分析方法,判定了影响建筑能耗的街区形态指标,并探讨了各指标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建筑平面的几何中心为圆心、100 m长为半径的街区形态尺度对建筑能耗影响最为显著;街区的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平均高度、道路高宽比、绿地率和周边建筑外墙总表面积对建筑能耗具有不同程度影响。据此,在建筑节能导向的街区形态设计和街区形态的建筑节能适宜性评估两方面,对研究结论在规划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思考。  相似文献   

7.
明确历史街区有别于现代城市的独特魅力,是找寻街区吸引点并提升活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城市感知的角度入手,通过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方位这5大感知系统作用于历史街区的尺度与角色研究,总结出通过感知系统的有机协作,人性化的街道尺度与形态、开放与亲近的建筑肌理以及安静的街区环境,这3种特色是历史街区具有的良好属性,应当充分强化与落实,从而为提升人们感知能力与街区活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碑林历史街区作为西安市仅存的两个历史街区之一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论文基于分析碑林历史街区形成的原因从空间布局、肌理特点、空间尺度和平面形态四个方面研究碑林历史街区空间形态特征,为西安城市历史街区更好的得到保护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历史街区开放空间形态多样,分布密度高,是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的关键。青岛特殊的山地、丘陵型自然环境使得山地型历史街区成为青岛城市空间形态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典型山地型历史街区街道空间、院落空间和过渡空间三种类型的开放空间的分析,归纳总结青岛山地型历史街区开放空间尺度特征,并提出山地型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进程中在空间尺度方面应遵循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特定的历史街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自身具有独特的空间形态与尺度,对研究特定区域发展具有很高价值。因此,研究城市历史街区有助于了解城市的发展历史与沿革,对城市未来发展具有参考价值。本文选取以景德镇珠山中路商业街为中心的历史街区,运用空间句法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与空间尺度进行定量与定性研究。通过对整合度、平均深度、智能度三个句法变量的解读,解析街区空间的内在关联性,探究景德镇历史街区空间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大连市连锁街历史街区在传统保护模式下出现的物质环境全面衰退、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街区现状、街道尺度、建筑空间、建筑立面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与测绘分析,概括了该历史街区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价值,提出了适合该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确保有效的将连锁街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与开发利用相互结合,为大连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了成都龙王庙正街历史建筑现状,分析了历史街区中存在的问题,从转变建筑类型、街巷空间及尺度保留、更新居民生活方式、防火设计四方面,提出了历史街区的保护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街区重建建筑设计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历史文化街区重建建筑设计整体性、时代性原则的整体把握,根据重建建筑在历史文化街区中的目标定位,从建筑形态、建筑形式、建构技术等设计要素入手,提出了不同目标定位下的历史文化街区重建建筑的协调设计策略、变异设计策略、整合设计策略,并结合案例对此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嘉兴市月河传统街区为研究基体,以空间尺度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月河传统街区整体布局形态中的线形布局、典型干道、临河廊道、弄、节点的空间尺度;并量化分析街区中各级尺度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层次发掘人对传统街区空间尺度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形态与行为表达均具有特殊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三种类型及其区别于一般城市空间形态的关键要素——界面、尺度与色彩。其次,通过心理行为活动表达与活动行为表达的阐述,解析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行为表达。最后找到了两者相互影响的互动关联机制,从更深刻的角度认识了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与行为表达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主要以经济发展与资本增值为导向,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对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文化空间保护与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构成之一。文章将从形态学的视角出发,以成都市历史文化街区——宽窄巷子为例,基于现状调研与问题的分析,从土地权属划分、街巷体系、街区肌理、空间结构、建筑密度与尺度等形态学要素层面,以及"时间—空间"的维度探讨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从而形成"街区形态+院落空间+传统建筑"的策略体系,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修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汉口原租界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图底关系分析、图形模式归纳等方法,对历史街区肌理原型进行解析。首先对历史街区肌理原型概念进行研究,探析其形态与原型;其次探寻汉口租界历史街区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取街区及建筑肌理原型,分析历史演进中的历史街区形态要素的稳定程度,揭示强势的形态构成框架基因。在形态类型学视角下聚集于两个方面:从历史演化过程中分析历史街区肌理原型的生成机制与分类;从当下建成环境中揭示历史街区肌理原型的形态与塑造者影响。分析方法可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尤其对我国的“城市双修”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里院建筑街区是青岛历史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建筑形式,融合中西方建筑风格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针对里院街区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的现象,为达到保护里院建筑街区的目的,里院街区基础资料的获取尤为重要。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里院建筑街区进行数字化精细建模,发掘里院建筑街区的空间尺度规律及建筑风格等信息,为里院建筑街区的数字化保护及维护修缮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当下的城市建设中,城市形态的均质化日益严重,探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形态对此有着重要意义,且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形态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对馆陶路的实地调研,进行空间形态的深入探究,主要从空间尺度、空间界面2个方面展开,对比空间形态及街道的相关经典结论,分析馆陶路的特性及反映出的空间规律.  相似文献   

20.
张军  刘大平  孙尧 《华中建筑》2014,(2):105-108
文章从中东铁路重镇横道河子历史街区的规划布局入手,探讨了自然条件对其规划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平面路网的树枝状格局特点,总结了街区空间开敝有序的特色,又从建筑形态的角度对横道河子镇的历史建筑进行了形态分类,从木构建筑和砖构建筑的细部处理探讨了俄罗斯民族风格对其的影响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横道河子镇的街区规划布局与建筑形态是时代发展、城市历史及民族审美倾向共同作用下的产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