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直接加荷式工作基准(标准)洛氏硬度计的目视读数显微镜测量装置,改为光栅微机测量装置的自动检测方法,及其原理、使用要求、操作步骤和故障处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对洛氏硬度计在直接校准与间接校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讨论了如何确定洛氏硬度计示值修正的合理范围;针对机械式洛氏硬度计与数显自动洛氏硬度计因结构差异在加荷与保荷时出现力值波动对示值的影响和机架变形、测量装置异常造成硬度计系统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1981年研制成功激光洛氏及表面洛氏硬度副基准,并于1986年被批准为副基准。激光洛氏和表面洛氏硬度副基准都是应用激光双光程干涉原理测量压入深度,激光洛氏硬度副基准包括洛氏硬度机和一组基准金刚石压头组,激光表面洛氏硬度副基准包括麦面洛氏硬度机和一组基准金刚石压头组。语氏硬度测量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应用广泛,是最主要的硬度试验方法之一,如差一个洛氏硬度单位(HR),就会对轴承、刀具、齿轮、武器等的寿命产生较大的影响;表面洛氏硬度测量是检查产品质量、测定材料机械性能以及确定合成T艺的主…  相似文献   

4.
为实施新的洛氏硬度检定系统和执行修改后的检定规程,上海市计量技术研究建立了新的洛氏硬度标准装置。本文主要介绍以德国HNG-250型直接加式硬度计为母体进行技术改造后的工作原理,同时阐述了研制过程中对该计在液压控制系统和矸痕测量系统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措施。最后检测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标准洛氏硬度计符合检定规程JJG113-91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在金属材料的硬度试验中,洛氏硬度试验是通过测量压痕深度的方法来表示材料的硬度。由于试验操作方法简便、迅速,工作效率高,并且所采用的试验力小,压痕较浅,对工件损伤很小,因此适用于测定成批生产的半成品或成品工件的硬度。试验中使用不同的压头,配合不同试验力,可测量较硬或较软材料的硬度,测量范围宽。因此,洛氏硬度试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然而,影响洛氏硬度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其试验结果的准确度较维氏或布氏硬度低。为此,洛氏硬度试验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也是迫切需要解决和关注的技术问题。笔者采用综合评定法,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和最新的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标准对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及最佳测量能力进行了评定,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并发现了有关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洛氏硬度计虽然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但如果长期操作不当 ,检验硬度失准 ,将使产品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带来不良后果。现将我们在检定中常见的几种误差及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一、人为误差。(1)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程度不够 ,实践经验较差 ,应由熟悉硬度计的人员使用 ;(2)加荷过快 ,持荷时间短 ,低硬度的零件硬度偏高 ,而加荷过慢 ,持荷时间长 ,硬度偏低 ,操作时加荷应平整 ,保持一定加荷时间。二、被测零件影响的因素。(1)不同的表面光洁度在洛氏硬度测试时 ,表现出不同的影响。表面光洁度愈低 ,高硬度测试时其硬度愈高 ,反之硬度越低。…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采用力值传感器作为反馈信号,通过电机控制实现加卸载荷的标准洛氏硬度机的方案。设计了主机机械结构,研制了电机闭环加卸载系统、PLC控制系统和压痕随动测量系统。这种方式硬度机的突出优点是无砝码结构、试验力可任意产生、控制方式灵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初负荷和总负荷的测量误差分别可以达到0. 2%和0. 1%,洛氏硬度的测量不确定度可以达到U=0. 3HRC,k=2。  相似文献   

8.
张峰  何力 《计量技术》2011,(6):65-67
针对国际硬度工作组(WGH)提出的对洛氏硬度HRC标尺新定义的要求,对国家洛氏硬度基准进行了电气改造,主要对硬度基准机在新定义下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和评定,结果表明:满足新定义要求的硬度基准机的测量不确定度达到了国际硬度工作组U≤0.2HRC,k=2的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于1961年建立了直接加荷式并用高精度螺旋读数显微镜测量压入深度的基准洛氏硬度计。建立以后,这台硬度计使用率很高,经过10多年的频繁使用,有的零件已有磨损趋势。此外,由于用显微镜测量压入深度,人为读数误差无法避免,有时相差很大,因此,需要建立准确度更高、技术更先进的能自动测量的新的基准洛氏硬度计。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的标准洛氏硬度计已朝更高测量准确度及自动化方向发展(注:国外均  相似文献   

10.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及表面洛氏硬度的检测,在民航维修领域的力学性能测试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将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制定的ASTM E18-2014与国内金属洛氏硬度检测系列标准GB/T 230,在试样的表面粗糙度、试验步骤、试验报告、检验(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误差、标准硬度块的标定和标准机的校准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标在试验力的精确度、试验力循环时间、间接检验周期、对试样本身的要求和硬度计的示值误差及示值重复性等易于控制的方面要求更加严格,给定参数更加详细,便于操作者在试验过程中进行查询;而ASTM标准在试验力保持时间、压头规格允许的误差及总试验力允许的误差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全自动洛氏硬度标准机,该标准机采用西门子S7-200可编程控制器与台达人机界面完成了对整个硬度标准机的本地系统控制,采用的是可编程控制器(PLC)与上位机联动并结合光栅测长仪的测量方式来采集有效数据。经现场测试,采用该测量方式的全自动硬度标准机的精度高,性能稳定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新的硬度检测方法──巴氏噪声法.用自制的巴克豪森检测装置和洛氏硬度计对同一钢试样进行同位检测,建立了巴氏噪声综合参数γ与洛氏硬度值H的关系曲线,求出的函数关系式可作为巴氏噪声硬度检测的判定式.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很接近,绝对误差不大于1.5HRA研究结果表明:巴氏噪声法检测钢铁材料硬度是可行的,且具有一定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高精度长光栅数字显示直接加试验力式标准洛氏及表面洛氏硬度计的原理、结构、检定、测试及其不确定度的计算。该硬度计完全满足了国家计量检定系统JJG2067-90金属洛氏硬度计量器具和JJG2068-90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计量器具的要求。该标准硬度计还实现了一计两用,定度硬度块自动化,消除了人为读数读差,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HRBS-150标准洛氏硬度计机械结构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气浮技术的设备智能化改造方案,对设备主轴与导向轴承、电气控制系统、位移测量系统、专用测试软件等进行设计改造。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标准洛氏硬度计运行稳定可靠,测量结果重复性较好,可满足不同标尺的洛氏硬度块计量检校要求,并实现洛氏硬度块的全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高精度长光栅数字显示直接加试验力式标准洛氏及表面洛氏硬度计的原理,结构,检定,测试及其不确定度的计算,该硬度计完全满足了国家计量检定系统JJG2067-90金属洛氏硬度计量器具和JJG2068-90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计量器具的要求。该标准硬件计还实现了一计两用,定度硬度块自动化,消除了人为读数读差,提高了工作效果,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6.
巴氏噪声硬度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新的硬度检测方法-巴氏噪声法,用自制的巴克豪森检测装置和洛氏硬度计对同一钢试样进行同位检测,建立了巴氏噪声综合参数γ与洛氏硬度值H的关系曲线,求出的函数关系式可作为巴氏噪声硬度检测的判定式。两种检测的检测结果很接近,绝对误差不大于1.5HRA。研究结果表明:巴氏噪声法检测钢铁材料硬主是可行的。且具有一定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叶明 《工业计量》2001,11(6):37-38
文章简单介绍应用激光干涉技术进行洛氏硬度计量,洛氏硬度是通过测量压头在一定压力下,垂直压入硬度块的深度,而后经换算,得出该硬度块的硬度值,应用激光干涉技术,可精确得出压头压入硬度度的深度,从而大大减小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8.
HB RV-187.5布洛维硬度计有多种负荷,压头和不同计量装置.主要用于洛氏硬度试验,也可以进行布氏、维氏硬度试验.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有以下故障出现:无光源指示;标度尺刻线在投影屏上成象不清晰;刻线不在投影屏中间;刻线与投影屏标线不平行;开始加主负荷时有震动;示值超差或不稳定.由于这些故障主要表现在测量指示机构,特附测量指示机构图.  相似文献   

19.
材料理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材料理化检验实验室,为提高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可靠性,就评定方法而言提出了对材料不同的检测参数应采用不同的评定方法.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检测参数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可采用直接评定法对拉伸性能和维氏硬度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而宜采用综合评定法对冲击性能、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同时指出,综合评定法能满意解决金属材料理化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某些难点.  相似文献   

20.
从HR-150型洛氏硬度计结构和工作基本原理出发,通过调整洛氏硬度计指示器测量杠杆比来达到调整洛氏硬度计测量示值大小的目的,是日常检定、维修洛氏硬度计,当检定示值不准确时的一种有效、快速、简便调整硬度示值大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