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建立超声萃取固体基质样品,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白酒大曲和酒醅中氨基甲酸乙酯(EC)的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白酒大曲和酒醅中尿素浓度。结果表明,不同香型酒醅中尿素和EC的变化趋势类似,且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相互关系。发酵结束时,酒醅中EC浓度在110~130μg/kg,尿素浓度26~80mg/kg。   相似文献   

3.
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主要由尿素和乙醇反应形成的,在葡萄酒中加入酸性脲酶可以有效地降低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氨基甲酸乙酯(EC)是发酵食品中存在的一种致癌物质,该研究以新疆阿瓦提慕萨莱思酒为研究对象,检测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EC含量、尿素含量、酒精体积分数,探究EC的形成与尿素、酒精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发酵结束后EC含量为25.6 μg/L,尿素与酒精含量越高,EC生成速率越快,慕萨莱思酒中EC含量越高,温度对EC的生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降低发酵酒中尿素含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尿素是EC(氨基甲酸乙酯)的前体物质.对发酵酒中尿素的来源、测定方法及降低其含量的技术进行了综述,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降低发酵酒中尿素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主新研制的黄酒特种助剂,以期有效去除氨基甲酸乙酯(EC)和尿素(EC的前驱物).助剂处理的工艺条件为:添加量为0.8‰~1‰(m),在室温条件下,搅拌60 min,然后静置24 h后过滤.结果表明,EC去除率为42.0%~68.4%;尿素去除率为38.8 %~51.8%,处理酒样中EC含量均低于100 μg/L,酒体的风味口感及主要理化指标基本保持不变.在同样条件下,助剂处理发酵液比处理煎酒液,在成品酒中的EC含量可减少30.8%;与处理成品酒相比,EC含量可减少52.1%;与对照酒样相比,EC含量可减少73.4%.强化试验表明,经助剂处理的酒样在存放陈酿的过程中可能会减少其EC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建立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方法.样品经二氯甲烷提取后,采用DB-225MS毛细管柱分离样品,以GC/MS/MS测定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0~1000 μg/L,方法检出限为1.0 μg/L,标准加入5~250 μg/L的平均回收率为78.00%~81.20%.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可用于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白酒的酿造过程会产生氨基甲酸乙酯(EC),这种致癌物的存在严重影响其食品安全性,如何有效消减白酒中的EC成为了研究热点。酸性脲酶及EC水解酶可降解EC及前体物尿素,具有直接、高效的特点,因此酶法降解成为控制白酒EC含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该研究从酸性脲酶和EC水解酶研究现状、白酒的EC现状分析、白酒中EC的形成机制及酶法降解消减EC在白酒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酸性脲酶和EC水解酶酶产量低、需镍离子(Ni2+)作为辅助因子而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通过异源表达、底物特异性改造EC水解酶和酸性脲酶等策略以提高酶产量及催化效率,为提高白酒安全性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董兴全  丁燕 《酿酒科技》2014,(12):47-52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基因致癌物,在葡萄酒中主要由酵母降解精氨酸产生的尿素和苹果酸-乳酸菌降解精氨酸产生的瓜氨酸与乙醇自发反应产生。主要对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为探讨降低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管政兵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374-378
人体潜在致癌物-氨基甲酸乙酯(EC)是发酵酒精饮料(中国黄酒、葡萄酒、日本清酒等)酿造过程中伴随产生的副产物,不少国家对市场上各酒种中EC的含量制定了严格的限定标准。黄酒是我国特有传统酒种,当前黄酒中EC含量较高的现状已成为制约我国黄酒业发展尤其是国际化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就近些年国内外已报道的酿造酒中EC形成机理及控制策略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分析给予中国黄酒的借鉴作用,以期为解决中国黄酒的EC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谭文渊  袁东  付大友  李艳清  王蓉 《食品科学》2011,32(16):305-307
建立一种测定白酒中的氨基甲酸甲酯和氨基甲酸乙酯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方法。GC-MS条件为:色谱柱HP-55%苯甲基硅氧烷(30.0m×0.25mm,0.25μm),进样1μL(分流比50:1),柱温170℃,质谱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全扫描方式的质量扫描范围m/z 30~500,溶剂延迟3min。样品采用氨基固相小柱萃取净化、氮吹浓缩定容。结果表明:氨基甲酸甲酯和氨基甲酸乙酯在2~3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23和0.9811,平均回收率为76.10%和75.43%,RSD为4.48%和4.00%。该方法可应用于白酒检测。  相似文献   

12.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作为广泛存在于酿造酒中的2A类致癌物质,是威胁饮酒人群健康安全的潜在因素之一。由于在原料和发酵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EC在不同酿造酒中的含量水平和产生过程不尽相同,这也限制了一些已有控制措施的应用范围。本文主要综述了各类酿造酒中EC的污染水平及其摄入风险,概括了与之相关的形成机制和控制措施,为消费者和酿造酒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具有致突变性、免疫抑制性及心率抑制性的2A类致癌物质,广泛存在于酿造酒等发酵产品中,对人体会产生严重的危害.本文对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机制、国际标准、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控制手段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为提高我国白酒产业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氨基甲酸乙酯的危害和目前国内外的检测方法,如对薄层分析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二维或多维色谱-稳定同位素稀释质谱联用技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法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增己降乳"科学、合理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浓香型白酒乳酸乙酯过量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客观地评价了乳酸乙酯在浓香型白酒中作用的两面性,阐述了“增己”和“降乳”二者的辩证关系,围绕“增己”为主,“降乳”为辅这一论断,结合作者39年的实践经验,从生产的各个环节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工艺措施,对指导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楚楚  陈二芳  刘倩倩 《酿酒》2021,48(1):120-123
氨基甲酸乙酯是可以危害人类健康的物质,各类酒中均不同程度的微量存在,在一些国家对酒中的含量有明确的限制规定。GB 5009.22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规定了相关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测定方法,从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和回收率等几个指标对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测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在化验室用于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测定是适宜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氨基甲酸乙酯是发酵食品中广泛存在的"2A"类致癌物,可由氨甲酰化合物和乙醇反应生成。葡萄汁中的氨基酸经酿酒酵母的氮代谢后,可生成氨甲酰化合物,进而形成氨基甲酸乙酯。为了研究氨基酸与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关系,本文构建了氨基酸缺失的模拟葡萄汁,比较了他们和正常模拟葡萄汁经主发酵后的氨基甲酸乙酯和尿素含量,并采用N15同位素示踪确认了氨基酸对氨基甲酸乙酯的贡献。结果表明:磷酸氢二铵单独作为氮源发酵不会产生氨基甲酸乙酯,用其替代缺失的氨基酸不会影响正常发酵过程;缺失精氨酸的模拟葡萄汁发酵后,尿素和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明显减少,而缺失其它氨基酸对二者无显著影响。N15同位素示踪证明精氨酸胍基的氮原子参与了氨基甲酸乙酯的合成。本文为发酵食品危害物的前体挖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气质联用仪辨识同位素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8.
GC-MS测定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不同预处理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较了固相萃取(SPE)、固相微萃取(SPME)、双水相萃取(LLE)作为预处理方法萃取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效率,并联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进行测定,通过方法学验证评价各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性。结果显示:对于三种香型的白酒来说,SPE-GC/MS法检测精密性最好(1.77%~2.96%)、准确度最高(回收率89.73%~103.51%),检测限最低(1.12μg/L);SPME-GC/MS方法检测清香型白酒的效果优于LLE-GC/MS;LLE-GC/MS方法检测浓香型、酱香型白酒效果优于SPME-GC/MS方法。综合考虑各因素,LLE-GC/MS因其准确度较高、精密度较好、简便快速、成本低经济、有机溶剂用量少环保、易于掌握,满足一般性定量检测要求,适合用于我国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常规分析检测。SPE-GC/MS准确度高、精密度良好,但由于操作过程繁琐、成本高、有机溶剂用量多不环保,适用于精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周成俊 《酿酒科技》2004,(6):50-50,52
在浓香型低度白酒的勾兑过程中,微量成分的比例关系至关重要,其中,乳酸乙酯在低度酒中雏持原酒风格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乳酸乙酯含量适当,即可保持原酒风格,低而不淡,水味也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