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双轮底料作为母糟配料,采用翻沙工艺,应用回酒发酵及酯化液技术,夹泥发酵、回醅发酵和薄层串蒸技术,发酵120d,所生产出来的酒大部分能达到优质酒的水平,平均出酒率为28%。应用AADY可提高出酒率3.5%。(陶然)  相似文献   

2.
前言为了提高泸型曲酒的质量和名优酒比率,各生产厂采用了很多方法来提高酒质或生产调味酒,如双轮底发酵、醇酸酯化工艺、回酒回糟发酵、酯化液(或培养液或黄水)灌窖、翻沙、夹泥(或加泥)发酵、延长发酵期等,有些方法已推广应用多年,生产实践证明行之有效,有的方法则是近年才开始试验,但也显示出了它的效果。我们在进行《提高泸州曲酒厂名优酒比率的研究》项目中,为了探索泸州曲酒酿造过程中己酸乙酯生成条件与环境、设备、工艺等的关系,从1986年初开始,在泸州曲酒  相似文献   

3.
根霉酯化酶用于双轮底强化发酵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春  赵晓本 《酿酒》2002,29(2):74-76
使用高酯化能力的根霉产酯化酶,并根据粮食酒发酵生香产酯的条件进行工艺强化,同时结合双轮发酵,回酒发酵,翻沙发酵等传统工艺措施,在发酵糟中创造一个有利于窖内功能菌生长,产酯较佳的条件,促进双轮槽中香味物质生成,使双轮底酒中主体香味成份含量大幅度增高,其它香味成分含量也明显增加,且比例协调,酒质提高。  相似文献   

4.
从优质大曲中筛选分离了具有出超强酯化功能的红曲酯化菌,并将其应用于原酒酿造和黄浆水酯化生产。用于原酒生产时,即在保持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加入红曲酯化菌种参与酒醅发酵,生产的原酒更具有"窖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之特点;而将其应用于黄浆水酯化研究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加入红曲酯化菌生产的酯化液中已酸乙酯、乳酸乙酯均有较大的提升,将这种酯化液用于原酒生产,不仅改善酒体风格,提高原酒产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酒的优质品率,实现了酿酒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用10 L发酵罐对早籼稻米生料发酵及熟料发酵两种工艺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结果证明采用生料发酵能够提高淀粉利用率和出酒率,发酵周期与熟料发酵相当,出酒品质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浓香型酒醅酸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抗  傅宏兵  叶红 《酿酒科技》2007,(10):65-67
大曲酒生产过程中酒醅的酸度直接影响酒醅的发酵结果、影响酒的质量和产量。酒醅中适宜的酸度具有:①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促进酵母菌生长发酵;②有利于酒醅淀粉的糊化和糖化;③可增加呈香呈味物质的形成;④促进酯化反应。控制入池酸度,保持平稳的升酸幅度是酒醅正常发酵和生产稳定的前提;适当提高酒醅酸度可提高出酒率和酒质。(孙悟)  相似文献   

7.
酯化红曲在白酒发酵过程中具有同步产酒生香的特点,在保持出酒率的同时生成较高含量的酯类物质。为明确酯化红曲对馥合香白酒固态发酵理化指标及其风味特征的影响,分别检测粮醅堆积前后及发酵结束酒醅的理化指标,原酒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风味物质的含量等,并结合原酒的感官品评对酒体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在馥合香白酒酿造工艺的基础上添加酯化红曲,试验组粮醅淀粉消耗量比对照组的高3.01%,试验组粮醅的还原糖利用率比对照组提高19.09%;试验组原酒中的风味物质有30种,对照组有26种,试验组的总酯含量是对照组的2.27倍,对照组总酸含量是试验组的1.391倍;其中,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0.66 g/L、0.68 g/L和3.65 g/L,乳酸乙酯比对照组低0.27 g/L。酒体的感官品评表明,试验组原酒整体风格明显优于对照组。该研究为酯化红曲的生产应用提供依据,并有利于馥合香白酒的酿酒工艺调整及其质量调控。  相似文献   

8.
通过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合理控制入窖条件(温度、水分、酸度、淀粉浓度等因素),施行按质取酒、分级入库,加强窖池管理,注重窖泥培养,联用中层封泥与双轮底发酵,采用以酒串醅和外加酶等方法措施,提高了白云边曲酒的质量和出酒率。(关中)  相似文献   

9.
红曲霉在浓香型酒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福明 《酿酒科技》2002,(4):50-50,49
研究发现,红曲霉能代谢出促进己酸与乙酸合成己酸乙酯的酯化酶。引入红曲霉菌种,制成帘曲应用于浓香型酒生产中。(1)直接混入大 发酵;(2)应用于双轮底发酵;(3)制成酯化液。红曲霉帘曲糖化力为2666u/g,用量不可过大。应用红曲霉帘曲,可提高出酒率1%-2%,提高优质品率10%。(丹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生淀粉发酵存在发酵周期长、淀粉利用率低等问题,以木薯粉为原料研究生料低温水解发酵工艺。实验先分析了酵母的耐糖能力,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了低温水解发酵最佳工艺,并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生料低温水解发酵工艺相对于生料同步糖化发酵工艺有明显的优势,发酵周期缩短了48h,残总糖下降了52.6%,出酒率和淀粉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9.0%和18.0%。  相似文献   

11.
提高汾酒质量和产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增胜 《酿酒科技》2005,(4):104-105
适当减少大曲中大量糖化力不高的霉菌和发酵力微弱的酵母,增加经过训养后的优良菌种,提高在酒醅发酵中酶活性,就能减少大曲接种量和酒醅中酵母繁殖量,提高了大曲和酒醅淀粉利用率,因而提高产量。在增加酒醅中汉逊酵母数量及提高其活性的同时,增加微生物接种量,提高入缸温度,以缩短繁殖期,提早产酒期,延长酯化期,有利于汾酒增香,提高汾酒质量。  相似文献   

12.
秋季转排是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的关键阶段,围绕降酸酯、排除发酵阻碍物,把酒醅尽快转活,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取滴窖降酸、串蒸提取香味物质、使用陈曲、用活性干酵母强化发酵、注意清洁卫生等一系列措施实现顺利转排.  相似文献   

13.
TH-AADY在浓香型大曲酒秋季转排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希望  苏循亮  张彬 《酿酒科技》2005,(9):95-96,100
将TH-AADY应用于浓香型大曲酒秋季转排生产,能提高耐酸、耐温性能及补充酵母数量的作用,降低出池酒醅残糖量,促进发酵,保证酒质,提高转排效果,实现增产增效作用。从1999年以来6年间,公司使用TH-AADY后,转排后第一排出酒率年平均提高4.4%,双轮率年平均提高3.6%;转排后第二排出酒率年平均提高2.3%,双轮率年平均提高0.7%,年平均增加经济效益166万元,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相似文献   

14.
夹层窖泥发酵是在酒醅中用窖泥加一间隔层,以增大酒醅与窖泥的接触面积(可增加45%),从而提高酒质。采用人工培养成熟的窖泥,加入大曲粉拌合,均匀地抹在竹帘上,再盖上编织布,即可使用。应用夹层窖泥后,总酸总酯均有所提高,应用当排即见效果,但窖泥使用一排后应及时补充己酸茵及水分。  相似文献   

15.
张学英 《酿酒科技》2006,(11):61-62
酸是白酒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物质,其对生产过程的设备、窖泥、大小曲、微生物生长、酶及生化反应等均有影响;作为白酒的主要呈味物质,对半成品及成品白酒的口感有着重要的影响。调整控制酸度的措施有:对水进行净化处理,控制入池温度、合理管理窖池、将酒糟进行大气冲酸、加入酒精酵母控制发酵过程进度或根据季节适当调整发酵周期及生产工作时间等方法。(孙悟)  相似文献   

16.
孟勤燕 《酿酒》2013,(6):50-52
在白酒发酵双轮底工艺中。对双轮底发酵酒醅进行加曲与不加曲试验,共进行了两轮试验,每轮试验中挑选四个窖池,两个试验窖两个对照窖。通过试验证实:西凤调味酒生产采用双轮底发酵有利于提高酒的质量。双轮底酒醅宜添加大曲继续发酵为好。  相似文献   

17.
在剖析浓香型白酒传统工艺的基础理论的前提下,结合发酵工程和微生物技术,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进行调控,并跟踪分析在调控过程中糟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物质代谢变化规律,产酒主要指标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发酵期M3、乙醇浓度X3、大曲用量Y2、调控方式方案2为最适发酵条件,可以实现发酵期的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18.
在保护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大曲用量4%,损失的糖化酶和发酵力用经酶和TH-AADY补充,部分净化了发酵微生物体系,强化了粮糟糖化力和发酵力,稳定了正常生产,提高了出酒率2%,减少了杂味,使原酒更醇、绵、净、爽,质量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宋柯 《酿酒科技》2003,(2):44-44,46
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过程中,因季节变化,操作不当或生产环境,条件等引起糟醅变黑,酒质变差。通过工艺调整,生物活菌发酵液的驯化等措施,经1-2轮发酵后彻底消除黑糟,使母糟恢复正常,酒质达一级酒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