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混合菌同步糖化共发酵造纸污泥产乙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重组大肠杆菌K011(Escherichia coli)混合菌同步糖化共发酵造纸污泥产乙醇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底物浓度为50g/L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获得乙醇发酵的最佳条件:纤维素酶添加量25FPU/g底物,接种量为6%,酿酒酵母与重组大肠杆菌K011接种比例为1:1(细胞干重初始浓度分别为1.0g/L和0.3g/L左右)。发酵72h后,乙醇浓度为5.71g/L,产率达到0.114g乙醇/g污泥,达到理论值的42.5%。分别用酿酒酵母、K011单菌种发酵与双菌株组合发酵对比结果表明,混合菌发酵效果明显优于单菌种发酵。  相似文献   

2.
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生产2,3-丁二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株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ZU-03)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生产2,3-丁二醇,使水解液中的己糖和戊糖都得到了有效利用。研究结果表明,当玉米秸秆水解液中Na2SO4浓度低于20 g/L时,对2,3-丁二醇的发酵无明显影响。乙酸和乙醇是主要的发酵副产物,当浓度分别超过20 g/L和5 g/L时,对发酵的抑制作用较明显。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生产2,3-丁二醇的适宜初始pH值为6.0-6.5,初始总糖浓度为80-100 g/L。在总糖浓度80 g/L(含葡萄糖47.25 g/L,木糖32.75 g/L),初始pH值6.0,温度30℃的条件下发酵64 h,总糖利用率达到99.36%,2,3-丁二醇的质量浓度为37.20 g/L,产率为0.468 g/g(总糖),达到理论最大产率的94%。  相似文献   

3.
透明质酸补糖分批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马链球菌(Streptococcus equi)在7L自动发酵罐中进行分批补加葡萄糖发酵生产透明质酸(HA)。结果表明:采用葡萄糖初始浓度为35g/L,分批补加葡萄糖,使其浓度控制在20g/L-25g/L,通气量固定1.5L/min,通过调节搅拌转速(170r/min-300r/min)使发酵中后期溶氧控制在10%,可使HA的产量达到5.6g/L,平均分子量达到1.78×10^6u,较分批发酵时HA产量提高90%,分子量提高46%。  相似文献   

4.
甘蔗糖蜜发酵合成茁霉多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糖蜜为原料发酵合成茁霉多糖(Pullulan)发初始条件,本研究以生物量和多糖产量为依据,确定以甘蔗糖蜜发酵合成茁霉多糖的初始发酵培养基,该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经预处理后的甘蔗糖蜜发酵合成Pullulan的初始浓度100g/L至140g/L,硫酸铵不宜超过0.6g/L,硫酸镁在0.6-1.0g/L之间,而氯化钼为0.2-0.4g/L,发酵初始pH为5.5。研究结果表明甘蔗糖蜜为原料发酵合成茁霉多糖的生物合成条件是: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为30℃,在充足供氧的条件下发酵时间为144h。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腺苷产生菌Bacillus subfilisJSIM-25培养基中两个关键因子酵母膏和糖进行不同浓度摇瓶试验,并进行22L自动发酵罐的分批和分批补料发酵及其发酵动力学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酵母膏和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6%和12%。降低起始糖浓度,产苷期补糖可明显提高菌体比生产速率和耗糖产苷能力。按起始糖浓度为6%,16h补糖使最终发酵总糖浓度达12%,发酵培养60h,腺苷平均产量可达18.20g/L,菌体耗糖转化率16.85%,比生成速率0.024g/(g.h),残糖1.2%。  相似文献   

6.
对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产丁二酸进行了研究。玉米秸秆水解液中含有对菌体生长不利的物质,通过不同的脱毒方法处理玉米秸秆水解液,考察了脱毒前后抑制物以及总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活性炭和Ca(OH)2同时使用的脱毒效果最好;抑制物糠醛及羟甲基糠醛(HMF)的去除率分别为91.11%、89.83%,而总糖损失率仅为5.57%。用脱毒后的玉米秸秆水解液作为碳源发酵产丁二酸,其产量可达到66.23g/L,收率为67.28%,分别比未经脱毒时提高24.81g/L,25.30%。  相似文献   

7.
以P2培养基为基础组分,分别通过改变初始葡萄糖浓度、初始酵母膏浓度以及初始pH值,研究这3个单因素对丁醇发酵的影响,确定了培养基的较佳条件:初始葡萄糖浓度60g/L、初始酵母膏浓度3g/L、初始pH值6.8.此外,采取接种量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72h,可使总溶剂浓度(丁醇、丙酮、乙醇)达到13.52g/L,其中丁醇、丙酮、乙醇浓度分别为8.83g/L、3.90g/L和0.79g/L,丁醇比例为65.31%.糖丁醇转化率为21.1%(平均值),糖总溶剂转化率为31.3%(平均值).  相似文献   

8.
李健 《酿酒科技》2012,(1):104-106
对纤维素降解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将其应用于淀粉质原料酿酒中,在减少大米用料的同时增加发酵液糖含量,提高酒度,节约生产成本。实验采用酸法酶法两步处理稻草秸秆纤维素,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2.5%,温度为126℃,固液比(g/mL)为1:2的条件下处理1h,再在温度为50℃,pH值为5.0,酶用量为35IU/g干物质(自制酶液)的条件下水解12h,最终葡萄糖得率为24.5%。水解糖液与大米糖化液按6:4(v/v)配比混合,接入酿酒酵母发酵,产酒蒸馏酒度为13.4%vol。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秸秆糖醇液为原料,考察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X-1对不同单一碳源的同化能力,并验证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可同化利用玉米秸秆糖醇液。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发酵工艺参数为:玉米秸秆糖醇液初始还原糖质量浓度42.81 g/L、酵母膏质量浓度12.53 g/L、缓冲剂MgCO3质量浓度15.90 g/L,经5 L发酵规模实验,发酵周期48 h,丁二酸产率为85.1%,还原糖利用率为85.4%。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其发酵产物为生物基丁二酸。  相似文献   

10.
对假单胞菌B41发酵产果胶酶培养基和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桔皮粉20.0g/L,蛋白胨10.0g/L,FeSO40.5g/L,初始pH值5.5。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50mL,接种量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32h。在此优化条件下,果胶酶活力为739U/mL。  相似文献   

11.
以野生圆枣和树莓为原料,葡萄酒活性干酵母为发酵菌种,研究圆枣、树莓复合酒发酵工艺。考察果汁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果汁初始pH等因素对野生圆枣与树莓复合酒各项指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试验,得到野生圆枣与树莓复合酒发酵最佳工艺条件:糖度18%,发酵温度26℃,初始pH 4.5,接种量0.2%。该工艺发酵的野生圆枣与树莓复合酒酒体呈琥珀色,清亮透明,具有新鲜圆枣、树莓清新的果香和醇厚协调的酒香,酒度12.4%、VC400 mg/L、酸度4.5 g/L、残糖1.45 g/L。  相似文献   

12.
刘月华  周兆梅 《中国酿造》2012,31(4):191-194
以野生山丁果为原料,葡萄酒活性干酵母为发酵菌种,研究山丁果果酒发酵工艺。考察果汁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果汁初始pH值等因素对山丁果果酒各项指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试验,得到野生山丁果果酒发酵最佳工艺条件:糖度18%、初始pH值为4.0、发酵温度24℃、酵母接种量0.4%。该工艺发酵的野生山丁果果酒酒体呈浅粉红色,清亮透明,具有新鲜山丁果清新的果香和醇厚协调的酒香,酒度12.5%、残糖1.45g/L、VC 380mg/L、酸度4.8g/L。  相似文献   

13.
椪柑果酒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椪柑果汁为原料,酿酒高活性干酵母为发酵菌种,采用液态发酵法酿造果酒。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其较优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25g/L、糖度22%、初始pH3.6、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8d,在此工艺条件下,柑果酒酒精度为9.5%,色泽金黄、清亮透明,有独特的柑果香,适合扩大生产。  相似文献   

14.
廖林  王珊珊 《中国酿造》2014,(7):157-160
以新鲜香橙、蜜桔和蜜柚为原料,研究混合果酒的酿造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干酵母添加量,初始发酵糖度,发酵温度及偏重亚硫酸钾添加量对混合果酒的酒精度和品质的影响。经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得出主发酵温度18℃,干酵母添加量7 g/L,偏重亚硫酸钾0.16g/L,按1∶1添加白糖和冰糖,调初始糖度20°Bx的条件下可酿制出优质混合果酒。  相似文献   

15.
以梵净山卷丹百合和绿茶为原料,考察发酵温度、初始pH值、酵母接种量和初始糖度对卷丹百合茶酒酒精度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卷丹百合茶酒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卷丹百合茶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8 ℃,初始pH5.0,接种量0.07%,初始糖度18 °Bx,在此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所得卷丹百合茶酒酒精度为9.23%vol,还原糖含量为0.30 g/L,总糖含量为8.34 g/L,总酸含量为7.33 g/L,茶多酚含量为0.68 g/L,感官评分为21分。  相似文献   

16.
王娅玲  李维峰  郭芬  师江  桂花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5):188-191,197
以新鲜木奶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木奶果果酒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木奶果果酒的最佳发酵初始条件为:初始糖度20 °Bx,初始pH4.5,酵母菌接种量1.0 g/L,主发酵时间9 d。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发酵,所得木奶果果酒酒精度为12.56%vol,感官评分为92分,残糖为6.59 g/L(以葡萄糖计),总酸为11.82 g/L(以柠檬酸计),酒体呈淡棕红色,澄清透明,果香浓郁,口感细腻。  相似文献   

17.
模拟葡萄汁中可同化氮和还原糖对酵母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越  潘婷  惠竹梅 《食品科学》2018,39(2):131-137
为研究葡萄汁中可同化氮和还原糖对酵母发酵特性的影响,设计150、240、330、420、500?mg/L可同化氮质量浓度和170、200、230?g/L还原糖质量浓度,共计15?个处理,测定了模拟葡萄汁酒精发酵过程中酵母生长、还原糖消耗和可同化氮消耗的变化。结果表明,模拟汁中可同化氮质量浓度过低(150?mg/L)则不能充分满足酵母生长的需要,同时限制了酵母的还原糖消耗速率,通过提高初始还原糖质量浓度至200?g/L可促进酒精发酵进行;酵母在初始可同化氮质量浓度高于240?mg/L的模拟汁中可以正常生长,此时初始还原糖、可同化氮质量浓度对酵母生长量均无显著影响,还原糖含量最直接影响酿酒酵母菌株的发酵特性,决定发酵时间长短,表现为在初始还原糖质量浓度较低(170?g/L)的模拟汁中,酵母生长速率随着模拟汁初始可同化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加快,在初始还原糖质量浓度较高(200~230?g/L)的模拟汁中,酵母生长速率不受初始可同化氮质量浓度的影响;当模拟汁初始可同化氮质量浓度高于330?mg/L时,酵母对可同化氮的消耗开始出现剩余,剩余量随着模拟汁初始可同化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此时可同化氮质量浓度能够充分满足酵母可同化氮代谢的需要,且酵母对可同化氮消耗量随着初始还原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而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18.
易弋  伍时华  蒋常德  黄翠姬  黎娅 《食品科学》2007,28(10):395-397
利用木薯粉进行柠檬酸发酵,研究了发酵温度、起始糖浓度、起始pH值、摇瓶发酵的装液体积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确定了柠檬酸批式发酵的优化条件,即:35℃的发酵温度,50ml的摇瓶发酵装液体积,5.0的发酵起始pH值,12%的起始糖浓度。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了木薯粉与糖蜜混合配比的发酵实验,最终确定了木薯粉与糖蜜混合的最佳配比为9:1。  相似文献   

19.
以谷氨酸棒杆菌YILM 1504为出发菌,研究了生物素对L-异亮氨酸产量的影响。基于多梯度生物素对比实验及中后期生物素外源添加实验,确定了发酵液中最佳生物素浓度及补料工艺。结果显示:在低浓度生物素发酵液中,最适生物素浓度为45μg/L,此时产酸达到42.5g/L,糖酸转化率达到最高,为13.4%;在大于60μg/L高浓度生物素发酵液中,产酸最高为22g/L,表明高浓度生物素不利于产酸发酵。在5L发酵罐中,初始生物素浓度为30μg/L,18,32,42h分别添加10g/L玉米浆(15μg/L生物素),54h产酸量达到了44.5g/L,比初始生物素浓度为30μg/L,后期不补料产酸量提高了49.8%。  相似文献   

20.
酿酒酵母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诱变获得的酿酒酵母突变株YF(ZnCl2r,Ethr)为试验菌株,通过摇瓶发酵、发酵罐补料分批发酵,对突变株发酵生产谷胱甘肽进行研究.确定发酵罐分批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pH 6.0,接种量为20%,搅拌转速为150 r/min,通气量为250 L/h.在补料分批操作方式下,分别考察了摇瓶培养、发酵罐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