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同时检测葡萄酒中重要功效成分白藜芦醇及其糖苷的顺反式四种异构体,对比了错流微孔膜过滤(Cross Microflow Filtration,CMF)和硅藻土过滤(kieselguhr Filtration,KF)后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发现1)不同品种葡萄酿造的葡萄酒白藜芦醇含量差异很大,赤霞珠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为4.63 mg/L,高于梅鹿辄葡萄酒含量一倍(2.05 mg/L);2)CMF过滤对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保留率达到103.90%,优于硅藻土过滤(保留率为93.08%);3)硅藻土过滤后白藜芦醇反式异构体含量降低,其中反式白藜芦醇糖苷的损失较大,保留率为78.87%.  相似文献   

2.
HPLC法测定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PLC法测定29种葡萄酒的顺反式白藜芦醇含量和总量,为研究开发高白藜芦醇葡萄酒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多为顺式结构;8种单品种干红酒平均白藜芦醇含量为8.04 mg/L,总量范围在1.29 mg/L~34.52 mg/L,其中美乐干红酒含量最高;11种单品种干白酒平均白藜芦醇含量为0.26 mg/L,总量范围在0 mg/L~0.83 mg/L,明显低于红葡萄酒;6种闪蒸干红酒平均白藜芦醇含量为9.59 mg/L,而6种传统干红酒平均含量为4.39 mg/L,同比提高了118.45%。  相似文献   

3.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方法,考察直接进样法的检测波长、洗脱强度、流动相pH值、柱温、样品pH值等因素对酒样分离的影响,建立HPLC检测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方法,相关系数r为0.999 9,线性范围为1 mg/L~20 mg/L,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试验的RSD分别为1.16%、2.9%和1.25%,酒样检测发现白藜芦醇的含量随酒的年份和品种变化,品种间比较结果为:蛇龙珠最优,梅鹿辄、赤霞珠、霞多丽次之,贵人香最低,其中蛇龙珠含量高达6 mg/L。  相似文献   

4.
李婧  高美玲  车帅 《酿酒科技》2012,(10):87-89
采用赤霞珠、玫瑰香为原料,单品种发酵酿造干红葡萄酒,发酵期间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的变化情况直接采用HPLC直接进样方法检测。主发酵温度控制在26℃左右,主发酵前添加60mg/L的二氧化硫,在后发酵时补充加入10mg/L的SO2,能有效降低白藜芦醇的损失。两个单品种酿造的干红葡萄酒经过苹果酸一乳酸发酵后白藜芦醇总量都略微提高,分别达到4.92mg/L和3.87mg/L。  相似文献   

5.
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发酵期间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的变化情况采用HPLC直接进样方法检测。主发酵温度控制在26℃~28℃,主发酵前添加60 mg/L的二氧化硫,在后发酵时补充加入10 mg/L的SO2,能有效的降低白藜芦醇的损失。经过苹果酸-乳酸发酵后白藜芦醇总量略微有点提高,达到4.98 mg/L。  相似文献   

6.
山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洁 《酿酒科技》2004,(5):103-10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山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发现不同品种的山葡萄酒白藜芦醇的含量不同,陈酿期间白藜芦醇的含量下降,山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高于普通葡萄酒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葡萄酒中有益健康的成分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对影响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因素,如:酿造工艺、酿酒葡萄品种、病害侵染、产地等重要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贮藏条件对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HPLC方法研究贮藏条件(贮藏温度、光照)对葡萄酒中四种白藜芦醇异构体含量的影响,发现:1)高温贮藏条件引起白藜芦醇总量的降低,其中反式白藜芦醇减少了45.8%;2)日光照射引起白藜芦醇含量的降低,而灯光照射后白藜芦醇总量未见明显降低;3)光照具有促进白藜芦醇向白藜芦醇糖苷转化的趋势.实验结果证明高温贮藏不利于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保存,商业流通中的灯光照射对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2倍体积乙酸乙酯萃取葡萄酒样并将其浓缩至原酒样体积的1/100,用C18色谱柱,甲醇∶水=5∶5为流动相,可以将白藜芦醇的色谱峰较好的分离出来;以反式白藜芦醇(Sigma)为标样,分别测定了不同产地和品种的葡萄酒样品中的白藜芦醇含量,并分析了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含量与各种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昌黎、德钦酿酒葡萄产区的赤霞株干红葡萄酒具有较高的白藜芦醇含量;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含量与产区的海拔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杨晶  朱圣陶  周莉  朱瑛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8):355-358
目的:葡萄酒中的多酚类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健功效,为了提升葡萄酒品质,有利于消费者健康,我们探讨将多酚类生物活性物质作为干红葡萄酒营养质量指标。方法:选取了消费者购买量较大的国产干红葡萄酒,测定了其生物活性成分、糖度、酸度、酒精度、干浸出物以及矿物质的含量,并尝试推荐了营养质量指标及其含量。结果及结论:总酚、钾、白藜芦醇可作为干红葡萄酒的营养质量指标,首选总酚(1300mg/L)和钾(900mg/L),二者可以反映葡萄酒生产过程中葡萄的用量和品质,同时由于二者之间正相关(r=0.484,p<0.01),设立这两个指标可以明显增加掺假的难度,次选白藜芦醇(2mg/L),白藜芦醇虽然含量较低,但可能是总酚中的重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1.
含糖量对山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高寒地区产的山葡萄酿造的山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探究山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中含糖量对其pH值、总酸、苹果酸-乳酸转化程度、总糖的影响。山葡萄酒中的葡萄糖含量对其pH值的升高、总酸的降低及苹果酸乳酸转化程度均有影响。在4个梯度葡萄糖含量的山葡萄酒中,含糖量为10.67 g/L的山葡萄酒其pH升高值(0.18)、总酸度降低值(6.05 g/L)最大,苹果酸乳酸转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2.
干型山葡萄酒酿造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广西都安野生毛葡萄与西北农大提供的优质野葡萄品系(西农2号)进行嫁接,用该嫁接品种进行干型山葡萄酒酿造试验,产品质量达到中档水平,但有微咸味,酒中总酸实际中降至7.8g/L,与理论降酸量7.0g/L尚有差距,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3.
选用90%以上的全黑山葡萄为原料 ,干白原酒、进口葡萄酒酵母、白砂糖、果胶酶、蛋白粉为辅料 ,经发酵、淋酒等酿造工艺可生产出11.6度、总酸8.5g/L、残糖3.6g/L、浸出物为27.5g/L的优质山葡萄酒  相似文献   

14.
利用CaCO3对山葡萄酒进行降酸,研究不同CaCO3添加量对山葡萄酒总酸含量、有机酸含量和有机酸质量分数变化及对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aCO3添加量的增加(8~12 g/L),山葡萄酒总酸含量和有机酸含量逐渐降低,苹果酸和酒石酸质量分数逐渐降低,琥珀酸、草酸、乳酸和乙酸质量分数逐渐增加,柠檬酸质量分数先增加后降低。 添加10 g/L CaCO3的山葡萄酒降酸效果最佳,总酸含量为9.13 g/L,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乳酸和乙酸含量分别为5.59 g/L、0.16 g/L、1.45 g/L、1.20 g/L、0.09 g/L、 0.31 g/L和0.11 g/L,相应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2.87%、1.79%、16.36%、13.51%、0.96%、3.28%和1.24%。 降酸后的山葡萄酒酸感平衡,入口柔和;酒体丰满、圆润;感官品质得分最高为(91.6±2.4)分。  相似文献   

15.
两性花毛葡萄改良新品种NW196两茬果酿酒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NW196是利用毛葡萄做母本与欧洲酿酒葡萄杂交选育得的酿酒葡萄新品种.以该品种的两茬成熟浆果为材料,分析测定了果实性状和酿酒样品理化指标,并采用先进的红葡萄酒生产工艺进行酿造试验鉴评.结果表明,一茬果外观糖度、总糖、总酸和出汁率分别为16.0%、131 g/L、12.8 g/L和65.0%;二茬果除出汁率略低外,其他指标均明显高于一茬果,二茬果原酒总糖、还原糖、总酸和干浸出物含量均高于一茬果酿造的原酒.两茬果原酒呈宝石红色,半透明状态,酒香和果香较协调,酒体较丰满,具典型性;一茬果原酒入口圆润,有时略有皮渣味;二茬果原酒无皮渣味,但入口酸味较大,更具典型性和优良山葡萄酒风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定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葡萄酒中铁的不确定度。方法根据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建立测定葡萄酒中铁含量的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该方法测定葡萄酒中铁含量为3.806 mg/L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376 mg/L。结论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为标准溶液配制和工作曲线拟合。  相似文献   

17.
延迟采收对北冰红葡萄及蒸馏酒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延迟采收对北冰红葡萄果实、原酒以及蒸馏酒的品质与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期确定合理的采收期。分别对正常采收期(9月17日)、延迟采收期(10月13日)采收的北冰红葡萄进行果实外观与产量检测、果实品质测试,并进行酿酒、蒸馏试验,测定基本理化指标以及挥发性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延迟采收的葡萄总糖含量(173.18 g/L)显著提升,挥发性成分总量(9.58 mg/L)更高;原酒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较果实有大幅提升,且种类丰富,两次采收的原酒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差异不大;延迟采收的蒸馏酒中挥发性成分总含量低于正常采收,但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多于正常采收。北冰红延迟采收具有更佳的果实品质,而正常采收果实所制蒸馏酒中挥发性物质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Folin-Ciocalteu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借助微量移液器和微波处理,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一种新的微量、快速测定葡萄与葡萄酒总酚含量的方法。实验得到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为0.1mL 测试样品,0.1mL 1mol/LFolin-Ciocalteu 试剂和0.8mL 60g/L Na2CO3 溶液,在微波炉的中档下处理20s 后测定765nm 波长处的吸光度。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作标准曲线,在质量浓度1~50mg/L 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6)。对葡萄皮与葡萄酒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和97.2%,精密度(n=9)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40%和1 . 0 1%。该方法不但量微、快速,而且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精准可靠。  相似文献   

19.
果胶酶对红葡萄酒主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赤霞珠和蛇龙珠葡萄为原料,在葡萄破碎除梗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酒专用果胶酶,分析其对葡萄汁成分、葡萄酒发酵参数及原酒主要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果胶酶对葡萄汁的糖酸含量几乎无影响,但可降低汁液的粘度,利于色素的溶出,颜色较深;加入果胶酶的样品比未加果胶酶的样品发酵剧烈迅速,可降低挥发酸的生成量;可使原酒干浸出物含量和总酚含量增加,提高葡萄酒质量;残糖略有上升,但均在4g/L以下,不影响葡萄酒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