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针对度夏后的浓香型窖池底部酒醅进行堆积放置,自然接触空气,氧化糟醅,设定不同时间,然后进行蒸馏,发现放置24h后的酒醅蒸馏后酒质明显提高,且清蒸后的糟醅活力较好,可以作为下轮次面糟使用。  相似文献   

2.
浓香型酒醅酸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抗  傅宏兵  叶红 《酿酒科技》2007,(10):65-67
大曲酒生产过程中酒醅的酸度直接影响酒醅的发酵结果、影响酒的质量和产量。酒醅中适宜的酸度具有:①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促进酵母菌生长发酵;②有利于酒醅淀粉的糊化和糖化;③可增加呈香呈味物质的形成;④促进酯化反应。控制入池酸度,保持平稳的升酸幅度是酒醅正常发酵和生产稳定的前提;适当提高酒醅酸度可提高出酒率和酒质。(孙悟)  相似文献   

3.
以浓香型酿酒车间的酒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其水分、酸度、残淀和残糖等指标在发酵周期内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窖内发酵过程中,窖池不同层次,不同位置的酒醅水分含量和酸度随着发酵过程逐渐升高,而残淀和残糖含量则逐渐降低,不同层次、不同位置各指标变化幅度不同。了解发酵过程中酒醅各项理化指标变化规律对进一步优化白酒发酵过程控制、指导工艺操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结束时不同层酒醅中微生物多样性的不同,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了四川某著名浓香型酒厂出窖时面糟、上层、中层和下层糟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出窖酒醅中绝对优势细菌是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下层糟中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细菌显著高于其它部位。假丝酵母属(Candida)、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与拟威克酵母属(Wickerhamiella)是出窖糟中的主要真菌,面糟中拟威克酵母属和念珠菌属(Moniliella)丰度较上中下层糟高。  相似文献   

5.
浓香型酒醅窖期发酵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酒醅窖期各参数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在前23d增加幅度很大并达到最高值,之后趋于稳定,发酵后期基本不变;酸度在23d前处于平稳缓慢增长,之后增长速度加快,迅速达到最高值;发酵前23d淀粉消耗量较大,呈现迅速下降,之后呈缓慢下降趋势;还原糖在前3d增长很快,达到最高值,主发酵期还原糖降低快,发酵后期基本变;酒精度随发酵进行呈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小幅下降,发酵后期基本不变;发酵15~20d酒醅达到顶温并保持相对稳定,30d后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6.
刘子红 《酿酒》2001,28(4):50-50
通过对酒醅的化验分析,从中找出了适合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的最佳入池条件,从而提高了白酒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统计公司自动化小曲白酒生产线下489个生产批次中发酵温度和对应原酒产量数据显示,酒醅发酵顶火温度范围、顶火温度维持时间及发酵前期升温速率与原酒产量之间有明显相关性,减缓发酵前期酒醅升温速度、延长顶火温度持续时间、适当提高顶火温度范围有助于提高原酒出酒率,公司小曲白酒自动化生产线中控温发酵方式下酒醅发酵温度依旧需遵循"前缓、中挺、后缓落"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浓香型大曲酒低温缓慢发酵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磊  姚继鹏  孙家芳 《酿酒》2003,30(5):49-50
低温缓慢发酵有利于醇甜物质的形成,有利于控酸产酯,有利于提高酒质和出酒率,介绍了七个方面的问题与措施,可以做到低温缓慢发酵,提高酒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用机械化抱斗将高温堆积醅上、中、下品温不同的醅入窖后,上、下层的微生物含量有差距。下层醅入窖发酵过程中,处于酵母高温,死期,导致发酵不良,了酒率每轮每池比上层要低60kg左右,酒质也差。通过用抱斗将高温堆积醅上、中、下混和,入窖以后上下两层微生物含量、品温均相近,发酵正常,上下两层出酒率和酒质相近。  相似文献   

10.
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的微生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区系的多样性及消长规律 ,以全兴酒厂正常生产窖池为试验窖 ,采用特制取样器跟踪发酵过程取样 ,对窖池酒醅中不同空间位置的微生物区系进行了动态分析 ,初步弄清了浓香型白酒窖池酒醅不同层面、不同区域微生物数量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并通过形态、生理学特性的分析比较以及 16SrDNA、18SrDNA序列分析等 ,对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类群进行了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11.
以五粮液技术中心试验窖池为研究对象,通过跟踪发酵过程取样,对酒醅中的微生物区系及其生态因子进行了研究,初步揭示了酒醅微生物区系与酒醅生态因子在演变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对浓香型白酒的发酵机理进行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夹泥发酵生产双甑双轮底酒,结果表明,“多甑双轮发酵”不仅提高了窖地特级酒单产(由原15-40kg提高到40-60kg)和总产(由原2.67t提高到6.04t),而且己酸乙酯的含量得到了大大提高(由原271.1mg/100ml提高到450.98mg/100ml),已乳比,已乙比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3.
浓香型白酒窖池糟醅原核微生物区系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探讨中国传统白酒窖池糟醅中的原核微生物区系的构成及变化,运用PCR扩增技术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方法测定糟醅中原核微生物的16SrDNA基因全序列,根据与基因数据库中相似菌群16S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窖池糟醅中原核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区系分布。结果发现,发酵60d的浓香型白酒糟醅中,真细菌主要分为6个菌群:低GKmol%革兰氏阳性菌、高G Cmol%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革兰氏阴性拟杆菌群、革兰氏阴性变形杆菌群、革兰氏阳性纤毛菌群和耵Ⅵ7门,其中β-变形杆菌群约占窖池糟醅中原核微生物的80%;古菌主要为产甲烷古细菌,包括Methanoculleus群和Methanospirillum群。通过不同窖池的比较分析得出,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窖池微生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香醅袋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以香醅为载体,加入超浓缩复合己酸菌液、红曲酯化酶等材料,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充分发挥浓香型窖池特殊功能优势,提高优质品率7.2%-14%。通过试验,己酸乙酯含量明显提高,增幅在124.8-162.5mg/100m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再论浓香多粮型白酒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浓香多粮型酒的生产工艺特点为:发酵期长,酸高,淀粉高,水分、温度、糠壳适当。浓香多粮白酒充分发挥了各种酿酒原料的优势,为香、浓、甜、净、爽、味觉层次全面地提供了物质基础。以其特制的包包曲作糖化发酵剂,使酒体带有陈味,更加突出了主体香。酒体也更丰满;沸点量水有利于糖化。并可抑制杂菌,这也是乳酸乙酯含量比单粮型低的原因之一。(丹妮)  相似文献   

16.
刘盛 《酿酒科技》2011,(8):78-79
不同的入窖方式、面糟量、封窖时间对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面糟酒的产量、质量都有影响。采用横切面入窖、增加窖面糟、延长封窖时间、做好窖期管理,可以提高面糟酒的产量、质量,实现产量、质量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7.
该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古菌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所有酒醅样品均出现5~10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第2、4、9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所有样品古菌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1.53~2.01之间,在发酵过程中波动较小;酒醅古菌SSCP图谱相似性指数较高,表明古菌群落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8.
马群  张时云  刘杰 《酿酒科技》2012,(11):65-68
选取白云边公司酿造二车间4个班组作为试验班组,对2011~2012年度酿造生产期间几个试验班组每轮入池酒醅的水分、酸度、糖分、淀粉等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与各轮次酒的一级酒品率及出酒率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各项理化指标的变化与出酒率及酒质的相关性,讨论了影响大曲酒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对酿造生产如何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目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粮浓酱兼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窖内糟醅温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多粮浓酱兼香型白酒新工艺和传统多粮浓香型白酒工艺窖内发酵糟醅温度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种工艺条件下窖内糟醅温度变化趋势均呈现主升温期缓慢、顸温维持期较长、温度回落期缓慢;贴近窖壁糟醅温度最低,中心糟醅温度最高,但是2种糟醅的具体出窖温度、平均温度、顶温,以及主升温时间、温度维持时间、温度回落时间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1株浓香型白酒酵母对糟醅的乙醇发酵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1株分离自浓香型白酒糟醅的酵母菌分别接种于装有入窖粮糟和无菌糟醅浸提液中的三角瓶中,发酵后固态糟醅乙醇浓度达到15.0%(V/V,下同),比其空白对照和窖池内正常发酵糟醅分别高8.0%和8.2%;糟醅浸提液中的乙醇浓度也达到了12.3%。经部分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和26S rDNA D1/D2区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为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sp.),最适生长温度为34℃,在28~40℃下都能生长,能够耐受pH 3.5以下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