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历代治水方法中居主导地位的是兴建防洪工程以抵御洪水.不过,每当河患频仍,工程治水一途陷入困境的时候,人们都会冷静下来思索人类社会发展与洪水灾害之间应取怎样的态度,在反思和调整自然观中间,开阔防洪减灾的思路.反思集中到一点,就是提倡在实行工程防洪的同时,积极开辟社会化综合减灾的新途径;不以战胜洪水为目的,而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防洪效益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历代治水方法中居主导地位的是兴建防洪工程以抵御洪水。不过,每当河患频仍,工程治水一途陷入困境的时候,人们都会冷静下来思索人类社会发展与洪水灾害之间应取怎样的态度,在反思和调整自然观中间,开阔防洪减灾的思路。反思集中到一点,就是提倡在实行工程防洪的同时,积极开辟社会化综合减灾的新途径;不以战胜洪水为目的,而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防洪效益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一直伴随着对洪水灾害的治理,所谓“治水者治国”。在历代治水方法中居主导地位的是兴建防洪工程以抵御洪水。不过,每当河患频仍,工程治水一途陷入困境的时候,人们都会冷静下来思索人类社会发展与洪水灾害之间应取怎样的态度,在反思和调整自然观中间,开阔防洪减灾的思路。反思集中到一点,就是提倡在实行工程防洪的同时,积极开辟社会化综合减灾的新途径;不以战胜洪水为目的,而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  相似文献   

4.
从防洪到洪水管理转变的战略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展望21世纪,传统的防洪减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确保水利可续持发展,需转变防洪减灾治水思路,实现洪水的科学管理,即在消除洪水可能造成的灾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洪水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5.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减灾中心)成立于2002年,长期致力于防洪抗旱减灾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我国防洪减灾领域一支举足轻重的科研力量.总结了减灾中心在防洪减灾国家战略、洪水运动及致灾机理、洪水预测预报、洪水调度、洪水损失评估、防汛决策支持、工程抢险技术等方面理论及技术取得的学术成果,有效支撑了行业防洪...  相似文献   

6.
刘宁 《中国水利》2006,(4):11-13
在介绍了我国洪水、干旱及渍涝灾害情况、论述了防洪减灾与灌溉排水的密切关系后,从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特点入手阐述了对洪水灾害的认识,结合近年来治水新思路的探索和实践,提出防洪减灾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防洪减灾的实践表明,要完全消除洪水灾害是不可能的,从长远发展和全局利益考虑,既要适当地控制洪水,改造自然,又要顺应客观规律,主动地适应洪水,做到人与洪水协调共处.依照新完成的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成果,简述长江防洪减灾面临的形势,结合治江新理念对长江防洪提出的新要求,简述了人水协调治水思路在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中的具体运用,即建立人水协调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纳入长江防洪体系,拟定合适的堤防级别、设计水位和堤顶超高,调整分蓄洪区的类别和建设思路,更加重视防洪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郑冬燕 《人民珠江》2009,30(5):44-46
东莞市随着城市进一步扩大,地表覆盖面积增加,透水面积缩小,发生内涝的因素增多,城市洪涝灾害、经济损失会随之恶化,东莞市防洪除涝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就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为适应东莞市经济社会新形势下对防洪减灾的要求,迫切需要调整治水思路,推动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建设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洪水管理,最大限度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结合东莞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城市防洪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基础建设、工程及非工程措施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兴利除害、防洪减灾,河流治理不可或缺。面对环境恶化导致的极端天气所致洪水多发的拷问,治水思路与制度的缺憾日愈凸显,长期忽视新建中小蓄水工程与治理中小河流之缺乏清淤除障灵魂,外加防洪信息发布与预警机制的痼疾,防洪减灾形势十分严峻。践行“两山”理论、探索生态防洪才是破局之道。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叶以来,迅速发展的工程技术带来防洪的新形势和新观念,在与洪水作斗争的进程中,尽管调控洪水的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洪水灾害的损失仍不断增长,世界各国为此都在进行减灾战略的新探索,中国传统治水思想中蕴含的人类社会发展要适应洪水规律的认识,今天仍然散发着科学的光芒,水利史研究提出了灾害双重属性的科学概念,认为在进一步提高工程防洪能力的同时,人们应当积极寻求适应自然规律的发展模式,建立社会化的防治减灾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