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分析涡轮增压发动机低速转矩矩不足和瞬态响应特性较差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小型涡轮技术、双级增压系统、进气旁通增压系统、排气旁通增压系统、可变喷嘴环流通截面涡轮增压系统、节流阀式涡轮增压系统、双蜗壳通道涡轮增压系统、电子辅助涡轮增压(EAT)系统与涡轮、机械双增压(TSI)系统是改善涡轮增压发动机转矩特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6240ZC型船用柴油机的脉冲增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机车用6240ZJ型柴油机采用的定压增压系统的结构不同,6240ZC型船用推进主机的增压系统采用了脉冲增压。本文对该型船用柴油机使用的脉冲增压系统的设计结构、防火隔热处理的方法、新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某船用8缸机高低负荷兼顾的问题,提出了1种全新的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它通过安装在排气管上的可控阀门来实现增压方式的转换。利用GT-POWER对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进行了计算研究,根据油耗最优原则找出其阀门开和阀门关之间的切换点在50%负荷;又分别对四脉冲增压系统、PC系统、MPC系统和MIXPC系统进行了计算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25%、50%、75%、100%负荷,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的油耗均小于四脉冲增压系统、MPC增压系统和MIXPC增压系统的油耗,扫气系数均大于四脉冲增压系统、MPC增压系统和MIXPC增压系统的扫气系数。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理论的增压系统故障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评判柴油机增压系统状态的新方法,增压系统的状态主要与进气管中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有关,对上述两个参数进行模糊化处理,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得出增压系统状态的准确评判结果,对评判不合格的增压系统,通过检测压力、温度、流动阻力等参数,提取反映故障状态的特征向量,利用模糊诊断技术可以实现对增压系统故障原因和部位的不解体诊断。  相似文献   

5.
对8230ZC柴油机增压系统进行了深入的计算分析,提出了配气正时、排气管径等多个试验方案,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8230ZC柴油机增压系统最佳的技术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增压系统匹配良好,8230ZC 柴油机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6.
利用GT-Power仿真软件建立两级增压系统WP7柴油机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流量特性调节阀在可调两级增压系统中的工作性能,获得两级增压系统调节特性;比较不同调节阀流量特性对增压压力调节的影响,分析不同流量特性的阀门开度对增压压力有效调节范围以及全开度范围单位调节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流量特性调节阀对可调两级增压系统调节特性不同,直线型、快开型和抛物线型流量特性调节阀对增压压力的有效调节开度相对较小,可以实现对增压压力的快速调节;等百分比流量特性在全开度范围内单位调节量基本相同,在小开度下能够降低流量敏感性、提高控制精度,大开度下提升流量敏感性、提高响应快速性,可以较好地满足两级可调增压系统大跨度、高精度增压压力调节需求。  相似文献   

7.
杨林  顾宏中 《柴油机》1998,(4):18-22,40
针对柴油机超高增压后存在的机械负荷、热负荷过高及低工况供气不足等问题,本文以一超高增压舰船用柴油机为例,进行了顾氏系统、相继增压系统、高工况放气系统及几种常规增压系统的性能对比。结果表明,顾氏系统能降低柴油机机械负荷、热负荷、燃油消耗率及NOx排放量,改善低工况性能,与相继增压结合可进一步降低NOx排放量,提高Pme,拓宽柴油机运行范围。文中通过性能优化确定了顾氏系统正时规律,从中还得出了其控制中的最低调节工况概念,据此完成了顾氏系统控制机构的优化设计,并就系统动力学效应及其对柴油机换气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船用高功率密度发动机低速性能,设计单级/二级可调增压系统,利用一维热力学仿真软件对分别搭载单级/二级可调增压系统、传统二级可调增压系统及单级增压系统的同一发动机性能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转速小于1 200 r/min时,搭载传统二级可调增压系统的发动机性能明显提升,转速大于1 400 r/min时燃油经济性恶化;转速小于1 100 r/min时,搭载单级/二级可调增压系统的发动机,性能提升优于传统二级可调增压系统,转速大于1 200 r/min时性能与单级增压系统发动机基本持平;与传统二级可调增压系统发动机相比,单级/二级可调增压系统发动机提升低速转矩的潜力更大;发动机转速小于1 000 r/min时,与传统二级可调增压系统相比,转矩储备增加9%~30%。  相似文献   

9.
针对常规涡轮增压柴油机低转速时转矩不足、瞬态响应迟缓等问题,对二级增压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和验证。分析二级增压系统的结构,论述了增压器双闭环控制和二级增压器协同控制策略,并提出了控制参数的标定流程。整机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二级增压控制策略合理,系统能够实现二级增压器的协同控制,满足柴油机不同工况的驾驶性需求。  相似文献   

10.
景琛 《中外能源》2024,(2):63-68
大牛地气田自实施井口增压排采工艺以来,共应用单井井口增压10口井。实施过程中存在对增压气井生产规律认识不足,对增压后气井生产动态、指标变化缺乏深入研究,对增压排采效果缺乏系统评价,低效井原因、治理措施不明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总结优化设备选型、制定合理配产制度,系统分析增压气井生产特征,对比10口井增压前后的生产时率、压力、产量、井筒梯度、弹性产率、动态储量等指标,综合评价增压排采效果。单井井口增压后气井生产可分为定产降压、定压降产、低压低产三个阶段。10口井增压后日增产2.5×104m3/d,年累计增产348×104m3,生产时率提高25.9个百分点,生产情况明显好转。单井井口增压的10口井中,有7口井增压效果达到预期,针对3口未达预期的低效井,分析明确低效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复产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压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用高压油泵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志明  杨林  冒晓建  卓斌 《柴油机》2004,(4):16-18,40
高压共轨电控系统是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柴油机技术,而高压油泵是该系统的关键部件,通过对目前常用的共轨系统用高压油泵的分析与比较,介绍了高压油泵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并提出其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2.
韩华  王志梁 《柴油机》1997,(2):33-37
本文从研制思想、配置、功能原理和系统特点等几个方面,阐述MANB&W6L42MC主机遥控监测系统的国产化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与IEC标准相符合,本文介绍了高压电机用匝间绝缘测试仪。并解释和分析了主回路、直流高压形成和测量系统、放电开关和点火系统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大空间供暖方式的技术分析,提出燃气辐射供暖是解决高大空间供暖的有效途径,并介绍了这种供暖方式的原理。  相似文献   

15.
共轨燃油喷射系统高压容积的仿真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压容积的大小是影响共轨压力波动以及系统压力建立过程的重要因素。应用HYDSIM软件建立了某型高压共轨系统模型,研究了高压容积对系统压力波动以及系统压力建立过程的影响,并提出共轨系统高压容积的优化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柴油机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中泄漏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较全面地分析、计算了柴没机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中的泄漏问题,进行了泄漏对系统压力建立的实验,并提出了解决泄漏问题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7.
点火能量是影响发动机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提高点火能量可达到降低油耗和改善排放的目的。为此,本文介绍了一种汽油机用高能点火测试系统,并在CG125发动机上进行了高能点火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高能点火后不仅降低了油耗,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18.
微机控制高能多次点火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火系统的优劣对火花点燃式发动机的性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主要体现在动力性、排放和稀燃极限等方面。在稀燃技术和代用燃料电控系统的研究过程中研制了微机控制的无触点高能点火系统,ECU利用霍尔传感器的信号方便地实现了点火提前角的调整优化和多次点火。将其应用于液态LPG的缸外、缸内电控喷射实验研究中,在提高动力性、经济性和改善排放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对当今国外典型的高压共轨喷射系统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总结了各种系统的最新进展,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目标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高压共轨系统喷油器电磁阀是高压共轨系统的关键技术,为进一步了解其液力特性,本研究基于Hydsim软件平台,针对2进油量孔的大流量电磁阀喷油器结构建立仿真模型,通过试验校验了模型的准确性,并通过模拟仿真方法,分析了控制量孔的结构对大流量喷油器液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