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芸芸 《城市建筑》2013,(21):35-37
文章以历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的参展情况为背景,从"美学叙事"与"文化意义"的角度,以具体的作品分析文化记忆作为一种叙事资源在中国馆参展建筑师及艺术家作品中的运用,同时以中国馆的展览空间为背景,探析中国馆策展人及建筑师、艺术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青云  简枫  彭锋 《建筑知识》2011,(6):126-133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时代,不要相信"抽象"的标准,而要相信判断。特别是在艺术领域里面,永远要相信判断本身的价值,而不是标准的意义、规则的意义。——彭锋肇始于189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如今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并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被誉为艺术界的"奥林匹克"。  相似文献   

3.
综述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包含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与建筑双年展,分单、双年轮流举行。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盛会,被誉为世界建筑思潮及发展的"风向标"。它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KasselDocumenta)、巴西圣保罗双年展(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信仰与艺术的重逢——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罗马教廷馆浅析为题,研究了展览的策展理念以及作为展览组成的10座礼拜堂的建筑设计,藉此回应如何在当下社会、在当代的建筑语境中融合信仰与艺术这一展览主题。  相似文献   

5.
沙永杰 《城市建筑》2006,(11):83-86
200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以“城市:建筑和社会”为主题,对当前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问题进行理性分析,探讨建筑对城市的作用,并将这一问题引申到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变当代生活方式等层面。展会中有关中国城市的内容频繁出现,为研究中国当代建筑和城市问题提供了参考视点。  相似文献   

6.
《建筑技艺》2012,(6):55
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已于2012年11月25日圆满落幕。作为世界建筑最高展示舞台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已走过32个年头,而作为世界上建筑产量最高的中国,以"国家队"的形式(中国馆)进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还仅仅是从2006年的第10届开始。从最开始只能在门口展示到现在终于进库了(虽然还在遥远的尽端),这一路中国的建筑师走得可谓曲折而艰辛。本届双年展中国馆的主题为"原初",策展人方振宁携魏春雨、王昀、邵韦平、许东亮、陶  相似文献   

7.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展示空间的演变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作为世界最为重要的建筑展览之一,其成功不仅在于先锋建筑理念的推广与优秀建筑师的参与,同样包括其对建筑展示空间与场地的利用。本文通过两个侧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释。首先通过场地与场馆演变的介绍说明其对历史空间的利用所产生的独特场所特征;同时通过对策展理念的分析阐述其对展示空间应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雷姆·库哈斯策展的第十四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由一个大主题“原理”和3个副主题“吸收现代性:1914年~2014年” (国家馆)、“建筑的元素” (中央展馆)和“图景宏大的意大利” (军械库展馆)构成.文章对各个主题及相应展馆进行初步介绍,同时引征库哈斯对本届建筑双年展策展的想法及思考,并附上简要解读和个人理解.  相似文献   

9.
何宛余 《城市建筑》2014,(19):119-123
雷姆·库哈斯策展的第十四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由一个大主题”原理”和3个副主题“吸收现代性:1914年~2014年”(国家馆)、“建筑的元素”(中央展馆)和”图景宏大的意大利“(军械库展馆)构成。文章对各个主题及相应展馆进行初步介绍.同时引征库哈斯对本届建筑双年展策展的想法及思考.并附上简要解读和个人理解。  相似文献   

10.
《建筑师》2014,(3):124-124
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主办的第14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将在2014年6月7日开幕,持续到2014年11月23日结束。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经文化部评审委员严肃认真的评选,最终确定了策展人姜珺的方案。他携手当代中国最优秀的几组建筑、设计和研究团队,共同构建主题为"山外山"的中国馆,以契合今年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当代建筑巨擘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提出的"Fundamental"(基本法则)这一主题。有别于以往参展建筑师各自为政的作品展示,此次中国馆建立了多位一体的合作构架:三家建筑事务所将采用三种材料和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11.
陈洁萍 《新建筑》2007,(4):80-85
回顾第九届戚尼斯建筑双年展,其中蕴含的地形学议题值得探讨。通过分析归纳参展作品的多种设计策略,可以揭示目前地形学议题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进一步试图说明地形学议题中蕴含的现象学与后结构主义思想是推动其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并且这一议题关注人地关系,在建筑与城市领域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域性景观的思考——生长的中国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域性景观的角度出发,以北京延庆世园会中国馆周边景观的设计思考过程为分析对象,思考地域环境特征对人类生存发展、行为习惯、生活需求、文化传统等形成的影响。其着眼点是中国馆在环境中的整体关系和意向表达,关注景观与建筑的衔接与生长共融问题,探索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人文精神在设计中的主旨选取和意向转化,其目的是通过剖析中国馆景观方案的创作过程,研究如何围绕地域性特征,将设计中的各要素统筹起来,形成有机的、典型的、和谐的整体。  相似文献   

13.
在回顾中国传统园林理论对西方园林影响的历史的基础上,从中国园林西渐历程“、中国热”时期对西方园林的影响等方面深入研究了中国园林在西方第一次传播与影响的过程与结果;进而从造园思想、园林布局、造园要素等方面的具体影响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来获取对中国传统园林更为客观、真实的认识与评价,以求能在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巨大冲击的时候重新确立正常的交流心态,并结合当前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现状和中国传统园林对西方影响启示的总结,积极探讨中国风景园林现代化进程的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以“都市营造”为主题的2002上海双年展是一次艺术家和建筑师的盛会。而国际学生展作为本次双年展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艺术等专业学生的热情参与。一共有12所国内院校、9所国外院校的149件作品参加最后的展出。参展作品以多维的观察视角、多样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建筑界、艺术界的年轻学子们对都市空间的阅读、对都市生活的审视以及对未来都市的梦想。这些作品也许尚嫌幼稚,但却让人们感受到这些未来都市营造者的冲动、活力和梦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园林理景手法中具有鲜明的时间追求,借时间而生之景,会令人常看常新,百看而不厌。对时间要素的“季相”、“时相”、“气象”三方面进行了研究,藉以阐述“时间要素”在传统园林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近20余年,我国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发展迅速。我国境内举办的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包括:由国际机构主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世园会);由国内机构或组织主办的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简称园博会)、中国绿化博览会(简称绿博会)和中国花卉博览会(简称花博会)等。这四类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较成熟的指导思想、展览内容和运作模式,但一定程度上存在生态效益低、展览内容趋同、展后运作困难等问题。对这四类博览会发展进程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应向着注重生态效益、传播自然理念,增强思想交流、融入百姓生活,市场主导运作、展后良性经营的方向发展,以使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在未来保持活力与特色,实现生态和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封云 《华中建筑》2002,20(5):103-104
园林是时空的艺术;造园处处涉及虚实。实是指物境的建造,而虚则可指情弹与意境的开拓。化实为虚,虚实相生,由触景生情到情景交融,这正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魅力之所在。该文就中国园林的虚实之美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既有研究多聚焦建筑、池山、空间分析,未能深入 阐释艺圃植景理法。基于景观设计学视角,以晚明至今未变尺 寸的乳鱼亭为基准制作其进深面阔3.98m×3.98m框格,分 析艺圃明末、清初、近代、当代植景理法演变,揭示出隐含中 的1:1、1:5、1:2.5、1:7.5、框格对角线列植、假山植景四 层次的配置规律。研究发现,该框格不仅适用于发掘平面图植 景布局特征,也能完好地诠释假山剖面图植景的层次理法,且 能证实明清造园匠师配置植物时确实存在基于某一景观要素的 尺寸进行植物配比的做法。研究中获得的艺圃传统植栽数值配 比,可为其植景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中国传统造园理法 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活化传承提供有章法可循的操作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人园林作为文人诗意栖居和养 生实践的空间载体,其空间营造不仅注重劳形固 精、赏心悦目的形体颐养,更侧重以诗书画境和 文人价值观为内核的心神怡养,是中国健康园 林的典范。文章以传统文化和医学理论“精气 神”为基础,构建中国文人园林健康思想的解 析框架,并以网师园为例,通过空间的理性分析 和诗画吟咏的感性解读,从空间营造、园林居游 和诗情画意三个层面,阐述文人园林在涵养人 体之“精气神”方面的重要价值。研究对以健康 为导向的园林建设具有启示意义,即健康园林 不仅关注环境营造,更注重诗意居游方式和人 文情思在康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