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裂缝性储层的岩石骨架中通过自发渗吸驱替石油是重要的开采机理,通过实验室储层岩心实验预测储层的原油采收率。在换算过程中涉及的参数包括岩性、液体粘度、表面张力、岩心几何形态和润湿性。以往的进展是以从强亲水岩石中采油的结果为基础的,因为不同的粘度比与油、水两相粘度的几何平均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油藏岩石润湿性对采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4.
润湿程度,渗透率对吸渗排油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美国SSI公司的COMP模拟软件,考察了润湿性、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对吸渗排油过程的影响,岩石的润湿程度对基质吸渗速度有显著影响,一般亲水性越强,吸渗排油速度越快,适宜于采用较大的采油速度开采。基质渗透率同样影响吸渗速度,其值越高,吸渗排油越快;如果基质渗透率较低,因其吸渗排油速度低,不宜采用较高的采油速度。裂缝渗透率对整个基质-裂缝系统的驱替过程有显著影响,当裂缝渗透率过高时,整个系统的驱替过程很短,但基质的吸渗排油过程可能还未完毕,从而导致采收率不高。  相似文献   

5.
储层润湿性改变对采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储层润湿性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观点认为:注水开发时,岩石表层亲水更容易使油滴从岩石表面剥落下来。通过天然岩心润湿性测定和驱油剂驱油试验发现,驱油剂能提高驱油效率10%左右,驱油剂并不能将岩石的润湿性转变成水湿,而是向着中性润湿的方向发展。通过分析毛管力发现,在水驱油到残余油状态时,毛管力是阻力,将阻碍原油从微小的孔隙吼道中流出。由毛管力计算公式可知,当润湿角为90°时,毛管力最小。因此得出结论:中性润湿最有利于提高采收率;驱油剂不但能使储层岩石向中性润湿发展,同时能起到降压增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注聚合物速度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孤岛油田注聚合物先导区,孤岛油田注聚合物扩大区,孤东油田注聚合物扩大区注聚合物驱油效果的研究,认为聚合物溶液粘度受剪 切速度的影响,在地层中的滞留情况与现场注入速度有关,年平均注聚速度高的区块见效早,早期采收率提高幅度高,但最终采收率低于年平均注入速度低的区块,因此,应根据各区块地质特点适当控制注入速度,以减少由于剪切,滞留待地聚合物粘度造成的影响,达到提高原渍采收率的目的,该三个区块注聚驱获得的成功经验为胜利油区其它同类油田开展聚合物驱油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及早考虑和研究三次采油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对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润湿性的人造岩心上,运用物理模拟的方法,对聚合物驱三次采油后进行化学驱及泡沫复合驱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聚合物驱三次采油后采用适当的方法,仍然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并对不同实验方案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油藏岩石润湿性对水驱油采收率影响的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弱水湿油藏水驱油采收率最高,另一种认为,弱水湿油藏水驱油采收率最高。本文所做理论分析表明,弱水湿油藏水驱油采收率最高较有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聚合物驱油机理的基础之上,建立了考虑吸附因子和不可入孔隙体积的聚合物驱油的五点井网模型。应用流管法将二维平面模型简化为若干个一维驱替模型,从而建立了聚合物驱油的一维数学模型。利用前缘驱替理论,通过求解每根流管中的驱替动态,然后叠加至整个五点井网,从而模拟二维平面上完整的聚合物驱油过程。将该计算过程编制成VBA程序,绘制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聚合物驱油波及系数与流度比的关系图版,为矿场实施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项目时,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配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将计算得到的聚合物驱油动态参数和实验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文章建立的流管模型的优点在于输入参数较少,计算快捷,适应性强,同时克服了传统矩形网格油藏数值模拟带来的数值弥散作用,为使用聚合物驱油的油田早期筛选及油藏动态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利用美国SSI公司研制的COMPN模拟软件对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一种重要的开采机理 吸渗排油进行了模拟研究,考察了一个基质岩块为四周裂缝所包围时.在驱动压力和毛管压力的不同平衡(驱动压力和毛管压力的相对大小)关系下的水驱油采收率和水驱油效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盐,醇体系中R12SO3Na对HPAM溶液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桂英  曾利容 《油田化学》1990,7(2):191-193,175
本文主要研究了含有 NaCl 和 R_4OH(正丁醇)的体系中,R_(12)SO_3Na(十二烷基磺酸钠)对HPAM(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粘度的影响。发现 NaCl 和 R_4OH 的存在均使 HPAM 溶液粘度降低,加入 R_(12)SO_3Na 可使之进一步降低。但是 NaCl-R_4OH-R_(12)SO_3Na 混合液降低 HPAM 溶液粘度的效能,低于它们单独存在时的作用之和。R_(12)SO_3Na 对 HPAM 溶液粘度的影响规律,类似于无机盐。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剂对低渗油湿灰岩表面性质及渗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发林  岳湘安  张继红 《油田化学》2004,21(1):52-55,67
裂缝发育的低渗灰岩储层,当基质岩块为混湿及油湿时,毛细渗吸驱油作用很弱。本工作采用毛管上升、渗吸及相对渗透率曲线方法,在62℃下研究了CTAB和SDBS溶液对油湿灰岩表面性质及渗吸行为的影响。浓度为700mg/L时,SDBS溶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为0.035mN/m,而CTAB溶液为1.25mN/m;随着浓度增大,SDBS溶液使亲油的毛管表面润湿接触角缓慢减小,而CTAB溶液使润湿接触角大幅减小,在与最大吸附量对应的浓度下润湿接触角有最低值;亲油岩心在CTAB溶液中的渗吸驱油速度较SDBS溶液中的渗吸驱油速度高;相渗曲线表明,与亲油岩心/SDBS溶液体系相比,亲油岩心/CTAB溶液体系的油相相对渗透率较高而水相相对渗透率较低。因此,CTAB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望用于该类油藏的开发。讨论了相关的机理。图6参10。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延长油田化学渗吸驱油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以延长HZP区块长6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水驱波及范围小,水驱动用程度低的问题,运用室内实验测试及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润湿性和界面张力渗吸体系的渗吸驱油效率和规律。结果表明,润湿性不同的岩心渗吸驱油速度和效率由强到弱依次为亲水性、中性、亲油性,注入水体系中,原油在亲水岩心中的粘附功最小,仅有2.464 5×10-3 J/m2,在亲油岩心中的粘附功达到16.743 7×10-3 J/m2,是亲水岩心的6.8倍,不同表面活性剂均可以使粘附功不同程度的降低。十六烷基磺酸钠溶液渗吸效率最高,亲水岩心中渗吸效率达到25.2%,中性润湿岩心中渗吸效率为20%,均高于注入水渗吸驱油效率。矿场应用后油井综合含水下降20个百分点。对低渗油藏化学渗吸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庆,胜利等油田聚合物驱已进入工业化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增油降水效果。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增加驱替液的粘度,改善不利的油水流度比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然而,在矿场实施中,聚合物粘度比同条件下室内配制的溶液粘度要低得多,聚合物溶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聚丙烯酰胺的降解作用主要有氧化降解、生物降解、光催化降解、机械降解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搞清表面活性剂对页岩油储层高温高压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手段,在模拟地层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对页岩岩心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渗吸驱油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表面活性剂FST-1可以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并具有良好的润湿反转效果,当其质量分数为0.2%时,渗吸驱油效率达到最大;实验温度和压力越高,复合表面活性剂FST-1对页岩岩心的渗吸驱油效果越好,在温度为80℃、压力为15 MPa条件下最终渗吸驱油效率可以达到30.94%;页岩岩心表面越亲水,渗吸驱油效果越好;对于渗透率为0.008×10-3~0.615×10-3μm2的页岩岩心,渗吸驱油效率均能达到25%以上。研究认为复合表面活性剂FST-1能够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改变岩石润湿性的作用提高页岩岩心的渗吸驱油效率。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油藏的高效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三元复合驱中乳化作用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评价了不同机械搅拌力、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溶液与原油间的乳化能力,研究了这种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形成的乳化液类型及其稳定性,给出了油水比、化学剂类型、浓度、外力及其综合作用对产生乳化的影响程度。分析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中采出液产生乳化的原因。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表明,三元复合驱过程中产生的原油乳化作用是提高驱油效率、扩大波及体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长庆油田长8区块为例,采用室内静态实验与动态驱替实验,定量研究CO2驱过程中CO2与地层水在不同温度、压差、成垢离子质量浓度条件下产生的沉淀量,以及沉淀作用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表征模型.采用数学表征方程对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E300模块的数值模拟模型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模拟了研究区块CO2连续...  相似文献   

18.
针对CO2驱油过程中易造成沥青质等重有机质沉积,导致原油组分发生改变,影响驱油效果这一问题,考察了不同原油沥青质含量、岩心渗透率条件下沥青质的沉积量及CO2驱油效果,研究了CO2驱替过程中沥青质沉积和原油采收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CO2驱油过程中引起的沥青质沉积与岩心渗透率、原油初始沥青质含量直接相关;相同条件下,低渗透岩心对沥青质沉积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随着沥青质沉积量的增加,CO2驱的采收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20.
润湿性及其演变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润湿性是油藏岩石、原油和水三者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形式.了解油藏润湿性及其演变过程对提高原油采收率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成藏前后润湿性的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原油运移进入储层后,原油中的表面活性组分可能引起油藏润湿性的改变,而水膜不稳定破裂是引起润湿性改变的关键环节.对水膜稳定的热力学条件分析表明,只有当水膜厚度及影响水膜稳定的变量的值在一定范围内,水膜才可能稳定,所以在实际油藏条件下,水膜的稳定性被破坏时,矿物与原油作用将使油藏最终润湿性偏离成藏之前的水润湿状态.水驱及化学驱对润湿性敏感程度的分析表明,可依据不同开采方式所对应的最有利润湿性类型,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变油藏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