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随着飞机、直升机液压系统执行系统精度越来越高,采用的精密液压附件也越来越多。为防止受地面液压装置污染,对地面液压装置(即地面液压保障设备)液压系统的污染水平控制提出较高的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面液压装置液压系统的污染物组成、来源、控制、方法、控制水平等内容。对地面液压装置污染控制理论进行论述,并推导出液压系统污染平衡控制方程式。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PID的液压制动系统控制策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PID+PWM控制的液压制动系统.结合电子液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了液压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为提高液压系统轮缸压力效果,利用PID控制优势对液压系统电机转速进行控制,采用PWM控制策略对高速开关电磁阀进行控制,提高了液压制动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比较验证了上述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无级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要求,对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了设计.为了进一步提高液压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在高速开关电磁阀驱动中使用了多路混合驱动方法.设计的液压控制系统能够在工作范围内自动调节液压系统的压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控制特性,进一步提高CVT湿式离合器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钢轨粗磨机快速性、平稳性的要求,对钢轨粗磨机液压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钢轨粗磨机液压系统回路,采用平均流量法对液压泵站进行节能设计,根据设计好的液压原理图运用AMESim软件进行建模,对行走系统和横梁提升俯仰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仿真结果及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液压系统回路的合理设计,改善了液压系统的控制性能,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实现钢轨粗磨机的快速、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5.
对船舶三自由度运动试验平台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引入PID控制对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进行校正和补偿。并且应用AMESim软件对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满足控制精度和使用要求。为三自由度模拟试验平台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悬臂式掘进机液压系统油液污染物的来源,指出油液污染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对悬臂式掘进机液压系统分析,建立了油液污染控制的数学方程,并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指出悬臂式掘进机液压系统油液污染度的影响因素。针对油液污染的影响因素,提出悬臂式掘进机液压系统油液污染控制的方法措施,减少液压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进而提高液压系统的可靠性,为液压系统油液污染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锻造操作机液压系统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锻造操作机是核电、火电、轨道交通等重大装备制造的关键设备。针对锻造操作机高速、高精度以及可靠性的要求,对锻造操作机液压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锻造操作机液压系统回路。锻造操作机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夹持系统、提升俯仰系统、水平移动系统、缓冲系统、大车行走系统和夹钳旋转系统。采用平均流量法对液压泵站进行节能设计。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液压系统的关键控制性能(快速性、准确性、起动性)和可靠性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液压系统回路的合理设计,改善了液压系统的控制性能,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可为大流量液压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实现锻造操作机的快速、精确、稳定、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8.
液压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液压系统的泄漏问题普遍存在,它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降低了系统的效率,对液压系统泄漏进行预防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从液压系统的设计、液压元件的选择、密封件的选择、装配工艺、阀块的加工质量等诸多方面提出预防和控制液压系统泄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压力脉冲是造成液压系统振动及元件毁坏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对液压附件和管道连接件进行液压脉冲试验。根据液压脉冲系统的基本原理,利用特征线法建立了系统管道及液压附件的数学模型,对水锤波的控制进行了研究。针对传统的控制方法,提出使用PID神经网络对其脉冲波形进行控制的方案,实际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钢管锯切装置液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锯切线生产工艺流程,对钢管切锯生产线的液压控制系统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对液压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利用温度控制继电器实现了油温的控制,并通过液压系统对钢管锯切线时序进行控制.该系统完成了钢管拨动、翻料、定长和切锯等工序,实现钢管在线切锯.  相似文献   

11.
刘鹏  李虹  李梦辉 《仪表技术》2011,(7):25-27,30
工业过程中的被控系统大多是时滞系统,这些系统在设计控制器的时候往往无法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而传统的控制方法都是建立在被控系统的数学模型上的。文章运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在设计控制器的时候无需建模,仅利用被控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通过MATLAB仿真试验证明了该方法对于大滞后系统的控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有效的抗干扰性以及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对某一HVAC系统进行了实验,利用实验结果采用多变量自回归的方法开发了适用于HVA系统控制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用于带有前馈补偿的线性二次高斯控制(LOG),控制房间的温度和湿度,大大改善了控制性能,提高了HVAC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主动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解耦控制方法——基于特征模型的交叉反馈控制。使用特征模型控制算法替代PID算法,加入交叉反馈解耦项,将自适应功能的特征模型控制与解耦功能的交叉反馈控制相结合。建立转子系统的数学模型,用Simulink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证明控制算法可行。通过实验观察在不同衰减因子下转子高速旋转时的轴心摆振幅度,可确定最佳补偿量。  相似文献   

14.
连续搅拌反应釜(Continuously Stirred Tank Reactor,CSTR)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其温度系统具有强非线性、耦合性、时变性的特点,反应机理复杂,精确建模困难,传统控制方法很难满足生产需要。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无模型自适应方法(Model Free Adaptive Control,MFAC)对反应釜出料温度进行控制。在SIMULINK环境下搭建反应釜数学模型,采用基本MFAC方法对其进行仿真研究,针对控制器参数调整复杂的问题,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对无模型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控制的MFAC方法改善了系统动静态性能指标,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得到增强。该方法对反应釜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液压驱动机械手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在分析研究机械手动力学特点的基础上,推导出机械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函数连接神经网络液压驱动机械手的自学习控制结构与控制算法。其控制结构着重智能知识的加强;控制算法以PD形成学习规则为基础,运算结果不是直接参与控制;而是根据控制器作用于系统之后所产生的误差及其微分对控制器作出评价和修正,仿真和实验研究证明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及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对微纳尺度下物件的精密夹持,建立了柔性微夹钳系统。并对该系统柔性夹钳设计、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方法等进行研究。首先,利用柔性铰链设计方法设计了柔性微夹钳,利用伪刚体法建立了机械的伪刚体模型。接着,以伪刚体模型法建立了系统的运动学模型,即机械放大比和输入刚度等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得出系统的自然振动频率。最后,通过ANSYS有限元方法对系统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和验证,此外,利用PID控制算法对微夹钳系统进行实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跟踪控制结果误差为2.4%;放大比为9.12倍。基本满足微纳尺度下的微夹持工作,其工作精度可达微米级别甚至纳米级别,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工程车辆电液制动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建立了制动压力控制的数学模型。在分析和阐述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将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输出跟踪器应用于制动压力控制。运用MATLAB/Simulink进行计算并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对应用二次型最优控制与PID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次型最优控制较PID控制稳点性好、响应快、滞后小,对期望输出的跟踪性好,可以应用于电液制动系统的制动压力调节。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方法自适应控制卷烟共线系统时,由于未能依据Lyapunov函数确定系统的控制规律,导致在实施系统自适应控制时,存在控制效果差、控制误差高和控制性能低的问题,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卷烟共线分拣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法。首先依据Lyapunov函数确定系统的控制规律,建立对象控制模型并使用前馈神经网络训练模型,优化控制器参数,完成控制器的设计;再利用控制器的参数建立线性和非线性2种自适应控制方法;最后通过制定的切换规则,完成自适应算法的平滑转换,实现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控制系统时,控制效果好、控制误差低以及控制性能高。  相似文献   

19.
高鹏  刘浩然  郝晓辰  郭峰  史鑫 《机电工程》2011,28(2):231-234
为解决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精度不高,稳定性难于保证等问题、将预测控制技术应用于非线性控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和混合模型的预测控制算法.混合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使用模糊聚类和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系统的复合模犁,由带压缩因子的粒子群算法优化获得了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控制量,在非线性模型上对模糊预测控制算法和混合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20.
该文针对飞机起落架电液伺服加载过程中非线性传动机构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确认在动态加载过程中因四连杆机构的非线性特性造成的系统动态跟踪效果不佳的具体原因,基于逆系统的思路找到了一种非线性数学模型与PID控制器结合的控制方法。采用模型预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误差补偿。使用简化了的电液伺服作动系统数学模型与该控制方法进行MATLAB/simulink仿真。使用此方法大大提高了起落架加载系统的动态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