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对德育本质的研究 ,可谓人言言殊。虽然人们所认识的德育本质各有不同 ,但就其研究的逻辑起点则是一致的 :遵照逻辑学的定义规则 ,从教育本质的一般属性出发 ,厘定德育的外延 ,明晰德育内涵 ,最终提出对德育本质的认识。如有人认为德育是“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1] 。有人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 ,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2 ] 。也有人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  相似文献   

2.
一、“使人为完全之人物”的教育宗旨教育宗旨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对教育宗旨的探索、选择经历了一个从封建的“士”到近代经世致用型的“技艺”之才的转变过程。在20世纪初近现代交汇转折时期,王国维认为教育的宗旨应是“完全之人物”。1具体而言,王国维认为人的体格和精神都要发达而谐合。他把人的心育分为知力、感情、意志三部分,而这三者又相应地有真、善、美之理想。为达此理想,就必须分别进行智育、德育(意育)和美育(情育)。体育、智育、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稍微论述一下王国维的美育功能观。美育…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认为“要把国家了解为相互教育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因此他说:“国家本身教育自己成员的办法是: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成员,把个人的目的变成大家的目的,把粗野的本能变成道德的意向,把天然的独立性变成精神的自由,使个人和整体的生活打成一片,使整体在每个个人意识中得到反映。”马克思指出了德育所包含的三个内容和整个教育即教育的目的和实质,说明了社会的整体问题是人的整体问题,而它的形成有赖于德育为本的整个教育。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个方面。学校体育课教学,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教育的关系就在于体育包含在教育这一概念之中,也就是说,体育的“育”是从一切教育的“育”中提取出来的。作为教育的基础的师范院校,如何培养有理想,守纪律、品德高尚、勇于创新、体魂健康的  相似文献   

5.
一、“德育首位”内涵面面观 (一)将“德育首位”作为处理德、智、体“三育”相互关系的原则。有的从“学校工作”出发,认为“德育工作”处于各项工作的首位;有的从人才培养规格上考虑,认为德育标准应放在第一位;有的从红、专关系方面分析,认为“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些观点是诸多研究中的基本观点,认同者较多。但仅基于这些观点谈“德育到位”时,产生较多矛盾:一是理论上重新陷于无休止的红专关系的争论上;二是实践中客观上产生争“老大”的现象。致使有的人简单地把有什么样的条件、有多少  相似文献   

6.
用健康人格的力量教育学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周夏英一、何谓健康人格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论述说:“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这个思想是相对全面的,它从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培养“健康人格”的基本内容和...  相似文献   

7.
(一)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国力”就必须把教育提到战略的地位上来,对教育要有长期的战略设想与规划;要从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角度来制定新的教育目标,确定教育体制以及课程改革等问题。(二)教育目标上的特点。第一,中、小学十分重视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第二,美、英等国特别重视成人教育。第三,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三)教育体制的特点。第一,英、美的教育家指出,必须从思想上改变中、小学只是使青少年学习基础知识的旧观念,要尽力使基  相似文献   

8.
工具化、实用化的教育倾向,使人文学科日益萎缩.通识教育试图通过通识课程的平台,借助人文学科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以纠专业教育之偏.然而,与教育大众化兴起后产生的通识教育不同,西方的“自由教育”与中国传统人文教育,都不曾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割裂,而是一种把价值追寻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全人教育”.今天我们需要回溯西方“自由教育”与中国书院传统,人文学科不能自我设限,躲避在审美的象牙塔,而应回归“内圣外王”的本义,通过跨学科研究实现人文学科“无用”之“大用”,从而真正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一、大学必须把政治品质的教育放在德育之首从总体上说,人才个体品德包括三个方面,即个性心理品质、伦理道德品质和政治品质。在形成顺序上,先是个性心理品质,其次是伦理道德品质,最后是政治品质。这样,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就有与之相适应的三个教育阶段:一是以培养个性心理品质为主要内容的阶段;二是以培养伦理道德品质为主要内容的阶段;三是以培养政治品质为主要内容的阶段。这三个教育阶段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是与人的生理和心理  相似文献   

10.
德育的本质特征及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德育的本质与任务我国解放以来,在德育概念的表述上众说不一。有的认为,德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有的称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而且这种教育是面向各行各业的;有的说,德育就是政治立场教育、世界观教育、道德教育,等等。凡此种种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准确地表述德育。学校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等教育因素构成的整体。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概念,它只是在学校教育这一特定的领域内才能成立。我们认为,德育是学校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进行的政治思想和道德  相似文献   

11.
MBA学位旨在培养学生“5C” ,即竞争力(Competition)、自信心 (Confidence)、合作精神(Cooperation )、创造性 (Creativity )和责任心(Creditability) ,为其成长为企业的领导者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培养综合素质。我国MBA教育工作虽已取得可喜成绩 ,但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某些不足。MBA教育、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一、严把“招生入学关”MBA作为一种培养务实型管理人才的专业学位 ,不同于一般的硕士生教育 ,要…  相似文献   

12.
把德育放在首位应从以下四方面来认识:一、德育首位的客观性社会主义学校教育与资本主义学校教育都是建立在社会大生产基础之上的。这种现代化生产力所要求的学校教育,特别是智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在上述不同社会制度的学校教育中有其共同的一面。那么,社会主义学校教育与资本主义学校教育的根本区  相似文献   

13.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居于统帅和灵魂的位置.然而,在中国,德育概念使用十分混乱,德育由原来的仅指道德教育,经历了一个不断"泛化"的过程,使得德育涵盖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多重内涵,德育概念的"泛化",最终取消了德育概念本身,也造成德育实践中出现种种偏差.从语义分析,德育本来就是道德教育;从学者的探讨中可以看出,"大德育"有其名却无其实,德育原理更多的是道德教育原理.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是多样的,德育概念的"泛化"弊大于利.因此,终结德育概念的"泛化"现象,取消"大德育"概念的使用,正确处理和研究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等概念的关系,使他们各司其职,各就其位,回归德育即道德教育的本真,才能澄清理论上的误区,正确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心理学不仅给西方心理学界带来巨大变革,而且对西方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吸收西方存在主义、现象学和东方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道家思想有间接或直接的借鉴。别开借鉴看,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与道家教育观有多个共通之处:在教育目的上"道法自然"和"自我实现"都主张减少干预,促进学习者自然成长与发展;在教育主体上,"自然而不敢为"与"以学生为中心"都将学习者视为教育活动主体,都强调尊重主体、促进主体的自我引导与自我发展;在学习上,自然习得和"内在学习"都主张以内在动力促进学习,提倡顺应学习者意志、喜好与需求,提倡促进学习者自己发现。道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对中国教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与道家教育观的共通之处说明,道家教育思想已经流出中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道家教育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科技时代的自我物化与德育的理性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自我被当作物或为物所化时,它同时又以对待物、对待非人的方式对待他人,这是自我的一种工具化.也是人的一种异化。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的发展,扭曲了人的本性。与此相应的德育乃是科技理性笼罩下的科技力德育。它在使德育被殖民和受挤压的同时,又使德育的功能无限膨胀和僭越。这种被虚化和泛化而致学生人格扭曲的非人的德育亟须走向交往德育。交往德育的真谛乃是冀盼作用于师生真诚而非扭曲的交往.指向一种“美好和真诚”的生活,以促进人的觉解和成长、自由与解放。  相似文献   

16.
精英教育是大学永恒的使命,荣誉教育与通识教育作为现代西方大学精英教育的主要培养模式,引导着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一直是高等教育系统不得不面对的合法性问题,如何维护高等教育的精英传统,继续保证大学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的质量就显得越发重要。荣誉教育与通识教育虽然在各自的教育理念、哲学基础、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共同的精英培养目标仍然使二者在高等教育序列中各有侧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下,对精英教育水涨船高的理解与教育公平的呼吁,使大学不得不面临通识教育与荣誉教育的艰难抉择,培养有教养的人还是专家,催生了对精英教育的多元理解。在效率与公平的博弈中,荣誉教育的培养目标从最初纯粹的“学术精英”发展为“有教养的专家”,这种变化既弥合了对精英教育的理解冲突,也完成了对通识教育的超越。固然,公平是人类社会的基准价值之一,而大学只能以自己的方式阐释公平。  相似文献   

17.
平息暴乱后,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指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研究德育的价值、构成等基本理论问题,对于切实加强德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德育的价值德育的价值问题,也就是德育的意义、功效、作用问题。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它“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它“表示物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属性”。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8.
大学人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和实践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方的人文理念是自由,中国的人文理念的主干是仁爱,但它们的本质都是培养和实践人文精神,追求理想人格。在大学人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贯穿于科学、艺术、道德等教育中,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和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人文精神的光辉,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商标”。  相似文献   

19.
教学改革和其它改革一样,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首先必须冲破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把教育思想转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我们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体会到,有以下几方面的思想必须转变: (一) 在教学目的上,要把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能力上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高等学校习惯于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不仅造成了一部分学生“高分低能”,也使一些优秀学生的发展受到束缚。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总量猛增的今天,如果仍因循这种旧的教育思  相似文献   

20.
一、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任务和特点高等学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科研和开发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高校办学条件的三大支柱之一。因此,建设一个馆藏丰富而具有特色、信息畅通、传递迅速、服务热情、借阅方便的现代化开放式图书馆,是高校上水平、创一流的基础,也是当前图书馆改革的奋斗目标。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包括教育职能、情报职能。教育职能就是把德育放在首位,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接班人。情报职能包括情报教育和信息开发服务。根据一个中心(文献情报中心)、两个职能(教育职能、情报职能)、三方面服务(教学、科研、开发服务)的特征,高校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