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判地全面地继承前人的科学与文化,汲取所有的或必要的养分,并且充分加以消化,是科学创新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于揭示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尤其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就因为他们首先掌握了关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儒家道统是忠诚文化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根脉,忠诚在儒家道统中是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既是儒学关于人的主体性和道德性的确认,也是其构建社会理想和社会秩序、维护统治权威、开展社会批判的意识形态资源与手段。其“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覆”的全时空性和“唯精唯一、允执其中”的内在精神,是儒家道统对历史发展以人为本的唯物辩证法的把握。忠诚道统的丰富内涵和精致表达,对于新时代中国大学生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而言,仍然具有返本开新和化性起伪的双重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我国现行教学体系中的一个主要环节,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批判地继承和改造。所谓改造,就是要在明确课堂教学目的及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在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上进行深化。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高等专科学校电工学课程作粗浅的说明。 (一)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观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传授知识;教学方法是注入式;培养的是知识型的人材。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论受到了冲击,并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向来被世人称为礼仪之邦。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且最成熟的部分。然而,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改革井放的深入,西方文化的冲击,道德文化也出现了新的态势。作为一定政治经济关系反映的我国现实的道德,一方面表现出整体的进化、升华,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诸如“道德冷漠症”的负面效应。因此,深入研究和矫正道德冷漠症,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道德冷漠症是非道德主义的一种表现,它反对任何道德约束,主张随心所欲,放任自流,用自由主义来对待社…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民享受到科学昌明的幸福,但是如果掌握科学的人缺乏公民意识,也会将科学的成果加害于人民.道德与公民教育,不在于树立道德楷模,而在于全民遵守公认的、普遍接受的社会规范.我国当代道德价值体系应当通过系统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世界人文理念和当前道德规范而逐步建立和完善.对于封建社会的道德范畴,可以借鉴并利用其形式,赋予其新的内涵."自由、平等、博爱"等人文理念,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我们应当有选择地继承.公民教育的关键在于,在灌输正确道德价值的同时保持良好的道德环境,引导人们经常地反省自身行为,并通过对日常规则的诚履笃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官德的社会伦理整合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从纵向角度而言 ,官德要随社会伦理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传统官德面临着现代转换的问题 ;二是从横向角度而言 ,官德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 ,只有在具体的、合理的社会伦理关系中才能发挥作用。由政治的道德化特殊性所决定 ,官德构成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中国传统官德思想为维护封建统治起过积极作用 ,乃至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 ,但在现代民主社会里已日显其局限。就是现代官德也不再是道德学家们的主观热望 ,而是为社会伦理秩序所决定 ,包含在现代政治制度之中。因此 ,对中国官…  相似文献   

7.
从当前国际学术界关于道德学习的认识观之,道德学习是一个具有复合性、层次性特点的学术概念。从教育的维度观之,道德学习构成了道德教育的发生前提,而道德教育则可被视为道德学习的重要环境性影响因素,深刻地推进着个体道德学习实践的发展进程。因此,要真正发挥道德教育的可能作为,其必定不可是盲目的,而应以道德学习的本然特质为实践基底。  相似文献   

8.
中国儒家思想,特别是王阳明关于良知与见闻之知的区分,可比照地理解仿真知识及其祛道德性问题。仿真知识对现实社会的代码化重组,强有力地实现了现代多民族社会在道德上的整合,并实现了这个道德一体化的社会内部人们之间有效的符号交换,从而大大降低了社会误解的风险。现代商业社会的交换原则,是仿真知识用数字语言兑换和描述现实世界的基本动力。但是,与此同时,它也造成了单纯服从社会秩序的被动的道德性与民族文化习俗中遗留的真实的道德感之间的分裂。  相似文献   

9.
中国儒家思想,特别是王阳明关于良知与见闻之知的区分,可比照地理解仿真知识及其祛道德性问题。仿真知识对现实社会的代码化重组,强有力地实现了现代多民族社会在道德上的整合,并实现了这个道德一体化的社会内部人们之间有效的符号交换,从而大大降低了社会误解的风险。现代商业社会的交换原则,是仿真知识用数字语言兑换和描述现实世界的基本动力。但是,与此同时,它也造成了单纯服从社会秩序的被动的道德性与民族文化习俗中遗留的真实的道德感之间的分裂。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具有修身塑德、治学立业和明确道德责任、促进人生环境和谐的现代价值。感恩是道德主体对"他爱"行为的道德认知,是道德主体推己及人、积极互动的道德回馈。然而,由于历史上对于感恩道德缺乏全面而客观的认知,导致了传统感恩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效果上存在着很多缺陷,不利于感恩教育的实施。基于此,本文认为当代感恩教育应在汲取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精华的同时从家庭、学校、社会道德教育领域探索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的“道德责任”职能一方面来自大学内部的责任诉求,另一方面来自大学外部的共同愿景。相对于大学的“教学、科研、服务”职能来说,这是大学的第四职能。它包括大学自身的“社会良心”的定位和对社会的道德教化。大学“道德责任”的职能的主要途径就是批判。对于社会来说,大学的这种职能从来就没有缺失过,它一直是健全社会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郭温 《铸造技术》2012,33(1):100-102
针对传统船舶焊接工艺设计存在流程复杂、过分依赖经验,以及缺乏积累和继承设计知识的问题,通过对其设计流程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实例推理的船舶焊接工艺设计策略.最后,通过一个船舶焊接工艺设计的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迈克尔·阿普尔教授是批判教育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对中国的普通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有学者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认为他的思想似乎存在"去效率化""泛政治化"和"社会宿命论"等倾向。阿普尔教授以非常诚恳的态度欢迎这些批判的声音,认为正是这种真实社会、真实人之间的对话交流创造了知识。他重申,"效率"是重要的,但它是一个有限的概念,我们需要以道德的和政治的理性形式来对"效率"进行批判;有关"社会宿命论"的评价或许是对他著作的误读,未能认识到反抗与能动性之间的矛盾关系;通过"保守主义现代化"可以更好地洞察社会变革的动力机制。他还意识到,青年学生已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4.
迈克尔·阿普尔教授是批判教育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对中国的普通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有学者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认为他的思想似乎存在"去效率化""泛政治化"和"社会宿命论"等倾向。阿普尔教授以非常诚恳的态度欢迎这些批判的声音,认为正是这种真实社会、真实人之间的对话交流创造了知识。他重申,"效率"是重要的,但它是一个有限的概念,我们需要以道德的和政治的理性形式来对"效率"进行批判;有关"社会宿命论"的评价或许是对他著作的误读,未能认识到反抗与能动性之间的矛盾关系;通过"保守主义现代化"可以更好地洞察社会变革的动力机制。他还意识到,青年学生已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建设的社会工程中南工业大学李建华,曾钊新当代中国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使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作为以调整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的道德建设,历史和逻辑地摆到了我们面前。不可否认的是,在“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指导下,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6.
教师道德是各种职业道德中被研究得最早、最多的问题。这种职业道德的内含古今都有种种表述。但是,许多表述教师道德的准则却总令人感到缺少某种精神贯穿其中。在教育过程中,有些人勤勤恳恳地训练学生把一些经过传统或权威认可的东西不加怀疑地当作真理,培养学生对既有一切盲目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可靠度分配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混合可靠度分配方法。该方法将比例分配法和影响因素分配法相结合,引入权重系数,利用二元对比倒数法确定权重系数,最终计算出分配数值。该方法继承了传统的比例分配法和影响因素分配法的优点,并体现了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进行可靠度分配,分配的结果,最终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去羞耻化”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种消解羞耻感的反道德现象。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弱化,是对中国人伦理底线的毁损。它淡化“群体意识”,挑战“面子至上”。通过对中国耻感文化的探讨,我们认为,羞耻感是人之为人的底线,是追求荣誉、远离耻辱的精神力量,是抵御不良诱惑的道德堤坝,是酿造良风关俗的肥田沃土;加强耻感教育、提升人格境界、保护人格尊严、践履行已有耻是扭转“去羞耻化”倾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把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仁"作为大学生德育的资源来研究,探讨其对于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是因为"仁"是中国人精神气质中一个活的传统,千百年来以主流文化意识的形态潜伏在主体的思想行为、社会的风俗习惯、国家的理念制度之中,历史地塑造了生生不息的东方文化,并且"仁"的观念和"仁"的实践仍将对这一文化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思想品德教育本质上是人文化成的活动,必然统整传统与现实中的积极教育因素。因此,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仁"的"立德树人"资源价值值得重视。从理念、内容到方法,"仁"对大学生德育的裨益主要是:在理念上明确了"立人之道";在内容上构建了以爱为立足点的道德教育体系,以孝悌为本的社会道德秩序,以推恩及人、富民保民为主导的和谐社会道德关系;在方法论上提供了从"心"求仁,从"行"求仁,以"修身"求仁的认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美]夏里阿利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道德伦理传统奠基者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最具影响力的作用,并且作为最伟大和最重要的推动力,已有二千五百年之久。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的过去二千五百年也可以称之为孔子时代。在公元前大约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