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建筑和城市深圳万科中心是斯蒂芬·霍尔事务所在中国时所做的一个重要项目(结构由CCDI中建国际设计完成)。除了做项目本身,它还给了我们一个探讨建筑和城市之间关系的机会。20世纪初,曾经涌现出了一些关于城市发展新的可能性的探讨,其中不乏对水平漂浮结构和建筑的讨论,包括从城市规划、苏联的构成主义到新巴比伦城向空中城市的发展,以及1968年英国设想行走的城市或是插入单元的形式,不一而足。在今天,城市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自然在城市中快速消失;二是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公共文化空间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深圳为例,从街区的视角分析建成区环境特征和共享单车的分布密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街区尺度小、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高、建筑密度大、公共交通设施布局完善等因素对城市共享单车出行有着促进作用,而街区道路长度和自行车出行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还发现深圳城中村是使用共享单车出行的重要区域。本研究为建设城市自行车友好性空间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混合性居住街区是深圳近年来自发形成的独特的居住空间模式.深圳盐田区混合性居住街区的更新应以居住者对多层次公共空间的需求为前提,以空间的结构层次为线索,保留原有街区格局,进行局部改建. 相似文献
4.
建设一个包括商务、居住、商业等多种城市功能在内的全新复合型街区,购物中心是关于“城市再生”计划的一次大规模实践,也体现出一种新型商业价值观的中心据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城市发展已经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生态人文问题的反思,提出小地块密路网的街区模式在现在与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将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必然性及可行性.并在分析借鉴国内外小地块街区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南京红花机场规划设计项目为例,结合城市经济、城市交通、城市空间与城市生活等因素,讨论小地块街区模式在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尝试寻找更好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创造宜居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街区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
解放大道西段地区以解放大道为空间主骨架,汇集交通、居住、生产、生态、服务等各类城市功能,通过将其分层次梳理,明确"文化引领、交通疏导、产业支撑、环境塑造、人气集聚、服务完善"的功能整合思路,并以此指导区段的功能定位和项目实践,树立武汉城市更新和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长三角创新园商务功能区为例,项目位于嘉兴中心城市两大省级经济开发区(嘉兴经济开发区、秀洲工业园区)和浙江科技孵化城(嘉兴)“一心八园”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同时,也在嘉兴市最为重要的城市发展轴线、城市商务文化发展轴线(中山路)之上。区位优势为本项目的启动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和产业提升空间。另外,本项目处于嘉兴西面,规划申有城际轻轨的站点,区位的交通优势还需时日显现。 相似文献
8.
9.
街区作为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城市认知和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本文以厦门现代服务业基地统建区城市设计这一实际项目为例,从尺度控制、功能混合、步行系统三个方面介绍了设计方营造人性化城市街区的具体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1988年升级为地级市后,东莞因经济发展需要及"自下而上"的规划布局形式,形成了村镇工业区功能混合的土地使用模式,但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入实践和东莞城市定位逐渐升级,这种土地使用模式难以满足城市转型升级的诉求.文章以东莞市长安镇为例,通过对村镇工业区土地混合使用模式发展过程、组织布局、业态设施的现状研究,归纳出土地混合使用模式高效率、高强度、简单化、品质低的表现特征,结合土地混合使用模的形成内因和长安镇未来城市发展定位,提出土地混合使用模式在城市更新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秩序与意义的重构——对当前历史街区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街区中的"秩序"是指历史街区空间的韵律、规则、逻辑关系.历史街区的"意义"是其包含的思想与文化,是映射于大众心理的生活环境,能满足人们的某种精神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的不同,历史街区中"秩序"与"意义"的重构可分为三类:意义重构--秩序未变,意义重新解读;秩序重构--意义未变,空间秩序重新组织;秩序与意义的双重重构. 相似文献
12.
13.
1引言正如Coupland所言,混合功能(Mixed-use)和混合功能发展(Mixed-use Development)-直是被广泛使用却很少明确界定的概念[1].其模糊性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丰富的实践较少总结到理论层面,还在于各种背景下的发展造成了内涵和外延的不尽相同.例如,加拿大学者Grant认为高层公寓、联排别墅等不同住宅类型的混合,以及商品住房与保障性住房的混合都可以归纳为混合功能发展[2];而在荷兰,这些内容却因为并未涉及到城市功能之间的混合而不被考虑在内[3];美国城市土地学会(Urban Land Institute,ULI)定义下的混合功能发展则侧重于大型综合体项目,其主要特征为:①包含三种或三种以上、能形成相互支持的主要营利性功能;②各组成部分之间在形态和功能上的有效整合,包括不间断的步行系统;③按照连贯统一的规划进行开发,且在规划中确定混合功能类别、规模、密度等来保证各个方面的协调一致[4].这些定义或宽泛或狭隘,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生,也反映了对混合功能发展确切含义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在很多具体问题上仍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14.
15.
16.
文章通过梳理维思平建筑设计事务所开放街区相关理念及对其一系列相关实践作品的评析,揭示了在我国当前封闭式大街区背景下维思平建筑事务所对于中国城市问题的思考以及当前我国开放街区实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城市环境质量堪忧,风环境的改善可有效地促进空气污染物的扩散降减和抑制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文章通过城市住区形态参数化研究和CFD模拟来研究风环境和街区形态的耦合关系。选取了北京市10种典型的住区进行城市形态参数化归纳,通过数值模拟,对各组模型在均一化来风初始条件下的不同高度平面的平均风速、湍流强度、2m高度低风速区占比等风环境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了一些影响近地面(<20m)风环境的重要的城市形态参数。论文有助于揭示街区形态对城市风环境的影响规律,提出的基于风环境的住区形态规划设计建议,有利于选择合适的街区形态以促进近地面高度的空气污染物降减,为未来城市住区营造良好通风环境提供规划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长期的规划实践证明,混合用地是提高城市活力、实现集约发展的重要手段,但高混合度街区同时也增加了街区管理的难度,成为了犯罪案件发生的潜在环境因素之一.因此,探讨混合用地对街区安全性的影响有助于为城市功能布局提供新思路.文章以福州鼓楼区为例,从功能类型以及空间组合方式两方面研究混合用地对街区犯罪案件的影响,并从环境预防犯罪的理论角度提出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城市肌理织补策略于一元片街区保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研究城市肌理的意义,以武汉市汉口一元片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设计为依托,通过对街区图底关系的分析研究,归纳出贯穿于设计之中的衔接、整合、生长的思想,对延续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