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袁豪杰  邹云飞  李莹  唐刚 《软件》2023,(3):140-143
在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汽车产品逐渐趋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其在给消费者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也推动汽车产业革新。然而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智能网联汽车需要面对主动、被动、网络信息安全等传统汽车产品不涉及的新风险与隐患。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架构下的安全威胁开展分析,对威胁开展建模,并对相关威胁的远程入侵检测防护等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数字技术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未来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日益凸显,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深度分析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全面开展数字时代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保障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新产品不断推出。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正以一种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方式重塑汽车产业生态,并推进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汽车逐渐由信息孤岛的交通工具发展成为集出行、娱乐、服务等为一体的数字空间。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也面临更多信息安全风险。据汽车网络安全公司Upstream Security统计显示,自2020年起,  相似文献   

4.
智能化和网联化是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车联网技术作为智能网联汽车体系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车联网的大规模部署及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前需要对其性能及功能进行全面、深入的测试评价,然而在真实环境下进行车联网的测试与评估存在成本高、难度大的问题,因此通过仿真手段对其进行评价分析是当前的主流测试手段。本文总结了主流的网络仿真器和交通仿真器,对现有车联网仿真平台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比分析了典型的车联网仿真平台;针对车联网的应用特性,研究并归纳了影响车联网仿真性能的车辆移动模型、信道传播模型及驾驶员行为等;从网络仿真指标、车联网应用相关指标归纳了车联网功能及性能测试的典型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智能网联车路云协同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飞  张楠  李升波  边有钢  童恩  李克强 《自动化学报》2022,48(12):2863-2885
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驱动,全球主要强国均将智能网联汽车列为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蜂窝车联网、边缘计算网络和高精度定位系统的技术发展,为车车、车路、车人和车云系统的全面融合提供了有效支撑.车辆、道路、云平台与蜂窝车联网(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 C-V2X)网络的融合,加速打通车内与车外、路面与路侧、云上与云间的信息互通,为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的融合感知、群体决策及协同控制提供了重要基础.首先,梳理了智能网联车路云协同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对该领域的演进特征、发展制约因素进行了总体概述;其次,阐述了新型车路云协同系统、智能网联C-V2X通信系统、云控系统和车路云协同测试系统的架构设计与工作原理;然后,从C-V2X组网、融合定位、测试评价角度,介绍了车路云协同系统融合V2X网络、融合定位的技术演进与研究进展,给出了智能网联场景的仿真平台、实车测试及评价指标;最后,对智能网联车路云协同系统的协同组网与控制、互操作、边缘智能服务和安全技术层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逐渐成为人们交通出行的选择之一。但受智能网联汽车自身环境感知系统对特定道路交通场景信息处理的局限,无法实现在所有行驶工况下安全高效的运行,其需车路协同路侧感知技术的辅助方能更安全高效的运行。海量的车路协同感知数据是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车路协同、运行分析和科学管理的宝藏,理解和分析这些数据是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融合的关键。面对车路协同路侧多传感器的不同数据,如何高效准确地挖掘和提取雷达、视频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维度的数据,实现对重点交通场景(如视野盲区、急转弯道、隧道、桥梁)和交通事件、环境、设施安全等的雷达、视频数据进行快速融合检测、识别与检索,通过蜂窝车联网C-V2X网络在一定时延范围内有效地将路侧感知融合结果数据发送给智能网联汽车,确保其安全高效的行驶,是面向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的车路协同路侧感知融合的关键问题。基于智能网联汽车其自身环境感知能力,对道路智能基础设施感知网络中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基于误差方差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与非智能道路相比,其效率更高,更加智能化,可有效解决道路交通运行环境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优质的交通出行服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4G时代已经逐渐落下帷幕,5G时代已经正式来临。伴随5G商业化的步伐加速,汽车产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在市场和技术的双重推动下,无论是传统汽车行业,还是新兴科技企业,都将未来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汽车新能源、网联化、智能化方面。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行业技术变革和转型升级的战略制高点。同时,我们也要正视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借助5G技术来逐步打破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遇到的瓶颈。本文将就5G技术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工智能、5G、激光雷达和各类传感器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无人驾驶、车联网等应运而生,汽车朝着智能化和网联化不断发展,为人们带来舒适、安全的驾驶体验。同时,网联化也打破了汽车现有的闭环状态,为车载电子系统带来了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车载网络入侵检测算法。通过对报文的DATA域的分析,挖掘报文的各字节特点,综合各字节和字节数据的信息熵,构成分类训练样本,训练支持向量模型,以此检测数据的可能异常。通过真实车辆数据实验分析,对模拟攻击的异常检测具有较高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车联网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本文经过循序渐进地分析,提出软件定义云边端协同一体化车联网架构。为了适应车联网的高移动性、实时性、流量剧烈增减和网络异构等特点,提出基于KubeEdge框架的车联网系统管理架构,并系统介绍KubeEdge的组成和云边消息传递机制。该架构将Docker容器、Kubernetes与车载智能设备、路边智能设备相结合,并对KubeEdge框架的云端、边端和云边端消息传递进行“本土化”改造,可作为车联网未来发展思路和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车联网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信息交互感知主体,通过建立车-云-路-人消息互联传输体系,实现智慧交通智能管理、高效控制和及时调度.然而非法网络入侵与攻击导致车联网多通信场景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通信各端身份识别问题和复杂通信场景下消息安全传输机制,身份认证技术成为车联网安全体系的重要保障.综述了国内外车联网研究现状和成果,说明...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车联网作为智慧交通的重要支撑系统,已经成为智能网联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5G网络的高可靠性和低时延性,提升了车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决策、执行能力,推动了车联网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车联网在未来的商业应用中产生海量的通信数据,然而车联网应用频繁地涉及车辆位置及身份等敏感信息,因此通信量的增长加重了隐私数据的泄露风险.车联网通信系统的自身特点,使得车联网容易收到网络攻击,例如非法入侵、控制和跟踪等.通过车联网通信中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理论研究分析,来解决通信安全中的隐患问题.  相似文献   

12.
车联网技术提出以来,产生出“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和“蜂窝车联网”等新概念。这些概念既相互关联又有差异,使得社会上对这些概念有很多混淆。本文讨论厘清了相关概念,总结了车联网的应用类型、应用场景和自动驾驶等级,概述了相关技术标准的特征和演进,技术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指出车联网当前处于单车智能阶段,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仍处于初级阶段,大规模应用还有一些非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信息安全》2024,(2):48-49
<正>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背景下,车辆具备感知能力和网联能力,能够自我判断自身行驶的状态,并将其通过传感转换成数据。同时,“数字化的道路”将通过路侧单元(RSU)、摄像头等传感器将路况信息传输给车辆,为车辆提示最优路线。而“智慧通信”将融合感知、高精度定位、云计算技术,实现人、车、路之间的高效协同。智能网联汽车的高速发展,使得车联网的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数据安全随之成为车联网的发展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未来,依托大数据及其关联服务,车联网将更智能化、实用化、个性化,并成为汽车产业生态链的核心价值。刚刚过去的2014年可谓是中国汽车业拥抱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元年,"BAT"站在了车联网的门槛上,用娱乐、信息服务、地图LBS、人工智能打破了车企维系了多年的"OBD"数据堡垒,打开了汽车真正入网之门,也撬动了汽车企业的车联网战略之门。2014年末,上海通用发布"车·联·无限"车联网战略,围绕"车载信息服务"、"移动娱乐与消费"和"智能驾驶"三大核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用户数据的隐私问题成为了车联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车联网聚合方案的研究现状,对当前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首先,系统地介绍了车联网中主流系统模型和车联网中常见的攻击模型;其次,对当前国内外应用在车联网中的聚合方案的安全性、效率和优劣进行分析总结,分别从签名阶段聚合方案、用户数据收集和传输阶段聚合方案和云平台处理数据阶段聚合方案三方面对其进行讨论;最后,阐述了车联网聚合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展望了车联网聚合方案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车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是汽车技术发展的趋势。车联网在提高车辆性能以及提供高效便利服务的同时也给汽车带来了信息安全隐患。针对车联网对汽车的信息安全带来的问题,分析车联网信息安全研究现状,设计电动汽车信息安全网关ISG(Information Security Gateway),实现了电动汽车的控制器局域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与以太网的互连。在IP层上移植了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协议,对进出CAN总线的数据信息进行协议转换、加/解密处理、完整性校验,防止攻击者窃听和篡改电动汽车与外界的通信信息,也防止攻击者通过入侵CAN总线来控制车辆的运行。实验测试表明,电动汽车信息安全网关从数据源认证、数据完整性、数据机密性三个方面保障电动汽车的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制定《意见》的背景是什么 制定《意见》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需要.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商业化前期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在产品结构、功能实现等方面与传统汽车存在较大差异,车辆安全相关基本特征、技术参数仍在不断变化,相关国家也正在加快推进政策法规的研究、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结合国际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尽快制定《意见》、明确原则要求,逐步探索开展准入管理,加快产品推广应用,是推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智能汽车的智能驾驶攻击和信息泄露是车联网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威胁,本文分别从专利申请的全球和在华角度,对车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的申请发展趋势、重要申请人、各技术分支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梳理了在华专利的各个技术分支的发展路线,指明了车联网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重点,对公众了解车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脉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与电脑》2022,(1):231-233
在“软件定义汽车,数据驱动汽车”这一时代浪潮驱动下,汽车产业开始朝着智能网联方向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记录了车辆运行时的状态、路侧的信息以及驾驶员相关的操作痕迹等,并且描绘了车辆和车主的画像。挖掘这些数据的内容,能洞察车辆当前是否正常运行,了解车主在驾车时的需求,为车主提供更智能和更方便的服务。基于此,本文对车辆数据在智慧服务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由大国到强国转型的挑战。《中国制造 2025》 将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列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近年来,国家对新能源汽 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从科技研发、产业发展、应用示范和市场推动等方面进行了全 维度的支持,中国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最活跃的国家之一。虽然该产业在中 国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但回溯到核心技术层面,该领域需要突破若干核 心关键技术,包括动力系统技术、关键零部件、感知决策、车联网及系统集成。 在此背景下,进行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