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工程实践为例,从地域环境、传统民居风格、空间环境、建筑材料等方面探讨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方法。首先指明了当代建筑的其中一个发展方向,即地域性建筑设计,然后系统论述了地域性建筑与自然环境、历史文脉的关系以及地域性建筑空间环境、材料的使用等等,并指出地域性建筑应是对传统民居风格的有机延续,最后得出地域性建筑应是符合自然的建筑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地域性建筑既是批判性的,又是文脉性的。它是对地形、光线以及地域基本资源等做出回应的建筑创作活动。地域性建筑材料作为重要的地域基本资源,以其强烈的标识性向社会传递着地域性的基本信息。本文着重阐述了当代地域性建筑中地域性材料的四种设计运用手法,探讨了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今天,如何通过材料表达建筑的地域性,为现代建筑创作的多元性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张志勇 《城市建筑》2022,(6):143-145
体育建筑往往更具有地标性。一件好的建筑作品,常常恰如其分地反映地域与时代的某些特征。地域性建筑是自然适应性、人文适应性、社会适应性的统一。文章通过对沙洋体育馆规划设计的介绍,表达建筑师对当代体育建筑与地域性传统文化融合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纪念馆是为了传承红色文化、发扬革命精神而建设的纪念性展示建筑。红色文化地域性表达的本质是将历史事件发生地的特质内化于设计概念,以红色文化纪念馆作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记忆枢纽,无论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在“此地”或“异地”,都需要通过对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使观者触景生情、身临其境地体会红色文化内涵。以沂蒙红嫂纪念馆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为例,从场所环境、历史场景、地方技艺以及地域元素、叙事情节、空间情境等方面,对两座不同地域特征的红色文化纪念馆建筑进行解读,为新时代的红色文化纪念馆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地域建筑的设计研究是二十一世纪建筑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住宅的类设计模式充分反映了住宅设计对传统民居地域性的延续和对当代住宅时代感的彰显。与此同时,许多当代优秀的建筑作品也充分体现出这种“类设计”的思想。本文从住宅单体设计、住宅群体设计和公共建筑设计等三个方面,评析地域建筑创作中类设计的作品,指出类设计模式的地域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宏  刘扬 《建筑知识》2014,(6):161-162
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是本土建筑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建筑的文化如何表达对传统呼应与延续的问题,本文从批判的地域主义角度出发,提出两种“分解”文化的方法,同时以石林彝族地区地域性设计作为切入点验证了两种方法对设计的作用,找出影响石林地区地域性建筑的因子与其地域建筑形式的关系,总结了石林地区地域性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因地域的不同,人们在生活中为表达自身的想法所形成的审美观念也有所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地域内形成了与其他地区有明显差别的建筑形式,由此形成了地域性建筑。在建筑建造中传统建筑符号对地域性建筑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筑师应全面地掌握一个地域内的传统建筑符号,为提高地域性建筑创作水平奠定相应的基础,提高地域性建筑创作质量,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本文将在建筑符号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川西南地区的地域性建筑作品,从传统民居的符号模拟、符号提炼、符号简化分解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指出未来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赵梦思  田丹 《中外建筑》2014,(5):99-100
本文以“一颗印”传统民居为例,探讨建筑生命本源及其形式与人类文化心理的永恒关系。通过剖析“一颗印”建筑的构成元素及组合特征,解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建筑形态的影响,挖掘建筑形态背后的基本法则、内在秩序以及地域文化精神,总结传统建筑形式的衍生机制。将传统建筑精神融合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创造出富有地域性特色的现代建筑,给迷失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徐洪澎 《城市建筑》2011,(10):15-16
说起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建筑的地域性问题。受到广泛认同的建筑地域性的含义是“建筑与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文化传统、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之间特定的关联。”即强调建筑与特定时期地域文化的关系而非建筑或是其特定文化环境本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扩展视域.从更宏观、更整体和更动态的视角研究建筑的地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通过探索如何将传统地域建筑中的精华部分更好地与现代建筑相融合,使建筑更具地域性.试图总结出“地域传统式建筑”外观的设计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新建筑》2015,(5)
地域性建筑研究是对建筑整体研究的补充和完善,也是进行地域性建筑设计创作的必由之路,地域性建筑研究强调建筑的地域特征或区域内涵,以地理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研究为基础,深入研究基于地域历史与文化的建筑区域特征,追踪和探索地域性建筑文化的演化、影响与基因传承,力求更科学、准确地认识与把握地域建筑构成的本质特征,使之能借鉴、应用到新的地域建筑设计创作中,就如何寻求和传承地域建筑文化基因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地域性——一个“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徐千里 《建筑师》2004,(3):68-75
全球化时代充满着现代性的冲突与矛盾,它们对中国当代建筑和城市规划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关全球化与地域性的争论似乎不可调和,然而其中却存在着对于这两个概念的误解。文章对全球化、地域性以及它们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全球化”首先是现代性的全球化,它并非与“地域性”完全对立的概念,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国际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域化是普遍现象,而全球化则是一个永无终结的过程。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不应是文化的单极化,而是多元化,是地域文化的共存。  相似文献   

13.
建筑创作的地域性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对地域性建筑的认识,从城市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地域传统在建筑上的体现两方面介绍了建筑与地域性结合的内容,运用地域性原则,对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综合楼的设计创作实践进行了论述,以实现对“建筑—场所”自然和谐意境的设计体验。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结晶的地域性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正是建筑的地域性差异才使世界建筑文化变得丰富多彩,发展地域性建筑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基于现代建筑的全球化趋势,面对全球的自然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枯竭问题,本文重新挖掘地域性建筑的特征与价值,理性对待地域性建筑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宏观背景下,地域性成为影响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代拉萨城市建设,由于多数设计者缺乏对传统藏式建筑的足够认识和把握,建筑创作过程草率、急躁,导致城市地域性逐渐丧失。文章从梳理拉萨当代建筑地域化探索之路入手,基于解读传统建筑特征,来分析当代拉萨典型地域性建筑创作案例中的策略与手法,旨在探求具有传承与创新意义的地域性建筑创作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河南民居的地域性建筑文化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具体研究,分别从河南民居的地域性建筑文化现状与河南地域性建筑文化价值展开分析,总结出提高河南民居地域性建筑文化传承思想、解决传统建筑与地域环境共生、现代建筑融合地域性建筑文化以及发展河南地域性建筑等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相似文献   

17.
现代建筑的地域性是建筑师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厦门同安文化中心项目的总结,从建筑形体构思、建筑细部和材料、建筑环境和内部空间等方面对现代文化中心类建筑的地域性表达进行阐述,目的是在文化中心类型的建筑设计中既表达鲜明的文化性,又适当地体现建筑的地域性,从而将现代的建筑空间与功能,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相结合,在满足现代文化建筑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适当体现地域传统文化。并对地域性的现代文化中心类建筑创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汀 《四川建材》2016,(4):116-117
本文通过探讨当代建筑师在农村的地域性建筑营建中遇到的误读地区地域性、建筑功能与乡村生活不适应等诸多问题,分析其背后的矛盾是城市生活的建筑师设计与乡村生活的使用者的矛盾。再通过发掘地域建筑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建筑的自发性建造行为来认识这一营建活动的自发性与参与性,以此提供一种对于地域性建筑的研究方向和建筑师介入地域性建筑建造的一种方式,即参与当地的自建活动,以此理解与认识当地建造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建筑多元化的发展,其地域性表达也日益被人们所关注,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对地方文化研究不够深入而导致形式表达肤浅等问题。本文以建筑类型学思想为基础,使用"原型"的提取方法,对广西规划建设展示馆进行了地域性表达的分析,研究了当地文化、气候、历史传统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寻找了建筑类型学与地域性之间的联系,并总结了建筑类型学在当代建筑地域性创作中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任洋 《重庆建筑》2014,(4):24-26
地域性特征是当代建筑的重要内因,也是适应未来全球化发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重庆地区的地域性建筑创作发展出了独特的地域表达形式,从近年一些典型地域性建筑及建筑群体所形成的城市空间可以看出,在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以及地方材料和人文传统的影响下,当代建筑地域性的形式表达融合了当今新的功能、结构所表达出的形式,仍是地域创作的一种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