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吸附测定、动电测定和浮选试验研究了T.t。菌与闪锌矿和方铅矿的作用。试验表明,吸附在方铅矿闪锌矿表面上的T.t.菌的数量与Ph无关。但是,细菌细胞在方铅矿上的吸附量比在闪锌矿上的吸附量高1个数量级,T.t.菌在方铅矿和闪锌矿上的吸附等温线表现为兰格缪尔特性。电泳测定表明,方铅矿和闪锌矿的等电点位于Ph2附近,T.t.菌的等电点位于Ph3附近。与T.t.菌作用后,矿物的等电点向高Ph偏移,这表明细菌在矿物表面上特效吸附。电泳迁移率测定还查明,随细菌细胞作用时间的增长,电泳迁移率负值减小。在与矿物作用不同时间的细胞的电泳迁移率也具有类似的变化规律。与闪锌矿作用后的细胞的电泳迁移率比与方铅矿作用后的细胞电泳迁移率负值要小些。在与T.t.菌作用1h不影响闪锌矿的浮选回收率,而与T.t.菌作用1h后在pH5-11范围内,方铅矿的浮选几乎完全被抑制。方铅矿和闪锌矿人工混合样浮选分离试验表明,在T.t.菌存在时可以从方铅中优先浮选闪锌矿。  相似文献   

2.
磨矿介质对方铅矿表面性质和浮选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发钰  孙传尧  宋磊 《有色金属》2006,58(3):81-84,98
利用SEM、XPS及浮选试验考察磨矿介质对方铅矿表面性质和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瓷介质与铁介质磨矿时。方铅矿表面形态、表面氧化产物及浮选行为存在明显差异。采用瓷介质磨矿时,方铅矿的浮选效果明显好于采用铁介质磨矿的情形,更有利于方铅矿的浮选回收。采用铁介质磨矿时,方铅矿表面粗糙,腐蚀严重,存在大量的非晶质化亲水性的PbSO4和FeOOH是造成方铅矿表面亲水性增强,浮选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从微观角度研究了丁基黄药,丁基铵黑药和乙硫氮三种常见捕收剂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能,并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它们在方铅矿表面吸附热力学。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三种捕收剂在方铅矿表面的平衡吸附能绝对值大小排序为:丁基铵黑药丁基黄药乙硫氮,因而丁基铵黑药较易吸附在方铅矿表面。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方铅矿对三种捕收剂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它们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n1,其吸附过程均为优惠吸附;2ΔH43,说明捕收剂在方铅矿表面为吸热过程,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ΔG0,说明吸附是自发的。  相似文献   

4.
5.
脆硫锑铅矿和方铅矿常常由于选矿分离较困难而作为混合精矿进行冶炼,从而造成较高的冶炼成本。为了实现二者的选矿分离,本文首先通过单矿物实验探索以乙硫氮和丁铵黑药作捕收剂,不同的矿浆条件下脆硫锑铅矿与方铅矿浮选行为的差异。然后通过实际矿石条件实验和全流程开路实验,进一步验证两者分离的实际条件。结果表明:丁铵黑药对脆硫锑铅矿和方铅矿都具有良好的捕收性能,而乙硫氮在高碱性条件下能够将二者有效的分离。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乙硫氮在方铅矿和脆硫锑铅矿的表面都发生了化学吸附,但是乙硫氮对方铅矿的吸附能力更强,吸附产物更牢固。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方铅矿在丁铵黑药浮选体系中,尤其是在强碱性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丁铵黑药在方铅矿表面以单质硫及捕收剂金属盐为主;采用高碱工艺优先浮选方铅矿,相应的药剂浓度需达到103mol/L以上,该浓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浮选选择性,加大了生产成本,并且对环境不友好。以上这些不足可以采用与乙硫氮混合使用的方法得到解决。在pH=11.0的高碱条件下,合适的乙硫氮及丁铵黑药的质量比为1:1,与之相匹配的药剂用量为2.2?105mol/L左右,丁铵黑药浓度为2.0?105mol/L左右,且电位稳定在0.2V左右最佳。  相似文献   

7.
在氧化还原环境中研究了方铅矿的无捕收剂浮选行为,并考查了磨矿环境的影响。无氧体系的研究表明:表面纯净的方铅矿没有天然疏水性;方铅矿在还原环境及强氧化时不浮,只有在适当氧化时方铅矿才能无捕收剂浮出。浮出的起始电位和不浮的临界电位以及最大回收率均与pH有关。实验发现:在有或没有硫化钠(10~(-2)M)时湿式瓷球磨的方铅矿都只能在氧化环境下浮出,不过加入硫化钠磨矿的方铅矿要在较高的氧化电位下才能浮出。 用光电子能谱(XPS)对方铅矿无捕收剂浮选精矿表面进行了硫的价态分析。发现了元素硫(S~0)的存在,从而说明了方铅矿无捕收剂浮选的机理就是氧化生成了疏水性的元素硫。  相似文献   

8.
<正> 前言近三十多年来,关于黄药在硫化矿物表面的固着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实践表明:在进行混合精矿分离浮选时,欲抑制某一矿物,则由于捕收剂固着层的稳定性,而难以获得满意的分选指标。因此,寻找有效的破坏矿物表面捕收剂吸附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CMC与方铅矿和闪锌矿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钠(以下简称为CMC)等药剂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叙述了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CMC与铅、锌、铜盐和人造PbS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认为,由于CMC与方铅矿表面发生了氢键作用和化学吸附,所以选择性抑制方铅矿。  相似文献   

10.
西藏某锑铅选矿厂的脆硫锑铅矿与方铅矿的混合精矿产品有价元素为铅、锑,矿样经活性炭脱药后,对混合精矿进行浮选分离试验,获得了铅品位为72.09%、回收率为50.96%的铅精矿,锑品位为10.89%、回收率为76.67%的锑精矿,实现了铅、锑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1.
李炎君  曹沁波  张海钰  闫嫣  严文超 《矿冶》2023,32(3):24-33+100
方铅矿和黄铜矿的浮选分离主要采用抑铅浮铜工艺。但目前铅铜分离效率低,方铅矿和黄铜矿的分离仍然是选矿领域的难点。高效、有选择性的方铅矿抑制剂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相继研发出一批新型的抑制剂。针对方铅矿抑制剂进行总结,根据抑制剂的化学结构和应用方式,把抑制剂分为无机抑制剂、有机抑制剂、组合抑制剂、新型抑制剂四类。总结了近年来四类抑制剂的药剂结构特点、分选效率、作用机理,并对抑制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利用链烷硫醇类作捕收剂,过去有很多研究,但未实际应用。近来在大量研究新药剂中被注意。作为捕收剂使用的链烷硫醇类从 CH_3CH_2SH 到 CH_3(CH_2)_(16)CH_2SH 共九种,都是化学试剂,对它进行了 pH、吸附量、回收率等试验,结果表明,用气泡发送管法测定吸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方铅矿进行了立式辊磨机磨矿、球磨机干式磨矿和球磨机湿式磨矿3种磨矿试验,并考察了丁基黄药体系中,不同矿浆pH值、捕收剂和调整剂用量下,3种磨矿方式对方铅矿可浮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立式辊磨机磨矿产品的回收率要明显大于球磨机干式磨矿和球磨机湿式磨矿,这主要是由于:立式辊磨产品的中间粒级含量为38.48%,比球磨湿式磨矿高9.05个百分点,比球磨干式磨矿高6.00个百分点;立式辊磨机磨矿产品的比表面积要高于其他2种磨矿方式;丁基黄药在立式辊磨磨矿产品的表面吸附量要明显大于其他2种磨矿方式。  相似文献   

14.
磷酸酯淀粉在黄铜矿及方铅矿表面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吸附量试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磷酸酯淀粉对黄铜矿及方铅矿浮选的影响及吸附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表明,磷酸酯淀粉对方铅矿的抑制能力强,对黄铜矿抑制能力弱。吸附量试验表明,磷酸酯淀粉在方铅矿表面的吸附密度大于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密度。XPS检测到黄铜矿表面的铁与硫原子以及方铅矿表面铅和硫原子价态发生了变化。方铅矿和黄铜矿不同的表面性质是造成磷酸酯淀粉在两种矿物表面吸附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方铅矿单矿物,分别使用瓷罐瓷球与瓷罐铁球磨矿并进行浮选,考察磨矿时间、矿浆溶液的酸碱度、捕收剂的用量与方铅矿浮选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瓷介质磨矿比铁介质磨矿更有利于方铅矿的浮选;高碱环境有利于方铅矿的浮选;捕收剂用量越高越有利于方铅矿的浮选;采用铁介质磨矿时,磨矿时间延长,方铅矿浮选回收率降低,而采用瓷介质磨矿,磨矿时间对其影响不大;采用铁介质磨矿,铁介质氧化生成羟基氧化铁覆盖在方铅矿表面,改变了方铅矿表面组成,增加了方铅矿亲水性,对方铅矿的浮选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吸咐、电动力学和浮选来研究氧化硫杆菌与闪锌矿和方铅矿的相互作用 ,研究发现吸附在方铅矿和闪锌矿上的氧化硫杆菌细胞量几乎与 pH值无关。然而 ,与闪锌矿对比 ,吸附在方铅矿上的细胞量要大得多。氧化硫杆菌在方铅矿和闪锌矿上的等温吸附线表示朗莫依里昂 (Langmuirian)行为。电动力学测试表明 ,方铅矿和闪锌矿的等电点大约位于pH 2 ,而氧化硫杆菌则大约在pH 3。矿物和细菌相互作用之后 ,由于细菌细胞固着所致 ,矿物的等电点向较高 pH值处转移 ,这表明吸附很有特效。此外 ,在细菌作用之后 ,发现电泳淌度变小 ,该数…  相似文献   

17.
18.
方铅矿的高效选择性抑制是铅多金属硫化矿浮选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采用硫酸对方铅矿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可浮性降低而实现选择性抑制。针对方铅矿纯矿物,采用表面改性试验结合浮选试验,研究并确定了表面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佳条件。在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方铅矿表面改性的参数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主要参数,如硫酸浓度、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及三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方铅矿可浮性影响的多元回归方程,预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表面最佳改性条件为硫酸浓度2.10mol/L,改性温度91.08℃,改性时间24.75min,此时方铅矿的回收率仅为3.52%,实现了高效抑制。预测结果与验证试验结果一致,表明所选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19.
20.
黄铜矿和方铅矿作为铜铅金属最主要的冶炼矿物,浮选分离问题一直是行业内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黄铜矿和方铅矿的半导体特性,从电化学角度分析了矿物表面的氧化规律、矿物学因素对浮选行为的影响及各种有机抑制剂在铜铅浮选分离过程中的作用机理。黄铜矿和方铅矿在矿物加工过程中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且氧化产物类型决定矿物的表面性质;矿物成矿过程中产生的流体包裹体及各种类型的晶格缺陷会影响矿物的浮选行为,电化学调控和有机抑制剂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改变矿物固有的浮选行为,实现黄铜矿和方铅矿的浮选分离。分析认为,应注重矿浆电位对半导体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将浮选电化学和浮选溶液化学等理论相结合是研究复杂矿浆体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