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相凝胶色谱法测定水解蛋白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水为流动相,宽分布葡聚糖为标准,用水相凝胶色谱法测定水解蛋白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可以直接测定水解蛋白。样品稀释度、进样量、流动相流速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2.
应用高效凝胶色谱法测定合成多异氰酸酯过程中分子量及其分布,色谱柱为PLgel MIXED B凝胶色谱柱,流动相为四氢呋喃,示差折光检测器来测定分子量及其分布,分子量范围为3250000~105,方法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侯洋  靳晓霞  孙继 《广东化工》2013,(22):139-141
采用凝胶色谱法对测定聚丙烯酸钠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流动相、流速、柱温、进样浓度及体积等操作条件对聚丙烯酸钠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凝胶色谱测定聚丙烯酸钠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最佳条件为:以0.1 mol/L NaNO3水溶液为流动相,聚丙烯酸钠为标准品,流速1 mL/min,柱温30℃,进样浓度0.1%,进样体积50μL.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可以准确测定聚丙烯酸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系数.  相似文献   

4.
分子量对丙烯酸树脂的性能影响很大,凝胶渗透色谱是目前测试聚合物分子量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文章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了丙烯酸树脂分子量及其分布,并考察了流动相、流速、温度及进样浓度等操作条件对聚丙烯酸树脂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凝胶色谱法测定木素分子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凝胶色谱法测定本素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方法和取得的进展。新型高效凝胶位的出现,使凝胶色谱法可以测定多种本素分子量。用凝胶色谱法测定木素的分子量,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色谱技、流动相和标样,并通过实验确定合适的色谱条件。本素样品可能需要经过适当的预处理以适应色谱柱和流动相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溶性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了碱水素的分子量特征,并对影响分子量分布测定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所用流动相的酸度对碱木素在凝胶色谱柱上可能发生的吸附影响比较显著。当流动相的碱性不够时,碱水素会发生吸附,并且大分子量木素优先被吸附,当pH升至12时可消除吸附现象。流动相的离子强度增大亦可以部分消除木京的吸附。  相似文献   

7.
姚自余 《兰化科技》1996,14(2):108-110
叙述了用凝胶渗透色谱对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表征。经过反复试验,选用凝胶柱和四氢呋/甲醇混合溶剂为流动相,成功地测定了PEG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确定了分子量与淋洗体积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测定方法,获得了完整的谱科和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液相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丙烯酸树脂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方法。利用不同分子量分子在凝胶色谱中有不同的保留时间,使用了5种高分子单分散性标准品,根据其保留时间与分子尺寸关系,建立线性拟合校正曲线,快速、高效地获得高分子化合物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等多种平均分子量。以四氢呋喃作为流动相,使用RID检测器。数均分子量RSD=0.413%,重均分子量RSD=0.367%,线性拟合曲线,相关系数r=0.994。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丙烯酸树脂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液相凝胶渗透色谱法( GPC)测定丙烯酸树脂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方法。利用不同分子量分子在凝胶色谱中有不同的保留时间,使用了5种高分子单分散性标准品,根据其保留时间与分子尺寸关系,建立线性拟合校正曲线,快速、高效地获得高分子化合物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等多种平均分子量。以四氢呋喃作为流动相,使用RID检测器。数均分子量RSD=0.413%,重均分子量RSD=0.367%,线性拟合曲线,相关系数r=0.994。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丙烯酸树脂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用日本301型流动模拟试验测定了不同分子量的未分级的聚氟乙烯树脂的流动温度T_f。获得了InM=46.7-15.8×10~31/T_f经验关系式。用该式计算分子量比粘度法快速简便。利用所获得的关系式计算得到:聚氟乙烯的流动活化能E=31.4千卡/克分子,单位运动链段分子量Mc=4.6×10~3,单位运动链段聚合度Nc=100。  相似文献   

11.
徐莫临  邢一鸣  蔡政 《辽宁化工》2020,49(3):248-251
凝胶色谱是有效测量聚醚分子量的方法,要系统的建立聚醚分子量的评价体系,需要优化检测条件:采用聚乙二醇窄分布标样建立校准曲线,选择填料粒径5μm的色谱柱,流动相流速范围1~5 m L/min。数据分析综合考察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Mw、分布系数PD,以及区间分子量占比可以细致描述出相似分子量聚醚的差异,为快速有效区分产品品质以及产品工艺控制都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凡具有相同平均分子量的两个高聚物样品,总是分子量分布宽的样品较之分子量分布窄的样品易于加工。本文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XS型和XJ型聚氯乙烯的分子量分布,并就所得的两种聚氯乙烯产品的分子量分布与加工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和探讨。认为在一定范围内,聚氯乙烯的分子量分布对加工性能的影响不大,实际上对加工性能起主要作用的是悬浮聚合树脂的形态,当树脂颗粒内部组织松散时就容易分散,因此疏松型要比紧密型结构的聚氯乙烯易于加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论述采用日立公司予装Shodex A—806高效GPC柱子,于日立635型高速液相色谱仪上测定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分子量及其分布。配制0.2%浓度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苯溶液以四氢呋喃(THF)为流动相,流速为1ml/分,采用高压进样阀控制进样量为0.20ml以RI为检测器在室温下进行测定。并与溶解沉降法(以甲苯—甲醇体系,25℃±0.1°)测定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对比试验,所取得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聚丙烯化学降解过程中降解剂对聚丙烯熔体流动速率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降解后聚丙烯具有较高的熔体流动速率和较窄的分子量分布,能满足纤维级专用料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谢洪泉  汪月生 《化工学报》1966,17(2):107-114
本工作以逐步沉淀法测定了在均相(Et_2AlCl-CoCl_2·4C_5H_5N)及非均相(i-Bu_3Al-TiI_4)Ziegler型催化剂的作用下,丁二烯在各种条件下进行顺式-1,4聚合的分子量分布。结果指出,不论均相或非均相催化聚合得到的分子量分布都比较窄。对于均相体系,升高聚合温度、降低单体浓度、添加链转移剂(如乙硫醚、N-苯基-β-萘胺、庚烷)、减少催化剂钴的浓度和增加Al/Co比,均能使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变窄;而对于非均相体系,则降低聚合温度和减少Al/Ti比均能增加分子量的均一性;单体浓度和催化剂老化对分子量分布无显著影响。 非均相聚合的分子量分布比均相聚合的更窄,前者的微分分布曲线的高峰偏于高分子量部分,而后者的偏于低分子量部分。这可能是由于非均相聚合的链终止速度依赖于链长,而均相聚合的链终止速度与链长无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沥青原料调制出适宜于纺丝的“中间相沥青”,测定沥青原料及缩聚沥青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工作。 本文在考察了应用凝胶渗透色谱法,VPO法及Li—乙二胺加氢还原法测定沥青原料及缩聚沥青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后,对A240沥青原料和C—石油渣油沥青原料及其不同热缩聚条件下所得的纺丝物料进行了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并初步分析了纺丝物料的可纺性与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 在上一讲中,针对明胶分子量多分散性的问题,讨论了统计平均分子量的几种方式: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Mw),Z 均分子量(Mz),粘均分子量(Mn);并对表示分子量分布的累积重量分布曲线(积分重量分布曲线),微分重量分布曲线,以及表征分布特性的多分散系数(Mw/Mn)与多分散指数(M_(0.9)/M_(0.1))作了说明。从本讲开始,我们要着重介绍测定明胶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几种方法。测定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这不仅是因为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与加工性能,都和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密切相关,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由测定所了解到的规律性,做到在工艺  相似文献   

18.
化学降解法生产聚丙烯专用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丙烯化学降解过程中降解剂对聚丙烯熔体流动速率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降解后聚丙烯具有较高的熔体流动速率和较窄的分子量分布.能满足纤维级专用料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前言随着高分子工业的飞跃发展,凝胶渗透色谱法(GPC)作为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一种新方法也迅速发展起来。由于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对高聚物的加工及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对生产与科研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HPSEC)与紫外检测器(UV)、总有机碳(TOC)在线检测仪联用测定葡聚糖(分子量为1000,T1)及天然地表水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磷酸盐缓冲盐作为流动相,考察pH、离子强度和配样溶液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pH对葡聚糖T1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影响较小;离子强度对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