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湘西审美文化有着其自己的文化品格。本文试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对湘西审美文化进行分析与阐释,归纳出湘西审美文化的多样性统一、质朴刚健、浪漫诡奇、原始古朴等美学品质,并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美学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详实的论证。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后现代社会消费文化的内涵和特点,阐述了消费文化的审美意义,分析了消费文化大环境下审美主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从广告审美角度分析消费者接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广告人意识到消费者的接受心理在其广告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从广告审美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消费者在广告审美中的心理过程,具体分为开始、展开、弥散三个阶段;阐述了广告审美与一般审美的区别,并从外部和内部环境出发论述了消费者广告审美的特征。文章深入探讨了影响消费者广告审美的因素,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广告审美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后现代社会消费文化的内涵和特点,阐述了消费文化的审美意义,分析了消费文化大环境下审美主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古典美学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对太极拳审美特征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古典哲学、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以及太极拳审美特征的分析与研究,帮助习拳者找到太极拳审美特征的理论根基。此研究对进一步丰富太极拳审美理论体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州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国城市群、江苏省城市化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回顾和反思徐州城市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徐州城市群建设应该凸现生态审美的指导性原则,注重对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城市文化的美学建构,不断提高城市的审美文化能力,形成以传统、区域文化认同为基础的多样性城市文化形态,以此体现徐州城市群独特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7.
从服饰的创造、服饰的理想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服饰的审美特征和审美理想,指出服饰审美文化中的三组悖论:障与彰,同一与个性,修饰与自然。  相似文献   

8.
从翻译中的审美活动入手,探讨了将现代美学理论自觉地运用于翻译过程,使源语文本的审美品质基本对等地再现于译入语文本的问题。强调译者要充分了解英语与汉语思维、心理和文化的差异,清楚英汉语各自审美观的不同,洞悉原文的美学信息,发挥审美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传递源语文本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民族饮食审美文化之中,“美”和“味”所呈现出的紧密的关联性,并非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由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主体意识等多方面因素合力作用所形成的结果。因此,无论是从美学角度来研究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还是从饮食文化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美学,对于美学抑或饮食文化,都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的影响日趋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关于城市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也日渐浓厚,文章将审美文化放在城市这一特殊环境内进行研究,针对现代城市这一综合性的、广阔而复杂的研究对象,提出了城市审美文化的主体概念。分析了城市审美文化主体、审美意识的复杂性,并根据城市审美文化主体数量众多且个体状况各有不同的特点将主体审美需求划分为"直观的审美需求"、"趣味的审美需求"、"艺术的审美需求"等三个层次,最后分析了城市审美文化主体审美能力的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11.
“集字”艺术在古往今来书法艺术史的发展进程中 ,曾经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比较全面地探讨并介绍了“集字”的美学意味与样式 ,“集字”在书法发展史上的价值与作用以及“集字”对现代书法的深义。“集字”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既能引导人们去继承传统 ,也能启发人们去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2.
审美张力是一种“不动之动”的虚力 ,具力的意味 ,而不一定是实际的力。它体现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物理力与心理力的双向反馈 ,因两种力的结构相同而让审美主体产生美感。审美张力包含有力的遮蔽与开显 ,为力的圆融状态。它广泛体现在情感与理性、实用与超脱、现实与理想、朦胧与清晰、有限与无限、美与丑等多种关系上 ,使审美具有无穷的魅力。审美张力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寓审美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将审美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文语言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庄重美、准确美、简洁美、朴素美、模糊美五个方面。公文作为审美客体应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 ,一篇优秀的公文其语言应符合文中所述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文化引发了越来越多有待研究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从网络艺术的兴起和表现形式,探究当代网络艺术创作和现代人们审美感知的变化,与传统审美观不同,信息时代人们不再满足于只是对他人艺术品的欣赏,而是利用网络的手段,主动用自己的审美经验去探索发现与创作实践,使自我的审美体验得到了升华,使艺术更多地融入生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高校音乐美育功能的有效性、重要性及实现的必要性、迫切性,提出了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新课题。对高工专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思想情感和高尚的艺术趣味,从而使之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实现人格的完美和灵魂的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和课外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俗艺术是大众审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很大,高校美育应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宠杂的通俗艺术;高雅艺术是精英审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最好的教材,应大力提倡和普及.  相似文献   

19.
本文纵观中西方染织图案的历史,试图用比较的方法,阐述中西方染织图案美感的成因及风格的相互演化,并根据本国情况,提出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源,以西方现代文化为参照,去寻求人类共通的染织图案形式语言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