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BP网络和Pareto遗传算法的多目标协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学科设计优化(MDO)问题往往是多目标的。Pareto遗传算法(PGA)所求得的Pareto最优解集为设计决策提供了很大方便。针对在CO的计算构架中直接使用PGA会导致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和pareto遗传算法的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采用试验设计方法选择设计点,构造具有全局近似能力的各学科优化神经网络响应面,进而采用PGA进行系统层优化问题的多目标寻优。用上述方法对某型干线客机进行总体多目标优化。与直接采用PGA求解MDF单级多目标优化模型所得的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近似该问题的Pareto最优前沿.、 相似文献
2.
机械产品协同优化设计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协同优化设计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重点论述了大系统优化问题分解、协同优化算法和性能函数快速分析等的方法和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应继续深入研究的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多学科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学科优化设计的两大难点是子学科间的信息交换和系统分析计算的复杂性。为此,在一致性约束算法和并行子空间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响应面的多学科优化设计算法,它是一种二级结构的优化方法,即学科层仅满足局部约束,系统层提供一种协调学科间冲突的机制,保证在相关变量和耦合变量上的一致性,使设计方案不断改进。通过某型号飞航导弹系统的优化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首先介绍了机械产品全性能优化设计的特点及产品建模方法 ,以叉车转向系统为例 ,根据设计要求 ,对其进行全性能产品建模。然后按照不同的性能将产品模型规划为两个子系统 ,通过协同优化方法得到较为理想的设计结果 ,并与将两个子系统合并为一个系统进行优化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6.
机械产品的全性能优化建模及求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机械产品全性能优化设计的特点及产品建模方法,以叉车转向系统为例,根据设计要求,对其进行全性能产品建模,然后按照不同的性能将产品模型规划为两个子系统,通过协同优化方法得到较为理想的设计结果,并与将两个子系统合并上系统进行优化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大客车车身骨架多学科协同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某全承载大客车车身骨架结构进行包括轻量化、刚度、强度、振动模态和翻滚的多学科设计优化,以提高客车的综合性能.为克服客车翻滚分析的高度非线性带来的寻优困难,并解决结构有限元分析的低效问题,建立各学科的近似模型.首先建立大客车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其中刚度、强度以及振动模态分析由Msc.Nastran完成,翻滚分析由显式动力学软件Ls-dyna完成.其次结合工艺要求和灵敏度分析结果,选择出各学科的设计变量,用优化的拉丁方方法完成试验设计.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方法建立各学科结构响应的近似模型.建立客车车身骨架结构的多学科优化模型,并用协同优化方法求解.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在轻量化、刚度、强度、模态振动和翻滚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7,(12):1914-1920
利用田氏正交试验(L27)进行磨料水射流切割06Cr19Ni10钢板实验,将切割后工件断面表面粗糙度作为评测加工后工件表面质量的标准,选取的过程参数变量为:射流压力、喷嘴横移速度、靶距、磨料粒径和磨料流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表面粗糙度关于5个过程参数变量的回归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过程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小表面粗糙度值对应的参数值。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实验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学习,得到表面粗糙度的最小预测值。分别通过人工智能算法(遗传模式搜索算法和模拟退火法)对过程参数优化,然后通过整合的人工神经网络-遗传模式搜索算法-模拟退火法技术对过程参数进行进一步优化,得到最小表面粗糙度值对应的最佳工艺参数值。通过实验验证了寻优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对比,该整合技术相比单一的遗传模式搜索算法或模拟退火法,大大降低了表面粗糙度值和缩短了寻优时间。 相似文献
9.
Internet环境下机械结构系统的分布式全局协调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大型复杂结构系统的分结构是由异地分布的设计单位分别进行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的,这样组合起来的结构系统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优化。研发了通过Internet实现异地分布式结构系统全局协调优化设计的技术。给出了其实现途径、实用软件系统和应用算例。 相似文献
10.
协同设计环境下的产品造型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协同设计对于传统的产品造型系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本文总结了协同设计环境下的产品造型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协同产品造型系统的框架,对系统的造型方法以及产品模型的表示方法作了讨论,并对系统如何使产品模型具有动态的结构及表示以满足不同设计小组的需求作了说明。最后,文章对造型系统中约束的处理以及我们目前和今后所做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12.
可重组制造系统的生产调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可重组制造系统的调度问题具有动态性、可重组性的特点。采用Multi Agent技术用于可重组制造系统的调度问题研究,确定基于Multi Agent技术的可重组制造系统的生产调度系统的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Agent再制造逆向物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再制造物流系统的特点,基于多Agent技术,研究再制造物流系统中再制造生产商、废品处理商和产品用户 的智能交互协作机理。 相似文献
14.
操作机器人控制的多智能体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复杂机器人控制遇到很多困难,最近十几年,很多学者利用多智能体(Multi-Agent)技术构建基于行为的操作机器人控制系统,取得的满意的效果。介绍了基于多智能体方法的操作机器人控制原理,对国内外基于多智能体的操作机器人控制算法和与之对应的控制系统结构、运行平台和多智能体交互模型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多智能体方法用于操作机器人控制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总结,最后探讨了多智能体方法在操作机器人控制系统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健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4,(1):15-17
实时进化(Real—TimeEvolutionary,RTE)策略解决了传统实时优化(Real—TimeOptimization.RTO)方案中等待稳态的缺点,受RTE思想的启发,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ulti—Agent的实时进化算法。首先将粒子群算法与Multi-Agent机制相结合,每一个Agent相当于粒子群算法中的一个粒子.通过和其邻居进行竞争、合作以及学习,能够迅速、准确的找到全局最优解;然后.根据RTE思想.将基于Multi—Agent的粒子群算法应用于RTO的解决方案。通过对wiⅡiams—otto反应器的实例研究.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Agent和PERT图的车间冲突消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构建基于多Agent的车间管理信息系统。针对车间中常见的资源冲突问题,建立基于多Agent合作的冲突消解模型,并将PERT/CPM方法引入到多Agent系统的冲突分析过程,根据竞争同一资源的不同Agent的任务在PERT图上的位置关系,对冲突进行分类,并给出相应的冲突消解策略。最后以NCP-CP冲突为例,介绍整个系统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多代理的分布式车间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多代理系统给出车间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为车间控制系统引入管理代理、任务代理和资源代理 ,各个代理各尽其职 ,相互协调 ,保证了车间控制系统能够在动态的环境下正常运作 ;在分析控制系统中的任务类型后提出了各种任务集合的定义 ,在此基础上给出任务代理和资源代理交互协调的流程以及它们各自的运作流程。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