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金相方法验证了晶粒边界腐蚀法的可靠性,并对测定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的有关方法及其实验条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网状铁素体法和网状珠光体(屈氏体)法是准确的:晶粒边界腐蚀法也是准确的;暴露氧化法在一定条件下还是适用的;渗碳法所显示的奥氏体晶粒度是真实的,但是这个晶粒度并非原始钢材的奥氏体本质晶粒度,一般比晶粒边界腐蚀法的结果偏粗。认为,目前采用的以930℃的温度作为考核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的实验条件仅对渗碳钢适用,对其它类钢种是不适用的和脱离实际的。因此,对调质钢、低碳马氏体和超高强度钢以及进行 C—N 共渗的钢种,推荐采用比各相应钢种正常淬火温度高20—30℃的温度制度作为考核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的实验条件.文中还对电渣钢和电炉钢奥氏体本质晶粒度之间可能产生的差异及改善粗晶和混晶的有关方法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奥氏体本质晶粒度(以下简称奥氏体晶粒度)是衡量钢的奥氏体品粒长大倾向的尺度。它是指钢加热到930℃保持足够的时间的情况下奥氏体晶粒的人小,按 YB27—77级别图评定,通常具有1~4级者为粗晶粒钢,5~8级者为细晶粒钢。如所周知,本质细晶粒钢在以后的热加工和热处理时过热的敏感性小、综合性能好。因此,如何获得本质细晶粒钢是钢厂和用户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用户的要求,一年多来我厂各有关车间和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N含量对22CrMoH齿轮钢在930和980℃伪渗碳条件下晶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N含量试验钢在930℃伪渗碳条件下保温10h后出现混晶现象,在980℃伪渗碳条件下保温大于等于1h即出现混晶现象;而高N含量22CrMoH齿轮钢在930和980℃伪渗碳条件下保温10h以内均未出现混晶现象。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直接影响材料在高温和室温下的机械性能,因此,人们对它非常重视。工程上规定,奥氏体本质晶粒度大于5级的钢为本质细晶粒钢,小于4  相似文献   

5.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0.3%V改型07Cr25Ni21NbN试验钢在930~1 230℃、0.005~5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试验钢微观组织随热加工条件的变化。分析了试验钢的流变应力曲线,得到其热形变激活能为571kJ/mol。真应变分别为0.4和0.8条件下,建立了试验钢的热加工图,发现真应变为0.8的热加工图上有3个耗散功峰值区域的边界。变形温度为1 230℃,变形速率从0.005到5s~(-1)时,试验钢的微观组织由粗大的锯齿晶粒过渡到较细小的等轴晶粒。当变形速率为0.5s~(-1)时,变形温度从930℃提高到1 230℃时,微观组织由等轴组织、部分动态再结晶组织过渡到流变失稳组织。  相似文献   

6.
屈强比偏高是CSP低碳产品的共性问题。为降低CSP低碳酸洗钢SAPH370的屈强比,采取了不同轧制工艺(终轧温度FT7、卷取温度CT和冷却方式)进行试验,对不同工艺下的低碳酸洗钢的力学性能、晶粒尺寸和相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APH370钢采用终轧温度(FT7)为860℃、卷取温度(CT)600℃、后段快速冷却的工艺,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屈强比可降低到0.8以下。观察到铁素体晶粒粗化、珠光体弥散分布。分析表明:CSP采用后段快冷工艺与传统热连轧的两段冷却工艺相当,有利于获得合适的铁素体晶粒度和弥散分布的珠光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程机械向大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超高强钢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且综合性能要求越来越严格。结合5 000 mm宽厚板生产线及热处理装备,研究淬火过程中淬火温度对屈服强度1 100 MPa级超高强度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决定了合金元素的溶解和分布状态、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影响试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不同淬火温度下,基本微观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当淬火温度由840℃升高至990℃时,原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由9.0μm增加到22.5μm。采用900~930℃淬火及35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试验钢可获得最佳的强韧性匹配,此时屈服强度为1 125~1 155 MPa、抗拉强度为1 306~1 335 MPa、断后伸长率为12.5%~14.0%,布氏硬度为415~419,-40℃冲击功为80~100 J,抗拉强度与布氏硬度比值范围在3.10~3.20之间,满足标准GB/T 28909—2012对Q1100E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摘要:随着工程机械向大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超高强钢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且综合性能要求越来越严格。结合5000mm宽厚板生产线及热处理装备,研究淬火过程中淬火温度对屈服强度1100MPa级超高强度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决定了合金元素的溶解和分布状态、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影响试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不同淬火温度下,基本微观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当淬火温度由840℃升高至990℃时,原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由9.0μm增加到22.5μm。采用900~930℃淬火及35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试验钢可获得最佳的强韧性匹配,此时屈服强度为1125~1155MPa、抗拉强度为1306~1335MPa、断后伸长率为12.5%~14.0%,布氏硬度为415~419,-40℃冲击功为80~100J,抗拉强度与布氏硬度比值范围在3.10~3.20之间,满足标准GB/T 28909—2012对Q1100E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加热保温时间和加热速度对22CrMoH齿轮钢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的影响以及其粗化及混晶原因。结果表明:随保温时间延长,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及粗大奥氏体比例不断增加;在保温时间较长的前提下,快速加热较慢速加热奥氏体晶粒度更容易长大;该成分22CrMoH奥氏体粗化温度在920~930℃,奥氏体晶粒的粗化及混晶与第二相质点AlN的聚集与溶解有关。  相似文献   

10.
常用齿轮钢渗碳温度为930℃,提高渗碳温度至1000~1050℃能显著缩短渗碳时间,但易引起晶粒长人,因此发展了通过Nb、Ti、B微合金化,细化钢原奥氏体晶粒的高温渗碳齿轮钢。文中介绍了国内外高温渗碳齿轮钢的钢种成分、工艺特点、高温渗碳层组织控制和钢的疲劳性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1 中外晶粒度测定方法标准中晶粒度的叫法 经查阅中、俄、美、日、德、法、英及ISO晶粒度测定法标准,各国对晶粒度的叫法有: (1)GB6394—86只规定了“晶粒度是指晶粒大小的程度”,并规定了晶粒度的六种显示方法:(a)渗碳法;(b)网状铁素体法;(c)氧化法;(d)直接淬火硬化法;(e)网状渗碳体法;(f)网状珠光体(屈氏体)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淬火温度对780 MPa级水电用钢(/%:0.09C,0.10Si,1.50Mn,0.009P,0.002S,0.90Cr,0.20Ni,0.023Ti,0.004Nb,0.001 0B)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不同温度淬火后均得到了板条贝氏体组织,随着淬火温度910℃升高至950℃,奥氏体平均晶粒从9.1μm长大到16.6μm,试验钢回火后基本保持了淬火态的板条结构。淬火温度在910~950℃试验钢的强度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并在930℃时达到最大,试验钢冲击韧性和断后延伸率与强度有着相同的变化规律。在930℃淬火,610℃回火的工艺参数条件下,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屈服强度为802 MPa,抗拉强度为858 MPa,伸长率为19%,-40℃冲击功为238 J。  相似文献   

13.
测定钢中奥氏体本质晶粒度是检验钢材质量的方法之一。合理制定热处理工艺是正确反映钢中奥氏体本质晶粒度大小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由于热处理工艺不当会造成碳化物网络不完整(清晰)。在我厂生产检验中含钼渗碳钢问题表现明显,给评定晶粒度级别带来困难甚至不能评定。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调整了渗碳过程中的降温速度使碳化物网络清晰完整并节省了工时及能源。  相似文献   

14.
试验的Q345E钢(/%:0.13C,0.23Si,1.45Mn,0.012P,0.005S,0.045V,0.030Nb,0.030Al)的冶炼工艺为100 t EAF-LF-VD-Φ500 mm坯连铸-Φ140 mm材轧制。通过Q345E钢热处理试验得出晶粒度级别对试验钢-40℃冲击功有显著影响;当钢材晶粒度级别为7.0时,-40℃冲击功仅为12~16 J,当晶粒度级别为9.0~10.0时,-40℃冲击功为80~198 J。通过将终轧温度从960℃降至865~910℃,钢材晶粒度级别由7.0提高至8.5~9.6,-40℃冲击功由12~16 J提高到61~82 J,满足-40℃冲击功34 J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立新 《特殊钢》2005,26(4):42-43
通过“爆炸+轧制”法生产的0.80~1.20mm的304不锈钢碳钢(Q235A,08Al)304不锈钢复合板的厚度比例为1∶10∶1,该板在建筑门窗幕墙和日用炊具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冷弯试样产生裂纹的分析结果表明,基板含碳量高的Q235A钢(0.16%C)比基板含碳量低的08Al钢(0.06%C)出现裂纹的几率大,并且钢中夹杂物、钢的晶粒度和热处理工艺均影响冷轧复合板的弯曲性能。通过选择08Al钢为基层板,控制1050℃热处理工艺,使晶粒度级别≤8级,可明显改善冷轧复合钢板的弯曲性能。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30CrNiMoV钢板经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加热淬火并在200℃回火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30CrNiMoV钢在790~930℃范围内淬火、200℃回火后,均能保持正常的板条马氏体组织,实际晶粒度保持10级,钢板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以及冷弯工艺性能,其抗拉强度不低于1 650MPa,伸长率不低于10%,并能承受90°冷弯成型。实际生产中,在设定淬火加热温度时应考虑不同厚度的钢板在加热出炉后存在不同降温,应使钢板在喷水冷却开始时,其实际温度不低于790℃,但最高加热温度应不超过930℃。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了MMS-200热力模拟机以40CrMnMo钢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850℃~1150℃,变形量0.8,应变速率在0.01~10s~(-1)条件下实验钢的热变形行为。通过分析高温下变形参数对流变应力和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建立40CrMnMo钢的稳态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结果表明:变形温度为850℃~1150℃,实验钢在应变速率0.01~0.1s~(-1)下发生连续动态再结晶,应变速率1~10s~(-1)下发生动态回复。通过引入Zener-Hollomon(Z)参数表征变形参数对稳态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的影响,建立了稳态再结晶晶粒尺寸的数学模型,得出提高应变速率或变形温度较低能使Z参数增大,峰值应力升高且动态再结晶晶粒减小。  相似文献   

18.
试验用钢508-3(/%:0.19C、0.26Si、1.48Mn、0.009F、0.007S、0.78Ni、0.50Mo、0.003Al)由真空感应炉冶炼,50kg铸锭,经1150℃锻成Φ16 mm棒材,终锻≥900℃。研究了正火温度(900~1 200℃)和多次正火工艺(900~1 200℃1 h-900℃1 h-890℃1 h)对508-3钢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1 200℃正火时,随着正火温度升高,奥氏体晶粒尺寸出现明显粗化,奥氏体晶粒度级别由6.5级粗化到3级。随后经过900℃二次正火,钢中原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可以细化到6级,再进行890℃三次正火后,奥氏体晶粒细化不明显。多次阶梯正火处理可以细化508-3钢粗大的奥氏体晶粒,但在同一温度重复正火时,钢中晶粒细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在五钢公司新建成的 35万t特殊钢连轧生产线上 ,对轿车传动轴用钢UC2 (% :0.49C-0.01Ti-0.01V) Φ45mm棒材进行了控制轧制试生产 ,热轧时控制进Kocks轧机的温度为 780~820℃。结果表明 ,UC2Φ4 5mm棒材晶粒度为7.5级、硬度 (HB)217、屈服强度432 MPa、抗拉强度为720MPa。全部符合离线正火材的技术协议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化学成分对SA515Gr.60钢奥氏体晶粒度影响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晶粒度粗大的原因,为生产满足ASME A515/A515M标准要求的钢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