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全球、中国邻区和中国中生界油气资源分布以及中国中生界油气勘探现状的分析,论述了加强中国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中国海域中生代盆地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海域中生代盆地主要有构造残留型和断陷型两类。这两类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虽各具特征,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有利的勘探区为北黄海盆地东凹,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渤海部分地区及东海陆架盆地福州凹陷。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全球、中国邻区和中国中生界油气资源分布以及中国中生界油气勘探现状的分析 ,论述了加强中国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中国海域中生代盆地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 ,认为海域中生代盆地主要有构造残留型和断陷型两类。这两类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虽各具特征 ,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有利的勘探区为北黄海盆地东凹 ,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 ,渤海部分地区及东海陆架盆地福州凹陷  相似文献   

3.
南海南部海域地处多板块交汇处,演化过程复杂,发育多类型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系统分析其演化特征与成藏组合对我国在该区开展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从研究区地震、钻井资料入手,结合南海南部油气田地质资料,以区域构造—沉积特征为指导,确定南海南部海域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演化过程,论述差异演化背景下南海南部海域主要盆地的油气地质...  相似文献   

4.
《石油学报》2001,22(1):35
渤海新构造运动控制晚期油气成藏                     龚再升等   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前景分析                       朱伟林等   渤海海域及其邻区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领域                 张功成等   渤海莱洲湾走滑拉分凹陷的构造研究及石油勘探意义             蔡东升等  相似文献   

5.
渤海海域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渤海海域盆地(渤海湾盆地海域部分)油气勘探历程及相关石油地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渤海海域盆地的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历程,分析了渤海海域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着重指出了与相邻陆区的显著差异。首先,渤海海域盆地两期构造旋回相应发育了沙河街组和东营组两套优质烃源岩,其中东营组烃源岩为海域盆地所特有,且晚期快速沉降有助于其成熟,因此,渤海海域盆地具有更为优越的烃源条件;其次,渤海海域盆地新近系广泛发育浅水-极浅水三角洲,是海域特有的一套勘探层系;最后,郯庐断裂带海域部分的长期持续活动最终形成了渤海海域盆地大中型油气田集中分布的油气富集带,是当前渤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充分认识渤海海域盆地演化的特殊性及其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和油气富集规律,对今后的渤海油气勘探及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黄泽光博士、高长林教授等科研人员编著的《东秦岭及邻区显生宙古海洋与盆地原型序列》一书,已于2010年11月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它为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油气勘探选区评价提供了可利用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7.
梁若冰 《海洋石油》2017,37(3):16-22
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和研究表明,中生界具备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根据近年来采集的二维地震资料,结合邻区地质资料,对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代地层、烃源条件、储盖条件和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价,认为中生界在本地区分布广、厚度大,发育中—下侏罗统海相烃源岩和下白垩统海侵湖相烃源岩,具备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充分利用该区地震普查、详查资料及少量钻井、化探资料,研究蓬莱镇组的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及生储盖组合条件,并与邻区勘探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绵阳永兴一吴家坝地区蓬莱镇组油气成藏条件配置良好,具备形成中一小型气藏的潜力,是一值得勘探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地质的若干特点及其对储量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大陆及近岸海域居于亚欧、太平洋和印度三大板块的结合部,元古界以来形成性质截然不同的两大套沉积岩系,经历了两期重大的构造事件,形成了东、中、西三大含油气区,造就了两类中、新生代盆地.特定的石油地质条件和勘探阶段导致目前的探明储量,层位上以中、新生界为主,区域上以东中部区为主,类型上以构造油气藏为主.根据我国盆地油气储量增长曲线呈“多峰型”的规律,近15年全国油气储量高速增长的事实,第二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以及我国的地质结构利于形成众多非构造油气藏的分析,认为中国待发现的油气资源潜力是巨大的,工作难度也很大.下一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油气储量和产量还将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中国海域油气勘探坚持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指导思想,在勘探投入和勘探工作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上,通过扎实的基础研究和区域研究,依靠认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勘探成功率,自营勘探再次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其中渤海发现了蓬莱9-1和秦皇岛29-2两个大型油田,南海西部发现了东方13区大型气田,累计新发现石油和天然气三级地质储量再创历史新高。文中总结了2012年中国海域油气勘探主要成果及特点,分析了勘探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当前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对下一步勘探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在南沙中部海域所采集的大量地震反射资料及围区地质、钻井资料 ,对南薇西、南薇东和永暑盆地的地震反射剖面进行了地震界面及地震层序划分 ,对其反射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 ,并对各地震层序的地质时代进行了探讨。在进行地震相划分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 ,对各层序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发育史进行了分析 ,这为研究该区沉积盆地的油气生储盖特征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月27日,由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承担、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协作的中石化重大勘探导向项目《中国石化海域探区勘探潜力与区带评价》顺利通过中石化油田事业部的成果终审。该项目于2012年初立项,研究历时三年,研究区域包括琼东南、东海南部、涠西和西湖四个海域探区,研究内容圆满完成了没以目标。三年来,项目的实施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导了海域油气勘探,并获得了  相似文献   

13.
地层压力早期预测方法在泰国湾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层压力在油气勘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缺井、少井的海上低勘探地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地层压力的早期预测成为油气勘探的关键.D 区块属低勘探新区,尚没有钻井,仅有二维地震资料和小面积的三维地震测网.邻区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较为深入,已经获得了油气发现,预示着D区块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为此,利用三维地震速度谱资料...  相似文献   

14.
渤海海域及邻区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历史地震记载和现代地震观测资料,论述渤海海域7级以上地震的概况,分析渤海海域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讨论地震活动性特征与区域断裂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渤海海域及邻区的地震空间分布图像表现出成带、分段特征,在时间上有平静期与活跃期之分——这是由区域断裂构造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潮汕坳陷属南海东北部陆坡区的一个中生代大型残留盆地,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甚低。根据近年来潮汕坳陷及陆上邻区粤东、粤中的油气地质调查和LF35\|1\|1井钻探成果,系统分析了中生界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研究表明,潮汕坳陷中生界侏罗系海相暗色泥岩为该区主要烃源岩,其母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成熟度偏高,分布范围较广且稳定,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属差-好烃源岩;白垩系暗色泥岩为次要烃源岩,母质类型亦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成熟度亦偏高。据层序地层分析,下白垩统下部地层具有一定生烃潜力,属差-中等烃源岩。海陆中生代地层对比表明,潮汕坳陷生烃条件比陆上邻区粤东、粤中好,海域大范围发育和保存的与陆上下侏罗统桥源组等烃源岩相当的沉积岩系,其有机质生成和保存条件较好,具较大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6.
地质认识创新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十四五"以来,中国近海先后在渤海海域垦利地区和辽西凸起斜坡带、文昌凹陷中央断裂带、宝岛凹陷深水区及开平凹陷斜坡带等多个领域获得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助力中国海油"油气增储上产攻坚工程"行动方案实施,进一步坚定了中国近海坚持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指导思想.加大岩性油气...  相似文献   

17.
南海西部海域油气地球物理勘探中地震处理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海西部海域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该区经历了从浅海陆架到深海海域,由浅层到中深层的多层次、多领域、多区带及目标的油气勘探活动。近几年随着加大中深层勘探及研究的力度,在地球物理勘探及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技术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根据南海西部海域不同盆地油气地质特点及所表征的地球物理信息(主要为地震反射特征),提出因地制宜,在用好传统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和方法的同时,针对地质条件复杂的勘探新领域中的新问题,不断创新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及方法,逐步完善配套一系列成熟的地震处理技术,为开创南海北部油气勘探新局面、建立“海上大庆”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利用历史地震记载和现代地震观测资料,论述渤海海域7级以上地震的概况,分析渤海海域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讨论地震活动性特征与区域断裂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渤海海域及邻区的地震空间分布图像表现出成带、分段特征,在时间上有平静期与活跃期之分--这是由区域断裂构造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海北部二氧化碳气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南海北部海域在油气勘探中发现了CO2气,对油气有无影响?在借鉴世界、中国东部陆地CO2气成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分析研究区CO2气的分布入手,采用多种方法,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对本区CO2气藏进行分类。认为研究区CO2气藏为无机成因,其特征受各盆地或地区具体地质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李晓兰 《海洋石油》2007,27(3):69-69
“南黄海11/34区块目标性油气地球化学调查”是今年4月26日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与美国丹文能源公司(中国)共同签署的合作项目,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为美国丹文能源公司(中国)开展南黄海11/34招标区块内特定目标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研究预定钻井海域油气渗漏特征,分析区域海底浅表地球化学场和深部油气特征的对应关系,判别油气藏的圈闭性,为进一步的井位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