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海撒拉族民居的类型、特征及其地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撒拉族民居主要位于中国三大自然区交会处的青海省境内,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充分适应了当地的资源环境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聚落营造特征。研究从聚落、院落及建筑单体三个层次分析了撒拉族民居的类型及特征,指出撒拉民居具有"围寺聚族而居的血缘性"聚落布局特征,"庄廓"式的院落布局特征及"篱笆楼"式的土木建筑结构特征,并进而从水、土、建材及气候因子分析了撒拉族民居对地域资源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2.
撒拉族先民从中亚来到中国,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与周边汉族、藏族等民族不断融合。根据伊斯兰宗教活动的需求,他们利用中式建筑木结构的特征,建造了大空间的木结构清真寺礼拜殿与木结构盔顶建筑唤礼楼;根据居住生活的需求,他们利用地域资源,借鉴河湟庄廓民居的形式,创建了篱笆楼。这些都是撒拉族来到中国后,在循化这片土地上创造的建筑类型与发扬的建筑特色,是撒拉族中国化、本土化的物质见证。研究它们不仅有助于撒拉族认识其民族文化,对于当下的撒拉族人居环境建设也具有一定启发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青海省循化县街子镇撒拉族新式民居实地调研为基础,从平面形式、空间格局、主体建筑、院落空间、地域文化传承等方面,对撒拉族新式民居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提出对撒拉族宗教建筑古唤礼楼的屋顶形式的追问,并梳理古建筑中盔顶形式的来源。根据对撒拉族东迁历史溯源与其本土化的特征分析,推测撒拉族其唤礼楼屋顶为盔顶形式,并通过盔顶建筑的文献查阅论证撒拉族唤礼楼的盔顶特征。根据对循化地区撒拉族古建筑清真寺唤礼楼的大量调研及分析,总结其盔顶形制分为四角重檐与六角重檐两种形制;使用四柱通柱造与六柱通柱造两种建造形式,以期对撒拉族宗教建筑的保护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客家围楼包括闽西的方楼和圆楼、赣南的围子和粤北的四角围楼,三者具有高度的防御性,在建筑形态上也有很高的相似性。本文通过对三种典型的客家围楼进行比较,从环境、形态、构造等方面分析三者防御性的异同,深入分析这三种看似高度形似的客家民居的内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小丹河流域的清代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该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分析了棚楼式民居的成因,从屋架、墙体、基础方面探索了清代民居的建筑框架,并研究了传统民居的装饰图样,以突出清代民居本身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7.
粤中广府地区的民居种类多样,尤其在近代时期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产生了骑楼、庐居、碉楼等具有西方建筑特征的民居形式。端芬镇翁家楼位于粤中地区台山市的中部,是五邑侨乡近代民居建筑中的典范,建筑群由 5 座近代民居组成,其中三座主楼造型新颖,极具近代西方住宅建筑特色,两座副楼兼具中西建筑风格。本文通过对翁家楼建筑群布局及建筑单体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五邑近代侨乡民居的开放性、融合性和创新性的建筑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郭钊 《山西建筑》2011,37(12):22-24
结合陕南民居的概念,通过对陕南传统民居在聚居点选址、建筑平面布局、建筑单体构造和建筑色彩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和分析,系统的阐述了陕南民居在转型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陕南民居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粤中广府地区的民居种类多样,尤其在近代时期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产生了骑楼、庐居、碉楼等具有西方建筑特征的民居形式.端芬镇翁家楼位于粤中地区台山市的中部,是五邑侨乡近代民居建筑中的典范,建筑群由5座近代民居组成,其中三座主楼造型新颖,极具近代西方住宅建筑特色,两座副楼兼具中西建筑风格.本文通过对翁家楼建筑群布局及建筑单...  相似文献   

10.
从民居建筑选址、院落空间布局、建筑结构构造以及建筑装饰艺术四个方面,解析了河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环境、生态规划、生态技术、生态文化的构建经验,指出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构建经验对当今建设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生态宜居环境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多层住宅地基沉降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就砖混结构住宅楼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发的质量问题,从地质钻探、设计、施工三方面分析了出现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并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大量减少甚至杜绝房屋裂缝,为广大人民群众打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2.
郭楠  杨大禹 《华中建筑》2009,27(5):57-59
基于在云南省泸西县部分村镇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统一拟新建民居设计工作的实践,该文探讨了如何在新民居单体设计中沿袭传统民居特色并改善居住环境,提出农村新民居的建设要全面提取多民族地区民族共融的聚居文化特色,同时应分析不同村落村民的具体心理需求;在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各村农民建房能力的具体差异。  相似文献   

13.
钻孔取土纠倾与沉井冲水掏土纠倾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住宅小区内两幢倾斜住宅分别采用锚杆静压桩加固结合钻孔取土法纠倾和沉井冲水掏土法纠倾方案。对这两种纠倾方法进行了比较 ,包括作用机理、施工步骤、纠倾进度和工后沉降速率。研究表明 ,采用沉井冲水掏土法纠倾要比钻孔取土法纠倾快、工后沉降速率小 ,该方法特别适用于软土地基上基础底板薄、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差的倾斜建筑物。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对建筑节能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的气候适应性是建筑节能设计需要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福建传统民居在选址、规划、布局和建造使用过程等多方面所体现的与自然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加以分析,借鉴国外一些著名建筑的节能设计方法,指出将传统民居成熟且成功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手法与现代建筑技术手段相结合,能够创造出具有适应地域气候特点的节能建筑。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新化县奉家山系是梅山文化的起源地,多民族少数民族曾在此繁衍生息,同时紫鹊界梯田也在此地分布,独一无二的人文、自然环境在民届建筑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本文以奉家山系正龙村为例,分析此地独特的民居建筑风貌,包括建筑形式、结构、布局、聚落方式,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传统聚落及民居凝结着在地居民的经验智慧, 是在地文化的主要体现形式。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彝族民居中的火塘、厦子等典型空间的功能属性逐渐湮灭,其精神属性也无从归属,加剧传统地区建筑特色的日渐消退。将分形同构应用于楚雄彝族聚落空间定性分析,通过探究实例中空间形式在不同尺度和层级上的相似性,以及形式背后的社会文化不同层级间存在的相似特征,进而归纳出空间形式与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和宗教习俗的高度一致性,并总结出基于这种分形同构的楚雄地区彝族聚落空间秩序定性分析方法,选取李方村重新构建承载集体记忆的各层级人居空间,探索分形同构视角下营造新型民居及聚落的可能性,为现代地域建筑特色的探索创作提供更多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7.
孙永萍 《山西建筑》2009,35(32):20-21
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借鉴当代可持续发展观,以程阳八寨传统民居建筑及其环境的营造为例,分析了民居村寨在规划选址、营造技术等方面蕴涵的生态哲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在民居建设、环境保护、节约及开发能源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旨在促进具有良性生态循环和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居住家园的早日形成。  相似文献   

18.
赵鹏飞 《华中建筑》2012,(8):134-136
生土民居是指使用未经煅烧而仅作简单加工处理的原状土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民居建筑形式。文章对两种山东运河生土民居类型——茅草土屋和囤顶土屋进行了实例介绍,在院落布局、建筑特征、建造方式及材料上进行了详细阐述,科学分析并归纳了它们在历史、文化、生态方面的内涵和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9.
围墙是城市街道中的一个组成元素,是城市街道各个系统之间的连接体。围墙在城市中大量的重复存在是对城市街道景观整体性和连续性的补充和丰富。如何应用城市设计方法对围墙及其周边复合界面进行整合,使之符合城市公共环境.融入到整体城市文化中去,是构建和谐的城市整体公共环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谢浩 《住宅科技》2013,(12):27-29
岭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文章首先分析岭南古村落的总体布局特征;接着探讨典型岭南民居的气候设计经验,具体梳理了竹筒屋、西关大屋、骑楼和围龙屋的布局特点和建造形式,从建筑总体布局到个体建筑空间的节能处理上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岭南民居建筑经验和设计理念,呼吁要重视气候设计,特别是岭南建筑中在布局方面的一些生态节能精髓,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借鉴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