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状况,指出城市建设导致地面大面积硬化,改变了雨水的入渗、汇流规律,减少了地下水补给量,导致城市雨洪频繁发生和水资源浪费。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分为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和综合利用等几类。以郑州市为例,研究了我国城市建设中雨水资源利用方案,即制定相应的雨水利用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开展雨水综合利用,并提出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具体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城市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研究提出了一套以小区海绵度为综合指标,包括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两方面效果的海绵城市建设小区雨水综合利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具有长期监测资料的北京某小区的雨水综合利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小区在资源利用效果方面评价结果为优秀,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方面评价结果为优秀,综合效果评价海绵度等级为优秀。提出的评价方法计算方便、可操作性强,既可用于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的效果评价,也可为海绵型道路、广场、海绵型公园及绿地的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法律制度未成体系。为了解决城市雨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弥补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法律缺位,引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发展,亟须加强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建设重点在于设计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强制实施、设施建设与管理、雨水净化、雨水使用、监督管理、公众参与等制度。在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中,建议按照"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上下联动路径,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并在加强立法前期研究的同时,适时开展立法跟踪评估。  相似文献   

4.
考虑地理气候和降水特点等,调研分析我国中、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共2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的雨水资源利用水平,分区测算城市雨水利用能够替代城市自来水的比例;基于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受水区60个城市2018年供水量数据,估算高、中、低利用水平下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城市雨水利用的潜力分别为6.19亿、4.71亿和3.27亿m~3。考虑降水的不确定性,测算了平水年(P=50%)、枯水年(P=75%)、特枯年(P=95%)受水区城市的雨水资源利用量。以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太原等城市为典型,计算得到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典型城市雨水利用的平均保证率约为45.9%,远低于城市供水保证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城市在发展,人口在急剧增长,对水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城市缺水的日趋严重,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通过有效利用水资源,一方面可以减少城市地面径流,减轻城市雨水洪灾。另一方面减轻城市供水的压力。因此,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城市水资源现状,从城市雨水利用的概念,城市雨水收集、蓄存、利用方式及其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行详细阐述,提出城市雨水利用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洪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考虑地理气候和降水特点等,调研分析我国中、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共2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的雨水资源利用水平,分区测算城市雨水利用能够替代城市自来水的比例;基于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受水区60个城市2018年供水量数据,估算高、中、低利用水平下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城市雨水利用的潜力分别为6.19亿...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法律制度建设中,建议按照"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上下联动路径,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并在加强立法前期研究的同时,适时开展立法跟踪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对于海绵城市的研究多基于地面局部蓄水及地下管网建设,对于雨水的利用简单粗犷,该措施对中小洪涝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当城市遭遇暴雨或极端降雨事件时仍存在内涝灾害风险。本系统引入水资源规划理论,将海绵城市雨水控制空间上升至城市主体——建筑物,利用建筑物楼顶花园的空间调整,实现空中雨水拦截,并研发针对梅雨—伏旱季节的建筑通风干燥新型装置,通过与现有雨水收集体系结合,构建3级雨水调蓄利用方案,实现通过系统蓄放水推迟暴雨事件下城市地面水量峰值来临期、减轻地下管网压力和内涝风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城市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的角度,提出雨水先在小区集蓄利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雨水入渗,然后对雨水径流加以汇集利用,对超出利用能力的雨水再采用渗透式管沟排出。这样不但可减少雨水流出。缓解城市防洪压力,而且利于城市生态。  相似文献   

11.
海绵城市建设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海绵城市建设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效应,以某海绵城市建设实验区为例,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分别对海绵城市不同建设方案条件下的地下水水位动态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城市建设增大了地表不透水面积,使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导致区域地下水水位普遍下降,且下降幅度受下垫面变化特征的影响;海绵城市建设对地下水资源的补给作用与低影响开发工程设施的类型有关,也与其规模有关,仅当海绵城市建设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能对区域地下水资源产生较为明显的补给效应。  相似文献   

12.
国外雨水管理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讨论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水管理之间的关系,认为可借鉴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低影响开发技术"、"水敏性城市设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理念和技术,以及一些雨水管理法规与奖励政策,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排水系统改造、雨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推进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衡水城市化进程,城市雨洪资源利用成为水务工作重点,针对衡水市水资源危机现状和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现状,提出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4.
雨水渗井是我国古代城镇曾经通用的排水技术之一,在当代新型城市雨洪管理理念革新背景下有了新的发展与应用需求。针对传统雨水渗井设计缺乏系统定量分析、粗犷建设等问题,系统梳理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经验,结合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围绕雨水渗井选型、规模计算、结构与填料设计、预处理设计及施工等环节总结探讨,提出改进建设思路、加强跨学科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华市雨水资源化潜力及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资源化是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的一条经济、快捷、有效的途径。在对金华市雨水资源化的潜力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雨水资源利用实例,对金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并针对金华市本身的特点,提出雨水综合利用的基本途径和措施,对缓解金华市水质性缺水问题、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可以为金华市今后的水资源规划和经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提出雨水汇集和雨水渗透两种城市雨水资源利用途径,构建不同利用途径的雨水资源利用量和利用效益的量化方法。以郑州市为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郑州市城区年均可汇集雨水利用量为0.86亿m 3,产生的可量化的效益为4.74亿元;下渗雨水利用量为0.72亿m 3,补充地下水量为0.11亿m 3,产生效益为2.09亿元,郑州市雨水资源利用潜力巨大,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7.
唐克旺 《水资源保护》2016,32(4):160-160
正近两年,中央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全国各地掀起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但是,对海绵城市建设要有理性和科学的认知,切不可一哄而上,以偏概全,忽视城市建设和水安全的系统性、综合性和科学性。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存在4大误区。一是内涵扩大化。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是透水路面、地下调蓄及下沉绿地建设等,是城市水  相似文献   

18.
在列举分析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不同场景和阶段研究进展基础上,从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各种利用方法的优缺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对国内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雨水管理体系的比较分析,对我国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和总结,分析了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挑战与前景,针对我国现阶段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提出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开发高效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材料和设施、加强宣传以及引入社会资本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道水系作为海绵城市的蓄水体,同时也是纳污主体,水污染已成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死结,河道黑臭治理势在必行。以广州市石井河治理工程为例,探讨"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下的河湖治理特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