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媛  徐悦颖  田永刚 《城市建筑》2023,(14):100-102+119
文章从景观基因理论视角出发,通过识别秦巴山区传统村落景观的外在表达和内在特质,建立片区内独特的景观基因谱系,为地域景观文化的研究提供新路径。在对秦巴山区国家级传统村落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对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进行识别与提取,从传统村落外在营构过程和内在文化形成两个层面,构建了双层(营构—文化)、六维、二十二类景观基因图谱体系,同时基于景观基因识别四原则,定性分析梳理了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村景观基因特征。研究成果为秦巴山区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研究提供借鉴和科学依据,为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特征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莫娜  张伶伶 《中国园林》2010,26(7):51-53
意境是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范畴,也是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的最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理论之一。景观意境亦是中国传统景观的核心部分。在意境美学的范畴内,景观意境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借助马丁·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思维研究传统景观意境。引入存在主义哲学理论能够以突破主客二分的思维建立景观意境各组成范畴之间的整体性关系,为传统景观意境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传统景观意境研究的新的理论架构。深入研究景观意境的特质,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中国建筑文化的个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中式景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演绎,而风水文化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文章在前人风水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中式景观中风水文化的多元衍化以及新中式景观中风水文化的设计演绎,从不同的角度对新中式景观中的风水文化运用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元素不断被应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通过和新工艺新材料的融合,创造出美轮美奂的现代景观艺术。文中介绍了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和特征,以及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乡土景观作为传统村落重要的物质和文化载体,在旅游商业开发的冲击下面临着乡土风貌破坏、乡土文化遗失的双重挑战。文章通过分析传统村落乡土景观的价值构成要素,揭示了乡土景观保护对传统村落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建立文化旅游与乡土景观互促机制的基础上,从空间整合、文化传承、时令保护三方面提出面向文化旅游的乡土景观保护策略。并选取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永丰村为实证研究案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乡土景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验证表明,乡土景观保护能有效促进传统村落的文化旅游,进而实现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土文化是地域景观生成的重要来源。除历史文化之外,生成本土文化的元素还有其他的可能吗?20世纪丹麦园林的发展例证了农业景观和专业传统的可能。文中将从特别限定的历史文化、农业景观和专业传统三个方面,探讨本土文化在丹麦现代园林中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构建“传统文化感知”的概念,提出关于传统文化感知背景下的“居住区景观营建”设计方法论,从传统文化意象的汲取出发,结合实践案例——常州市金坛区中景华府居住区景观,建立具有传统文化感知特征的设计主题思想,构建彰显传统文化的空间形式,营造景观空间意境与精神感知,并贯穿运用于设计始终,创造出具备传统文化感知景观特征的居住区环境。为后期如何进一步建设人居景观环境,使居民能够真切地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提供相应的思考方式和更有积极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舟山市普陀海岛乡村,依山傍海,坐拥形式种类丰富的乡村景观,其中以娘娘桥、走马楼、龙宫等为代表的传统建筑物最具景观特色。而这些传统乡村景观的形成与当地具有历史底蕴的工匠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因此具有明显的景观审美、景观文化和景观场所特征。传承好工匠文化遗产,对舟山海岛传统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景观文化的展示以及乡村景观内涵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乡村携带着传统文化基因,是保存、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景观意象营造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是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要解决的急迫问题。对乡村及其概念形成、发展与演变进行了探讨,对传统文化审美视角下乡村景观意象的基本类型进行了建构。乡村景观的基本意象可分为生产意象、田园意象、山水意象、聚落意象和文化意象5个类型。并对3处典型的杏花村景观意象营造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意象营造应注重乡村景观意象的积累和挖掘、注重基调意象或核心意象特征的凝练、注重意象体系的差异化构建。希望能够对乡村景观意象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舟山市普陀海岛乡村,依山傍海,坐拥形式种类丰富的乡村景观,其中以娘娘桥、走马楼、龙宫等为代表的传统建筑物最具景观特色。而这些传统乡村景观的形成与当地具有历史底蕴的工匠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因此具有明显的景观审美、景观文化和景观场所特征。传承好工匠文化遗产,对舟山海岛传统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景观文化的展示以及乡村景观内涵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明确乡村景观建设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优秀传统文化应渗透到乡村景观建设中,并从树立科学的景观设计思想、挖掘乡土文化资源、重构乡村公共空间、加强景观与人的有机对话四方面,阐述了乡村文化传承的景观学策略,从而改善乡村景观结构,美化人居环境,提高人口素质,保护和传承乡村的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文化价值,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居智慧。文章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在当代地产示范区景观的应用案例,探讨了地产示范区景观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手法;总结了中国传统园林要素在现代地产示范区景观中创新传承的应用规律,以此为同类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2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成果、文化底蕴和民族个性。近几年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在看重教学成果的同时也开始着手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景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探讨以校园景观为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景观建设中,以此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彰显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传统村落形式多种多样,村落景观在乡村发展及遗产保护工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村落历史变迁中文化、建筑等多方面结合的产物,对于村寨的历史文化考察和未来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以贵州占里传统侗族村寨为调研对象,通过对占里古村落景观现状、发展概况、村落景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结合传统村落的景观分布和建筑构成,试图从景观和文化的衍生方向为传统古村落景观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使传统古村落景观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能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俊玲  李雪 《山西建筑》2012,(32):227-229
对中国传统殡葬观与墓园景观的关系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传统殡葬观在墓园景观中的应用方法,分别从文化主题、地域特色和象征内涵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为墓园景观园林化设计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对中国传统殡葬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景观符号看传统景观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群  高翅  裘鸿菲 《华中建筑》2006,24(8):135-136,167
以景观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为依据,从采用传统形式,传统形式的再生,引用其它文化符号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对传统景观文化进行传承。  相似文献   

17.
余高红 《华中建筑》2011,29(9):38-40
该文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探讨。鉴于有学者把中国传统文化视为当代景观建设中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该文首先剖析了传统园林文化与当代环境危机及当代中国景观的文化认同危机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然后,通过论述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的观念体系和技术体系,指出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传统园林的观念体系在应对当代生态危机、重建中国景观认同中的价值。最后,对传统园林技术体系的发展空间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杨琪  贾东 《山西建筑》2010,36(33):15-17
阐述了京西文化的内涵与特色以及京西文化影响下石景山景观构建的原则,在景观构建的过程中提出了依托京西文化进行景观轴线构建的方法,探索了城市景观构建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有传统意义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9.
景观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景观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特点、文化特色,能够展现我国文化特色,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通过分析我国景观建筑设计现状,寻找景观建筑设计与我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琳  杨珂 《园林》2022,(7):20-27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地域精神。使游客获得对乡村景观价值的理解和认同,使居民获得对地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二者对传统村落的主动保护行为,是发展传统村落旅游的重要意义。以云南大理沙溪寺登村为例,通过场所依恋感知量表和景观偏好认知地图等方法对村民和游客的景观感知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村民的景观特征感知普遍低于游客,景观依恋感知普遍高于游客;村民与游客都对保留了传统风貌与文化精神的典型景观具有更高的感知与偏好。针对以上问题与发现,从空间规划、游线设计、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提高村民和游客景观感知和场所依恋的策略建议,使乡村旅游能够成为促进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传承乡土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