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发酵法降解油茶粕中茶皂素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茶粕为原料,以茶皂素含量为指标,利用黑曲霉固态发酵降解茶皂素。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初始含水量70%,发酵时间84h,添加0.01mol/LHCl溶液4mL,发酵温度33℃,接种量10~7个单孢子/mL,在此条件下茶皂素含量由20.38%降低为3.06%。通过响应面实验对初始含水量、发酵温度、pH、发酵时间4个因素进行优化,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4.5℃,初始含水量70%,发酵时间84h,pH4.35,其它条件不变,茶皂素含量为2.04%,降解率达到89.99%。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用一株蜡样芽孢杆菌来固态发酵油茶饼粕,以茶皂素降解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降解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含水量109.9%,温度31.1℃,接种量10.0%,发酵时间48.0 h,此时降解率达到76.04%。对比发酵前后的物质变化,结果显示蛋白质、黄酮、必需氨基酸等均显著增加,茶皂素、单宁、总糖等均显著下降。通过电子舌和风味分析结果,证明了油茶饼粕经发酵后苦味、涩味会显著减少;风味物质会产生明显差异,会新增3,3-二甲基辛烷、丙位庚内酯等风味物质。本研究在保证油茶饼粕兼具营养成分增加、有毒物质减少的特性时,实现了油茶饼粕的高附加值利用,为后期的饲用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油茶饼(粕)为原料,以茶皂素降解率为评价指标,利用铜绿假单胞菌液态发酵降解油茶饼(粕)中的茶皂素以及对发酵液中成分的研究,通过改变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摇床转速、接种量等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3 d ,发酵温度29℃,摇床转速150 r/min ,菌悬液接种量9.0 ml/(100 ml),在此条件下,茶皂素的降解率达到了71.95%,并对发酵产物采用GC‐M S进行了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合理利用油茶饼粕资源,采用复合菌固态发酵油茶饼粕生产单细胞蛋白,探讨了培养基水分含量与初始pH、接种量、发酵温度、时间等发酵条件对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出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培养基水分含量53%、初始pH9.0、发酵温度32℃、时间72h、接种量22%;并得到产物粗蛋白质含量与各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通过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0.70%,说明模型可靠性高,能较好反映各参数对产物粗蛋白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一种提取废弃油茶饼粕中茶皂素的方法,同时该方法能对油茶饼粕脱毒,使其可以作为饲料回收使用。【方法】:采用密闭加热浸提的方法,研究加热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加热时间对茶皂素提取量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对其进行工艺优化。【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60%乙醇,加热时间1h,料液比为1∶10,加热温度为60℃,在此条件下茶皂素的提取量可达到266.032mg.g~(-1)。【结论】:采用上述最佳提取条件密封加热处理油茶饼粕,既能有效提取其茶皂素,又能对油茶饼起到脱毒目的,且保持油茶饼中的营养成分,为其用为饲料回收使用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6.
蓖麻变应原生物脱毒方法的优化及脱毒机理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蓖麻饼粕中蓖麻变应原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菌株的生理特性为研究对象,对挑选出脱毒效果明显的菌株进行单菌脱毒及复配脱毒研究,然后对变应原降解条件进行优化分析研究并测定其脱毒效果,采用L9(33)正交设计实验,设计不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菌量对蓖麻饼粕中变应原的脱毒条件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蓖麻变应原较佳脱毒效果的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5 d,接菌量10%.  相似文献   

7.
郭艳  周鸿翔  邱树毅  刘林 《食品科技》2012,(7):176-179,184
为了得到高品质的饲用菜籽饼粕,利用混合菌种(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2:1:2,接种量8%)作为发酵菌株,采用固态发酵方式处理冷榨菜籽饼粕。对发酵温度、时间、pH、水料比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结果表明,当水料比为2.2:1,培养基用水pH为2时,在34℃发酵64h,菜籽饼粕中硫甙降解率达77.29%,体外消化率提升率高达99.91%,其营养价值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从自然发酵的油桐粕堆肥中分离到1株高效降解油桐粕蛋白的菌株并命名为LYT-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系统发育地位,研究了接种量、温度、初始含水量和时间对该菌株固态发酵油桐粕的影响,并对发酵前后的游离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LYT-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0%、初始含水量60%、发酵温度45℃、发酵时间7 d。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油桐粕中氨基态氮含量为40.6 mg/g,较发酵前提高了24.6倍,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了24.5倍。因此,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能够有效改善油桐粕蛋白的营养结构,提高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硫甙及其降解产物异硫氰酸酯、噁唑烷硫酮等是菜籽饼粕中主要的有毒有害物质,是菜籽饼粕饲用的第一限制性因素。利用筛选出的能高效降解菜籽粕硫甙的菌株,研究了混合发酵的不同接种量、不同含水量、不同发酵时间及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菜籽粕硫甙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B3和酿酒酵母以15%的总接种量,等比例接种到经膨化预处理的菜籽粕(含水量为40%)中,发酵72 h,菜籽粕中的噁唑烷硫酮和异硫氰酸酯降解率可达到71.16%、80.25%。  相似文献   

10.
油茶饼粕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油茶饼粕和血粉为主要原料,以黑曲霉、米曲霉、绿色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组成的混合菌种为发酵剂,研究了油茶饼粕进行菌体蛋白饲料生物转化时发酵条件和培养基原料配比对发酵产物菌体干重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比为:m茶粕:m血粉=17:3,m料:V水=1:1.2,初始pH为5.0~5.5;最佳发酵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料量15 g,总接种量10%,其中霉菌与酵母菌的接种比为1:1,培养时间为4 d.在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得到的菌体干重为一最大值21.25 g/L.  相似文献   

11.
以杜仲叶为主要材料,探索冠突散囊菌发酵杜仲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发酵天数、接种量、含水量、渥堆温度、渥堆时间为单因素进行试验,并选取主要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并以孢子数、绿原酸含量及发花情况为评价指标,确定冠突散囊菌发酵杜仲茶的最佳工艺。研究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20%、含水量35%、渥堆温度45 ℃、渥堆时间3 h、发酵时间为8 d,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冠突散囊菌发酵杜仲茶金花茂盛,颗粒饱满,孢子数为1.13×106 CFU/g干茶,绿原酸含量为0.478 mg/g,有金花独特香气且气味浓郁。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棉粕中游离棉酚含量,对粪肠球菌固态发酵生棉粕降解游离棉酚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对影响粪肠球菌固态发酵棉粕降解游离棉酚的料水比、初始pH、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进行单因素研究,确定对结果有较大影响的料水比、初始pH和发酵时间3个因素。然后利用Box-Behnken设计,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料水比、初始pH和发酵时间的最佳条件分别是1∶0.53、6.57和3.06d。按照优化的条件发酵棉粕后游离棉酚含量降为231.68 mg/kg,降解率达67.85%。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甚至消除米曲霉固态发酵豆粕产品的免疫反应性,此研究利用响应面法对米曲霉固态发酵豆粕降解大豆致敏原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对影响米曲霉固态发酵豆粕降解大豆致敏原的几个因素(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料水比)进行了单因素研究,确定了对结果有较大影响的料水比、发酵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这三个因素。其后利用Box-Behnken设计,确定了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即当料水比为1:1.21(g/mL)、发酵温度29.8℃、pH为6.63时,得到理论最低致敏原降解率为99.15%。最后,经验证实验,最佳条件下实际平均致敏原降解率为99.02%。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差0.13%,说明该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冠突散囊菌发酵型茶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四川自然发酵砖茶中的冠突散囊菌发酵粗老的绿毛茶茶汁的单个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并用正交设计优化了条件组合。结果表明,茶水比为1:30、时间180~216 h、接种量0.8%~1.0%、温度28~30℃为较优的工艺参数;液体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氧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接种量>温度>时间>茶水比;试验中各因素水平的优化组合为:接种量1%(孢子悬液浓度为1.6×10~7~2.0×10~7个/mL)、温度为26℃、时间为216 h、茶水比1:30。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苹果渣中展青霉素的含量,以一株对展青霉素有降解能力的黑曲霉FS10为发酵菌株对展青霉素污染的苹果渣进行发酵脱毒。以展青霉素降解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接种量、料水比、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四个影响苹果渣固态发酵的因素参数进行优化,然后利用响应面法筛选最优发酵条件,并对最优发酵条件下苹果渣发酵产物的营养物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接种量10%,发酵温度31 oC,发酵时间4 d,料水比1:3.2(g:mL)为黑曲霉生物发酵苹果渣的最优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展青霉素可被完全脱除。该验证结果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1.67%,说明该优化参数可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相较于发酵前而言,发酵后苹果渣中粗纤维含量从20.26%降低17.32%,粗蛋白含量从 8.16% 提高至10.08%,粗脂肪含量从3.32%提高至4.06%,总氨基酸含量从64.43 mg /g提高至73.78 mg/g。该研究不仅能够完全脱除受污染苹果渣中的展青霉素,还可有效改善苹果渣的营养价值,为开发安全营养的苹果渣饲料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以提取茶皂素后的茶粕为材料,研究Neurospora.crassa(粗壮脉纹胞菌)降解茶粕培养基粗纤维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定豆渣、米糠、含水量及发酵时间进行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 实验,建立粗纤维降解率的二次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优化组合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茶粕发酵条件为豆渣添加量29.38%、米糠添加量18.54%、含水量72%、发酵时间74.9h 时,培养基粗纤维降解率达到最大值。该条件下粗纤维降解率预测值为48.65%,验证值为48.36%。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绿茶为主要原料,葡萄为辅料,经榨汁、护色、酶处理、调整料水比、调整成分、发酵等工艺生产葡萄绿茶酒,研究发酵型葡萄绿茶酒的生产工艺条件。在接种量为8%,发酵温度28 ℃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茶水比例为1∶50,葡萄汁与绿茶汁配比为1∶10;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葡萄绿茶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初始糖度为22%,初始pH值为4.5,发酵时间为8 d。最终得到的葡萄绿茶酒澄清透明,酒体丰满,酸甜适中,具有淡淡的葡萄香、清新的绿茶香和浓郁的酒香,感官评分为93分,酒精度达12%vol,通过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GC-MS)检测分析出33种香味物质。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 为更充分的利用小黄鱼加工副产物, 对酶解处理后的水解产物进行发酵处理。方法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小黄鱼加工副产物发酵最佳条件。结果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最佳条件为发酵时间5 d, 发酵温度29 ℃, 菌种添加量5.3%, 豆粕添加量10.1%, 在此条件下, 小黄鱼加工副产物酶解液发酵后所得氨基酸含量可达39.68 mg/mL。发酵处理后, 发酵液鱼腥味较酶解液明显减轻, 且其碳氮比、乳酸、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酶解液(P<0.05); 氨基酸总量较酶解液提高27%, 其中苏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及甘氨酸等9种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1), 苦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胱氨酸及精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对鱼类副产物酶解液进行进一步发酵处理, 不仅提高了产物的营养水平, 而且更充分的利用水产资源, 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大曲-多菌种耦合-发酵桑叶茶的品质,以大曲接种量、初始糖度、发酵温度和叶子含水量为工艺指标,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桑叶茶黄酮、氨基酸、总酚和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 发酵桑叶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叶子含水量65%,大曲接种量8%,初始糖度6%,发酵温度30 ℃,规范化综合得分为0.996±0.02,与理论规范化综合得分1.0105±0.01接近。在此条件下,得到发酵桑叶茶黄酮含量为35.81 mg/g,氨基酸含量为1.38 mg/g,总酚含量为16.68 mg/g。本实验通过响应面-主成分分析法优化桑叶茶发酵工艺, 为桑叶茶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