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阻止混凝土裂缝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劣化,试验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CCCW)内掺入混凝土中,研究该材料对混凝土裂缝自愈合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内掺量为0%、1%、2%、3%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混凝土,通过对其抗压强度回复率,劈裂抗拉强度回复率和二次抗渗压力的测定,确定了该材料的最佳掺量,并采用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内掺量为1%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混凝土自愈合性能最佳,混凝土内部晶体的数量增加和形貌改变是其自愈合性能提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出一种新型高性能防水型泡沫混凝土,对其防水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在普通高性能泡沫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硬脂酸锌乳液防水剂配制成一种新型高性能泡沫混凝土测试其不同防水剂掺量和水灰比对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吸水率及抗渗高度的影响,并将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当水灰比为0.35,防水剂的掺量为2%时,吸水率为所有试验对照组最低,此时泡沫混凝土的防水效果最好,吸水率为最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燃煤矸石代替碎石制作煤矸石混凝土试件进行气渗、碳化性能试验,并与碎石混凝土进行对比,研究了煤矸石混凝土气渗性能、碳化性能随龄期、水灰比和抗压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矸石集料混凝土气渗系数随龄期增长而降低,且下降速度前期快、后期慢;在龄期一定条件下,气渗系数随水灰比增加而增大.在养护时间相同条件下,水灰比小于0.50时,碳化深度随水灰比增加而变小;水灰比大于0.50时,碳化深度随水灰比增加而变大;水灰比为0.50时,碳化深度最小,抗碳化能力最强;气渗系数、碳化深度均随抗压强度呈线性变化.试验表明:在合适的水灰比和合理的龄期条件下,煤矸石混凝土的气渗和碳化性能可以满足一般建筑结构要求,这为煤矸石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不同的配合比和掺入不同体积率的钢纤维混凝土来进行对比,利用抗压、劈裂抗拉和抗折试验分析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结果表明,水灰比为0.5的钢纤维混凝土抗压、抗折、抗拉强度分别比未加钢纤维混凝土提高了10.3%、9.6%和33.5%,水灰比为0.6的钢纤维分别提高了33.8%、10.8%和8.4%;而对于不同掺量的比较中,掺量较高的混凝土强度提高要高一些。由此可见,在不同的水灰比和不同的掺量下对混凝土的性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总体看来钢纤维能够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等性能,能够为地下工程提供更好的支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矿冶行业的快速发展,尾矿堆积量逐年增多,特别是铁尾矿已成为国内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先用铁尾矿制备轻质高强陶粒,然后以该陶粒作为轻骨料制备陶粒混凝土。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水灰比、减水剂用量、砂用量、增稠剂用量对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及陶粒上浮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该铁尾矿基陶粒混凝土的最佳方案为水灰比0.25、减水剂用量0.5%、砂用量20%、增稠剂用量0.12%。最终制得28 d抗压强度为67.33 MPa、抗折强度为8.1 MPa、体积密度1 940 kg/m3的高性能陶粒混凝土。研究中解决了轻骨料陶粒混凝土中陶粒上浮问题,实现了资源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6.
针对金川镍矿矿岩破碎,地压较大,采用传统的干喷锚网支护效果不理想且巷道返修率高的问题,提出湿喷混凝土技术来改善这一局面。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配合比试验,研究了水灰比、水泥、减水剂和砂石比(细砂与绿豆石的质量比)对湿喷混凝土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湿喷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顺序为:水灰比>水泥掺量>砂石比>减水剂掺量,要保证湿喷料浆塌落度大于150 mm,其水灰比应大于0.44、水泥掺量应大于430 kg/m3、砂石比应在2~4;水泥掺量对湿喷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影响最大,其次为水灰比,砂石比与湿喷混凝土强度呈凸形关系,减水剂对湿喷混凝土的强度影响较小。引入单位价值强度系数V对不同水泥掺量湿喷混凝土的经济性进行对比,确定了最佳配合比,通过现场应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冻融-酸雨耦合下煤矸石混凝土性能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冻融-酸雨耦合作用对煤矸石混凝土性能裂化的影响,通过冻融-酸雨交替侵蚀试验,探究不同水灰比条件下煤矸石混凝土质量、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中性化深度等指标的裂化规律,分析冻融-酸雨耦合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煤矸石混凝土质量损失率、动弹性模量损失率及中性化深度均与循环阶段呈正相关,显著性表现为水灰比0.75>水灰比0.65>水灰比0.55;在酸雨侵蚀20~80 d范围内,其最大平均中性化深度增长速率为0.0273 mm/d;强度损失率与循环阶段呈正相关,其显著性表现为水灰比0.65>水灰比0.55>水灰比0.75,相应其最大强度损失率分别为43.49%、37.51%、33.62%。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井壁的施工质量,分析了水灰比、坍落度、井壁质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得出了选配混凝土水灰比的原则:不仅要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的要求,还需兼顾其和易性。通过混凝土配比试验选出了既能降低混凝土施工难度、又能满足井壁施工质量要求的最佳水灰比。  相似文献   

9.
彭辉  杨海宁  刘绍林 《煤炭学报》2012,37(7):1123-1128
通过对低强度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并开展混凝土的抗冻、抗渗和力学等性能的试验研究。分别研究了最优水灰比、引气剂掺量等因素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并在上述条件下研究了其对强度和抗渗等性能的影响,以及饱和与自然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特点。结果证明:在严寒地区,在满足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和抗渗要求的情况下,即使配制低强度混凝土,通过掺适量引气剂和选用适当的水灰比能显著提高低强度混凝土在高寒干燥地区的抗冻耐久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加气煤矸石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问题,制作加气煤矸石混凝土薄板试件,研究了水灰比、铝粉含量对加气煤矸石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导热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抗压强度随水灰比增加而逐渐降低,呈负相关,负相关显著性强弱表现为铝粉含量2 kg>铝粉含量3 kg>铝粉含量4 kg;导热系数随水灰比增加而逐渐降低,呈负相关;水灰比一定条件下,导热系数随抗压强度增长而增大,呈正相关,正相关显著性强弱表现为水灰比0.54>水灰比0.46>水灰比0.38。加气煤矸石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能满足一般建筑物要求,这为加气煤矸石混凝土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永靖  邢洋  张旭  闫宣澎 《煤炭学报》2013,38(7):1215-1219
为探讨煤矸石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对其两个指标--干燥收缩性能和抗冻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重点对煤矸石和普通碎石作为骨料分别制备混凝土试件进行对比分析。干燥收缩性能实验表明:不同水灰比的情况下,煤矸石骨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质量减少率都比普通碎石混凝土大,这主要由煤矸石骨料的吸水率较大所造成的;无论水灰比多大,两种骨料混凝土的早期干燥收缩率都较大,50 d时的干燥收缩率占整个龄期的85%左右,超过120 d后逐渐趋于稳定。抗冻性能实验表明:在常用水灰比情况下,煤矸石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指标能够满足要求;在不同水灰比的情况下,煤矸石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数比普通碎石混凝土低,质量损失率增大,这主要由煤矸石骨料中的孔隙水产生较大的冻胀应力所造成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煤矸石骨料制备混凝土是可行的,其干燥收缩性能和抗冻性能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17,(4):4-6
通过对不同纤维掺量和水灰比混凝土试件进行力学性能正交试验,利用直观分析法、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不同碳纤维掺量、不同水灰比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掺量和水灰比均对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抗压强度受水灰比影响更大,劈拉强度受纤维掺量影响更大。结合理论分析得出恰当配合比混凝土,能够满足巷道喷层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缓解天然砂石资源短缺,采用正交实验对金尾矿砂再生混凝土进行力学研究,选取水灰比、金尾矿砂取代率、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粉煤灰掺量四个影响因素,得到了金尾矿砂再生混凝土抗压、抗拉强度两种性能指标,并基于力学性能进行了配比优化组合研究。结果表明:水灰比、粉煤灰掺量对两种评价指标影响显著,其次是金尾矿砂取代率,而二次破碎的再生粗骨料对二者影响较小。综合考虑配制金尾矿砂再生混凝土的较佳因素水平方案为水灰比0.45、金尾矿砂取代率30%、再生粗骨料取代率30%、粉煤灰掺量10%。通过对较佳配比浇筑的金尾矿砂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的两种强度对比和微观分析可知,金尾矿砂应用于再生混凝土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煤炭技术》2015,(8):48-50
针对目前煤矿巷道支护湿喷技术中混凝土的配比往往采取经验值具有不可靠性的问题,对矿用湿喷纤维混凝土最优配比进行了实验分析。运用多指标正交试验法,对纤维混凝土组合中纤维长度、纤维掺量、水灰比以及砂率4项影响纤维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因素进行了配比试验。利用极差分析法得到了砂率60%、水灰比0.54、纤维掺量0.8 kg/m3、纤维长度19 mm、喷射压力0.2 MPa、喷射距离1.5 m、喷射角度90°的最优配比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针对黄金尾矿堆存量大、处置困难、资源化利用率低等问题,为实现矿山尾砂的资源化利用,将黄金尾矿替代传统砂石骨料制备碱激发矿渣泡沫混凝土,并分析水灰比、稳泡剂掺量、泡沫掺量和水玻璃模数对浆体流动性、干密度、导热系数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水灰比从0.3增加至0.5的过程中,浆体流动度不断增加,干密度不断降低,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水灰比为0.35时,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达最大值;0.1%~0.4%的稳泡剂掺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不显著;随着泡沫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结构形成大量连通孔,孔隙率增加,混凝土各性能均呈不断降低趋势;水玻璃模数是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当水玻璃模数为1.6时,浆体流动度为149 mm,干密度为872 kg/m3,导热系数为0.088 W/(m·K),试样的3 d、7 d、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10.16, 14.67, 18.82 MPa。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求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的回归系数之间的差异,探讨回归系数的变化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达到有效地节约原材料,更好地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目的,按照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同做了大量试验,得出原始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回归分析,建立了适合本地区的混凝土水灰比公式回归系数并对系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我国无砂透水性混凝土开发和应用的现状,对无砂透水性混凝土抗压强度、透水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与水灰比、骨料粒径的关系,提出了强度高达C50,透水系数为2.89mm/s的透水性混凝体最优配比方案。  相似文献   

18.
配合比是影响湿喷混凝土强度的关键,而多种因素影响的混凝土最佳配比难以确定。为探究多因素影响下的湿喷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优化配合比,采用中心复合试验法开展了配合比试验。在中心复合试验中,将废石占比、水泥掺量和水灰比设为影响因素,将湿喷混凝土抗压强度设为响应量,从而建立了强度回归模型,并开展了强度优化分析。建立的强度回归模型P<0.01,极显著;F>3.2,具有统计学意义。湿喷混凝土强度随废石占比增大先提高后降低,随水泥掺量增大、水灰比减小而提高。多因素影响下的强度变化规律与单因素作用下基本一致。提出了C25和C30强度等级的湿喷混凝土最佳配合比,经过试验验证了相关配比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依据L16(45)正交表为设计蓝本,考虑水灰比、沙率、速凝剂、钢纤维、减水剂等五种因素对钢纤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配合比,得到一些钢纤维混凝土的基本性能信息。提出一种关于水灰比和钢纤维关系的强度计算公式,得到钢纤维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0.
通过作者参与一些高层建筑施工的实践,对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水灰比、坍落度、砂率等进行分析,并介绍了实际施工时采用的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