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吉婷婷  倪立奇 《人民长江》2018,49(21):49-55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苏州市2006~2015年间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苏州市城市化综合指数总体呈现出较明显的增长趋势,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城市化等4项指数为总体升高的趋势,但是空间城市化与社会城市化指数相对而言波动较大;(2)水资源环境综合水平呈现为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是水资源水平、水资源压力和水资源保护指数的波动较大;(3)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经历了早期低水平耦合后期高水平耦合的变化过程,二者的协调度也经历了初期协调性弱,而后过渡期磨合,并进入到协调发展的过程;(4) 2006~2008年和2009~2015年分别为城市化滞后于水资源环境发展、水资源环境滞后于城市化发展的两大阶段。目前,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已进入到优质协调发展阶段。明晰苏州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耦合的合关系,对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城市化与水资源关系协调高效发展,推动城市可持续性建设及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计算并分析了2006—2015年马颊河流域城市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的综合指数变化,并利用耦合协调及灰色关联度模型,探析流域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耦合关系变化的时空特征及主要交互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流域城市化、水资源指数均呈总体增长态势,城市化指数由0.001增长至0.940,水资源指数由0.368增长至0.598。其中,人口城市化及水资源利用一级指标对各系统综合指数的作用最大。2)从时间上看,流域城市化与水资源耦合度呈波动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及耦合协调等级显著提升,由严重失调发展为良好协调;从空间上看,城市化与水资源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性地区差异,各市耦合协调度高低表现为邯郸>德州>滨州>聊城>濮阳,跨省流域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的综合协调性存在较大上升空间。3)流域城市化与水资源系统表现出中高度关联的交互关系。其中,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和城市排水管道长度是各系统的最高关联影响因素,城市人口密度和水压力指数为最低关联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辽宁省2006-2020年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在时间序列上分析其相互影响及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辽宁省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可以分为2006年抗拮阶段、2006-2012年磨合中级协调阶段和2006-2020年良好协调阶段;总体呈波动增大的变化趋势,耦合水平更高,发展也更加有序。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城市化与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皖江城市带的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到2014年,皖江城市带的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处于0.3852到0.9411之间,大致呈波动上升的态势,多数年份属于高度协调的耦合。空间上,皖江城市带9个地级市的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整体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最高的合肥达到0.8168,而最低的六安则只有0.3506,大多属于中度协调的耦合、高度协调的耦合、极度协调的耦合3个类型,且耦合协调度与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很大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环境是生态环境的关键因子,研究西部典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规律,对西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借助于协调发展度模型,对贵阳市2001~2015年间的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交互耦合作用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水资源环境综合指数表现为波动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上呈线性的增长趋势,协调类型逐渐从严重失调转变至优质协调类型。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是动态的历史过程,只有促进两大系统综合指数的稳步提高,二者的协调发展度才会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根据辽河流域2004—2018年8个市县统计数据,从水资源环境和城市化两大系统建立评价体系,依据耦合协调和灰关联理论探讨两系统之间的作用机理,并对协调度时空变化特征利用Jenks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04—2018年来辽河干流水资源与城市化二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从0. 64上升至0. 91,总体表现出良性发展趋势;改变水环境的主要指标为水资源本底条件,其主要强迫因子包括人口规模、科技实力、人口结构;约束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压力和供水设施,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与系统交互驱动机制存在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内蒙古水资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情况,构建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与产业结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水资源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上游内蒙古自治区2009—2018年水资源消耗和产业结构发展及其耦合协调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内蒙古水资源消耗状况不断改善,从注重引黄转变为促进治黄为主,实现...  相似文献   

8.
结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与耦合关联度模型对济南市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耦合作用机理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并利用弹性预测法对二者间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结果表明:2005—2017年间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存在耦合关系,且现状条件下生活用水、排污量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要强于工业用水。此外,结合EKC走势和预测结果,引入潜在风险控制指标和重点监控指标的概念,其中生活COD、工业NH3-N为潜在风险控制指标;重点监控指标分别为生活NH3-N、生活废水排放量及工业、生活用水量。研究成果可为促进济南市经济增长与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西安市城市化综合指数与供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化综合指数每提高1个单位,1991~2000年年用水量平均增加784万m3,2001~2005年平均增加739万m3,说明西安城市化进程中,需水量已进入缓慢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水资源利用情况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依据2009-2018年陕西省水资源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两方面的数据,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陕西省水资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状况.研究表明,2009-2014年水资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由低向高发展,此时陕西省经济发展较滞后,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与水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均方差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1995—2012年黄河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与水环境系统指标权重,得出系统内主要影响因子。城市化与水环境系统演变趋势对比分析表明,城市化初期对水环境状态影响较大,后期则相对较弱,反之,水环境对城市化的胁迫作用始终较小。黄河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与水环境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表明:1995—2012年间,黄河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与水环境分别经历了中度失调的低度耦合期(1995—1998年)、失调的拮抗期(1998—2002年)、基本协调的磨合期(2002—2007年)和良好协调的高度耦合期(2007—2012年)。2007年之后,黄河三角洲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发挥作用明显,使水环境维持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的动态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城镇化进程在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耗用量的增加和水污染程度的加剧。在合理构建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动态耦合模型,来对北京市城镇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的协调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间,北京市城镇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的发展演化并不同步;城镇化系统发展呈现单边上升的趋势,而水资源系统的发展却具有波动性。两系统的动态耦合发展态势经历了协调发展、极限发展、再次协调发展共3个阶段,相互影响程度经历了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过程,大致呈现出"倒U型"变化。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北京市应放缓城镇化步伐,注重城镇化质量,以及发展高新技术以减少水资源污染等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与水资源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乌鲁木齐市2000~2015年的发展数据,建立了城市化与水资源综合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与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耦合协调性以及相关性等方面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发现:(1)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化综合指数呈现出上升发展的特征,城市化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0.165 4上升至2015年的0.945 2;(2)乌鲁木齐市的水资源综合指数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总体呈现出上升的发展特征;(3)2000~2015年的城市化水平与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耦合度均处于拮抗阶段;(4)城市化综合指数与水资源综合指数相关性分析结果为0.91,表明水资源环境的状况与城市化水平发展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城镇化与水资源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水资源系统不断优化;河南省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度整体较低,但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由极度失调向弱度耦合协调转变;河南省各市耦合协调等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存在地区差异,不间断从失调状态转化为耦合协调状态,且等级不断提升;中度、高度耦合主要集中在豫中、豫北,弱度、低度耦合则集中在豫南、豫西和豫东。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上海市的水域分布、水资源总量和水污染状况等方面分析上海市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 ,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上海市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三大因素 :废污水的排放和治理问题 ;河网水动力条件和人工调节能力问题 ;流域资源的配置和环境影响问题。上海市水资源配置的主要目标是 :以水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 ,确保市民饮用水优质供给为首要目标 ,建立完善黄浦江水源、长江水源、地下水源和供水管网为重点的水资源配置系统 ,形成城镇供水、工业用水、农田灌溉、内河航运、环境用水相协调 ,水量、水质实时监控系统和合理的价格机制相配套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上海市水环境治理的主要目标是 :以水功能区划为依据 ,以“一江一湖十二河”为重点 ,以“六线六厂”污水处理骨干设施为基础 ,统筹兼顾城乡河网的内河航运、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 ,形成污水收集处理、长期调水、定期清淤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水环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建立基于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限制纳污的水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采用博弈论确定的组合系数构建GC-TOPSIS模型,对2005-2016年西安市的水资源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同时,采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6年西安市水资源管理综合绩效整体呈上升趋势,绩效水平由中级转为良好,单准则层绩效与综合绩效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开发利用准则层障碍度持续增高,是水资源管理绩效的最大障碍因素,而用水效率和限制纳污两个准则层障碍度则不断下降;指标用水总量变化率和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障碍因子。开源节流、培养居民自主节水意识是提高西安市水资源管理绩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淄博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淄博市水资源水环境管理体制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对照有效的水资源水环境管理体制的特征,分析比较了以行政职能和市场导向为主导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水资源水环境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结合淄博市现状,提出了"行政管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