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鲍润生 《中国园林》2024,40(7):125-131
西花园是畅春园的附属园林,在清代承担畅春园的 部分园居理政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但是由于历史 变迁,西花园到今天已经全园不存,由于考古发掘有限、史料 缺失,难以复原出清代西花园的格局。结合样式雷图档、文字 史料、测绘资料,尝试对西花园的地理位置进行考证,并对其 平面布局进行初步探讨,还原重点建筑组群的格局,对比畅春 园和西花园的异同,有助于深入认识西花园的全貌,具有一定 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钰  朱强  李雄 《中国园林》2020,36(6):130
以清代畅春园匾额楹联的意境表达内容作为研究切 入点,结合文献及已有复原成果对畅春园盛期的匾额楹联依据 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和空间落位,并以畅春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 空间为例,探究景题的文化内涵和园林意境。研究发现畅春园 匾额楹联题写历经康、雍、乾三朝,匾联内容的变化体现出园 林功能的更迭,体现出园主不同的审美意趣。畅春园的匾联内 容以状物点景和修身养德类为主,兼有勤政亲贤、宗教祭祀、 祈福祝寿、问道求仙等内容。通过比喻、用典、象征等手法, 点明所处环境,体现清帝对治世境界、自然境界和神仙境界的 追求,起到了凝练主题和升华意境的作用,是探究清帝造园 思想最直接的载体。根据畅春园楹联匾额解析畅春园的造园意 境,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畅春园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为清代皇家 园林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畅春园作为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之一,是平地造园的典范,也是一座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皇家园林。通过对游记、御制诗词、宫廷画和楹联匾额等史料进行考证,得出畅春园已知植物种类32种及大致分布位置。以此为基础对畅春园植物景观特色进行分析,认为畅春园在植物种类选择上,既因地制宜地使用北京乡土植物,也引种了南北方的观赏植物,同时注重生产性植物的运用;在植物配置方面,畅春园四季之景各异,植物与建筑和山水结合凸显文化性,强调空间感;在植物文化意境方面,楹联匾额中的植物文化反映出士大夫文人品格,整体则体现出江山永固、君怀天下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4.
崔景舒  崔山 《中国园林》2022,38(1):139-144
畅春园始建于康熙朝,是当时除紫禁城外的第二政治中心.康熙朝后,畅春园开始衰败,园区范围逐渐变小.由于对康熙朝满文资料的忽略、研究方法的缺失,导致目前对畅春园范围认知不够全面.为确定畅春园最鼎盛时的园区范围与布局,首先根据畅春园营造记录、修缮记录、管理记录、阅射记录,判断出康熙时期畅春园包括畅春园(主园)、西花园、圣化寺...  相似文献   

5.
南京随园是清中叶文坛大家袁枚所造私园,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之乱。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比分析,特别是根据相关的园文、园图,完成随园盛期时平面图的考据和复原,尽可能完整的重现这座历史名园。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布局构成、造园艺术等进行简析:其相地选址尽得清凉山与干河沿自然之利,依山傍水,景色优美且兼具谢公墩旧址文化底蕴;园林营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布局精巧,与周边金陵胜景融为一体。随园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虽为私家园林,却具有部分公共园林的性质,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邢启艳  陆琦  梁欣颖 《中国园林》2020,36(10):139-144
意园是清代常州四大名园之一,是探讨清代常州私家园林特征的重要实例。民国时期因园址产权变更,而沦落为民居,意园遭到严重损坏。以往对意园的复原,受历史材料的局限,未能综合各类历史材料和后人口述,因此论证分析较为笼统,平面复原也比较粗糙。借助此次意园的修复项目,综合分析各种图文史料,结合意园遗址实测与园主后裔口述,梳理了意园的历史演变,试图复原其盛期的样貌,并运用空间句法分析其空间营造特色,以期丰富清代末期江南地区私家园林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赵迪  张龙  刘佩怡 《风景园林》2017,24(5):107-115
赅春园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后山,是清漪园早期建造的园林建筑群,现存遗址。该园写仿江南金陵永济寺,抽象地写意镇江的金山和焦山,园林建造巧借天然岩壁、重塑山形地势,营造出攀登山林、一览全景之气势。园内山石设计巧妙运用留山、凿山与掇山等手法,其中清可轩与天然石壁意趣相得,为全园点睛之笔。园内文化内涵深厚,兼具儒、道、释等多元文化,是乾隆皇帝圣王理想的物化体现。本文通过对赅春园进行文献考证、实地调研、测绘和复原设计等研究内容,对其造园艺术进行分析,并探析造园主人乾隆皇帝的园林审美,进而推动万寿山后山遗址群的保护与展示工作。  相似文献   

8.
朱强 《风景园林》2021,28(9):115-120
位于北京"三山五园"地区东部的海淀皇家园林群兴起于清康熙、鼎盛于乾嘉、衰亡于道咸,具有规模庞大、造园技艺高超、水网密布、古今巨变等特点.从区域风景规划的视角利用图档与文献全面复原了该区域在道咸时期的水–园–田–村–营–路体系,考证其演变历程,统计建设规模并分析其整体的布局理法.研究表明:畅春、圆明二园及马厂连缀成为庞大...  相似文献   

9.
玉泉寺是泰山东北麓佛教美景的典范。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考察,理清其历史脉络、分析其相地选址艺术特色、复原其鼎盛期时的建筑格局。其选址位于返倒山山腰之上,符合风水学要求的“四灵”模式条件,巧妙地利用了有利的山水环境和位置,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效果。寺院建造充分结合地形,巧夺天工。鼎盛时期建筑布局错落有致,与优美的自然环境交互融合,成为泰山地区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古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南京随园是清代江南三大名园之一,可作为清代私家园林的经典案例。此园在袁枚购得后逐步改造,直至太平天国时期被损毁。为提升园林复原的原真性,该文通过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厘清随园的历史发展脉络并对其进行考究,将各区域的园林要素叠加,推导园林的总平面图,为南京随园复原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1.
栾河淞  薛晓飞 《风景园林》2022,29(5):135-140
明代太仓弇山园是王世贞的私家园林,而今早已荡然无存。在前人有关弇山园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弇山园复原的可能性方案。基于对相关史料更全面深入的发掘,以游观视角梳理园林文学,以图像学方法解析园图,二者结合以确保结论的可靠,并运用数字技术对复原成果加以完善,在景象复原的基础上对景意进行再现,并在现有复原研究的基础上,对园林的空间布局、节点数量与分布、建筑形制与朝向、要素间相对位置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做了进一步推进。通过对复原模型的意匠分析,印证明代中晚期园林更加注重动态游观体验的特点,以及弇山园中蕴含的“人巧”与“天趣”的造园意匠。  相似文献   

12.
鲍梦涵  陈雪微  赵鸣 《风景园林》2022,29(10):130-135
南宋庆元府郡圃因官员任期短暂而营建活动频繁,并由程覃和吴潜主导分为桃源洞和新桃源2个时期。以史料图文结合考古成果对其分别进行平面示意复原,发现不同时期的郡圃景象受官员与时代审美的影响颇大,却因官员志趣而具有相似的造园意旨。郡圃兼容供官员个人游憩的自适空间和进行礼教群体活动的礼宾空间,而与民同乐的众乐空间并非郡圃之必要,未见于庆元府郡圃中。此外,郡圃注重保护古树名木,以示对前人政绩的纪念。园中部分景名具有提炼展示当地风景名胜、标榜官员与天子美德以及夸耀政绩的意蕴。揭示了南宋官员对衙署园林空间营造、植物种植和景观命名的偏好特征,对宋代园林风格特征的研究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夏舒婷  严敏  李早  成庚  杨箫 《中国园林》2024,40(2):138-144
竹洲吴氏园亭是南宋文人吴儆的私家园林,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由于宋代徽州园林的遗存较少,个案研究有所局限,因而园林文献记载成为研究宋代徽州园林的重要来源。以吴儆所写园记《竹洲记》为引,结合县志、文集等历史资料,首先考证并推断吴氏园亭的位置;再结合园记中的园林记述,提炼建筑、植物等造园要素及园林活动信息;进而推衍吴氏园亭的空间布局,得出空间结构拓扑图;最后,总结竹洲吴氏园亭的功能、流线,分析造园特征,还原文人造园的思想与手法。研究表明,竹洲吴氏园亭是宋代徽州文人园林的代表,扩充了江南造园史中宋代园林的研究案例,丰富了徽州园林的研究内容,为徽州园林案例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曹磊  李伊侬  霍艳虹 《风景园林》2020,27(12):115-120
清中期扬州以园亭胜,倚虹园为湖上岛园,三面环水,是扬州瘦西湖湖上园林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扬州盐商为迎接乾隆南巡而营建的私家园林,卢见曾在园中举办地方文化盛会——“红桥修禊”活动,因此倚虹园成为盐商与官员共同营建的地方文化空间。其虽为私家园林,因位于瘦西湖,又有较强的公共性。依据史料,复原倚虹园的园林布局平面,从园林要素与意境意象2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梳理总结倚虹园的造园特点,以期为瘦西湖湖上园林集群的研究做历史资料补充。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在2011重庆园博会中山园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中山的城市文脉、城市精神和中山园所处基地特征的研究,确定了中山园的"博爱、菊花、岭南"三大特色主题,以及简洁理性、注重场所精神与继承传统文脉的设计理念;并提出了平面构图几何化、展览空间动态化、运用框景和借景、突出地域文化性的设计手法:最后对该设计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