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液晶乳化体系是一类新型的载体体系,可包裹功效物质,是化妆品乳液制备的研究热点。文章概述了常见的液晶乳化剂以及液晶乳状液制备的影响因素,包括配方组成成分、乳化方法;总结了液晶乳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优势,包括化妆品的安全性、功效性、感官性和稳定性;介绍了液晶乳液在不同功效化妆品中的应用情况,包括保湿产品、防晒产品,旨在为液晶乳液的制备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国外改进PVAC乳液稳定性和抗低温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善桢 《粘接》1992,13(1):25-28
作者介绍国外在改进PVAC乳液的稳定性、抗低温性方面的研究情况。重点是:一,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代替PVA以改进稳定性及抗低温性;二,在乳液聚合过程中引入其它反应性基团加以改进,以提高稳定性和抗低温性。  相似文献   

4.
助乳化剂对双连续微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导法确定单相微乳液的相区发现,水相分率<18wt%为反相微乳液,水相分率在18-80wt%的区域是双连续相,水相分率大于80wt%则为正相微乳液区。利用高效的KMnO4-H2C2O4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双连续微乳液聚合,通过改变体系中助乳化剂的含量,考察了微乳液聚合的稳定性,得到了透明多孔的聚合物材料,并对双连续微乳液初始组成对聚合产物孔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乳液聚合中乳化剂对聚合物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张心亚  涂伟萍  杨卓如  陈焕钦 《粘接》2002,23(3):16-18,23
简要叙述了聚合物乳液稳定性的测定方法,详细地讨论了乳化剂的类型、用量及加入方式等对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乳液的化学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及贮存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以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和阴离子型乳化剂(MS-1)复配,制备出聚合稳定性与乳液稳定性优异的丙烯酸杂化醇酸乳液,研究了乳化体系对丙烯酸杂化醇酸乳液聚合过程与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反应型乳化剂对丙烯酸酯乳液稳定性和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高平  沈玲  袁婷婷  叶青 《化学试剂》2012,34(4):353-357
使用反应型乳化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和常规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这两种乳化剂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比较了两种乳化剂对乳液粘度的作用方式,探讨了反应型乳化剂对乳液粘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与常规乳化剂SDS相比,使用反应型乳化剂DNS-86制得的乳液稳定性得到提高,当DNS-86的用量为2.0%时,乳液的稳定性最好。乳液的粘度随乳化剂用量的增大呈锯齿状增加。使用DNS-86制备的乳液粒径较大、粒径分布较窄、粘度较小。  相似文献   

9.
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乳化剂的合成方法。直接用工业油脂与胺类反应,可合成一种新型乳化剂,其生产成本大大低于吐温、斯盘等合成表面活性剂。用这种乳化剂做主乳化剂配以适当的助表面活性剂以及其它助剂,制成一种新型微乳化剂——YA-型微乳化剂。用这种微乳化剂可制得稳定的W/O微乳液。通过测定增溶水量,考察了不同种类的醇、酮、醚作为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以及其它表面活性剂对水增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戊醇为最佳助表面活性剂,其用量为主乳化剂的6.4%左右时,增溶水量最多。丙酮和丁醚显示良好的协同效应。复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斯盘等未显示正性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加入少量双子乳化剂C16H31N+(CH3)2(CH2)6N+(CH3)2C16H31].2Br(-G16-6-16)和阳离子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三甲基氯化铵(DMC),采用常规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稳定的纳米阳离子聚合物乳液,探讨了G16-6-16和DMC用量对St/MMA纳米阳离子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16-6-16用量和DMC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的粒径减小,所得的乳液是性能优良的纸张表面施胶剂。  相似文献   

11.
以硬脂酸蔗糖酯和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的复配物 (SSE) /C16~ 18醇 /甘油为复合乳化剂制备液晶型化妆品乳液。考察了柠檬酸、pH值、离子强度和剪切速率对该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和液晶性的影响。实验条件下 ,各体系对柠檬酸的敏感性比较强 ,但与pH值的关系不明显。加入柠檬酸对液晶数量和形状均有影响 ,柠檬酸的加入量大于 0 0 1%时乳液变稀 ,液晶减少。NaCl的离子强度效应主要是对乳液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 ,对液晶性影响不大。NaCl加入量≤ 0 3 %对乳状液及液晶的形成并无不良影响 ;NaCl加入量 >0 3 %乳液粒径明显变粗。乳状液粒子的粒径随剪切速率的减小而增大 ,粒径 <5 μm时液晶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保水测试(体外法)为主,人体法为辅的测试方法对不同乳化体的保湿性能进行评价。在恒温匣湿体外条件下,记录乳化体余水率与失水速率,发现二者存在正线性相关关系并得出关系式(α=0.05)。同时人体法实验结果与体外法结果相符,提出可以利用关系式的斜率反映乳化体保水性能差异,所制得的液晶乳化体系保湿性能优于非液晶乳化体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及测定电导率的方法研究了由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APS)、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SE)、十八醇、油和水组成体系的相行为。结果表明,体系在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油相含量低时可形成水包油型球形层状液晶乳液LO1相,随着助乳化剂和油的含量增加,体系将形成球形层状LO1(2)与平面层状Lβ的混合相,然后转变成油包水型球形层状液晶乳液LO2。当m(APS)∶m(SE)=4∶1时,体系可形成稳定的水包油型及油包水型球形层状液晶乳液。  相似文献   

14.
工艺参数对层状液晶乳液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由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直链脂肪醇和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层状液晶乳液的制备过程中乳化时原料的加入顺序、乳化时间、冷却时搅拌速度及冷却时间对乳液的形态(脂质体结构,洋葱结构),特别是对乳液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过程的时间对粒径的分布无明显影响;将水加入到含表面活性剂的油相中有利于形成完整结构的液晶乳液;冷却过程中的搅拌速度及搅拌时间对粒径的影响最大,为了得到较大颗粒为主的粒径分布,较佳冷却条件是搅拌速率在1 500 r/min、冷却60 min;慢速冷却有利于形成层间距较大的层状液晶,快速冷却易形成层间距略小的层状液晶。  相似文献   

15.
作为液晶乳化剂的全球性领先供应商,有利凯玛公司新推出的水相液晶乳化剂Arlatone LC具有液晶明显、膏体触变性能好、肤感清爽和易于使用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6.
表面活性剂对乳状液膜分离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基于表面活性剂的乳状液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包括不含流动载体的I型传递机理和含流动载体的Ⅱ型传递机理;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浓度对乳状液膜的稳定性、分离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使用乳状液膜分离技术时选用表面活性剂的原则,并展望了乳状液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配方组成对烷基糖苷乳化体系液晶形成的影响,并针对优化体系研究了其相行为,主要研究了助乳化剂和油质原料对体系液晶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助乳化剂与烷基糖苷的复配过程中,硬脂酰谷氨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有较好的助乳化作用,且对液晶的形成影响不大。在所研究的五种油质原料中,十六~十八醇可以很好的促进液晶结构的形成;极性的PPG-15硬脂醚与十八酸不利于液晶的形成;而非极性的白油则不影响体系液晶结构的形成。同时通过对烷基糖苷-十六~十八醇-硬脂酰谷氨酸钠/去离子水相行为的研究,发现此体系在任意比例范围内都会形成液晶。  相似文献   

18.
由磷酸三丁酯(TBP)、表面活性剂和煤油为油相,氢氧化钠溶液为内水相,含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水溶液为料液(外水相),组成了W/O/W型乳状液膜体系,用乳状液膜法对料液中的PABA进行了分离富集研究。探讨了PA-BA在水中的形态分布及其液膜分离的传质机理,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TBP质量分数浓度、外水相pH值和内水相氢氧化钠浓度等因素,对PABA传质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乳状液膜体系,在最佳的操作条件下,对含PABA浓度为500 mol/L的料液进行分离富集时,仅经一级液膜分离过程,PABA的分离提取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19.
以煤油为油相,丙烯酸钠水溶液为水相,聚合型乳化剂、Span80和Twen80为复配乳化剂,制备反相乳液。计算出聚合型乳化剂的HLB值,考察了乳化剂浓度、水相体积分数及单体浓度对乳液类型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